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内蒙古胜利煤田共生锗矿品位纵向变化规律研究

    杜刚,汤达祯,武文,孙培城,白云来,杨文彬,玄艳琴,张立成

    通过对 2 9个钻孔的 2 0 0件煤样锗含量分析 ,发现 2 0个钻孔锗含量沿煤层纵向有 6种变化形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大多数钻孔显示锗含量在煤层中部出现高峰值 ,而有别于以往所报道的锗只在煤层顶、底部相对富集的研究结论。笔者认为 ,胜利煤田锗的富集主要发生在泥炭化阶段 ,主要作用机制是有机质的吸附作用 ;此外 ,锗的聚集强度还随着原始沉积环境和锗源供给条件而变化

    2004年0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15 ]
  • 煤的镜质体荧光强度与煤岩参数的关系

    叶道敏

    研究了煤的镜质体性质与煤岩参数的关系 ,表明镜质体的荧光强度I6 50 与镜质体的性质关系密切 ,这对表征等变质煤镜质体性质的差异极其重要。

    2004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4 ]
  • 试论苏邦煤矿区逆冲断层之成因机制及其控煤作用

    陈泉霖

    苏邦煤矿区F10 6 断层的成因机制及控煤作用 ,不同学者对其认识不一。从该断层的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来分析 ,印支期的滑覆运动应是其主要成因。其后的早、晚期侧向挤压形成现在所看到的逆掩推覆构造。由于其上盘的含煤地层滑动系统经过多期次构造运动的破坏已失去勘探价值 ,而其下盘的含煤地层相对保存完整 ,应为主要勘探对象。同时 ,根据这一成因机制分析指出了外围及新区的找煤方向

    2004年0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阅读次数:116 ]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6 ]
  • 峨眉山玄武岩浆与贵州高砷煤成因研究

    聂爱国,谢宏

    用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方法 ,对峨眉山玄武岩浆与贵州高砷煤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峨眉山玄武岩浆提供了形成高砷煤和周围金属元素矿化的物质来源

    2004年0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58 ]
  • 地质图切剖面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设计与实现

    方世明,吴冲龙,刘刚,汪新庆

    借助于GIS技术研究开发了一套地质图切剖面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该系统能较好地解决褶皱构造岩性花纹及常规花纹的填充问题 ,同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 ,大大提高了系统自动化程度。以北京周口店地质图的图切剖面编绘为例 ,证明该系统效率高 ,质量好 ,基本可以满足现有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切剖面的制作要求

    2004年01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阅读次数:110 ]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26 ]
  • 煤与瓦斯突出数学地质模型研究

    张许良,彭苏萍,张子戌,袁崇孚

    在焦作中马村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区分带主要受地质条件控制 ,运用数量化理论Ⅱ ,可以借助已知瓦斯突出类型的若干地质变量 ,建立该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数学地质模型 ,并预测未知区的瓦斯突出 ,这可提高瓦斯突出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04年01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18 ]
  • 基于专家系统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知识库研究

    吴财芳,曾勇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理论的不完善性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用经典的数学理论难以建立精确的预测模型。本文借助专家系统 ,详细研究了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知识库的建立方法 ,并对知识库结构作了概括描述。这为建立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专家系统奠定了基础 ,进一步拓宽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领域的研究

    2004年01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20 ]
  • 淮南潘三矿区13-1~#煤层空间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刘衡秋,刘钦甫,付正,王永杰

    根据钻孔资料和矿井生产资料 ,对研究区二叠系 13- 1#煤层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趋势面分析 ,并通过方向变化性来研究煤层的稳定性状况。结果表明 :煤层底板具东北部高 ,西南部低 ;煤层厚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厚 ,厚薄条带沿倾向相间分布 ;煤层稳定性由北向南逐渐趋于稳定 ,综采适宜性程度提高

    2004年0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7 ]
  •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煤成烃潜力的实验研究

    姚素平,张景荣,胡文瑄,曹剑

    煤的热模拟实验研究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以产气为主 ,三叠系煤相对倾向于生油 ,三叠系煤的产油量是侏罗系煤产油量的 6~ 8倍 ,且产油温度宽 ,生成的气体成分以甲烷为主 ,但三叠系煤对液态沥青的吸附量大。侏罗系煤不仅产量小 ,产油持续的温度范围窄 ,而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 ,但其排油效率高 ,对液态沥青的吸附量只有三叠系煤的 1/10。煤系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和特征是造成中生界煤生烃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侏罗系煤生烃潜力低 ,且成熟度低 ,三叠系煤生油潜力虽高 ,但煤系规模小 ,煤层厚度薄 ,难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藏

    2004年01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36 ]
  • 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量计算范围研究

    韩保山,张新民,张群

    “三带”理论及煤层气的解吸 /吸附理论 ,结合残余瓦斯压力理论及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数据 ,从理论上对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范围的确定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确定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范围的几种方法

    2004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阅读次数:125 ]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53 ]
  • 煤矿瓦斯抽放的计算机优化和管理平台

    韩玉芹,员争荣

    服务于高瓦斯矿井的现代化抽放系统应该至少具备 3个条件 :合理的抽放技术 ;先进的抽放设备 ;以及为完成设备操作和实施抽放技术而制定的各项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相关管理制度。三者之间通过优化实现最佳配置。本文论述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抽放技术优化和抽放管理强化的基本方法 ,讨论了实现高效瓦斯抽放的技术途径

    2004年01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阅读次数:74 ]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2 ]
  • 基于破坏概率的滑坡稳定性分析

    吕文军,胡国祥

    综述了概率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 ,并运用Monte carlo模拟对滑坡的破坏概率进行了模拟分析。在探讨具体工程实例的基础上 ,提出了计算机处理滑坡稳定性的程序设计方法。实践表明 ,滑坡的破坏概率分析是滑坡稳定性评价的有效手段之一

    2004年01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阅读次数:120 ]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1 ]
  • 张集水源地孔隙水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钱家忠,葛晓光,李如忠,董洪信

    根据现场取样分析 ,对张集水源地重要补给水源孔隙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区分 ,分析了潜水动态特征及其对水源地开采的影响 ,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出主要结论 :(1)孔隙水水化学类型虽然较复杂 ,但以HCO3—Ca、HCO3—Ca·Mg型为主 ,其次是Na+ 含量较高的地下水类型 ,局部地段点出现Cl- 含量较高的地下水类型 ;(2 )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以及高锰酸盐等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3)水源地开采后 ,孔隙水为水源地重要的补给水源 ,在制定水源地环境保护方案时应予考虑

    2004年01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阅读次数:102 ]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4 ]
  • 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吴春秋,刘宏毅,安旭文

    通过对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竖向、水平静载现场试验 ,并结合对其桩身的应变测试、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 ,分析了填土较厚区域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承载力性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认识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工作特性 ,指导工程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4年01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3 ]
  • 水压致裂技术测试底板岩体张开型临界应力强度因子

    郑纲,门玉明,靳德武

    利用断裂力学进行突水判别 ,必须求出临界应力强度因子。由于岩体结构复杂 ,很难获取符合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测试的岩样。文中对水压致裂技术进行了断裂力学解释 ,建立了断裂力学模型 ,应用叠加原理推导了临界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并应用这一结果 ,对葛店煤矿水压致裂测试底板原位地应力资料进行了分析 ,求得底板岩体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

    2004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9 ]
  • 多年冻土地区路堤热差异分析

    王铁行,窦明健

    通过对实测和计算结果的分析 ,揭示出冻土路堤中存在显著的横向热差异问题 ,指出了路基中的横向热差异是由各边界因素的横向差异引起的 ,路基阴坡面和阳坡面吸收热量的差异使阴坡面下冻土层厚度大于阳坡面。还分析了横向热差异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2004年01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阅读次数:51 ]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23 ]
  • 有耗分层媒质上瞬变电磁测深的联合时-频解释

    闫述

    时 -频分析是信号分析中非常有力的工具 ,近年来在处理非稳态信号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将联合时 -频分析 (JTFA)用于处理地球物理勘探中具有扩散性质的瞬变电磁场信号。首先用数字滤波和逆拉氏算法模拟了分层大地表面上中心回线装置的瞬变响应 ,然后用Gabor展开研究它们的时 -频谱 ,结果将地层序列成功地区分开来 ,为瞬变电磁法勘探提供了新的解释手段

    2004年01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9 ]
  • 又一国家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获批

    郝世俊

    2004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瞬变电磁法仪器研制中的噪声抑制问题

    梁爽

    归纳了瞬变电磁法仪器研制中所涉及的几种主要干扰类型。针对各类噪声的特点 ,分析了5 0Hz工频电噪声、本机噪声及高值噪声的抑制方法。特别指出了适度性原则下 ,采样率、观测时间及衰减窗口的匹配关系

    2004年01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阅读次数:115 ]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29 ]
  • 逆时偏移在探地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薛桂霞,邓世坤,刘秀娟

    在探地雷达的实测资料中 ,由于绕射波的存在导致了地下结构图象显示不清。根据电磁波与弹性波传播的相似性 ,本文将地震资料处理的偏移算法 (即基于标量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算法 )运用到探地雷达的资料处理中。结果显示 ,绕射波得到了很好的归位 ,反射体的连续性得到了加强 ,提高了探地雷达资料解释的分辨率

    2004年01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5 ]
  • 声波全波列测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周明磊,刘振祥,闫兴健,王克敏,许安鹏

    近年来 ,声波全波列测井在理论和仪器原理上已经成熟 ,正被广泛应用在固体矿产测井及工程勘查设计中。本文介绍了全波列测井资料在这些应用中的解释技术 ,使它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解决更多的地质问题

    2004年01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51 ]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2 ]
  • 地震属性的拟测井反演及在煤层解释中的应用

    孔炜,彭苏萍,霍全明,杨瑞召

    描述了地震属性的拟测井反演方法 ,即从地震属性中反演能够反映煤层特征的拟测井曲线。该方法将钻孔处的测井曲线和地震属性作为样本数据 ,经过神经网络训练后形成网络模型 ,以此模型反演非钻孔处的地震属性 ,得到三维测井曲线数据体。该数据体纵向分辨率高 ,横向分布精确可靠 ,经过解释 ,提供高准确度的煤层空间分布情况

    2004年01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0 ]
  • 煤科总院西安分院煤矿坑道钻机检测中心步入甲级检验室行列

    郝世俊

    2004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齿钻头在卵砾石地层中的应用

    刘晓阳,段隆臣,姜德英,汤凤林

    研制的人造金刚石单晶与WC -Co硬质合金复合球齿钻头 ,具有高耐磨性、高硬度、高冲击韧性 ,其超硬复合部分在钻进大硬度的卵砾石地层时 ,能象孕镶金刚石钻头那样切削岩石。野外钻进试验表明 ,复合齿钻头和普通合金钻头相比 ,回次进尺提高 1倍以上 ,小时效率提高 1.5倍以上 ,平均寿命增加 2 .5倍以上 ,而每m进尺钻头成本降低了 35 %。

    2004年01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