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海玉,周东玲
通过对莱芜煤田四个主要岩浆岩的来源、分布范围、岩性、岩相和产状以及同位素年龄等特征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该区岩浆岩的发育规律,并指出了岩浆活动对煤炭资源评价和矿井生产的影响。
1999年S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阅读次数:102 ]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5 ] - 宁曙光
以埃塞俄比亚YAYU 地区褐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煤样、去硫酸盐硫煤样、去无机硫煤样的硫含量和各样品的滴定曲线,从滴定曲线上可看出:硫酸盐硫完全析出所需时间最长,有机硫先析出,硫化物硫的析出速率达到峰值后,快速下降。
1999年S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1 ] - 谢波
介绍了计算机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现状,概略分析了煤田地质工作中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指出研制开发煤田地质应用软件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事项,对煤田地质工作中计算机应用开发提出了参考意见。
1999年S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阅读次数:123 ]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 孙明明
介绍了利用图形非空间属性、图形空间属性数据,结合数据库技术,分析了计算煤层储量的方法及其主要技术关键,为快速准确计算煤层储量提供了保障。
1999年S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6 ] - 张心彬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从计算机应用开发的角度论述了煤田地质勘探信息系统的构成、功能、实现方法和技术可行性,展望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1999年S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6 ] - 孔凡顺,黄春慧,周辉
从地层、断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特征方面研究了燕山运动在葛亭井田内的表现,重点分析了燕山期岩浆侵入、构造活动对煤层煤质及开采条件的影响,为今后煤矿生产提供了资料。
1999年S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5 ] - 1999年S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阅读次数:41 ]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 范庆武
通过对采用单一钻探手段探采的兴隆庄煤矿和采用综合勘探手段探采的济宁二号井进行探采比较和对各研究区的煤层分阶段、分网度进行统计对比工作,客观地评价了山东石炭二叠纪煤田在不同勘探阶段、不同网度下对煤层的控制精度;提出在煤系、煤层均较稳定的情况下,在详查阶段利用综合勘探方法,特别是利用数字地震对煤层宏观结构类型控制的手段,就能基本查明含煤面积及煤厚,并对地震的研究方向提出要求。
1999年S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阅读次数:64 ]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4 ] - 范士彦
根据矿井和勘探阶段取得的煤层气资料,评价了山东省石炭二叠系的煤层气含量,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含量较低的主要地质困素,并重点对煤层气含量较高的黄河北煤田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今后山东省开展煤层气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区。
1999年S1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5 ] - 林树杰
后方交会是煤田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本文根据煤田地质勘探的特点,推导出一种采用逐次迭代法解算后方交会角δ、γ,进而求得未知点(钻孔)坐标的计算公式。
1999年S1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 吴恩江,单松炜
梁宝寺区南部块段下组煤层(16、17 层煤)赋存条件较好,储量丰富,但开发时,存在煤系基底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直接向矿井充水的威胁,制约着下组煤层的充分开发利用。本文在探讨区内奥灰岩溶裂隙发育、埋藏深度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奥灰岩溶水的赋存特点,指出了奥灰充水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建议。
1999年S1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 郭联合
通过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方法和湖上瞬变电磁方法(TEM)的综合运用,确定了多项地震反射波动力学参数和地层电性参数,对断层内部及奥陶系灰岩充水的反映特征,对袁堂断层及其上升盘奥陶系灰岩的含水程度作出了定性评价。
1999年S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 ] - 李明建,姜明丽
对滕北矿区侏罗系富水性的探采资料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滕北矿区侏罗系的富水规律,对侏罗系含水层进行了富水性分区,阐明了含水层的补、径、排条件;预测了侏罗系含水层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1999年S1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 ] - 姜明丽,鲁孟胜
利用功能强大的MAPGIS系统,根据水文地质图的编制特点,笔者利用VisualFoxpro开发了MAPGIS数据接口程序MAPHYDRO,成功地编制了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为机助编制各类水文地质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1999年S1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8 ] - 李文东
兴隆庄煤矿三含放水试验中出现了水位、流量异常变化及滤管被错断的现象,本文对这些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1999年S1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9 ] - 鲁孟胜
分析了微机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微机在煤田勘探部门的应用状况,展望了今后微机在煤田勘探水文地质领域应用的发展方向,提出应在集成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方面进行开发研究。
1999年S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阅读次数:119 ]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亓宏兵
根据施工的水文孔与三带孔的具体资料及该区与滕县煤田南部区域资料,在充分分析第四系、风化带及煤层顶板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露头煤柱留设方案及矿井水防治措施,并确定了2 煤开采上限,解放了大量的煤炭呆滞储量,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
1999年S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阅读次数:58 ]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2 ] - 刘桂建,杨萍月
在对LBS区地质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从大气、水环境、煤矸石、有害微量元素等方面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影响评价分析,为煤矿的环境保护提供资料。
1999年S1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 ] - 李丽萍
根据煤层分叉、合并及沉缺等地质模型,建立正演计算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煤层反射波动力学参数,研究上述地质现象对应的地震波形特征,再进行反演来研究煤层及厚度。经钻探验证效果较好。
1999年S1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阅读次数:84 ]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7 ] - 王宝贵
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已经成为煤矿采区生产补充勘探的主要手段,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人机联作解释查明落差≥5 m 的断层。本文采用模糊概率法检测小断层,通过对龙东矿西辅块段三维地震勘探区的研究与检测,可以将小断层落差的勘探精度提高到3 m 左右。检测出的小断层经矿方验证,精度与准确度较高,效果明显。
1999年S1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 1999年S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阅读次数:33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孟宪德
在渔塘成片的湖区,常规二维地震勘探无法达到精查勘探程度,规则三维测网布设困难,针对此种条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设计的三维特殊观测系统进行地震勘探(简称特观三维),经滕县煤田(北部)五号井田首采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及较好的地质成果。
1999年S1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 ] - 1999年S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阅读次数:39 ]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李庆珍1999年S1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4 ]
- 王红娟
应用地震岩性勘探技术研究水文地质问题,是地震勘探成功应用的一个新的领域。本文应用地震岩性勘探技术,结合钻探、测井资料,从理论分析、研究方法到实际资料解释等方面对第四系厚度结构和含(隔)水层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1999年S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 刘振祥
介绍了小口径数字超声成像测井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井下电路、系统软件以及所提供的图像资料。
1999年S1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3 ] - 汤振清
通过产状测井在巨野煤田勘探中的应用认为,地层产状测井是研究地质构造与沉积规律,提高勘探研究程度与速度,降低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也为煤田勘探“一孔多用,稀井高效”的实现增添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1999年S1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韩绪山
介绍了利用声波成像资料识别灰岩地层中的裂缝、孔洞,并自动计算其产状、面积及确定其空间位置,通过与实际岩心相对比,研究裂缝充填情况、岩溶发育状况和断裂带的力学性质,从而为进行灰岩含水性分析,提供形象、直观、定向和定量的资料。
1999年S1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 ] - 王书军,郁万彩,钟声,王真
通过在某大坝上的一次地震观测试验,说明利用高分辨地震勘探进行大坝检测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良好的解释结果。
1999年S1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2 ] - 张丰春
介绍了ZCY- Ⅰ钻参仪实时自动检测、显示和记录多个钻进参数及其动态变化曲线,并对重要的参数超限进行报警的功能,分析了其在煤层钻进、水文地质监测、预防孔内事故,确保钻孔施工安全和提高钻效方面发挥的作用。
1999年S1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2 ] - 范万庆,周国庆,高峰
钻井液是钻探施工的血液,低密度无固相钻井液DMZ,能有效解决小口径绳索取心钻探中出现的钻杆内结泥皮、岩粉携带能力差、失水量高等问题。
1999年S1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