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煤田地质 矿井地质

  • 龙永煤田滑脱断层特征及其控煤作用

    陈泉霖;

    龙永煤田中二叠统童子岩组煤系的顶底部广泛发育着一种缓倾角的断裂构造,这种地质构造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造成地层的缺失,对煤系的赋存影响较大。在福建煤田地质界将其称之为"滑脱断层"。这种断层的发育具一定的层位性,在剖面上沿多个固定的层位顺层发育,上下叠置,相互平行、成组出现。发育层位从老至新主要有:栖霞组灰岩与下伏上泥盆系—石炭系之间的F0下断层;二叠统栖霞组灰岩和童子岩组煤系间的F0断层;童子岩组煤系一段与三段直接的F01断层;童子岩组煤系与上二叠统屏山组之间的F02断层;翠屏山组与下三叠统溪口组的F03断层等滑脱断层。龙永煤田滑脱断层的成因机制为:在晚古生代,存在一些大背斜,并且在印支期进一步隆升,造成岩层重力不稳定趋势;岩层从高处向低处脱离有个力学性质软弱面;外来的触发因素如地震、火山喷发等促使岩层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由于断层发育的层位不同,其对煤系的影响作用也不同。若发育于煤系的底部,对煤系起破坏作用,不利于地质找煤。若发育于煤系的顶部,则对煤系起保护作用,使煤系的埋藏相对变浅,利于深部找煤。

    2015年04期 v.43;No.25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朱仙庄矿构造煤结构及其孔隙特征

    张瑞刚;方李涛;胡波;秦林;熊亮;

    通过对淮北宿东矿区朱仙庄矿构造煤的宏观、微观特征的观察和研究,结合构造煤的形成环境,参照琚宜文的构造煤分类方案,将构造煤划分为8类:碎裂煤、碎斑煤、碎粒煤、碎粉煤、片状煤、鳞片煤、糜棱煤和非均质结构煤。同时,选取不同类型构造煤进行压汞实验,分析了不同变形级别煤样的孔隙分布特征、孔径结构的演化特征以及孔隙的类型和连通性。结果表明:构造煤的许多性质与其变形强度密切相关,朱仙庄矿构造煤变形从弱到强的顺序依次为片状煤、碎裂煤、碎斑煤、碎粒煤、鳞片煤、非均质结构煤、碎粉煤和糜棱煤。

    2015年04期 v.43;No.250 6-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 邹庄构造煤不同脱矿程度的萃取特性与分析

    麻志浩;阳虹;张玉贵;雷东记;张磊;

    为了探讨酸洗对煤质特性的影响,依次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对邹庄构造煤进行预处理,用三氯甲烷溶剂进行分次取样的超声-微波萃取,对所得萃取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煤结构表征,柱色谱层析族组分荧光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酸处理程度的增加,煤样脱灰率和萃取率依次升高;FTIR光谱吸收峰呈间隔性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柱层析族组分中的饱和烃和芳香烃含量依次减少,沥青质依次增多,认为是构造动力作用加速了煤中高分子碳氢化合物(沥青质)的演化,促使其分子结构发生缩聚和芳构化;煤中萃取物最大荧光强度呈"U"型变化,芳香烃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萃取物、非烃和沥青质,可能由分子量的大小所致。

    2015年04期 v.43;No.250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中低煤阶高有机硫煤含硫结构演化特征

    赵正福;唐跃刚;魏强;王绍清;姜迪;

    采用计算机曲线拟合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峰处理,定量分析了9个中低煤阶高有机硫煤样的红外光谱(FT-IR)数据特征。研究表明,二硫醚与碳碳双键吸收峰面积比值(X1)、硫醇与碳碳双键吸收峰面积比值(X2)分别与Rmax以及有机硫含量(So,d)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煤质参数相近,有机硫含量及其占全硫比例受微环境的影响。同一煤样中,二硫醚、硫醇、二硫化铁三种含硫结构红外参数均依次递减。低煤阶及低-中阶烟煤阶段,以二硫醚、硫醇为代表的有机硫与含氧官能团的红外参数呈现此消彼长关系,且在第二次煤化跃变点附近,参数急剧增大。高有机硫煤样随煤阶升高,脂肪链支链化程度下降,芳构化程度加大,与一般低硫煤结构演化特征相符。

    2015年04期 v.43;No.250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煤体瓦斯渗透率的PSO-LSSVM预测模型

    邵良杉;马寒;

    结合有关煤体渗透率的众多研究成果,总结出影响煤体渗透率的3个主要因素为有效应力、温度和瓦斯压力。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并以上述3个因素和抗压强度为输入值,以渗透率为目标输出值,建立煤体瓦斯渗透率的PSO-LSSVM预测模型。利用25组数据进行PSO-LSSVM模型与BP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的比较实验,PSO-LSSVM预测结果与实际值拟合程度优于其他两个模型,且具有更小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SO-LSSVM模型可由有效应力、温度和瓦斯压力对渗透率进行较高精度的预测。

    2015年04期 v.43;No.250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 含瓦斯煤体一维渗透失稳模拟试验

    谢焰;王勇;胡水根;

    为了研究煤层瓦斯渗透作用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研制了一维渗透失稳试验装置并进行了试验。试验装置包括煤样室、模拟巷道、煤样压实装置、注气系统以及气压测量系统。煤样室采用多节拼装的形式,以方便煤样室气压梯度的观测以及保证每节煤样室的煤样有相同的压实度。煤样的粒径小于4.75 mm,经15 MPa的压力压实,煤样室的内径为199 mm,煤样室总长度为1 000 mm,采用球阀作为揭煤装置,球阀孔径为40 mm,揭煤时未对煤样施加轴向压力。试验结果表明:煤层发生渗透失稳时的临界气压梯度为3.12 MPa/m。基于渗透失稳的观点,分析了"口小腹大"突出空洞形状的成因及各种控突措施的作用机制。

    2015年04期 v.43;No.250 27-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煤层气

  •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盖特征及其控气作用

    田文广;肖建新;张继东;赵素平;

    煤层气储盖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煤层气的保存条件。依据煤层顶(底)板的封盖能力,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盖组合划分为4种类型。优势储盖组合主要发育于保德—临县地区太原组泻湖、潮坪相带以及大宁—吉县地区山西组滨浅湖相带,对煤层气的封盖能力强。次优势储盖组合主要发育于保德—河曲地区太原组、石楼—三交地区山西组以及韩城—合阳地区三角洲前缘相带,对煤层气的封盖能力较强。一般储盖组合主要发育于三交—吉县地区太原组浅海陆棚相带、保德—临县地区山西组三角洲平原、河流泛滥盆地相带,对煤层气的封盖能力较弱。不利储盖组合主要发育于河曲以北山西组辫状河上游、冲积扇相带,对煤层气的封盖能力差;煤层气储盖组合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煤储层含气量分布,是煤储层含气性预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2015年04期 v.43;No.250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 沁南地区高煤阶煤储层流速敏感性及影响因素

    张永平;杨艳磊;唐新毅;张俊杰;

    流速敏感性评价实验结果是确定煤层气藏合理排采速度的重要依据,对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高煤阶煤储层的低孔低渗特征使煤储层速敏性评价不能仿照常规储层的液体实验方法,为此提出利用氮气评价高煤阶煤储层流速敏感性的新方法,并对沁南地区高煤阶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沁南地区高煤阶煤储层速敏损害程度相对较弱,主要损害程度为无敏感、弱敏感和中等偏弱3种;高煤阶煤储层原始渗透率是控制煤储层速敏损害率的主控因素,煤储层渗透率越大,速敏损害率越高;煤岩中黏土矿物含量对煤储层速敏损害率的影响相对有限,速敏损害率主要与黏土矿物赋存方式有关,当黏土矿物主要赋存于裂隙中时,煤储层速敏损害率相对较大。

    2015年04期 v.43;No.250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 黄陇煤田煤层气储层特征

    杨新辉;

    基于煤层气解吸和煤层试井等大量的实测数据,对黄陇煤田煤层的气含量、渗透率、储层压力和最小主应力等储层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陇煤田煤层气含量、渗透率较高;地应力较低;气含量、储层压力、最小主应力与煤层埋深呈正相关性;渗透率与最小主应力呈负相关性;渗透率与煤层埋深的关系不明显;最小主应力对储层压力影响明显。综合分析认为,煤层气含量和渗透率较高的彬长、焦坪矿区是煤层气开采最具有价值的区块。

    2015年04期 v.43;No.250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贵州官寨井田煤层气直井压裂工艺分析

    胡正田;万志杰;张东亮;巩泽文;

    以贵州官寨井田GZ-01井为例,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煤层破碎松软、透气性较差以及煤层单层厚度薄且层数多的特点,分别从目标层(段)、射孔、压裂液配方、支撑剂、压裂方式与规模等方面探讨了适合该井田地质与储层条件的煤层气压裂工艺。结果表明,贵州官寨井田煤层膨胀性较低,加入1.0%的KCl可抑制煤层膨胀;采用高砂比、大液量、中排量的压裂规模进行分段多层压裂。

    2015年04期 v.43;No.250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大气压力对煤样解吸气含量测试结果的影响

    田新娟;

    以自然解吸样品为对象,研究大气压力对煤样解吸气含量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样品从大气压力较低的采样地点返回大气压力较高的实验室后,每24 h的解吸气含量测试结果明显减小,减小的幅度明显大于采样地点每24 h减小的幅度;对于开始7 d解吸气含量测试结果为零或者较小、按照标准可以结束测试的样品,建议将测试时间延长在3周左右,若按照标准仍旧可以结束测试时,再停止实验;如果样品在采样地点进行解吸实验直到结束,总解吸气含量测试结果将大于实验室。

    2015年04期 v.43;No.25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动水大通道突水钻孔控制注浆高效封堵关键技术及装备

    朱明诚;

    为了解决常规突水通道封堵救灾工程中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长、易发生次生灾害等技术难题,研制了动水大通道封堵控制注浆专用钻具、保浆袋囊等装备,研发了速凝高强快速封堵注浆材料,设计了钻孔控制注浆封堵施工工艺,提出了采用钻孔控制注浆钻具定点放置保浆袋囊,使用速凝高强注浆材料实现动水条件下过水大通道的快速可控封堵新思路,形成了一套钻孔控制注浆封堵突水通道的新工艺、关键技术及配套设备。通过现场应用,该技术具备快速、可靠、费用低等优点,达到了预期目标。

    2015年04期 v.43;No.25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老公营子煤矿煤层顶板突水机理

    张雁;

    为探查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老公营子煤矿Ⅰ03(2)工作面突水机理,从工作面涌(突)水量、含水层地下水位、突水点水质3个参数的动态变化判别了突水水源,认为第四系含水层水的参与使矿井涌水量变大而引发突水;从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有效隔水层性质、基岩风化带厚度3方面分析了导水通道的形成过程,认为由导水裂缝带、顶板含水层水压作用下的渗流通道和基岩风化带组成的复合导水通道是突水发生的原因。揭示了煤层顶板突水是在特定地质、采矿条件下发生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导水裂缝带是否波及主要充水含水层并非突水是否发生的唯一判据。

    2015年04期 v.43;No.250 59-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不同围压下砂岩的变形力学特性与损伤机制

    王云飞;王立平;焦华喆;赵洪波;

    开展不同围压下砂岩的强度、变形和损伤演化研究,对岩体工程的结构设计和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对赵固一矿二1煤层顶板砂岩进行试验获得其力学参数,并采用颗粒流程序获得砂岩细观力学参数,结合编制的fish语言程序进行试验,研究砂岩在不同围压的强度、变形和损伤演化机制,得到如下结论:随着围压增加砂岩的屈服段变长,围压小于40 MPa时峰值强度随围压变化敏感,大于40 MPa时敏感性降低,随着围压增加砂岩由脆性破坏逐步转变为延性破坏;砂岩的扩容经历线性体缩、线性扩容和非线性扩容3个阶段,围压增大线性扩容阶段缩短而非线性扩容阶段增加,扩容指数和扩容起始点轴向应变与围压存在指数变化规律;砂岩的损伤破坏经历损伤弥散分布、聚集成核、形成局部裂隙和主控破裂面形成4个阶段,低围压下砂岩沿单一主控破裂面发生压剪破坏,高围压下主控破裂面呈X型交叉破坏岩体,为X型共轭斜面剪切破坏形式。

    2015年04期 v.43;No.25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 滑裂面形状对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影响

    徐杨;阎长虹;姜玉平;许宝田;

    滑裂面的准确选取对挡土墙稳定性分析有重要影响。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分别推导了直线和对数螺旋线滑移模式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对比分析研究了平面滑裂面和对数螺旋滑裂面主动土压力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直线滑裂面为对数螺旋滑裂面的一种特例,随着滑裂面曲率增大,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逐渐上移,主动土压力合力略有增加,但对墙趾的弯矩显著增加,不利于挡土墙稳定性;挡土墙各参数对直线滑裂面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有不同影响,随着填土内摩擦角、挡墙倾角、填土倾角的增大而上移,随着墙土间摩擦角、黏聚力与容重挡土墙高度的乘积之比的增大而下移,合力作用点位置大致在0.2~0.4倍墙高处,说明主动土压力的非线性分布。研究结果对准确选取滑裂面形状计算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2015年04期 v.43;No.250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复杂岩溶地区CFG桩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应用

    刘源;张可能;刘创;肖小玲;吴有平;

    CFG桩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各个领域,但在桂林岩溶地区将CFG桩与高压旋喷桩结合来处理复杂地基的实例相对较少,两种桩之间共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对CFG桩与高压旋喷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分析及工程实例验证,认为最大限度地发挥CFG桩和高压旋喷桩的优点,软弱地基的承载力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深部存在的软弱层,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能使地基变形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在复杂岩溶地区,在基岩面高低错落、起伏大、溶沟(槽)陡倾的情形下,高压旋喷桩与CFG桩有机结合,其复合地基具有质量可靠、造价经济、工期可控等优点。

    2015年04期 v.43;No.250 75-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煤矿区构造环境内涵及类型划分

    孙学阳;夏玉成;

    开展煤矿区构造环境类型划分是提高采煤沉陷预计精度的有效途径。将影响采煤沉陷地质因素总结为构造介质、构造界面、构造形态和构造应力4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矿区构造环境的内涵,确定了煤矿区构造环境类型分类的指标。认为煤矿区构造环境突出采煤沉陷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反映着地球的内动力地质作用。按照构造介质的不同,把煤矿区构造环境划分为浅埋介质型和深埋介质型;按照构造界面的不同,将其分为连续型、似连续型和不连续型;按照构造形态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近水平型、倾斜型和褶皱型;按照煤矿区构造应力的性质,把煤矿区构造环境划分为自重应力型、挤压构造型和拉张构造型。以铜川矿区为例,对煤矿区构造环境类型做了划分,铜川矿区以A型构造环境为主。

    2015年04期 v.43;No.250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煤田物探

  • 风化壳古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方法——以川东北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为例

    陈刚;张玺华;陈勇;林良彪;文龙;林凯;

    川东北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常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难以解释储层的分布发育情况。元坝地区位于岩溶古地貌的岩溶斜坡区,微地貌对岩溶储层分布起到控制作用,其中岩溶残丘是岩溶斜坡上最有利于岩溶储层形成的微地貌单元,且发育于岩溶残丘顶部的铝质泥岩有利于气藏的保存。运用"印模法"、地震反射结构分析等方法,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地貌分析,采用基于匹配追踪时频分析的低频能量增强油气检测技术,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古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方法,降低了勘探风险。

    2015年04期 v.43;No.250 85-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三维地震属性解释技术在巷道探测中的应用

    朱红娟;

    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老窑巷道的位置和边界难以确定的困扰,对采煤巷道进行正演模拟,分析了巷道在二维地震资料剖面上的反映特征及敏感属性特征。以内蒙某区三维地震为例,在高品质数据采集的前提下,对实际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保幅处理;在常规解释的基础上提取平均振幅、平均地震能量和均方根振幅等多种属性进行巷道定位解释。最终,解释结果与采掘工程图比对,巷道定位准确。

    2015年04期 v.43;No.250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煤层含气量测井解释方法参数选择及适用性

    唐颖;李乐忠;蒋时馨;张滨海;仲米虹;孙玉红;

    多元线性回归及BP神经网络是煤层含气量测井解释的常用方法。基于澳大利亚Galilee盆地和沁水盆地煤层测井资料和实测含气量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筛选了和含气量相关的测井参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含气量与测井参数的解释模型;基于BP神经网络的理论,通过网络训练和测试,建立了煤层含气量和测井参数的非线性解释模型。讨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选择方法,并对两种解释方法的误差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多元线性回归法和BP神经网络法是煤层含气量解释的常用方法,前者的解释误差比后者大;多元线性回归法解释精度与煤层含气量相关,适用于含气量较高的井;BP神经网络法解释精度普遍较高,在含气量高和低的井中均可适用,解释效果受输入层样本的数量和质量影响,样本数量越多,区域代表性越强,解释效果越好。

    2015年04期 v.43;No.250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矿用本安型救援系统供电技术

    殷忠玲;王小波;

    井孔救援探头一般采用井口有线供电方式。按照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设计要求,分析了电缆线路分布的电感、电容对本质安全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救援探头功率、双绞传输线长度和井口电源电压的关系。用两种模型的影响因子,给出在实际设计时,井口电源电压、供电距离和探头功率等参数的选择方法。该长线供电参数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在800 m本安型救援系统中应用,证明切实可行。

    2015年04期 v.43;No.250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构造煤复电性实验及其特征研究

    郭晓洁;雷东记;张玉贵;

    通过测定不同地点的6种不同变质程度的构造煤在常温常压下的阻抗振幅,得到不同类型构造煤振幅谱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所测100 Hz~100 k Hz频率范围内,各类构造煤Z–f(阻抗振幅–频率)呈一条单调递减曲线。在交变电场下烟煤的导电性较无烟煤及其他岩石差。在所测频段内,无烟煤Z值明显低于烟煤,且差值随着f增大逐渐减小。通过对构造煤Z–M(阻抗振幅–水分)的拟合,得到相关公式;再利用所得构造煤阻抗振幅验证其公式可靠性,找出优势频段。初步分析了煤岩的幅频特性,为试图利用煤岩电性频率域响应特征差异来反映不同变质程度构造煤及与其他岩矿石的导电机理及结构模型,进而为用电法勘探物质组成与结构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2015年04期 v.43;No.250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 基于三维设计软件的矿用测斜仪结构优化设计

    赵民;乌效鸣;李炯;陈婷;

    利用SolidWorks的Simulation工具对某种测斜仪的主要零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该零件进行了优化,最终使得该零件的质量减少了近22%,安全系数为36.27,且受力下的变形也在安全范围内,结构参数更加合理。

    2015年04期 v.43;No.250 106-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探矿工程

  • ZDY5000RF钻机与配套装备的试验及应用

    冀前辉;陈刚;王峰;孙保山;崔致远;

    针对松软煤层空气钻进装备集成性差、工艺流程复杂、操作繁琐等问题,特别配套了ZDY5000RF型钻机及配套装备,结合配套装备的技术参数、性能特点,在祁南煤矿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现场应用表明,ZDY5000RF松软煤层钻进专用钻机具备在f值为0.5左右的煤层中钻进200 m深孔的能力,具有集成性好、钻进效率高、除尘效果显著等特点,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2015年04期 v.43;No.250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煤矿井下近水平随钻测量定向钻孔轨迹设计与计算方法

    石智军;许超;李泉新;

    以定向钻进基础理论为依据,结合煤矿井下近水平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技术特点,研究煤矿井下定向钻孔轨迹设计内容、计算方法及设计流程。通过定义钻孔轨迹基本参数,建立钻孔设计坐标系以及规定钻孔轨迹图形表示方法,形成一套包括钻孔轨迹平面设计、剖面设计及轨迹参数校核等关键环节的钻孔轨迹设计和计算方法。实践证明,该设计和计算方法满足了定向钻孔设计的精度要求,为定向钻孔施工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2015年04期 v.43;No.250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 硬岩破碎地层高温钻孔钻进的钻井液实验研究

    邓利蓉;刘振兴;曹钧;尹晓利;

    针对塔里木盆地某矿区地层倾角大、硬度高、极其破碎,定向钻进钻遇地层含高放射性矿物且温度高,易发生卡埋钻事故及钻孔内高放射性矿物污染钻场环境等问题,选用抗高温具有良好流变力学性能的护孔配浆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实验研究钻井液配方。优选出耐温达到100℃的不分散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体系MV-CMC–80A51–NPAN泥浆。该泥浆性能稳定,具有耐温高、失水量低、泥皮簿而致密、剪切稀释性能好、成本低的特点,可使硬岩破碎复杂地层的定向钻进顺利中靶。

    2015年04期 v.43;No.250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YZG05/30矿用钻孔轨迹记录仪及其应用

    雷晓荣;程建远;

    为了解决常规钻机输送式测量方式效率低下的难题,研制了YZG05/30矿用钻孔轨迹记录仪并阐述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提出了适合该仪器的成套施工方法。试验表明,该仪器整体性能良好,能满足矿井实际生产的需求。针对YZG05/30矿用钻孔轨迹记录仪在使用中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2015年04期 v.43;No.250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综合信息

  •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质量问题及改进建议

    张子祥;

    综合归纳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从野外勘察施工、勘察成果分析与评价、地基基础方案分析到报告编制的各个环节所出现的常见质量问题,并分析探讨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提高勘察成果质量的建议。

    2015年04期 v.43;No.250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ZDY4000LR型松软煤层套管钻机在淮南潘一矿试验取得成功

    梅新;

    <正>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ZDY4000LR型松软煤层套管钻机在淮南潘一煤矿圆满完成试验任务,共施工钻孔249个,总进尺35 159 m,其中最大孔深262 m,平均效率150 m/班次,最高效率290 m/班次,成孔率达80%,整机效率较同矿区其他钻机总体高出近20%。该钻机安全可靠的结构设计、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高效低劳动强度的作业流程,得到淮南潘一煤矿的认可。该试验工作面煤层普

    2015年04期 v.43;No.250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