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占勇;江涛;宋洪柱;程磊;
综合前人勘查开发程度的定性分析结果,以累计探获资源量、保有资源量、预测资源量和尚未利用资源量的资源属性和勘查开发属性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各省区煤炭资源的勘查程度指数和开发程度指数两个指标的统计分析,对中国浅部煤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中国浅部煤炭资源勘查程度明显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而开发程度明显表现为东高西低,南北差异不明显,且蒙东、晋陕蒙宁和北疆3个分区的煤炭资源未来具有最广泛的勘查开发前景。该研究成果对未来一段时期内勘查开发潜力区块的圈定、制定未来勘查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3年05期 v.41;No.23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 侯贤旭;唐跃刚;宋晓夏;杨明显;郭明涛;贾龙;
结合国际煤岩学会(ICCP)对显微组分的新分类系统,通过绘制显微组分三元图和煤相图,对重庆中梁山矿区主要煤层显微组分和煤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且构造煤较发育;显微组分中以镜质组为主,其中以基质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最为常见。煤相研究表明,本区主要煤层形成于下三角洲平原或下三角洲平原到陆相沉积的过渡环境,属于近陆相的低位沼泽环境,成煤环境受海水作用明显。
2013年05期 v.41;No.239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 姚伯元;李德平;
针对部分应用单位在煤镜质体反射率测定中存在的对测定条件把握不准、对影响测定值准确性的因素理解不深等问题,提出了煤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必须遵守的仪器状态一致性与组分定位一致性原则,据此确立了仪器校正、样品测定和结果检验的方法与要求;分析了仪器线性度、稳定性、工作曲线、单色光、温度校正、视频窗口、油浸物镜与浸油、准焦程度和测定样品磨抛质量等对测定值准确性的影响与测定误差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测定值精密度分级的改进建议,以及用煤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结果指导企业生产可简化的仪器条件与测定过程,即:使用50倍干物镜;勿需546 nm滤光片;用有固定反射率值的镀膜玻璃替代宝石标准片;建立工作曲线数据库等。
2013年05期 v.41;No.239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王立志;贾立龙;刘常青;
古构造应力控制煤层构造发育程度及其分布,影响煤层储层渗透性。通过现场对煤层及其上覆岩层中节理裂隙的实测,并应用赤平投影方法将实测节理裂隙进行分期和配套分析,研究了延川南区块构造演化规律、古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古构造应力的反演方法。根据摩尔库伦破裂准则,通过共轭剪断裂破裂角的大小变化来估算古构造应力场主应力值。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本区两期古构造应力场分布,揭示出其古构造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为:燕山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值由东南区域的70~80 MPa逐渐降至西北区域的20~30 MPa;喜马拉雅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值由东北区域的60~70 MPa逐渐降至西南区域的20 MPa。
2013年05期 v.41;No.239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宋晓夏;唐跃刚;李伟;贾龙;郭明涛;
多尺度观察和综合分析是煤体变形研究的基本要求。从煤层、手标本和显微尺度上分析了中梁山南矿煤体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区域褶皱作用是控制井田内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逆断层作用造成局部煤层厚度增大;在宏观和显微尺度上构造煤具有相似的变形特征,表现为随着构造变形程度增强,煤中裂隙的密度加大,粒度变小,煤体强度降低;碎裂煤裂隙表面独特的条纹结构可能是煤体静态剪切破裂的结果,而鳞片煤中大量的摩擦面则是煤体动态剪切变形的产物。
2013年05期 v.41;No.239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白利民;尹尚先;李文;
确定煤层顶板导水裂缝带高度可为顶板防治水、采掘工程布置、防水煤柱留设以及瓦斯抽采设计提供依据。采用井下仰孔注水测渗漏法,实测山西西山煤田镇城底矿8煤导水裂缝带高度为57.98 m,其中冒落带高度16.72 m,裂隙带高度41.26 m。依据实测结果并收集了8个矿综采一次采全高中硬覆岩下导水裂缝带高度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了适用于综采一次采全高中硬覆岩下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的经验公式,并与《煤矿安全规程》中相应经验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公式适用性好,而《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公式应用于中厚煤层综采一次采全高开采条件预测,其误差较大。
2013年05期 v.41;No.239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 刘磊;施龙青;孙红华;王敏;孙琪;邱梅;刘虎;
为了揭示矿山灾害系统的复杂性规律和运动本质,运用系统理论观点,从灾害链的角度对矿山灾害链定义、分类、特点及链式发育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矿山灾害链组合断链减灾模型,即"初次断链+预防断链+灾后重建"组合断链模型,并在华恒公司矿井水害防治中得到运用,可以有效的解决矿井水害特别是矿井西部老空水问题。矿山灾害链式效应在矿山灾害中普遍存在,组合断链减灾模型为最佳减灾方案,而通过对断链程度和各断链过程对总断链的贡献率的计算实现断链最优化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2013年05期 v.41;No.239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 王平;李国旗;王吉庆;
自平衡测试法在我国的应用刚起步,从技术、经济上都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技术,理论还有待于完善。采用有限元法对自平衡法测试桩基承载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表明:可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平衡点"位置进行假定分析求证,确定"平衡点"位置;运用自平衡测试法时,其上、下段桩在荷载作用下,上段桩侧摩阻力和下段桩抵抗力同步发挥;桩底土模量与桩侧土的模量比E1/E2大小影响桩的承载性能。
2013年05期 v.41;No.239 45-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裴文明;董少春;姚素平;徐翀;陈永春;
通过研究淮南潘集杨庄采煤塌陷积水区水体水质指标与环境一号卫星影像4个波段反射率值之间的关系,针对叶绿素、透明度、总磷、总氮、高锰酸钾指数5项主要水质参数建立了遥感监测模型。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该地区水体整体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评价结果表明,该塌陷积水区水体为轻度—中度富营养化,与实测水样分析监测的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水质遥感模型反演技术在当地水质监测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实现该地区水质动态监测与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3年05期 v.41;No.239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张国超;胡新丽;范付松;赵鑫;
库水位与岸坡体内地下水渗流场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传统的饱和土渗流分析方法无法准确描述水位上升过程中岸坡内渗流场的规律。从饱和-非饱和非稳定渗流理论出发,在室内实验得到基质吸力和体积含水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出Van Genuchten模型中土水特征参数。以三峡库区典型岸坡为例,模拟库水匀速上升时,坡体为粉质黏土、粉土、砂土和砾石土4种岩土介质类型下的渗流特征,并监测坡面高程为165 m和155 m竖直剖面上的孔隙水压力变化。结果表明:库水位匀速上升过程中岸坡体内浸润线呈"V"字型,并且各时步"V"字型浸润线的拐点连线随渗透性的增大有逐渐与坡面平行的趋势;揭示了4种土体类型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水库岸坡的防治提供较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2013年05期 v.41;No.239 56-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陈明生;
频率电磁测深复电阻率含有振幅视电阻率和相位,相位既可由复电阻率的虚部和实部表示,也可通过振幅视电阻率转换得出。阐述了振幅视电阻率转换为相位的原理和计算公式。根据典型地电模型计算的振幅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分析了相位曲线与振幅视电阻率曲线的关系及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相位曲线变化幅度更大,相应频率更高,可提高对地层的分辨率,加大探测地层深度。将振幅视电阻率和相位资料结合解释,可提高解释的地质效果。
2013年05期 v.41;No.239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全红娟;朱光明;赵淑红;董蕊静;
采用TTI介质中二维三分量一阶交错网格应力-速度弹性波方程,模拟胀缩源、垂直集中力源、剪切源在垂直裂缝介质中的井间地震波场,分析了不同方位角情况下波场的传播特征,并讨论了横波分裂时的能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地震波从各向同性介质进入各向异性介质时会观测到快慢横波;在一定方位角的情况下,垂直裂缝介质中会得到快慢横波,这为进一步分析横波分裂特征和地震实际数据提供了依据。
2013年05期 v.41;No.239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张志林;何京国;田根海;荣毅;
宁夏南部六盘山盆地属于典型黄土塬地貌的沉积盆地,该区表层沉积了巨厚黄土层,深层不同构造单元差异大,在地震数据采集上需克服地表和地下的双重影响。分析了该区地质条件以及勘探难点,结合实际资料并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总结出一套针对该区的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可以指导该区后期地震勘探工作。
2013年05期 v.41;No.239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许崇宝;孙立新;
在新疆准东煤田预查中,采用二维地震勘探正演及波阻抗反演技术解释了复煤层宏观结构、预测煤层厚度,并综合采用钻探与地震资料估算煤炭资源量,其精度明显提高,与最终井田勘探所获得的煤炭储量累计值误差仅3%。该成果使得综合勘查技术得以在新疆煤炭资源勘查中推广应用。
2013年05期 v.41;No.239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王海青;强建科;
针对地下有多个异常源时,单一预测构造指数难于表征多个异常源。采用非预测欧拉反褶积以避免可能错误确定构造指数使得欧拉解过度发散的问题;同时针对欧拉反褶积超定方程组的条件数很大,致使欧拉反褶积解集中良解占优率低等解的非唯一性和解的不稳定性等局限性,采用奇异值分解总体最小二乘法(SVD-TLS算法),以降低由于奇异值分析不当造成计算欧拉解非唯一性和解的不稳定性的问题,并利用SVD-TLS的截断误差构造阈值函数对解集进行过滤。数值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013年05期 v.41;No.239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凌立伟;雷洪利;向新;李彦博;
井工矿下工作人员与地面保持信息畅通十分重要。针对透地通信中高频电磁波损耗大、低频电磁波干扰强以及大地电参数透地波影响大等问题,根据中频电磁波在地层中的传播特性以及环形天线对中频波的实用性,设计了500 kHz的中频环形天线作为PED透地通信天线,并通过参数测量分析和实际试验验证,达到了预期目标。
2013年05期 v.41;No.239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正>王新(1963.2-),男,陕西西安人,工学学士,研究员,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王新同志多年来一直从事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针对鄂尔多斯侏罗纪煤田顶板突水机理与防治技术、华北型煤田底板带压开采条件探查与评价技术以及煤矿
2013年05期 v.41;No.23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正>徐拴海(1963.5-),男,汉族,陕西宝鸡人,工学学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徐拴海同志长期从事煤矿水害防治、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科研、咨询、勘察评价、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他将管棚技术引进到煤矿井巷松散破碎体、断
2013年05期 v.41;No.23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正>石显新(1966.11-),男,贵州湄潭人,工学博士,研究员,《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编委。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专家。石显新同志在电磁法勘探方法技术数值模拟、解释等方面都做出了创新性的工作。通过改进常规工作方式及更新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在应用电磁法探测煤田自燃火区、老窑采空区方面有一定突破,在探测精度和分辨率上都有较大提高;首次将时域有限差分法应用于瞬变电磁场的数值模拟,
2013年05期 v.41;No.239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正>雷宝林(1961.9-),男,汉族,陕西耀县人,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地质研究所专家。雷宝林同志长期从事煤与煤层气地质、计算机绘制煤矿地质图、煤矿地质保障系统的研究及煤与煤层气勘查工作。最早将煤层气勘查技术应用于煤炭资源勘查,对我国煤与煤层气综合勘查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最先提出了图元组合、"单层剪纸"等计算机绘制地质图方法,为我国计算机绘制
2013年05期 v.41;No.239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