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煤田地质 矿井地质

  • 潘集矿区煤层层滑构造特征及其与潘集背斜的关系

    乐琪浪;林承灏;杨为民;陈萍;

    通过对潘集矿区构造特征及矿区构造应力场分析,对潘集背斜两翼的潘北井田和潘一井田中的层滑构造进行研究,将矿区分为10个主层滑区及29个层滑亚区。研究结果显示:矿区层滑构造的产生与南北向主应力场及大型断裂所构建的局部应力场密切相关;层滑构造导致矿区形成近东西向薄煤带,发育以Ⅱ和Ⅲ类型为主的构造煤;层滑构造多发育在背斜两翼,且以断滑型和揉皱型为主,而在背斜核部则以断裂型为主;在纵向上,层滑构造类型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相对浅的区域,层滑构造以断裂型为主,往下是断滑型,而在较深部位及断裂构造交汇处,则主要表现为揉皱型。

    2013年03期 v.41;No.23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基于瓦斯抽采钻孔的煤矿瓦斯地质精细勘查

    崔洪庆;李德军;马宵;

    通过实例表明了详细查明地质构造是确保煤层瓦斯抽采均衡、避免瓦斯灾害的重要基础工作。提出了综合利用瓦斯抽采钻孔开展煤矿瓦斯地质精细勘查的主要任务、施工要求,以及采掘工作面前方隐伏断层探测和瓦斯抽采方案。隐伏断层探测方案的可行性得到了煤矿生产实践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利用瓦斯抽采钻孔对煤层顶(底)板实施连续探测,能够及时发现隐伏构造,是提高瓦斯地质勘查精度,防治瓦斯灾害的一种实用、经济和有效的技术途径。

    2013年03期 v.41;No.237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塔中地区古生界碎屑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徐燕军;于炳松;钟大康;

    通过取心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古生界碎屑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碎屑岩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且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与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另外,这些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及储层性质具有明显的影响:压实与压溶作用、交代、胶结作用、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以及重结晶作用使储层孔隙体积减小、物性变差,如压实与压溶作用使本区储层孔隙度损失14.1%~25.3%,交代、胶结作用使孔隙度损失13.9%;溶蚀作用是增加储集空间、改善储层物性最重要的成岩作用,如石英、长石及岩屑颗粒的溶蚀作用使储层产生次生孔隙,导致本区储层孔隙度平均增加6%~8%。

    2013年03期 v.41;No.237 11-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基于分形理论确定地下煤层自燃火区范围

    李峰;刘鸿福;张新军;王闻贵;李伟;王晓彦;

    探测地下煤层自燃火区位置与范围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地面氡气测量。针对传统地面氡气测量方法存在特定条件限制、地球化学意义不明显的不足,通过分析地下煤层自燃火区地面测氡采集到的数据,分别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形理论的含量-总量法、含量-周长法确定氡值的异常下限。通过比较三者确定的异常下限以及所圈定火区范围的不同,发现分形方法圈定的火区范围更加合理。

    2013年03期 v.41;No.237 15-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煤层气

  • 柳林地区煤层渗透率逐步回归分析与预测

    王相业;李建武;杨志远;刘钰辉;

    渗透率是制约煤层气商业化开发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以柳林地区煤层气勘探阶段获取的试井有效渗透率为基础,分析渗透率与有效应力、储层压力、煤层埋深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渗透率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柳林地区煤层渗透率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预测渗透率具有一定合理性;有利于煤层气开发的高渗区位于柳林地区中北部。

    2013年03期 v.41;No.237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 中高煤阶煤层气井产量递减类型及控制因素——以晋城和韩城矿区为例

    王彩凤;邵先杰;孙玉波;胥昊;刘英杰;石磊;

    通过对晋城、韩城矿区煤层气井生产动态资料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煤层气井产量递减具有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复合递减、突变递减和周期性递减等5种类型;而影响煤层气产量和递减类型的主要因素是边界条件、煤层气吸附特性、煤储层渗透率、解吸过程中的渗透率反弹、井间干扰、层间干扰和排采制度。研究还显示,通过对煤储层进行二次压裂、合理布设井网、合理调整排采制度、低产合采井选择性封层、准确把握合适的合采时机以及实施侧钻技术,有利于恢复和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延缓产量递减期,减缓递减速度,使递减类型趋向双曲线或调和递减类型,从而提高煤层气最终采收率。

    2013年03期 v.41;No.237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 煤层气开发中的层间矛盾问题——以柳林地区为例

    孟艳军;汤达祯;许浩;张文忠;陈同刚;

    直井分层压裂及合层排采能有效降低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本,提高煤层气产能,但层间矛盾的干扰制约了这一排采工艺的推广。借鉴常规油气层间矛盾问题相关理论,首次提出并总结了煤层气开发中层间矛盾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柳林地区典型井产能曲线特征,剖析了该区层间矛盾的特征和原因。结果表明:柳林地区合层排采太原组煤层(8号+9号)和合层排采山西组与太原组煤层(3号+4号+5号与8号+9号)时,层间矛盾问题严重;引起该层间矛盾的原因有煤层物性特征和煤层顶底板水文地质条件因素,其中8号煤层顶板水文地质条件是引发该区层间矛盾的主要因素。

    2013年03期 v.41;No.237 29-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4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煤矿开采导水裂缝发育高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腾飞;

    煤矿开采形成的导水裂缝,一旦波及煤层上覆水体,则会导致水流入或溃入井下,直接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在总结分析现有导水裂缝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理论推导的方式并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导水裂缝高度与煤层开采厚度、覆岩性质等因素的关系,明确了导水裂缝高度与采厚的平方根存在正比例关系。指出当基岩上覆有粘土冲积层或其他类似岩层时,极限曲率增量与岩层物理性质、厚度的关系对确定导水裂缝高度具有重要作用,当粘土冲积层厚度不小于2倍采厚时,粘土冲积层内下行裂缝穿透粘土层的可能性小,为特定条件导水裂缝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础。

    2013年03期 v.41;No.237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后压浆桩基础的承载力试验对比分析

    王端端;贾力;李国旗;

    结合陕西省高速公路工程某特大桥试验区4根试桩的应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常规桩和后压浆桩的承载性能以及沉降量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可以通过改善桩端和桩侧承载性能,从而提高单桩极限承载力,减小沉降,达到优化桩基础的目的。

    2013年03期 v.41;No.237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黄土湿陷系数与物理性质参数的相关性

    王吉庆;雷胜友;李肖伦;王应铭;刘昭;王晓光;

    湿陷系数是目前用以判断黄土湿陷等级、评判黄土湿陷危害并预测湿陷量的常用指标。为更方便而准确地获取工程建设场地黄土的湿陷系数,通过在关中地区岐山、兴平探井取土,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得到土的各项物理性质参数。经统计分析,发现黄土湿陷系数与含水量、干密度、孔隙比以及压缩模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依次进行了四元、三元、二元、一元曲线拟合,得到一系列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预测模拟,发现运用所得回归方程预测关中地区的黄土湿陷性是可行的。

    2013年03期 v.41;No.237 42-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 探地雷达在预应力梁钢绞线孔道注浆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化得钧;王齐仁;王坤;黄玉凤;张建;邓国文;

    混凝土桥梁波纹管的注浆饱满程度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和使用寿命,目前还没有能够准确检测波纹管注浆质量的方法。使用广义完全匹配层(GPML)作为吸收边界,依据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钢绞线注浆孔道中同埋深不同大小的空洞进行二维正演,并结合工程进行开窗验证,总结不同缺陷的雷达图像特征及其规律,为探地雷达法检测波纹管注浆饱满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3年03期 v.41;No.237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福建某高速公路隧道强风化花岗岩的旁压试验

    李均山;郭宇;

    旁压试验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土体参数测试中。根据旁压试验原理与方法,将其运用于福建某高速公路遂道强风化花岗岩原位测试中。试验结果表明:强风化花岗岩强度参数与表层粘性土相当。对于相同性质的岩土层来说,土层的强度指标随深度的增加呈规律性增强。场区内强风化花岗岩具有较高的抵抗水平向变形能力,但其竖向承载能力相对较低。与部分钻孔原位标贯试验成果对比,两种原位测试结果具很好的相关性。

    2013年03期 v.41;No.237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煤层底板破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孙娈娈;王中华;孙燕青;汪华君;白帅;郑功;

    根据煤层底板含水层具有不均一性的特点,建立了底板含水层非均布水压力学模型和流固耦合模型,并根据"下三带"理论和弹塑性理论求得了底板保护带突水极限压力的弹性解和塑性解。利用FLAC3D软件对工作面采动底板进行了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并对煤层采动底板的应力破坏特征以及渗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煤层底板进行了突水预测。研究表明:非均布水压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快捷、准确的对煤层底板突水进行预测,对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3期 v.41;No.237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 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与岩石材料力学性质的关系

    赵斌;王芝银;伍锦鹏;

    岩石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质取决于其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使用材料试验机,测定了岩浆岩、化学沉积岩以及碎屑沉积岩9种岩样的力学性质参数。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相应岩样的矿物成分。使用扫描电镜,观测了相应岩样的细观结构。分析了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分别与力学性质参数的定性关系。对各组岩样的研究分析表明:存在于颗粒边界的裂隙会显著降低岩样的抗拉强度,长石矿物是岩样脆性的主要来源,颗粒大小和面理结构会对岩石的内摩擦角造成显著的影响,细晶花岗岩中较高的方解石含量使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小,细晶花岗岩中石英含量较高,其粘聚力较大;石盐晶体的细小与紧密堆积,造成了相应岩样的膨胀或蠕变特性,有机质的存在会对岩盐的力学性能产生显著的弱化;岩样中颗粒间的弱带,会弱化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能。深灰色泥岩中石英胶结物的次生加大现象,使得深灰色泥岩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2013年03期 v.41;No.237 59-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3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0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8 ]

煤田物探

  • 层状大地频率域接地单电极激发的电磁场

    徐志锋;胡文宝;

    为探讨单电极在层状大地模型上激发的电磁场形成的异常形态,给出了频率域单电极电流源在层状大地上激发的电磁场表达式。采用数字滤波算法计算了频率域单电极电流源在层状大地上激发的电磁场。结果表明,单电极电流源激发的电场形态简单,能够很好地反应地电结构,磁场形态复杂;采用电磁场定义的视电阻率,在二层模型上,曲线在高频、大收发距时,趋于第一层的电阻率,在低频、大收发距时,趋于第二层的电阻率。

    2013年03期 v.41;No.237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基于等效磁偶极子的定源回线瞬变响应计算方法及视电阻率定义

    武军杰;张杰;王兴春;邓晓红;杨毅;

    为求解定源回线内不同位置瞬变电磁响应表达式,提出了将发射源进行分解,等效为不同位置多个垂直磁偶极子,对各垂直磁偶极子源产生的响应进行叠加来获得定源回线的瞬变响应。完成了定源回线内任意点的场值计算,获得了定源回线装置垂直分量瞬变响应值,给出了定源回线装置下的全区视电阻率定义,并在理论模型条件下进行了计算验证。该方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能够满足计算要求。

    2013年03期 v.41;No.237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 东沙海区浅层剖面资料的改进处理

    薛花;文鹏飞;

    针对浅地层剖面仪在东沙海区采集的浅层剖面资料中出现的随机干扰、大值干扰等问题,通过去噪处理手段进行了有效的压制,消除了干扰波对原始资料的污染;针对由于间隔性采集和处理对原始资料造成的时间延迟现象,通过时移校正方法进行了处理;针对剖面中炮号与相应导航文件中的FIX号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情况,通过提取道头时间、导航时间并在FOCUS模块中编写相应程序,将剖面中炮号与FIX号的关系建立起来。改进处理后的浅层剖面资料为地质分析与解释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资料。

    2013年03期 v.41;No.237 72-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电法勘探中异常响应特征的增强算法及其实现

    戴前伟;陈德鹏;陈勇雄;侯智超;

    地球物理电法勘探中所获得的地下地质异常体的异常响应有时存在信号不强、特征不明显或范围轮廓模糊不清,影响了地质解释与判读的正确性和精确度。通过对异常响应等值线图沿梯度带变化剧烈的方向求一次导数、二次导数及执行梯度算子和拉普拉斯算子来增强异常响应特征,能使异常响应等值线图的异常中心更加明确,异常响应范围边缘更加清晰,这对地质解释与判读的正确性和精确度有积极作用。

    2013年03期 v.41;No.237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存储式随钻测斜仪的研制

    王岚;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全方位钻孔测斜仪测量钻孔轨迹存在工序复杂、工作量大的问题,研制了存储式随钻测斜仪。该仪器主要由孔口监视器和测量探管两部分组成,可用于煤矿井下水平钻孔或定向钻孔无缆式随钻测斜,随钻测量并记录钻进方向的倾角、方位角;监视器在孔口与探管同步工作并记录钻孔深度;终孔后,监视器显示钻孔三维轨迹图。

    2013年03期 v.41;No.23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 智能煤层瓦斯含量快速预测系统

    刘永涛;李鹏;王辉俊;赵健飞;马尚权;

    针对现有煤层瓦斯含量预测过程中数据记录、处理设备存在的多种不足,研究了原有曲线拟合方法的误差产生原因。利用大量数学建模计算,通过两种曲线拟合算法优化,并综合考虑现场测试需求,完成了智能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系统的上、下位机设计。其中下位机具有多组存储、时间设定、解吸速率曲线显示、逻辑推导、损失量拟合等多项功能。上位机通过基于VC++的程序设计完成了包括界面开发、数据库多功能查询以及拟合算法处理等多项功能。结果表明,智能系统在可操作性和数据拟合准确性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2013年03期 v.41;No.237 81-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探矿工程

  • 新型热压WC-Fe基金刚石钻头胎体性能研究

    金鑫;方小红;段隆臣;

    为了提高钻头在坚硬致密岩层中的钻进效果并降低钻头成本,将传统的热压碳化钨(WC)基金刚石钻头胎体中一部分WC用Fe代替。用粉末冶金的方法烧制胎体试块并测试其性能。通过对比性能测试,分析了碳化钨和铁的含量变化对胎体性能的影响规律。应用回归分析和规划求解,分别建立了硬度和耐磨性的回归方程,确定了最优的胎体硬度和耐磨性以及对应的胎体配方。

    2013年03期 v.41;No.237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 非金属同径孔壁支护技术

    卢春华;

    钻遇复杂地层经常会碰到孔壁失稳问题,而采用传统的套管法支护孔壁会缩小孔径及导致下放和起拔套管困难等问题。为此,研究了一种简单高效、又不缩小孔径的非金属同径孔壁支护技术,对于干孔用热熔法,有水孔用聚氨酯法。阐述了这两种方法的工艺原理和室内试验情况。研究表明,这两种孔壁支护技术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同时不缩小钻孔直径,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2013年03期 v.41;No.237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钻井液流态对孔壁稳定性的影响

    吴烨;卢予北;陈莹;

    沉积地层中孔壁的稳定性与钻井液流态有着密切关系。结合河南叶舞凹陷盆地2 386 m盐矿钻探工程,采用不同的泵量和上返流速在不同孔段进行了钻探试验。试验和理论计算表明:在水敏性地层(黏土、泥岩、砂质泥岩等)浅层岩石孔隙率和塑性指数较高时,在钻井液层流流态情况下,主要以缩径为主,最大缩径率达26.6%;中部和深部同等地层,在紊流流态情况下,缩径和超径同时存在。其中,随着孔深的增加,缩径率呈减小趋势,超径率则有增大趋势,泥岩地层最大超径率达157.4%,盐岩地层超径率高达225.7%。

    2013年03期 v.41;No.237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钻探技术与装备专家田宏亮

    <正>~~

    2013年03期 v.41;No.23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电磁法勘探专家韩德品

    <正>韩德品(1962.6-),男,汉族。山东日照人。工学学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磁法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在煤矿防治水及矿井突水救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电法勘探研究所专家。系统研究了矿井音频电穿透法基本理论与方法技术,提出矿井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技术,

    2013年03期 v.41;No.23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2013年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研讨会(第1号通知)

    <正>为交流推广近年来我国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与水害防治、煤与煤层气综合勘探、煤层气与煤系泥页岩气开发以及绿色矿山生态建设等方面研究和应用取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推进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进步,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矿防治水专家委员会与中国地质学会、中国

    2013年03期 v.41;No.237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