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军寿;陈洪德;林良彪;徐胜林;刘安然;郭龙龙;寇磊;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和各种分析鉴定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受间歇性海水改造)和海相三角洲5种沉积体系,建立了海陆过渡三角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两种沉积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还显示,本区沉积体系主要受控于古气候、构造运动和物源区母岩性质:古气候控制着须家河组煤系地层特殊的砂、泥间互的沉积结构及生储盖组合;构造运动控制着各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砂体展布;不同物源区母岩性质影响沉积物的组分与结构。
2013年02期 v.41;No.23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刘亢;曹代勇;林中月;李建;
根据大量煤田钻孔和地质填图资料,应用回剥技术分析研究了沁水盆地中北部的沉降史。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以来,研究区主要经历了3期沉降和2期抬升: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的缓慢沉降;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快速大幅沉降;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引起的隆升剥蚀;新生代以来,受喜山运动影响的隆升剥蚀;新近纪—第四纪的快速沉降。自晚古生代以来,沉降中心大体由南向北迁移,东部抬升剥蚀量较西部大,最大剥蚀厚度超过1 000 m。
2013年02期 v.41;No.236 8-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王英;范立民;安秀煜;
瓦斯地质规律和瓦斯地质区划研究是煤矿瓦斯宏观管理和瓦斯资源科学利用的基础和依据。根据陕西省"三级"瓦斯地质编图成果,系统分析和研究了陕西省瓦斯地质规律。结果显示:陕西省瓦斯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化特点明显;瓦斯赋存与分布受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其中地质构造是主控因素。文章还根据陕西瓦斯地质条件和瓦斯分布与变化特征,在全区划分出榆林单斜低瓦斯带、延安单斜低瓦斯带、黄河断褶高瓦斯带、渭北断隆高瓦斯带和秦巴构造系高瓦斯带等5个区域性瓦斯地质带。这不仅对全省煤矿瓦斯管理与煤层气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全国瓦斯地质规律研究和丰富瓦斯地质理论与方法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013年02期 v.41;No.236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 李友余;王道永;吴德超;周琳雄;
采用地气测量方法,探测二郎山隧道隧址区内的隐伏断裂。通过处理和对比分析该地区内5条典型剖面的测量数据,有效判定断裂是否存在及其在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等部分几何特征,并分析了隐伏断层地气元素的异常特征。结果显示:二郎山隧道隧址区推测断层的测线上存在地气异常,且其显示出良好的异常与构造的对应性;与成岩关系较密切的La、Ce、Nd、Sm、Y、Cd、Cu、Zn、Sr、Pb等元素灵敏度高、峰值明显,均能较好地反应隐伏断裂的存在;地气异常的高低与断层切割深浅和断层活动性存在一定的联系。
2013年02期 v.41;No.236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赵金;张遂安;
井底流压对煤层气的开采至关重要。在考虑煤层产水量与井底流压的耦合作用下,基于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计算井底流压的数学模型。采用压力增量迭代法,利用matlab7.11编写了求解程序,分析了排采参数相互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水量与井底流压两者的关系呈非线性关系;储层渗透率越好、煤层厚度越厚,产水量与井底流压的耦合关系会更显著些;气液两相流阶段中,高产气量不仅能降低环空中气体流动的压降损失,还利于煤层气在地面管汇的运输。
2013年02期 v.41;No.236 21-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 刘钰辉;李建武;张培河;王相业;王正喜;
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煤层气开发方式,对煤层气抽采非常重要。分析研究芦岭井田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显示:芦岭井田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目标煤层发育层数多,厚度大,煤层埋藏较深,且分布较稳定;煤层主要为构造软煤,渗透性较差,气含量较高。通过对目前煤层气不同开发方式的适用性分析,结合芦岭井田的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优选出地面垂直井为本区煤层气的首选开发方式。
2013年02期 v.41;No.236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窦随兵;姬乃强;
陷落柱是影响煤矿区煤炭与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研究煤矿区陷落柱成因及分布特征,有助于降低煤炭开采与煤层气开发的风险。通过对陷落柱控制因素和发育特征的分析,结合王坡煤矿已发现陷落柱的分布情况,探讨了陷落柱对王坡煤矿煤层气分布及其开发的影响机制。分析认为:陷落柱周围3号煤的气含量有所降低;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陷落柱可能会贯通奥陶系灰岩层与煤系地层,从而对煤层气的钻井、压裂以及排采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2013年02期 v.41;No.236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胡亚斐;张遂安;吴峙颖;
煤层的气含量是煤层气评价选区中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进行煤层气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通过剖析三维地质建模原理和煤层气含量的制约因素,并以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示范区为例,使用地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煤层气含量的预测模型。通过与气含量的实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误差均在10%以内,其中多元线性回归法的误差为4.50%,效果最好,具有实际意义。实例分析表明,选取适当的气含量制约因素,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煤层气含量预测模型,对煤层气三维地质建模乃至煤层气开发都具有指导作用。
2013年02期 v.41;No.23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 黄维安;邱正松;杨力;王彦祺;马永乐;王宗敏;
针对沁水盆地煤层气钻井中存在的井壁稳定技术难题,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泥页岩膨胀实验、页岩分散实验测试了泥页岩和煤岩体的组构及理化性能,分析了井壁失稳机理。依据"多元协同"防塌原理,研选出了高效包被抑制剂、封堵防塌剂和活度平衡剂,构建了泥页岩地层防塌钻井液体系QSFT和煤层钻开液QSMZ。评价结果表明,QSFT体系的粘度、切力适中,滤失量低、泥饼薄,对200μm裂缝的封堵承压能力达3.0 MPa;QSFT和QSMZ具有较强的抑制水化能力,并能显著增加岩样单向抗压强度,对煤岩体岩心湿测渗透率的损害均低于30%,干测渗透率恢复值达到95%以上,可作为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的钻井液和储层钻开液。
2013年02期 v.41;No.236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 金泽亮;薛海飞;高海滨;赵晓平;柏冠军;
煤层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是获取煤层气参数的重要方法。根据沁水盆地柿庄区块煤层气储层的典型地质特征及该区块的测井资料和岩心分析数据,基于体积模型和概率统计模型的分析方法,计算出煤层各组分含量;对大量的测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区煤层煤阶与地层温度相关的结论;基于概率统计模型计算出的煤层组分和实验室岩心解吸测试数据,利用兰氏方程和多元线性回归导出了煤层含气量计算的经验公式,并通过该区的实际资料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信度与有效性。
2013年02期 v.41;No.236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 苗文韬;苗合坤;牛中平;
通过对彬长矿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裂隙带影响高度与开采工艺的研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矿井继生充水含水层及离层、裂隙储水空间概念,分析了此类矿井的防治水方法。经综合试验证实了矿井继生充水含水层的存在,实现了井下导排水。研究结果显示:洛河组砂砾岩含水层为主要充水水源,涌水量的大小与开采方式有着密切关系,矿井继生充水含水层是现代采矿工艺下特有的地质现象。
2013年02期 v.41;No.236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 王晓明;贾晓鹏;曹永国;王秀辉;
在介绍一般系统论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经典的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在内涵与研究内容上的局限性。地下水含水系统和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概念更多的体现了系统论中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观点,并没有体现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与方法。鉴于此,给出了更符合一般系统论系统概念的地下水系统概念,以重新界定地下水系统的内涵与研究内容,从而丰富与发展地下水系统理论。
2013年02期 v.41;No.236 51-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 杨爱武;郭飞;杜东菊;
软土普遍具有结构性与流变特性。以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场地有一定结构性的吹填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三轴流变试验仪,开展了排水条件以及结构性对其流变特性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排水条件对流变有明显影响。不排水时,流变变形大;排水时,虽然总变形量大,但固结变形占较大比例,流变变形比例小,实际工程实践中可通过增加土体的排水条件减少流变的影响。结构性对土体流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受外部荷载与结构屈服应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当外荷载小于结构屈服应力时,流变变形小;当外荷载大于结构屈服应力时,伴随着土结构的破坏,流变变形明显增大,但还是小于同条件下无结构性的重塑土。
2013年02期 v.41;No.236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杨勇;姜桂春;文君;龙立;
关于岩土参数的统计计算方法,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引入了随机场理论,得到母体空间均值在置信水平1-α下的单侧置信界限,并采用标准值表述之。但是由于随机场理论方法尚未完全实用化,故而采用了近似简化公式,最终使得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与原规范一致。同时为了方便使用,避免误用学生氏分布表,规范对修正系数计算式进行了拟合简化。本文从经典的随机变量理论出发,采用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理论,阐述了岩土参数标准值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讨论了修正系数的拟合简化计算式的合理性,同时提出了新的更为合理的拟合公式。
2013年02期 v.41;No.23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鲍挺;梅子广;陈小龙;王磊;
在冻土地区公路建设中,由于冻融作用的存在,路基边坡土体的力学性质在周期性的冻融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化。选取不同条件下的青藏公路典型路基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差分法对边坡进行剪应变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冻结条件下土体冻结时剪应变变化量很小,处于较稳定状态;而消融到最大状态时在含水量大的冻融界面形成软弱带,剪应变变化量很大,路基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冻融条件下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重度的折减引起该边坡整体抗剪强度不足,致使路基边坡有较大的剪应变。
2013年02期 v.41;No.23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张志龙;高延法;武强;魏思民;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评价是矿井水害防治的重要工作。通过研究矿井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机理及国内外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评价的研究现状,给出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分类依据和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具体分类。阐述了各类水文地质条件的特点,在分类结果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详细给出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手段方法。对徐州大屯姚桥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实例分类评价,对类似矿井的水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3年02期 v.41;No.236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杨瑞召;李洋;庞海玲;仇念广;接铭丽;马彦龙;霍超;刘文峰;王飞;
基于Petrel和OpendTect两个软件平台,总结出一套在倾角和方位角控制下的蚂蚁体追踪技术,并在油田和煤田进行了微裂缝预测的实例研究。研究认为,蚂蚁体技术在油田勘探上能有效地识别普通方法显示不出的微裂缝,实现断裂系统精细分析和裂缝性储层的有效预测;而在煤田勘探中对小断裂有较好识别,并可对煤层导水性进行预测。
2013年02期 v.41;No.236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 范涛;刘磊;王秀臣;王信文;李貅;
煤田瞬变电磁探测经常是在干扰较强的煤矿周边进行,采集到的二次感应场信号大多噪声水平较高,难以开展解释工作。为消除野外数据中的这些电磁干扰,根据衰减曲线单向衰减的形态特征,通过应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压制各种干扰,较好地恢复数据原始信号。通过对受到高压线电磁干扰的煤矿采空区实际探测数据进行该滤波方法的处理解释,对比滤波后数据与高压线断电后原测区重测的不受干扰的数据,得到了基本一致的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3年02期 v.41;No.236 76-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贾豫葛;聂茹;
针对地震勘探资料依赖线性优化方法进行波阻抗反演不易得到全局极值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波阻抗反演。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以群智能优化理论为基础,通过3种可能移动方向的带权值组合进行全局寻优。该方法搜索速度较快,且具有较强的全局寻优能力。通过函数测试和波阻抗反演的应用,结果表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适应能力较强的全局优化算法,用该方法进行波阻抗反演是可行有效的。
2013年02期 v.41;No.236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李福强;蒋文杰;蔡涵鹏;蒋首进;胡英;
曲率属性近年来在构造识别和解释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而曲率计算通常使用3×3网格单元对局部曲面作最小二乘法逼近,由Roberts推导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该方法在求取曲率值时带来了大量噪声。采用5×5网格单元对局部曲面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导出了5×5网格单元求取曲率的计算公式,并对3×3网格、5×5跳点网格、5×5网格求取曲率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曲率计算方法抗噪能力显著增强。
2013年02期 v.41;No.236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罗光强;胡郁乐;刘狄磊;杨国巍;
地表钻参仪在深孔岩心钻探中可以实时检测和监控钻进参数,优越性明显,其中大钩位置是钻参仪检测的难点。研究了一套大钩位置检测装置,在天车上安装双通道霍尔开关,接收定滑轮上磁钢的脉冲信号,经过数显表头的微处理系统转换,再通过RS232串口通信连接PC机,基于LabVIEW平台实现数据的采集、分析、显示和存储等工作。该检测装置可以直接测量机上余尺或者方钻杆余尺,计算大钩位置防止撞顶天车,计算二层台位置便于挂卸提引器。深钻现场试验表明,该装置安装简便,测试精度高,可用于检测立轴式钻机和转盘式钻机大钩位置。
2013年02期 v.41;No.236 87-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梁健;郭宝科;孙建华;张永勤;
针对深孔施工过程中钻杆接头螺纹拉脱、杆体拉断等问题,以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为基础,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扣型不同参数下绳索取心钻杆螺纹副在拉伸及拉扭条件下的抗拉脱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螺纹副锥度相同时,负角度梯形扣的抗拉脱能力最强,不对称梯形扣的抗拉脱能力次之;同一扣型条件下,锥角变小时,螺纹副拉脱力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对于负角度梯形扣,随着负角度的不断增大,其抗拉脱能力有所增加;相对于拉伸,拉扭条件下螺纹副受力较为复杂,其抗拉脱能力略有降低。
2013年02期 v.41;No.236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