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煤田地质 矿井地质

  •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魏恒飞;陈践发;王冠男;李伟;刘娅昭;吴雪飞;

    层序地层学是分析聚煤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含煤地层的分析始于20世纪90年代,Diessel最先在经典层序地层格架中建立了煤层的聚集模式;之后,Bochacs和Stuer通过讨论可容纳空间的变化速率和泥炭聚集速率之间比值的变化,具体分析了不同可容纳空间的煤层厚度、连续性及形态。通过对层序地层中煤层发育和分布的研究,多数煤田地质学家们认为,厚煤层主要发育于低位体系域晚期至海侵体系域早期及海侵体系域晚期至高位体系域早期。由于巨厚煤层往往是许多次级层序及界面的复合体,因此巨厚煤层不能简单地作为成因层序地层的界面,但可以通过煤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指标对其进行精细划分确定。我国煤田地质学家通过对国内海相煤层的研究,提出了海侵事件聚煤和海相层滞后时段聚煤等观点,从而大大促进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的发展。

    2013年01期 v.41;No.23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新疆阿勒泰地区侏罗纪煤系赋存特征及远景预测

    李聪聪;张光超;牛军强;

    新疆阿勒泰地区煤炭资源的研究开发程度较低。以区域地质、煤田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遥感、物探等资料,通过对重点含煤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对阿勒泰地区侏罗纪煤系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侏罗纪煤系均赋存在准噶尔板块内;含煤盆地类型为大型内陆坳陷盆地和小型山间断(坳)陷残留盆地,且内陆坳陷盆地成煤环境优于山间断(坳)陷残留盆地。最终圈定了卡姆斯特、奥塔乌开给什、青格里、哈拉通沟、迪伦山-喀拉玛盖、托斯特-乌伦古6个(预测)含煤区。

    2013年01期 v.41;No.235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煤层气

  •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含气量的构造控制作用

    王琳琳;姜波;屈争辉;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不同地区煤层含气量分布不同的特点,通过分析三交-柳林、大宁-吉县和韩城地区的构造及其各主采煤层含气量分布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3个地区煤层含气量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燕山期构造运动是整个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关键构造事件;本区构造作用对煤层含气量分布的控制主要体现为控制煤层赋存状态,而构造部位、构造展布和构造性质,则控制煤的变质作用以及煤层气的保存条件;三交-柳林地区仅局部单斜构造为煤层气有利富集区,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赋存构造条件较好,应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韩城东部矿区煤层气赋存较差,且北压南拉的构造格局常造成含气量南低北高。

    2013年01期 v.41;No.235 14-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 煤层气损失气量计算的全脱分析法

    李忠城;唐书恒;吴敏杰;郭东鑫;陈江;吕建伟;

    针对目前煤层气损失气量无法计算煤层的溶解气和游离气含量问题,根据烃类气体进入钻井液的方式和分布状态理论,基于气测录井资料,提出了计算煤层气损失气量的新方法——全脱分析法。通过沁水盆地枣园区块3号煤层的实际应用,发现该方法计算的损失气量明显高于常规煤心样品的回归结果,前者一般为后者的1.5-4.5倍。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煤层气损失气量计算中忽视的溶解气和游离气问题,而且还能消除损失时间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按不同部位计算煤层气损失气量。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煤级、各种结构的煤岩,数据易采集,计算过程简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13年01期 v.41;No.235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临清坳陷东部煤成气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刘晓丽;

    临清坳陷是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的重要勘探研究区,其煤成气藏潜力大,但研究程度较低。从多角度入手,通过解剖典型的煤成气探井,分析研究了临清坳陷东部煤成气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煤岩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暗色泥岩以Ⅱ2-Ⅲ型干酪根为主,易于生气(油);油气运移以近源输导为主;煤成气成藏主要受控于圈闭的赋存条件、油气输导、生储盖组合以及优质烃源岩分布等4个方面;成藏模式主要划分为源内成藏和源外成藏两种模式,其中源内成藏模式是今后该区勘探的主体,源外成藏的I型为进一步攻克对象。

    2013年01期 v.41;No.235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鹤岗盆地煤层气成藏条件类比分析及潜力评估

    张炬;卢双舫;薛海涛;胡慧婷;黄文彪;董庆明;

    为了评价鹤岗盆地煤层气的资源潜力,从煤层气的成藏条件出发,将鹤岗盆地相关的地质、地化参数与阜新盆地进行类比,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两个盆地资源潜力进行评分,并计算出鹤岗盆地煤层气资源总量。结果表明,鹤岗盆地绝大部分地质、地化指标相似于甚至优于阜新盆地;鹤岗盆地煤炭资源丰富,煤阶以气煤—焦煤为主,煤层累计厚度平均64 m,为煤层气的大量生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岩浆和构造活动以及有效盖层的差异,使不同矿区含气量差别较大,整体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的特征。尽管鹤岗盆地部分煤层含气量和渗透率偏低,但其煤层分布规模大,煤阶中等,其煤层气资源总量可达445.6×108m3,通过合理开采,可具有较大的工业产能。

    2013年01期 v.41;No.235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采场底板突水机理的跨层拱结构模型

    张文忠;虎维岳;

    开采华北型煤田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煤炭资源,必须对底板围岩的破坏规律有所认识。为了弄清底板岩层的活动规律,利用实验室大型非线性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对煤层底板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采场底板存在跨层拱结构,并指出跨层拱是承载地应力和水压的承载结构;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跨层拱最大主应力的计算公式,据此可以得出底板岩层裂隙产生的位置,该成果可对华北型煤田受承压水威胁矿井的回采工作面宽度设计提供参考。

    2013年01期 v.41;No.235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老采空区地表剩余变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评价

    马路兴;吴朝阳;高艳卫;

    为了评价煤矿老采空区地表剩余变形对城市轨道交通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徐州轨道交通规划1号线,应用概率积分法建立闭合矩形积分模型,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计算了研究区的地表剩余移动和变形。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了地表剩余移动和变形等值线图,另外,分别绘制了纵向和横向的剩余移动变形沿着线路轴线的变化曲线。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基变形控制指标,对老采空区地表进行了稳定性分区,并分析了地表剩余变形对线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非稳定区;在非稳定区,横向的剩余变形均小于允许值,而纵向的剩余变形大多超过允许值,必须进行有效的工程措施确保线路安全。

    2013年01期 v.41;No.235 40-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 干密度和含水率对稻草加筋土强度与变形的影响

    柴寿喜;石茜;

    以防腐处理后的稻草加筋滨海盐渍土,完成了三种干密度和三种含水率的稻草加筋土的抗压实验和三轴UU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干密度较大时,加筋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较高,达到峰值强度的应变较大,即抗变形能力较强;随含水率的增加,加筋土的强度降低,抗变形能力减弱;加筋稻草增强了土的抗变形能力,提高了土的粘聚力,但对内摩擦角的影响很小;在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下,加筋效果最优。

    2013年01期 v.41;No.235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 小断层影响下薄基岩变形破坏模拟

    杜占吉;李帅;陈凯;彭斌;

    以神火集团刘河煤矿风氧化带开采区域典型工作面地质资料为基础,概化出硬过小断层开采地质模型。以此为出发点,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了小断层影响下薄基岩变形破坏特征,得出断层的产状、性质以及在相同断层条件下覆岩层厚度对开采覆岩破坏产生影响的规律。最后采用UDEC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相应条件下的采煤活动,结果显示数值模拟结果与相似材料模拟吻合。

    2013年01期 v.41;No.23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岩土应变损伤变量测度研究

    王以明;周亦涛;周庆东;杜西岗;

    岩土材料变形破坏损伤测度关系到其稳定性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在考虑了现有岩土损伤模型不完备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岩土材料的损伤值存在上限1的非可达性,提出了以应变对线弹性本构曲线的偏离量(差应变)与应变的比值作为损伤量度的方法。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分析表明,其可对初始损伤和临界损伤进行准确计算。同时,根据岩石脆性破坏试验,指出岩石在由弹性阶段向非弹性阶段过渡时存在材料损伤度的陡增区间,其与岩石材料内部微裂纹的扩展与相互屏蔽作用有关,在这个区间岩石的应变和损伤会出现局部化集中。

    2013年01期 v.41;No.235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倾斜填土面朗肯土压力的计算及其强度分布规律

    张健;李志清;

    根据倾斜填土面时土体中一点的应力状态分析,采用应力圆图解法推导出倾斜填土面粘性土的朗肯主动和被动土压力强度的计算公式,把该公式视为关于填土深度z的线性关系方程和非线性关系方程两部分。通过对该公式的非线性方程部分分析可知,朗肯主动与被动土压力强度分布形态与填土面倾角β和内摩擦角φ两者的大小有关,因此分β>φ、β=φ和β<φ三种情况对朗肯主动与被动土压力强度分布形式进行了讨论,并绘制了土压力强度的分布图形,其分布图形具有非线性特点。其中在β<φ的情况下,主动土压力强度在一定深度z2以下范围出现无解现象。最后将推导公式应用到某挡土墙实例中,对比分析表明,该理论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013年01期 v.41;No.235 58-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 青藏高原山区某公路滑坡滑动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

    韩琨;

    以青海省南部省道红土山段滑坡为例,在分析区域地质概况和滑坡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机理及影响滑坡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滑坡滑动模式;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产生滑坡体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滑坡所处区域冻土深度较大,区域冬夏温差大,地表水下渗后冻胀,次年夏初消融,这使粘性土及泥岩泥化,粘聚力降低,周而复始,滑体不断蠕动下滑。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浅层滑面处于蠕动变形状态,深层滑面基本稳定;在考虑暴雨和地震的条件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2013年01期 v.41;No.235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 巷道复杂岩层中钻孔原位注浆试验

    黄华元;刘振兴;范成洲;秋实;刘俊鹏;

    针对大漏失地层,探索增强某巷道复杂岩层抗渗性的技术途径,采用钻孔原位注浆方法开展了注浆试验研究。钻孔采取两步法注浆工艺,大漏失地层和一般漏失地层一次注浆的堵水效率一般可达80%以上,部分可达100%,微漏失地层的堵水效率可达100%。但有一些大漏钻孔采用现有注浆方法不能有效封堵,应进一步研究其他注浆措施,并需研究对注浆孔口及周边表面的快捷有效的封堵技术。

    2013年01期 v.41;No.235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煤田物探

  • 几种重排算法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实验分析

    周竹生;陈高祥;

    阐述了时频分析技术中重排算法的基本思想,给出了部分重排算法的局部能量重心表达式;设计了两个数值实验,利用几种重排算法对单道地震信号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重排算法不仅能有效抑制交叉项,同时也能提高时频聚集性,从而获得更理想的局部信号特征。其中以重排Spectrogram分布的时频聚集能力最佳,尤其适合于突出主频信号;重排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同样也能够获得较理想的时频效果,但稍弱于前一种方法;重排伪MH分布的时频聚集性相对较差,没有对分散的能量进行有效的重新分配处理。重排算法因其突出的时频聚集能力,应用在地震剖面中可以得到更加细致的瞬时频率特征。

    2013年01期 v.41;No.235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 矿井直流电法超前探中巷道影响的数值模拟

    马炳镇;李貅;

    影响井下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效果的因素较多,巷道空腔对全空间电流场分布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论述了有限单元法模拟井下稳定电流场正演模型,介绍了全空间条件下三维模型中的点源电场的边值及变分问题;模拟在巷道内加载定点电流源,通过巷道影响因子研究巷道空腔对全空间稳定电流场分布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影响与巷道几何尺寸大小、供电电极布置及巷道围岩导电性有关。

    2013年01期 v.41;No.235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 随钻测量信号中继器的设计与实现

    王岚;

    为解决随钻测量系统信号在传输中衰减的问题,设计研制了随钻测量信号中继器,在钻孔到达一定深度测量系统信号衰减严重时,在两根中心通缆式钻杆间接入中继器继续测量,有效地解决了信号衰减问题,增强了信号驱动能力,延长了信号的传输距离,保证了随钻定向测量系统的正常工作。

    2013年01期 v.41;No.235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探矿工程

  • 全液压深孔钻机适用的钻探参数监测系统

    方俊;鄢泰宁;卢春华;张杰;

    针对全液压深孔钻机的特点,研制了一种钻探参数监测系统(简称钻参仪)。该钻参仪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实现钻探参数实时监测、存储、回看、工况识别和数据远近程无线传输等功能。现场试验表明,该钻参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可靠,可满足施工需要,效果显著。

    2013年01期 v.41;No.235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 大直径反循环钻头流道结构的设计

    刘建林;

    基于反循环钻头孔底流动模拟实验器,对比研究了两种典型的底喷孔布置方式所对应的反循环形成效果,并通过流场数值模拟揭示了不同底喷孔布置方式对反循环形成效果的影响机理,确定了大直径反循环钻头底喷孔的合理布置方式;基于该实验器研究了内喷孔与底喷孔流道截面积分配比例,得到了流道截面积不同分配比例对反循环形成效果的影响规律;此外,提出了一种中心孔底面入口新的结构设计形式。结果表明,流道设计研究对改善和提高大直径反循环钻头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1期 v.41;No.235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综合信息

  • 我国洁净能源的希望——高丰度煤层气资源

    张培河;

    <正>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层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共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上好的工业、发电、居民生活燃料和化工原料。

    2013年01期 v.41;No.235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煤田地质勘探专家李恒堂

    <正>李恒堂(1957.7—),男,汉族,内蒙古卓资人,工学硕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副院长。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

    2013年01期 v.41;No.235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钻探装备与技术专家姚宁平

    <正>姚宁平(1970.3-),另,汉族,甘肃泾川人,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钻探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任陕西省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及非开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瓦斯防治及设备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2013年01期 v.41;No.235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煤田地质与勘探》征稿简则

    <正>《煤田地质与勘探》于1973年创刊,是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和先进经验等。

    2013年01期 v.41;No.235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煤矿防治水专家刘其声

    <正>刘其声(1961.8-),男,汉族,山西芮城人,工学学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水文地质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劳保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害防治及设备分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等职。

    2013年01期 v.41;No.235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煤矿防治水物探专家

    <正>王信文(1971.7-),男,陕西蒲城人,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电磁法勘探研究所副所长,兼任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2013年01期 v.41;No.235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