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煤田地质矿井地质

  • 辽宁红阳煤田控煤构造与深部煤炭资源潜力

    钟和清;朱炎铭;陈尚斌;邹明俊;张建胜;

    针对辽宁红阳煤田局部采区浅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问题,通过煤田构造发育规律和演化史研究、油气地震勘探资料解译、平衡剖面恢复等技术和方法,预测了该煤田深部及外围煤炭资源的赋存状况、远景勘探开发区及煤炭资源量。结果显示:煤田二区为正常背斜的控煤构造,–1 500 m以浅的煤炭资源储量为83 148万t;煤田南部岳家堡背斜往南发育,徐往子勘探区东部存在一个低次序含煤向、背斜构造,可作为远景勘探区,估算–1 500 m以浅的煤炭资源量为1.85亿t。

    2011年04期 v.39;No.22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6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8 ]
  • 判定现今局部应力方向的一种新方法

    邓燕;王强;

    区域应力与局部应力方向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把区域应力方向当作局部构造应力方向。根据力学分解特征,提出了用区域主应力方向沿构造等高线进行分解以求取局部应力方向的方法。根据北部湾盆地内目的层的构造等高线,用该方法求得S1井目的层的局部应力方向为NNW-SSE向和SWW-NEE向。该应力方向与S1井成像测井分析求得的局部应力方向完全吻合,从而说明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以在该区域内推广。

    2011年04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阅读次数:69 ]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4 ]
  • GA-BP神经网络模型在彬长矿区测井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刘明军;李恒堂;姜在炳;

    为提高测井岩性识别的自动化程度和地质解释精度,在分析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简称BP)各自特性的基础上,针对BP算法在反演中测井数据识别样本大以及BP算法本身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利用GA算法来同时优化BP神经网络的结构和连接权值的解决方案,建立了基于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测井数据岩性识别模型。该模型通过彬长矿区实际数据的检验,获得了较高的识别速度和准确率。

    2011年04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阅读次数:123 ]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30 ]
  • 豫西新安煤田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高荣斌;贺志强;来争武;吕保民;张俊伟;刘世忠;王恩营;

    豫西新安煤田煤层厚度及其变化对煤与瓦斯突出具有控制作用。采用统计、沉积环境和构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田内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成因。研究表明:新安煤田煤层厚度大(平均3.87 m),且煤厚变化大,煤层变异系数0.87,可采指数0.85,两个相邻的最薄与最厚煤厚点间的距离为25~185 m。煤层平均厚度主要受成煤初期基底不平和成煤期后古河流冲蚀作用控制;煤厚变化主要受顺层剪切滑动构造作用控制。根据煤厚变化规律和成因,可对局部煤厚变化进行预测。

    2011年04期 v.39;No.226 13-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40 ]

煤层气

  • 考虑压裂裂缝的煤层气藏井网井距确定方法

    徐兵祥;李相方;邵长金;陈东;黄勇;胡小虎;

    煤层气藏具有低渗透率特点,这使得其在直井排采前须对产层进行压裂改造,而压裂裂缝参数对井距的确定影响很大,因此研究裂缝长度、导流能力与井距的关系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对比不同裂缝穿透比和导流能力下的煤层气产量与采出程度,探讨裂缝参数对煤层气产出的影响规律;并以煤层气开采15 a采出程度达到50%时的井距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压裂效果与井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裂缝越长,导流能力越大,井距就越大—尤其在渗透率较小时,裂缝参数对井距的影响更明显。因此,在确定煤层气藏井距时,由于人工裂缝影响,裂缝方向的井距可适当放大。以我国韩城矿区煤层气区块储层参数为例,在给定优化指标下,宜选择矩形井网(350 m×300 m),或菱形井网(对角线长度为700 m×400 m)。

    2011年04期 v.39;No.226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阅读次数:189 ] |[下载次数:990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22 ]
  •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

    刘会彬;胡少博;尹润生;曹剑;王飞;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矿区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的能源基地。利用彬长矿区部分矿井地质和矿井瓦斯资料,通过对该矿区煤层气的来源、顶底板岩层的封存、地质构造的影响等特征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彬长矿区中部和向斜构造核部为煤层气赋存的有利区域,且煤层气主要赋存于4号煤层及其围岩中,在顶底板封存良好的区域,煤层气可达5.71 m3/t。通过分析蒋家河矿井的地质勘探数据,推算出彬长矿区煤层气的地质储量和开采储量分别为542×108 m3和162.6×108 m3,由此可见,彬长矿区煤层气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2011年04期 v.39;No.226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37 ]
  • 资源条件与煤层气垂直井产能关系——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与潘庄区块为例

    潘建旭;王延斌;倪小明;王向浩;薛培;高莎莎;李霞;郭慧;

    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和潘庄两区块煤层气垂直井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两区块煤层气井的含气量、资源丰度、含气饱和度、临储压力比与对应的平均日产气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樊庄、潘庄单个区块内,在忽略开发工艺对煤层气井产能影响的条件下,含气饱和度、临储压力比对煤层气垂直井产能影响均比较大;在樊庄和潘庄共同所在的区域范围内,临储压力比对煤层气产能的贡献最大。

    2011年04期 v.39;No.226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阅读次数:163 ]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23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废弃矿井地下水淹没过程的水流与水位数值模拟

    周建军;虎维岳;侯大勇;

    定量分析和研究废弃矿井淹没过程的水流特征对于预测和防止废弃矿井地下水淹没过程中诱发的次生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废弃矿井淹没的多种介质水流数学模型,得出了淹没补给水量随时间、矿井内淹没水位和补给水源含水层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淹没补给水量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完成了矿井淹没过程中涌水量实时计算的FEFLOW模块设计和开发。进行了近水平煤层开采后废弃矿井充水淹没水位回弹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充水介质在充水淹没过程中的水流和水位回弹特征。结果显示,FEFLOW二次开发模块运算效果良好,具有实用价值。

    2011年04期 v.39;No.226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阅读次数:134 ]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32 ]
  • 井下废弃疏供水设施的水闸墙壁后注浆处理方法——以赵各庄矿七水平北水洞为例

    戚春前;

    针对煤矿井下浅部输供水设施随采深加大而废弃的问题,以赵各庄矿七水平北水洞为例,论述了处理废弃疏供水设施和封堵高压奥灰水的方法及实施步骤。该项工程通过在高压动水条件下对水闸墙墙体进行壁后高压注浆,实现了赵各庄矿废弃七水平北水洞的高效和经济处理,可供类似矿井借鉴。

    2011年04期 v.39;No.226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1 ]
  • 利用脆性岩石含量指数预测裂隙型含水层富水区

    任智德;吕玉广;郑纲;

    裂隙型含水层因其裂隙连通性较差,常规的矿井涌水量预计方法有时不适用。利用脆性岩石含量指数划分强、弱富水区不失为一种新的方法。一定厚度的地层内脆性岩石所占的比例越大,则受力后越容易产生张性裂隙,充水空间较发育,相应地其富水性也越强。本文将脆性岩石厚度占地层总厚度的百分比定义为脆性岩石含量指数,通过脆性岩石含量指数划分砂岩裂隙型含水层富水区。脆性岩石含量指数法不仅能进行富水性定性分区,结合已采区涌水量资料也可尝试进行未开采区涌水量预计,这为矿井防治水工作以及防排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支持。

    2011年04期 v.39;No.226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阅读次数:136 ]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24 ]
  • 榆林某煤矿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预测及其工程分区

    赵晓峰;

    根据已有类似条件下的地表沉降监测资料,采用工程类比、典型曲线法、概率积分法及有限差分数值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榆林某煤矿未来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进行预测。划定采动影响区为开采边界以外316 m,最大下沉值为5 760 mm。结合建(构)筑物所能承受的允许变形值,将采动影响区根据工程需要划分为严重影响区、一般影响区和轻微影响区。为差别化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工程建设投资风险、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04期 v.39;No.226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阅读次数:124 ]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9 ]
  • 非贯通单节理岩体裂纹扩展方向研究

    章广成;胡静;

    裂纹扩展方向的确定对分析岩桥破坏机制和岩体抗剪强度参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断裂力学观点推导了复杂应力条件下裂纹尖端应力分布函数的表达式,以节理岩体尖端的扩展裂纹可分为张拉裂纹和剪切裂纹为前提,基于Griffith破坏判据,提出了张拉裂纹扩展方向(张裂角)的计算公式;基于Mohr-Coulomb判据,提出了剪裂纹扩展方向(剪裂角)的计算公式。通过新判据与试验和其他判据的结果对比表明,该判据能准确判断张拉裂纹扩展方向,而剪裂角的扩展方向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分析表明:在单向拉应力作用下,张裂纹扩展方向均有偏向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趋势,张裂纹与最大主应力夹角小于15°;双向拉应力作用下,随着微裂纹倾角变大,张裂纹有远离最大主应力方向的趋势;单轴压缩作用下,张裂角随裂纹倾角的增加而减小,而两者的和为先减小后增加。

    2011年04期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9 ]

煤田物探

  • 基于电偶极子近似的多边形回线源瞬变电磁响应

    周楠楠;薛国强;李梅芳;闫述;

    针对大回线源中心装置在回线内场非中心位置处场点响应表达式复杂,视电阻率计算困难,只能套用中心回线装置计算公式,导致解释精度下降问题,给出了圆回线的响应公式。提出对发射回线沿边框进行电偶极子源分解,通过对各个边框的偶极子源产生的响应进行叠加;讨论了圆回线与圆内接多边形发射回线的等效性问题;完成了大回线内任意点的场值计算,并对基于电偶极子近似的大回线内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大回线源内非中心点探测的可行性结论。研究成果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2011年04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阅读次数:92 ]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9 ]
  • 陷落柱三维地震属性敏感度测试分析

    李艳芳;程建远;朱红娟;李刚;

    针对煤田陷落柱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存在诸多技术难点的问题,对包含长轴分别为80 m、25 m、50 m、15 m,陷落柱高度不等、充填物质不一(包括松散充填与空气充填)的4个形状不规则陷落柱三维地震地质模型进行了三维地震单程声波正演数值模拟;提取了包括振幅、能量、频率、波形、方差属性和相干属性等在内的50种地震属性;从目视解释角度优选了包含振幅、能量、时间间隔以及方差和相干在内的18种敏感属性。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18种敏感属性与原始地质剖面的相似度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对陷落柱敏感地震属性的排序,为今后陷落柱的地震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04期 59-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9 ]
  • 斜井三维VSP多波射线正演方法

    邓颖华;丁拼搏;赵俊省;任仕超;

    基于费马原理和Snell定理,对三维VSP两点射线追踪问题作了研究,给出了三维逐段迭代射线追踪算法的计算公式;同时考虑射线入射到界面时能量分配问题,探讨了三维介质条件下射线追踪计算方法。对斜井VSP三维任意起伏层状介质中多波进行正演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计算速度快,且计算精度高。

    2011年04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阅读次数:60 ]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岩体通信技术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仲礼;

    岩体通信是通信信号在地层中的传播与接收,属无线电通信的一个分支。阐述了电流场通信的概念;指出电流场通信在煤矿应用的安全性不仅与信号功率有关,而且与信号频率相关;提出了岩体通信设备研制中频率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岩体通信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11年04期 v.39;No.226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2 ]
  • 煤层中瑞利型导波的能量分布

    杨小慧;李德春;于鹏飞;

    为了研究瑞利型导波在煤层中的能量分布规律,理论推导了3层对称弹性介质中瑞利波的频散曲线方程以及瑞利型导波的能量分布方程;绘制振幅深度分布曲线。研究表明,煤层中传播的瑞利型导波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煤层中,且其能量在煤层中分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瑞利型导波的x分量的能量关于煤层中心偶对称,且煤层中心能量最强;z分量关于煤层中心奇对称,且煤层中心能量最小。

    2011年04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1 ]
  • 利用地震反演信息划分煤体结构

    王远;崔若飞;孙学凯;崔大尉;秦轲;

    基于不同煤体结构的物理性质不同,利用叠前地震反演信息得到的多种弹性参数可以进行煤体结构的划分,从而确定煤层裂隙发育带。介绍了同步反演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过程,对同步反演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通过LMR变换获得2个岩性指示因子LR与MR,利用二者的交汇图划分煤体结构,进而预测了淮南张集煤矿西三采区煤层裂隙发育区域。这种基于叠前资料的反演分析方法,能有效地利用以往被忽略的叠前地震信息,显著提高岩性解释水平。

    2011年04期 73-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0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23 ]

探矿工程

  • 一种适于急倾斜含煤地层的钻探工程布置方式——以淮南煤田罗园井田勘探为例

    朱文伟;胡绍龙;孙贵;邵军战;

    针对淮南煤田急倾斜含煤地层常规勘探手段受限问题,通过对淮南煤田罗园井田控煤构造及资源赋存状态分析,结合规范要求,采用定向造斜钻孔与铅直钻孔相结合的钻探工程布置方式,先实施铅直钻孔,再实施定向造斜钻孔。实施效果表明,既降低了勘探成本,又提高了勘探工作效率,技术和经济效益较为明显。

    2011年04期 v.39;No.226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阅读次数:92 ]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 ]
  • 国产随钻测量定向钻进系统在汝箕沟煤矿的应用

    孙荣军;

    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随钻测量定向钻进系统及钻孔轨迹设计与分析软件,结合宁夏汝箕沟煤矿巷道现场试验情况,对该系统的组成、性能、使用情况等作了总结;对随钻测量得到的钻孔轨迹参数进行了分析处理,为今后定向钻孔轨迹设计和实测轨迹分析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无论是系统还是软件,均能满足煤矿井下随钻测量要求。

    2011年04期 v.39;No.226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阅读次数:114 ]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7 ]

  • 《煤田地质与勘探》征稿简则

    <正>《煤田地质与勘探》于1973年创刊,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和先进经验等。本刊

    2011年04期 v.39;No.226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阅读次数:39 ]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