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煤田地质矿井地质

  • 煤工业分析指标与测井参数的相关性及其模型

    孟召平;朱绍军;贾立龙;申恒明;

    以河南新郑矿区赵家寨井田为依托,通过试验和统计分析,建立了煤的工业分析指标与测井参数的相关关系及模型,揭示了煤质测井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煤的工业分析指标与其测井参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现为:原煤水分含量与密度和视电阻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呈正相关关系;灰分与密度和自然伽马以及自然电位呈正相关关系,与视电阻率呈负相关关系;原煤挥发分与视电阻率和密度呈负相关关系,挥发分与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还显示,煤质指标与测井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是由煤中有机质和无机质含量、性质和结构以及煤化作用等因素所决定的。分别建立了用测井曲线预测原煤工业分析指标的多元统计模型,在煤炭与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可以用测井曲线预测原煤工业分析指标。

    2011年02期 v.39;No.22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阅读次数:114 ] |[下载次数:892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42 ]
  • 开滦唐山矿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控煤作用

    陈尚斌;朱炎铭;袁伟;王道华;闫庆磊;

    中生代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对煤层影响很大。以位于唐山块陷之上开平煤田西北侧的开滦唐山矿区域背景分析为基础,从研究构造规律出发,通过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主要探讨了以FIII逆断层为主体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结果显示,唐山矿推覆构造的走向与煤田内褶皱轴大致平行,沿地层走向呈NE向;其以前展式扩展方式自NW向SE方向逆冲;燕山运动早-中期,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强烈挤压作用是该推覆构造的主要动力来源。另外,受褶皱和断层等构造控制,特别是受推覆构造的控制,唐山矿煤层厚度变化显著,局部出现煤仓。

    2011年02期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25 ]
  • 结合软数据的同位置协同克里金估值新方法

    牛文杰;孟宪海;李吉刚;

    协同克里金法结合软数据可以提高地质体建模中估值的准确性。通过分析传统的结合软数据同位置协同克里金估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并推导了一种新的结合软数据的同位置协同克里金估值方法。该方法采用软数据的期望值以保证外推的可靠性,利用主变量观测值滤去协同变量的期望值以估计变异函数参数。该方法的特点是:当待估点位于主变量相关变程之内时,估值的结果主要反映主变量变化特征;当待估点落在相关变程之外时,估值结果的差别主要来源于各自点上协同变量(软数据)的期望值。最后,用实例验证了新估值方法的优点。

    2011年02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8 ]
  • 郑庄油区长6储层特征及其综合评价

    符迪;王华;樊婷婷;孙佩;牟琨;

    据野外踏勘、钻井取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该区长6储层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砂岩,其物源可能主要来自花岗岩区,部分来自沉积岩和变质岩区;沸石粒间溶孔和长石粒内溶孔是研究区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其物质组成、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该区储层可划分为4类,其中优质(Ⅰ类)和较好(Ⅱ类)储层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或溶蚀孔隙发育的地区。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及剩余油挖潜等提供了基础依据。

    2011年02期 v.39;No.224 18-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阅读次数:65 ]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3 ]

综合信息

煤层气

  • 煤岩应力敏感性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卢渊;伊向艺;杨智;张浩;管保山;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比了煤岩与砂岩的裂缝界面应变分布规律。有限元法模拟表明:煤岩与砂岩的应力分布有较大差异,煤岩裂缝的最大应变约为砂岩裂缝最大应变的25倍,且煤岩裂缝更容易闭合;结合煤岩裂缝在不同有效应力条件下的应变规律,给出了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的拟合公式。参照砂岩应力敏感实验程序,对不同围压下煤岩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发现,渗透率拟合公式计算值与实验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部分煤样渗透率实验值与预测值平均误差小于10%,拟合精度高。研究结果对预测实际煤岩的渗透率和不同有效应力下煤岩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011年02期 v.39;No.224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阅读次数:122 ]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11 ]
  • 低渗煤层注入/压降试井注入时间研究

    杨新辉;李彬刚;李鑫;

    为了得出低渗煤层注入/压降试井出现径向流时注入时间的大致范围,基于注入/压降试井的理论及经验,经过大量实测数据的研究和现场实地测试,提出了减小井储畸变时间、延长测试时间的可行措施,以及在煤层气参数井实行三开井制的理念。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测试时间内,对于低渗煤层注入/压降试井要出现径向流,必须在井筒安全的情况下保证注入时间(tinj)大于3倍的井储畸变时间(twb),关井时间(tfall)大于等于2倍的注入时间。

    2011年02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阅读次数:110 ]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8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某矿第四系底部含水层降水井群优化布置

    王文学;隋旺华;

    基于目标函数法,以控制点水位为首要约束条件,以总排水量最少为目标函数,对某煤矿6311工作面上部第四系底部含水层疏放水井群降水进行优化设计。以该矿区的突水溃砂安全水头作为控制点水位,对优化设计方案进行计算。采用优化设计,在达到同样水位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总排水量比采用承压转无压完整井公式计算结果减少20%。优化设计计算结果给出单井出水量,对井点位置的安排与单井出水设备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2011年02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阅读次数:128 ]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2 ]
  • 淮北某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王勇;曹丽文;刘勇;王晚中;

    在分析淮北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取SO24?、Cl?、矿化度、总硬度4个污染因子作为评价因子,以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分别运用尼梅罗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对该矿区各主要含水层进行了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区第一含水层(组)水质较好,适合作为矿区工业用水以及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水源,而第二含水层(组)及其以下含水层地下水均需要作适当的处理才可作为饮用水源。

    2011年02期 37-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阅读次数:110 ]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18 ]
  • 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可拓评价

    王汉斌;杨鑫;

    建立了多层次多指标的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体系,并给出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标准以及相应评价指标的量值。应用物元概念和可拓集合关联函数,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可拓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大同矿区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通过关联度计算,得出该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关联度为?0.023,健康等级为Ⅲ级,属于合格水平。该可拓学评价方法能够准确、科学地区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等级,为矿区生态系统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具有实用性。

    2011年02期 v.39;No.224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11 ]
  • 焦作矿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涌水水源判别的FDA模型

    黄平华;陈建生;

    运用统计学Fisher判别分析(FDA)理论,根据含水层涌水水样的水化学分析结果,建立焦作矿区涌水水源的数学识别模型,分析了矿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确定了含水层涌水的补给来源,并对它们进行判别分析及结果验证。结果表明:FDA模型预测涌水水源与常规水化学方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矿区奥灰水补给太灰水特征明显,煤层顶板砂岩水与深部岩溶水联系较弱。FDA模型利用回代估计法所得到的误判率小,适用性强,简易方便,具有较强的涌水水源判

    2011年02期 45-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阅读次数:135 ]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41 ]
  • 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原状黄土动力特性试验

    万战胜;杨喆;王家鼎;

    在动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对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原状黄土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状黄土在一定的动应力作用下,应变随着振次的增大而增大,随固结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应变与动应力在一定条件下近似为双曲线模型。当动应力比较小时,应变与动应力呈近似的直线关系,但随着动应力增大超过了某一临界值时,原状黄土所产生的应变急剧增加,且增加速率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的振动次数下,土样的应变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且频率越小的土样越先出现转折点。原状黄土在固结应力比Kc为1时,动弹性模量随着动应变的增加而减小,且逐渐趋于稳定。动阻尼比随应变增大没有明显的增大趋势,分布比较离散,但其值均在0.10~0.30的范围以内变化。

    2011年02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22 ]
  • 吹填软土结构强度形成及灰预测

    杨爱武;杜东菊;卢力强;刘举;

    通过设计不同排水条件的实验槽,研究了不同的排水条件及时间效应对吹填软土结构强度形成的影响,并对实测结果进行了灰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排水路径畅通时,土体中自由水得到充分排出,结构强度形成较快;在同一排水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增长,结构强度相应增长,前期增速快,后期基本趋于稳定。灰预测可以用来对吹填软土结构强度形成进行短期预测,值得工程实践参考。

    2011年02期 v.39;No.224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阅读次数:71 ]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8 ]

煤田物探

  • 可控震源粘弹性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模拟

    钟飞;张伟;焦标强;钟约先;

    在一般的地震波计算中,地球介质可以当作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体来对待。而对地表土壤和精细观测,粘弹性介质模型比完全弹性模型更符合实际。可控震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精确可控、安全有效的新型震源,但国内对可控震源传播动力学的研究较少。对可控震源激发的地震波在粘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Kelvin一阶粘弹性波动方程组、吸收边界条件和震源处理。提出了检波器接收信号加速度和传播距离的三次多项式指数关系式,比线性指数关系更准确。使用该公式可以预测采集系统有效接收距离,指导测线布置。

    2011年02期 60-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0 ]
  • 软夹层介质瑞利波合并化频散曲线模拟分析

    杨天春;冯建新;吴燕清;

    针对含有软夹层介质的地质模型,研究其瑞利波合并化频散曲线随夹层厚度和埋深的变化规律,分析产生"之"字形现象的根本原因。利用传递矩阵方法计算瑞利波多模式频散曲线,以及它们在自由表面的垂直位移强度,分别按能量最大法和相对位移权值法获得合并化的频散曲线,从而获得软夹层厚度或埋深变化的合并化频散曲线。由计算结果分析可知,两种方法所获得的频散曲线的整体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之"字形随软弱夹层厚度的增加或埋深的变浅而增多;按能量最大法合成的频散曲线,"之"字形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模式之间的跳跃所引起;按位移权值法计算合成频散曲线时,产生"之"形的原因是由于从单个模式的位移占优跳至多模式的位移共同占优所致。

    2011年02期 v.39;No.224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 ]
  • 新场气田沙溪庙组JS_2~4砂体叠前AVO反演

    吕其彪;张虹;赖未蓉;

    新场沙溪庙组JS42气藏储集层为河口坝砂体,单层砂体(组)厚度较大,孔隙较发育,平面分布特征清晰。试采情况表明,该气藏为受构造控制的岩性气藏,气水关系复杂。随着新场3D3C地震资料范围的扩大,为克服前期单纯利用"低频、强振幅"模式的多解性,利用地震叠前道集资料,合成横波测井曲线、正演AVO道集,分析对比高产储层及气水层属性特征差异,开展叠前AVO反演。利用泊松比与波阻抗交汇图有效地预测出JS42气藏孔隙砂体发育区和气水分布区。依据该预测结果部署钻井测试取得成功,说明叠前AVO反演方法较常规地震属性解释更有优势。

    2011年02期 69-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6K]
    [阅读次数:59 ]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 ]
  • 弹性波阻抗反演在煤层气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程彦;张华;王敏;

    弹性波阻抗反演方法保留了地震反射振幅随偏移距或入射角变化的特征,能够获得更多、更敏感、更有效的数据,不但适合地层反演,还可进行储集层岩性反演。阐述了弹性波阻抗反演的基础理论及实现流程,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反演,分析了其在煤层气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特点。

    2011年02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阅读次数:152 ]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11 ]

探矿工程

  • ZDY6000LD(A)型履带式全液压定向钻机及其应用

    方鹏;田宏亮;邬迪;孙保山;

    近水平定向长钻孔钻进技术是提高我国煤矿井下瓦斯抽采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介绍了ZDY6000LD(A)型履带式全液压千米定向钻机的研制,包括整体布局、履带底盘、主要结构和液压系统。井下试验表明,该钻机适于在井下巷道钻进孔深1 000 m以上的多分支钻孔,性能可靠,定向精度高,移动稳固、快速、方便。

    2011年02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48 ]
  • 复合片切削刃的工作机理

    李田军;鄢泰宁;Р.К.波格丹诺夫;

    硬质合金-金刚石复合片在弹-塑性岩石(大理岩、石灰岩、砂岩)中的工作机理与孕镶金刚石钻头的工作机理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根据硬质合金-金刚石复合片在切削过程中的受力作用,研究了复合片切削刃的工作机理,并将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机械速度随着复合片切入岩石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切入岩石的深度主要取决于复合片受到的轴向载荷及切削角等参数,且随着转速或轴向载荷增加,动荷系数B应取较小的值。分析结果有助于设计金刚石切削具和钻进参数。

    2011年02期 v.39;No.224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2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