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煤田地质矿井地质

  •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的煤岩学特征

    黄文辉;唐书恒;唐修义;陈萍;赵志根;万欢;敖卫华;肖秀玲;柳佳期;B.Finkelman;

    我国西北侏罗纪煤储量巨大,煤质优良,多低灰、低硫,被称为"优质煤"。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其煤岩学特征及其地质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煤其煤岩学特征表现各异,如新疆的艾维尔沟、阜康等矿区的煤可用于炼焦,神华煤可直接液化,吐哈盆地的煤具有成油潜力。西北中侏罗世煤普遍富含惰质组,贫矿物质最为显著,与我国东部石炭-二叠纪煤以及国外"冈瓦纳煤"均存在较大差异,西北侏罗纪煤煤岩类型独特,是大型内陆型盆地演化的产物,多属低变质烟煤,局部也有中、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还出现一个褐煤矿点。在煤地质学与煤岩学、煤化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对今后洁净、高效、合理地利用西北侏罗纪优质煤资源十分重要。

    2010年04期 v.38;No.22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阅读次数:135 ] |[下载次数:1116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67 ]
  • 临清坳陷晚古生代煤成气储层沉积学特征

    韩美莲;吕大炜;王芳;贾强;

    临清坳陷晚古生代地层是胜利油田勘探的重要层位,研究其煤成气储层特征对该区油气资源勘探和能源接替有重要意义。以沉积学、岩石学和地层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在总结该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基础上,分析了山西组和石盒子组等地层中的砂岩储层物性特征。研究发现:该区主要存在四大沉积体系,即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大型河流、湖泊及湖泊三角洲沉积砂体成为煤成气的有利储层;这些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有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及硬砂岩等,且石英砂岩以奎山段较发育,长石石英砂岩多发育于山西组。

    2010年04期 v.38;No.220 7-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7 ]
  • 甘肃环县西部地质构造及控煤作用

    马永辉;

    甘肃环县西部侏罗系下统延安组中赋存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探讨该区地层、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分析该区地质构造及其对煤层形成与赋存的控制作用,结果发现:本区煤系及煤层的分布规律受基底构造、同沉积构造及后期构造活动的改造等综合作用的控制与影响,该区煤系及煤层呈南北条带状分布于青龙山断褶带和沙井子断褶带的次级凹陷内,且分布范围和埋藏深度受断褶带内次级构造的控制,使煤系和煤层大致呈北部浅、南部深、东部浅、西部深的特点。因此,今后的找煤重点应放在沙井子、甜水堡、王洼和罗洼外围的青龙山断褶带和沙井子断褶带的次级凹陷内。

    2010年04期 v.38;No.220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阅读次数:69 ]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11 ]
  • 涡阳花沟西10号煤中微量元素的有机亲和性

    陈健;刘文中;陈萍;

    为研究淮北矿区涡阳花沟西勘查区10号煤中微量元素的有机亲和性,共采集10个勘探钻孔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了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LECO碳硫分析仪测定了煤的总有机碳TOC,并通过两者的相关关系分析了元素的有机亲和性,结合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煤样XRD物相鉴定结果,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推断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V、Cr、Co、Ni、Mo、Cd、Sb、Pb和Zn元素含量低于全国均值,没有异常富集,Be、Cu和Tl略高于全国均值;Cd具有较强的有机亲和性,Co、Zn、Be和Cr的有机亲和性较弱,V、Ni、Cu、Mo、Sb、Pb和Tl不具有机亲和性;V、Sb、Cu、Cr、Pb、Co和Ni主要以铝硅酸盐吸附态赋存,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赋存。

    2010年04期 v.38;No.220 16-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21 ]

煤层气

  • 晋城成庄煤层气探明储量估算及经济评价

    李贵红;葛维宁;张培河;郑玉柱;

    在划定储量计算单元的基础上,采用体积法对晋城成庄区块3号、9号、15号煤层的煤层气探明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为66.36×108 m3,显示成庄区块属于浅—中层、低产、中丰度的中型气田。为论证成庄区块煤层气开发的经济性,编制了煤层气储量经济评价程序,设计出煤层气开发方案,并进行了经济评估。结果表明:设计煤层气开发区动用储量为21.19×108 m3,其中,经济可采储量为15.75×108 m3,剩余储量为5.44×108 m3;经评价各项经济指标良好,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2.2%,高于天然气行业基准收益率,盈亏平衡点低,动态投资回收期7.82 a(低于8 a),地面煤层气开发经济可行。

    2010年04期 v.38;No.220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110 ]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9 ]
  • 开发低煤阶煤层气的新型径向水平井技术

    鲜保安;夏柏如;张义;肖乾华;曹立刚;陈兆山;

    低煤阶煤层具有机械强度低、渗透率较高、内生裂隙发育的特点。为提高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效率,提出首先钻径向水平井眼,依靠多条水平井眼沟通煤层内裂隙,再根据储层条件优化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在煤层形成的主裂缝,通过变排量措施扩展和沟通更多的内生微裂隙,以提高单井产量。为解决多井眼井底可能出砂多的问题,提出优先采用螺杆泵或电潜螺杆泵排采工艺。从阜新刘家区块和珲春盆地煤层地质条件与目前现场应用现状出发,探讨了径向水平井技术与水力压裂联合作业的可行性,提出优化两个区块的径向水平井眼布孔方式,将欠平衡钻井和"边喷边洗"的喷射技术结合,并改进常规的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实现径向水平井技术与水力压裂改造措施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这两种技术的不同优势,形成一体化的煤层气开采技术。通过对径向水平井与压裂改造工艺技术的改进与联合,为低煤阶煤层气开采提供了又一新的技术方法。

    2010年04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146 ] |[下载次数:990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64 ]
  • 基于证据理论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

    徐刚;杜文凤;冀超辉;

    针对我国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评价中存在着储层参数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数据缺乏等许多不确定性问题,将D-S证据理论引入煤层气储层的评价中,以解决评价过程中的不确性问题。应用D-S证据理论建立了煤层气储层评价模型,提出了具体的证据理论算法,并根据一定的决策规则对沁水盆地南部进行了煤储层评价,并优选出了煤层气开发的最有利区。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使评价结果更为可靠和精确。

    2010年04期 v.38;No.220 30-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阅读次数:61 ]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8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衬垫中污染物运移的一维概率分析

    何俊;肖衡林;郭改梅;

    衬垫中污染物的运移分析一般采用确定性方法。为了研究渗透系数变异性对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基于土层剖面随机场理论,将渗透系数模拟成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空间随机场,利用Monte-Carlo和数值积分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衬垫渗透系数的空间变异性对污染物运移有重要影响。变异系数较大时,衬垫失效概率在前期较大而后期较小,但衬垫底部出现高浓度(相对浓度0.9~1.0)的几率也较高。衬垫的可靠性要综合考虑渗透系数的变异性和渗透系数数值范围的影响。

    2010年04期 v.38;No.220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阅读次数:75 ]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1 ]
  • Bayes方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张春雷;钱家忠;赵卫东;马雷;

    快速有效地判别突水水源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选取各含水层多项水质指标,应用Bayes方法建立适用于不同水质类型的矿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模型。结合SPSS软件,以淮南顾桥矿为例,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贝叶斯多类线性判别模型能够有效地判别突水水源,比模糊综合评判有更高的准确性,与神经网络模型的判别准确率相同。Bayes多类线性判别模型又以其计算过程简单、模型结构稳定而优于神经网络模型。既提高判别准确率又提高判别速度,实现对突水水源快速有效判别。

    2010年04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65 ]
  • 鄂西恩施地区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相关性

    占建琴;唐辉明;熊承仁;顾亚娟;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是反映岩体工程特性的重要参数。通过对鄂西恩施地区典型滑坡区白垩系砂岩、三叠系粉砂岩、三叠系薄层泥灰岩、三叠系粉砂质泥岩、泥盆系石英砂岩和三叠系、二叠系、奥陶系灰岩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弹性模量E、泊松比μ、岩块的块体密度ρ和纵波速度Vp等试验数据的聚类和相关分析,表明白垩系砂岩和三叠系粉砂岩、三叠系粉砂质泥岩和二叠系灰岩参数间关联模式完全一致,其中岩块密度和纵波速度的关系最密切,将两者的乘积作为组合参数进行参数关联式拟合可提高拟合精度。分别对各地层岩石拟合出考虑多种因素且形式简明的参数关联式,并对拟合残差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拟合出的参数关联式比较合理。

    2010年04期 v.38;No.220 42-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3 ]
  • 断层端部地应力影响因素数值分析

    贾晓亮;崔洪庆;张子敏;

    断层端部是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主要危险地段。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模拟断层端部地应力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断层倾角、断层性质、断层内摩擦角、煤层弹性模量、煤层泊松比和边界应力比是影响断层端部应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其中断层内摩擦角和边界应力比对断层端部应力的影响最为敏感,是断层端部应力集中程度的主控因素;断层倾角对断层端部应力的影响比较大,倾角为45°时断层端部应力最大。利用该软件,在临近断层开采区内对断层端部应力集中程度和应力集中范围的预测,有助于确定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宽度和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

    2010年04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阅读次数:127 ]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54 ]
  • 真空预压处理吹填土的微结构特征试验

    成玉祥;杜东菊;

    首先进行了吹填泥浆沉降柱试验,取得了未经真空预压处理的吹填土土样,并在天津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真空预压处理后吹填场地上获取原状土样。其次,对所取土样进行了微观试验土样制作和电镜扫描,获取了未处理和经过真空预压处理土样的SEM照片,最后运用微结构处理软件,对其微结构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了真空预压过程中吹填土的微结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经过真空预压作用,颗粒和孔隙等效直径、面积、周长、形态比和圆度明显减小,颗粒和孔隙数量明显增大,其原因是在真空预压处理过程中,吹填土的原始结构被破坏,进而形成了新的结构。

    2010年04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阅读次数:80 ]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7 ]

煤田物探

  • 巨厚黄土地区煤田地震资料采集关键技术

    陈强;常锁亮;樊国强;曾维望;田伟;韩雪松;

    巨厚黄土覆盖地区土层结构疏松,地震波速度低、吸收衰减严重、次生干扰发育,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极低,煤田地震勘探面临诸多难题,其核心是数据采集问题。提出了利用微测井约束的瑞雷波反演技术精细刻画浅表层黄土速度结构,合理选取激发层位;利用震/检联合大基距组合技术提高单炮信噪比、压制低速强规则干扰;采取低频检波器接收以适应厚黄土层中地震波传播的衰减特征;利用多线/长排列观测技术提高目的层段的有效覆盖等技术方案。实际应用表明,通过上述4项技术的集成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0年04期 v.38;No.220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11 ]
  • Geoframe软件地震剖面的显示错误与测试分析

    程建远;刘学武;杨光明;王屹;李刚;

    地震数据显示与控制参数较多,"所见即所得"(WYSIWYG)是最基本的要求。目前被广泛用于三维地震解释的Geoframe软件,其显示功能改变了地震剖面上各道振幅大小的相对关系,存在着默认的"显示错误"或"修饰功能"。利用模拟数据进行了测试分析,对同一实际数据该软件的剖面与立体显示结果也出现了"自相矛盾",证实Geoframe解释系统的显示失真,其原因可能包括测试不够、预置AGC或只考虑构造解释以及软件"Bug"等,对于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岩性解释等会出现"解释陷阱",这一点应引起注意。

    2010年04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阅读次数:73 ]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 ]
  • 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层吸收补偿

    马见青;李庆春;王美丁;

    广义S变换是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时频分析方法。广义S变换的反变换与傅立叶变换有直接的联系,是无损变换;线性变换保证其不存在交叉项;时频分辨率与信号的频率有关;基本小波不必满足容许性条件;尺度性质使得广义S变换有很好的频率聚集能力。基于广义S变换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地层吸收补偿。通过对实际二维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地层吸收补偿处理,结果表明,提高了地震反射层的分辨率,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而且无需知道地层的Q值。

    2010年04期 v.38;No.22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阅读次数:45 ]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9 ]
  • 淮南矿区三维地震探采对比效果与实例分析

    吕霖;

    淮南矿区十多年来开展的煤矿采区三维地震面积达到254.56 km2,占井田面积的46.14%。通过对以往三维地震成果1 030个验证点的统计分析,拟定了三维地震成果验证准确率的评价标准;据此得出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对13-1煤层中3 m以上断层解释的准确率达62.38%,11-2煤层中2 m以上断层解释合格率约46.74%;而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对11-2煤层中2 m以上断层解释的准确率达到85.71%。结合实例研究,分析了小断层、煤层变薄区在三维地震资料上的显示特征与探采对比效果。

    2010年04期 73-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20 ]

探矿工程

  •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产品数据管理模型与系统

    张建明;刘桂芹;刘庆修;王喜迁;

    有效的产品数据和设计过程管理是煤矿井下坑道钻机数字化开发的保障。结合企业批量定制的生产模式和钻机产品的变型开发特点,定义了钻机的产品数据管理需求;建立了钻机产品数据管理的各项功能模型,包括项目管理、文档管理、流程管理、BOM管理、零部件管理、组织权限管理和系统集成;给出钻机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组成和拓扑构型,并采用Team Center Express软件予以实现。最后,结合ZDY6000L产品数据实例对该系统的有效性予以说明和验证,并予以了系统实现。

    2010年04期 v.38;No.220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2 ]
  • 关于喷反装置效能评判的分析与讨论

    黄华元;

    在开展水平孔某型喷反装置实验研究及测试中发现,吸水效率η这单一因素不能全面、正确地评判或比较其喷反装置的性能。针对喷反效能的评判问题开展了分析与讨论,并应用功率转换因素k值进行喷反效能评判实例分析,提出了用系统压力、吸水效率及功率转换系数综合衡量喷反装置效能的评估观点。

    2010年04期 v.38;No.220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阅读次数:26 ]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煤田地质与勘探》征稿简则

    <正>《煤田地质与勘探》于1973年创刊,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和先进经验等。本刊发表的文章在国内外具有较广泛的影响,欢迎煤田地质及相关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教师、学生踊跃投稿。

    2010年04期 v.38;No.220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41 ]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