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志远;张泓;张群;李恒堂;李建武;
针对中国亲煤(煤系)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以不同氧化程度的低煤级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煤对铀酰离子的吸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煤对铀酰离子(UO22+)的吸附作用受煤氧化程度、煤种、溶液pH值、环境温度和铀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影响。脱附实验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煤中活性官能团与铀酰离子发生了明显的化学吸附/络合作用。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亲煤型砂岩铀矿的成矿过程,为揭示煤与铀矿共伴生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2009年05期 5-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1 ] - 冯富成;孙顺新;王新民;陈强华;
按照构造控煤思路和聚煤分析方法,发挥TM卫星图像及其信息提取和解译技术宏观、准确、高效之优势,结合野外调查验证,"探边定拗找方向",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分析盆地性质、成因类型及其控煤意义和厚煤带分布,找到了两个含煤盆地,并在含煤盆地内圈划了3个含煤靶区,后经物探和钻探地质工作验证,煤炭储量1亿余t。调查表明,利用遥感技术在我国偏远地区找煤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009年05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阅读次数:145 ]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5 ] - 陈玲霞;王志荣;李小明;
通过对豫西滑动构造区二1煤动力变质作用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构造煤变质成烃作用与煤化进程的应力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构造应力具有不同的煤化效应;与拉张应力相比,具各向异性的挤压应力,对煤变质程度的增加、煤基本结构单元BSU侧链和官能团的脱落,以及煤层瓦斯的生成,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009年05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阅读次数:134 ]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8 ] - 王英;郝世彦;王文博;
为了认清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探区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4+5段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通过大量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的镜下鉴定,并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X-衍射等测试结果,研究了该区长4+5段主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4+5段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强烈的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导致其原生孔隙丧失殆尽,成为形成特低孔渗储层的主要原因,而晚期较弱的溶蚀作用,对储层的改善发挥了较大作用,从而使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部分有利储层,形成较好的储集-成岩相带。
2009年05期 v.37;No.215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阅读次数:72 ]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2 ]
- 姬亚东;柴学周;刘其声;李竞生;
在分析大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构建缘起的前提下,系统论述了近年来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在大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文地质参数确定、地面沉降、溶质运移、海水入侵、盐渍化、风险评估、地下水管理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归纳、总结了目前大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在灵敏度分析、裂隙和岩溶介质中模型建立、基于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溶质运移模型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构建所需工作量等理论和方法研究及实际建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今后大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拟在研究范围、模拟技术与方法以及与其它模型耦合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2009年05期 v.37;No.215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阅读次数:137 ]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39 ] - 靳德武;刘其声;王琳;丁湘;
煤矿(床)水文地质学是研究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地下水活动规律以及为防止其对采煤工程的不利影响,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一门应用性地质学科,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在保水采煤技术、华北型煤田防治水技术体系、陷落柱发育规律及其治理技术、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保障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和开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科发展面临着诸如老空水及陷落柱探测、矿坑充水条件变化、矿井水患实时评价及治理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在学科发展中应优先解决诸如"三高"(高地压、高地温、高水压)地质条件下煤矿突水机理、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突水溃砂机理、水资源承载力及其调蓄技术、矿井水资源化及其合理利用研究以及综放开采条件下冒裂带发育规律研究等科学问题。
2009年05期 32-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阅读次数:141 ] |[下载次数:1283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54 ] - 韩永;王广才;邢立亭;高柏;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下水年龄是研究煤矿区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运移规律和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资源可更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对煤矿水灾害防治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近年来它已成为国际水文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详细阐述地下水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及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地下水测年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述。并讨论了目前地下水测年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地下水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待加强研究的关键问题。
2009年05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阅读次数:130 ] |[下载次数:1610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25 ] - 郝利娜;张志;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的大规模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以崩滑体的形式表现。选取地震发生的映秀—北川断裂带沿线的崩滑体进行分析。根据地震影响的强弱、崩滑体分布的规模、大小及地形等因子,把映秀—北川断裂带沿线分为3个区域,分析崩滑体分布的微观规律。在震中,崩滑体的分布与地震释放能量大小正相关;在距震中稍远的地区,崩滑体的分布主要受岩石能干性及地形的控制。崩滑体的分布与地震影响强弱、岩性及地形相关的这一规律,对于防止类似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次生地质灾害的转化以及灾后重建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9年05期 v.37;No.21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2 ] - 石玉玲;门玉明;彭建兵;黄强兵;
隐伏地裂缝在黄土中的扩展机理,其影响的范围、程度等问题,都是城市工作者所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研究黄土中逆断层地裂缝的扩展机理和扩展特征,参照正断层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三维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黄土中逆断层的扩展机理研究。研究表明,隐伏逆断层地裂缝活动时,在地裂缝的上端,土体单元受到拉、压、剪的共同作用,裂缝很快被贯通,因而在其上端形成了破裂区,但向两侧的扩展有限;地裂缝的下盘在地裂缝活动时,受到的影响较小,即逆断层主要影响地裂缝的上盘,而对下盘影响甚微;同时,逆断层的影响范围和深度都明显小于正断层。由此可见,逆断层地裂缝活动特征明显区别于正断层,在黄土中的扩展有其独特之处。
2009年05期 v.37;No.215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阅读次数:172 ]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5 ] - 高盛翔;叶容章;唐伟励;徐清;贺金强;
FLAC3D非常适合于模拟大变形问题,尤其在材料的弹塑性分析、大变形分析以及模拟施工过程等领域有其独到的优点,但是FLAC3D非完全可视化的建模方式和网格划分方法大大限制了FLAC3D的通用性。通过编写MATLAB接口程序生成FISH脚本程序,完成了复杂地质体的建模,并以天子庙隧道为例说明建模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2009年05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9 ]
- 李桂花;朱光明;李桂亮;
为了研究巷道内地震波的波场特征,识别出波场中的各种波,利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正演方法模拟了煤矿巷道内点震源激发及平面波震源激发产生的弹性波场。通过波场分析得出煤矿巷道内的共炮点道集中除了有常规地面地震中的各种波外,还有在巷道内上下界面的多次反射波和多次折射转换波,是巷道内地震勘探的主要干扰波。利用平面波震源在巷道内激发产生的波场中,巷道下方的空洞在平面波震源激发的地震记录上,其多次反射绕射波互相叠合在一起,表现为"糖葫芦"状的明显异常特征。这些都为巷道内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9年05期 v.37;No.215 54-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阅读次数:73 ]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2 ] - 李树文;曲京辉;傅耀军;赵新卓;
太行山前的大多数石灰岩受火成岩的侵入,造成这些地区的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施工成井率很低。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地下水资源,在工作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垂直于主构造线方向布置了3条电阻率法勘探剖面线,运用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分别测量了视电阻率值。通过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定性和定量解释火成岩侵入的石灰岩地区地下富水带在视电阻率等值线图上的表现形态,准确的确定了井位。通过钻探工程验证,水井的出水量较为理想,与物探推断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吻合良好。在这类地区开展电法找水,研究水文地质条件是基础,野外工作布置要灵活,深刻分析视电阻率等值线的异常形态是关键。
2009年05期 v.37;No.215 61-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2 ] - 李伟;闫述;杨波;
通过手机短信激活GPRS连接,实现无线传感器的双路(GPRS模式与GSM模式)远程数据传输,以期达到GPRS模式和GSM模式之间的功能互补,增强了远程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描述了该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给出了相关程序,在新疆煤田自燃火区监测中对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实时地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数据传输。
2009年05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 ] - 张绍聪;董守华;程彦;
高阶相干体算法在抑制噪声的能力和减小计算量方面优势显著。将高阶统计量方法与相干体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统计量的相干体计算的新算法——高阶相干技术,并将高阶相干技术应用在煤田断层检测中。实践证明,高阶相干技术相对于常规相干技术能够更好地解释断层,且具有速度快、误差小的特点。
2009年05期 v.37;No.215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2 ] - 李园;胡宝林;董昌伟;唐立华;汪宏志;徐德金;孟波;
将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应用于卧龙湖煤矿首采区的地震资料岩性解释过程中。阐述了测井约束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针对煤田测井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对地震子波进行分析提取,再进行迭代反演运算。通过对煤矿首采区的岩浆岩及煤系进行的综合地质分析,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实现了岩浆岩与煤系的薄层分布信息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能解释常规剖面上不易识别的一些地质现象,为采区岩浆岩的分布提供详实的信息。
2009年05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