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煤田地质矿井地质

  • 宝鼎盆地晚三叠世煤系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

    鲁静;邵龙义;冉隆明;苏时才;魏克敏;孙应珠;陈江峰;于晓辉;

    运用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方法,根据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四川宝鼎盆地晚三叠世大荞地组煤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与聚煤作用研究。共识别出12个层序界面,并将大荞地组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和11个四级层序。垂向上,大荞地组二级层序格架下聚煤强度曲线总体呈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且以高位体系域中期(盆地稳定断陷期SIII2)的聚煤作用最好。在该断陷盆地演化的早中期(SⅣ1—SⅣ5),主要煤层多发育于四级层序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早期以及高位体系域中晚期;至该盆地演化的中晚期,随着盆地基底沉降速率减缓,主要煤层逐渐向最大湖泛面附近迁移。

    2008年06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阅读次数:115 ]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6 ]
  • 两淮地区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类型定量综合评价方法

    胡绍龙;朱文伟;陈伯年;俞显忠;

    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建设,要求煤炭资源勘探速度快、精度高。通过总结安徽两淮地区近几十年来煤炭资源综合勘探经验,围绕"高精度、快速勘探"的主题,采用恰当的评价指标,对煤层稳定性和构造复杂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了本地区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类型定量综合评价原则和方法,开发了定量评价软件系统。实际应用效果证明,该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2008年06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6 ]
  • 北京平原区寒武系奥陶系钻井地层时代划分方法

    柯柏林;

    针对无岩心水井钻探地层时代划分的困难,通过对北京市平原区寒武系和奥陶系层型剖面标志特征的分析,识别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分层标志特征;介绍了钻井岩屑地质编录的基本技术要求;分析了岩石地层单位地球物理测井的物性标志特征。阐明,通过岩屑地质编录结合物探测井能够较好地对平原区钻井进行地层时代划分。

    2008年06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阅读次数:269 ]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数据字典在煤炭数据发布平台中的应用

    杨圣伟;汪新庆;

    介绍了数据字典技术在基于网络B/S结构的"全国煤炭资源网络信息系统"——煤炭数据发布平台中的应用情况。系统通过数据字典技术进行用户访问控制、数据语义规格化和显示页面动态定制等工作。数据字典技术在该系统中的应用,不仅使系统管理人员能够统一、高效、灵活地进行访问控制,而且能根据需求定制显示内容,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功能的完善性。

    2008年06期 v.36;No.210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6 ]

煤层气

  • 二氧化碳注入煤层多用途研究

    陈润;秦勇;申建;王国玲;刘国伟;

    为了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煤层气产率,增加能源储备,根据煤层气地质学和生物气的基本理论,提出二氧化碳(CO2)注入煤层多种用途这一新观点。研究结果显示:煤对CO2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将煤层作为CO2的储集层;煤具有优先吸附CO2而滞后吸附甲烷(CH4)的特性,向煤层注入CO2可大大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产甲烷菌具有利用CO2生成CH4的能力,新生成的CH4成为能源储备的有益补充。可见,CO2注入煤层不仅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化煤层甲烷产出,而且为新能源生物CH4的生成提供了基质。

    2008年06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21 ]
  • 煤型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技术

    赵军龙;戴华林;王彦龙;刘海波;夏海英;张瑜英;

    为了科学选取煤型气勘探与开发的测井方法,完善煤型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技术,在大量调研基础上,通过对煤型气产出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再认识,经过分析比较煤层气与煤成气两类煤型气储层的差异,并分别研究两类储层的测井探测技术,进而分析煤型气储层的测井评价内容及技术要求,提出了煤型气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的优选方案:综合分析具体研究区块储层特征,对煤层气储层选择相应测井方法识别煤层,对煤成气储层选择相应测井方法识别渗透性砂岩,再计算储层参数,开展产能评价和储量计算。研究表明,常规测井是定性识别煤型气储层的有效方法,优选出的煤层气和煤成气测井评价技术可以很好地完成煤型气的定量评价。

    2008年06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3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开采沉陷遥感监测中多维纹理特征影像分类方法

    李良军;武彦斌;

    为提高采用遥感影像监测开采沉陷演化的准确性,探讨了基于多维纹理特征的影像分类方法。首先提取影像的多维纹理特征:局部方差、局部平均梯度、局部能量和局部信息熵,然后将其与地物光谱值一并作为人工免疫算法中样本的特征向量,利用免疫算法的选择、克隆、变异算子进行自学习得到全局最优聚类中心,从而提高影像分类精度。对淮南煤田进行开采沉陷遥感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类总精度为88.26%,Kappa系数为0.853,优于传统的Parallelepiped和Maximum likelihood分类方法。

    2008年06期 v.36;No.210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阅读次数:115 ]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3 ]
  • 东欢坨矿透冲积层黄泥救灾和治理技术

    洪益清;张瑞玺;霍忠锋;马亚杰;

    以东欢坨矿?230水平回风巷透冲积层黄泥事故为例,阐述了煤矿沿断层带透冲积层黄泥后采取的排水、控水措施,以及断层突(泥)水通道治理的"注浆封盖、充填灌注、注浆加固"治理方案及效果。

    2008年06期 v.36;No.210 35-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3 ]
  • 煤层底板隔水层阻抗高压水侵入机理及其控制因素

    虎维岳;田干;李抗抗;

    通过专门设计的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性质的阻水岩层对其底板高压水侵入过程的阻抗能力,以及不同水压条件下高压水侵入导升过程中的水头损耗。得出了高压水在侵入导升带内的水头损耗分布特点及数量特征;研究了高压水在其上覆阻水岩层中的侵入高度及其最终驻点的残余水头压力;重新评价和改进了突水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隔水层的原始导高带对含水层水头具有较大的消减作用,作用于有效隔水层的实际水头压力远小于含水层的水头压力。

    2008年06期 v.36;No.210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124 ]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47 ]
  • 陕西陇县李家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李东林;吴树仁;韩金良;刘景儒;

    李家下滑坡是大型岩质滑坡,发育在黄土滑坡众多的黄土高原区。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勘探和室内岩土体分析测试及土工试验,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3种气候条件及3种滑带土强度条件下李家下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滑带土强度参数的改变对李家下滑坡的稳定性有极大的影响,李家下滑坡已处于不稳定状态。结合李家下滑坡最新的变形现象,认为沿主滑带再次滑动的可能性较大。

    2008年06期 45-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阅读次数:68 ]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2 ]
  • 基于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的融合算法在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肖云华;王清;陈剑平;张鹏;阙金声;

    从数据融合角度出发,把粗糙集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理论结合,用来解决隧道岩体质量评价问题。首先,应用粗糙集理论对岩体质量评价样本数据进行约简,去除冗余特征形成岩体质量影响因素与岩体质量之间简明扼要的关系数据表达形式,形成新的样本数据,然后应用支持向量机理论,对新样本数据进行学习,建立岩体质量的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科学可行。

    2008年06期 v.36;No.210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阅读次数:110 ]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8 ]
  • 乙酸和碳酸对粘土土工性状影响的试验

    李涛;胡金生;肖红;任秀文;

    对加入不同浓度乙酸和碳酸的土样做室内土工试验,并进行机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乙酸根、碳酸根通过改变粘土颗粒双电层的厚度、极性水分子的吸附量,使土的结构发生凝聚或分散,引起压实粘土的塑性、渗透性等变化。其中,乙酸根是通过溶解粘土矿物中的铝,提高了粘土的渗透系数和塑性指数;而碳酸根是以其与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碳酸盐的方式,降低了粘土的渗透系数。这为判断垃圾堆放场粘土衬垫工程的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2008年06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0 ]
  • 煤炭坝矿区矿井涌水条件分析及防治水措施

    宗坚;邵同宾;

    湖南省煤炭坝是闻名全国的大水矿区,其矿井充水的特点是:矿井水主要由地下水集中径流带补给;涌水量大主要是因降落漏斗面积与深度扩大所致。防治水措施应主要采取帷幕截流,减少矿井涌水量;井下埋管控制大突水点,注浆堵塞小突水点;地面防塌堵漏,缩小降落漏斗范围。

    2008年06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7 ]

综合信息

  • 煤田地质专委会 水害防治专委会 联合召开2008年度学术研讨会

    梅新;

    <正>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煤田地质专委会)和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水害防治专委会)联合主办,煤科总院西安院承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2008年度学术研讨会于10月22—25日在海口召开。煤田地质专委会主任委员张群、副主任委员谭永杰、李伟;水害防治专委会秘书长刘其声等出席会议,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等共80人参加了会议。

    2008年06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煤田物探

  • 深部高压水害隐患探测的井下电磁法技术

    石显新;李华;闫述;陈明生;侯彦威;秋兴国;

    在煤矿深部高压水害隐患探测中,井下电磁法发挥着独到的作用。介绍了井下直流电法、井下高密度电阻率法、电透视法、井下瞬变电磁法的工作原理和施工方法,以及顶底板探测、侧帮水害隐患探测、回采工作面水害隐患探测及独头巷道超前探测的效果。结果表明,矿井电磁法对含水低阻体敏感,与探测目的层或地质体近距离接触,对导含水体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是探测采煤工作面突水隐患的有效方法。

    2008年06期 v.36;No.210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13 ]
  • 临潼-长安断裂构造发育特征——基于人工地震探测结果分析

    苗康运;

    临潼-长安断裂地处黄土区,黄土稳定性差,以往多采用地面和遥感地质调查等方法加以研究。由于受黄土塬边滑坡或湿陷性影响,得到的断层剖面构造特征不但深度有限可靠性差,而且深部的构造特征仅具有推测性质。地震勘探是探测深部地质构造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利用地震探测获得了深达千余m的地质剖面,并从区域构造研究入手,划分了临潼-长安断裂与周至-户县凹陷、骊山凸起的分界,确定了临潼-长安断裂的总体剖面构造特征。

    2008年06期 v.36;No.210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7 ]
  • 煤矿三维地震数据动态解释技术

    崔若飞;孙学凯;崔大尉;

    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服务于煤矿勘探阶段,与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相脱节。三维地震数据动态解释技术把三维地震信息与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矿井地质信息相互融合,实现了三维地震信息的地质动态解释,改变了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模式,提高了三维地震成果的利用水平,能够解决更多地质问题。

    2008年06期 v.36;No.210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9 ]
  • 带断层地震数据的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刘少兵;

    数据网格化是三维地质建模的常用方法。断层是普遍的地质现象,带断层的海量数据三角剖分在建模中较为复杂。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可以解决带断层地震数据Delaunay三角剖分的有效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数据边界进行初始Delaunay三角剖分,然后将其变尺度加密,生成较均匀三角网,最后将断层边界强行嵌入三角网,实现了三角网格化。

    2008年06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8 ]

探矿工程

  • 煤层气近水平孔孔底水力封隔器设计与试验

    文国军;乌效鸣;王生维;刘远亮;钮洪亮;刘杰;邵明利;

    通过近水平钻孔对高瓦斯煤田内煤层气实时原位探测,是提高煤层气抽放率和保证煤田开采安全的重要前提,而对孔底进行原位密封则是实现原位探测技术的关键。设计出了一种能方便快捷地实现孔底原位密封的水力封隔器,并通过了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测试表明:密封胶筒的耐压力在有外围限制的情况下至少可达1 MPa,膨胀后的直径可达114 mm,对于Φ75 mm、Φ95 mm和Φ105 mm的煤层气钻孔完全适用。

    2008年06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6 ]
  • 松科1井(主井)取心钻进钻井液技术

    蔡记华;谷穗;乌效鸣;

    松科1井是全球第1口陆相白垩纪科学探井,由主井(又称北井)和南井组成,主井164.77~1 792 m井段连续取心。分析了主井取心钻进存在的钻井液技术难点;经过室内钻井液体系优选,根据不同地层分别采用了PAM钻井液体系、DFD-LG-CMC钻井液体系和DFD-NH4HPAN-SAKH钻井液体系;同时结合钻井液粘度的合理控制技术、降低循环压降的钻井液技术等,先后解决了松散砂层、水敏性泥岩和硬脆性泥岩中的取心钻进技术难题,探索出了一条用低成本钻井液进行类似科学钻探工程的成功之路。

    2008年06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