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煤田地质矿井地质

  • 豫西煤田构造煤反射率及其与古构造应力场的关系

    谢洪波;徐亚富;康继武;

    为研究构造应力对煤反射率的影响,以豫西煤田不同构造区的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为对象,采用定向标本及反射率测定的方法作对比研究,发现构造煤的反射率比原生结构煤的反射率普遍偏高。根据反射率与构造应力的关系,求得各构造区的古构造应力场,通过与聚煤期后多次构造运动的主应力方向进行对比,可推知:影响嵩箕区二1煤变形和镜煤反射率的主要构造,是在前期断裂基础上喜山早期掀斜运动诱发的重力滑动构造,而影响崤熊区的则为燕山晚期的逆冲推覆作用。

    2008年04期 No.20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20 ]
  • 滇东北镇雄煤田晚二叠世煤中硫的可选性

    张名泉;朱长生;赵彩凤;佟鑫;

    通过对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镇雄干沟乡荣兴煤矿C5煤层原煤筛分浮沉实验的研究,分析了该煤层中全硫及形态硫在不同粒度级和密度级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全硫和黄铁矿硫在各粒度级煤中分布较均匀,其含量在各密度级煤中的分布随密度级的增大而增大。该煤层的破碎解离性质较差,但其粒度小于3.0 mm时,可分离出含2.35%全硫的浮煤(浮煤产率达88%)。总体来看,高密度级中,黄铁矿硫>95%;低密度级中,黄铁矿硫<65%,有机硫占30%左右,但其全硫较低。因此,可通过物理方法使浮煤中的硫分降低。

    2008年04期 8-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5 ]
  • 高瓦斯煤的渗透性试验

    李树刚;张天军;陈占清;李玉寿;

    煤岩体变形和强度以及流体在多孔隙裂隙煤中的渗流规律,是高瓦斯煤层开采中关注的问题。阐述了高瓦斯煤力学介质属性、微结构模型、渗透特性及其孔裂隙和破碎块度的分形特征;利用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以数控瞬态渗透法进行了煤样全应力应变过程的电液伺服试验,研究了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煤样渗透性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显示:煤样的力学性能与其微结构和微孔隙特征密切相关,渗透率变化与试样内部裂隙发展变化过程密切相关。

    2008年04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9 ]
  • 基于GIS的综采地质条件评价系统

    张华;汪云甲;李永峰;

    为选择合适的综采场地,在充分定性与定量分析综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综采地质条件评价方式,设计了评价总体框架及数据流程、综采地质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评价指标定量化方法,建立了综采地质条件评价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GIS组件MapX开发了综采地质条件评价及最佳开采工艺选择系统,可根据输入的图形和属性资料,快速动态地进行评价及开采工艺的选择。应用于刘桥二矿,圈定出煤炭开采综采场地,给出了评价采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工艺和最优开发接替顺序。

    2008年04期 No.208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阅读次数:66 ]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2 ]
  • 辽西八道壕煤系底部火山岩SHRIMP年龄及其意义

    蔡厚安;徐德斌;李宝芳;

    辽宁黑山县八道壕煤盆地以东分布着一套安山质火山岩系,其时代及其与早白垩世八道壕组含煤地层的上下层序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这直接影响阜新盆地外围的找煤方向。采用SHRIMP法,通过对该火山岩中锆石颗粒的U-Pb同位素分析测定,可知其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24.9±2.9Ma和125.7±1.7Ma,显示该火山岩层位相当于早白垩世义县组,是八道壕组的下伏地层。

    2008年04期 No.208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阅读次数:63 ]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8 ]

煤层气

  •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在樊庄区块的应用

    董建辉;王先国;乔磊;申瑞臣;王开龙;

    基于樊庄区块3号煤层的地质和力学特征,该区块适于采用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开发煤层气。分析了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存在的安全钻进及储层保护、井眼轨道控制、井下复杂事故和新式钻井工具及仪器等技术难点。通过2口井现场实施情况表明,在煤层的水平段及分支段钻进过程中,宜采用近平衡钻井,钻井液以清水为主;尽量保持井眼轨迹沿煤层中上部靠近煤层顶板位置钻进,且实施快速钻进;减少煤储层在钻井液中的浸泡时间,以利于保持煤层井壁稳定,减少煤储层的伤害及煤层坍塌危险;水平及分支段中,减阻短节(AG-itator)的使用能降低井下摩阻,避免钻柱的螺旋屈曲;钻遇断层、破碎带时要提前完钻,防止井下复杂事故的出现。

    2008年04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阅读次数:119 ] |[下载次数:924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56 ]
  • 深部煤层气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乌洪翠;邵才瑞;张福明;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是获取煤层气参数的重要方法。根据实际资料总结了胜利油田山东探区深部煤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实现了对煤层的自动识别划分。结合前人的工作,给出了煤层组分、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并改进了煤阶划分和含气量估算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套方法的煤层识别吻合率和参数定量计算可信度均较高,为评价煤层气资源提供了可靠参数。

    2008年04期 No.208 25-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阅读次数:146 ] |[下载次数:1100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39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导水岩溶陷落柱堵水塞建造技术

    南生辉;蒋勤明;郭晓山;李抗抗;刘再斌;石磊;

    以东庞矿特大陷落柱突水快速封堵工程为例,分析了陷落柱空间结构特征及突水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对突水陷落柱进行快速截水恢复生产和注浆封堵根治水患两个阶段的治理方案。根据陷落柱的空间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确立了分序分段注浆工艺,并且给出了不同阶段注浆工艺的控制标准;建立了注浆钻孔分序分段注浆的吸水率结束标准;提出了在井下疏放堵水塞之上的陷落柱残留水,计算补给水量,定量评价堵水效果的检验方法;采用先进的螺杆钻具定向、随钻测斜与防斜纠偏钻探工艺,使钻进方向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钻机按照设计参数施工。

    2008年04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26 ]
  • 矿井涌水量混沌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陈玉华;杨永国;彭高辉;

    矿井地下水系统是个非线性系统,由于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很难完全确定影响矿井涌水量的因素,因此传统的矿井涌水预测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而混沌时间序列分析能够利用单变量处理方法,分析矿井地下水系统中,由于多因素耦合作用所产生的矿井涌水量时间序列。通过对某矿区1985年9月至2005年2月矿井涌水量时间序列资料的分析,显示矿井涌水量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征;通过对比预测值和实测值,表明预测精度高。因此,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用于矿井涌水量预测是可行的。

    2008年04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41 ]
  • 隧洞边界超欠挖的摄动法解析分析

    彭从文;朱向荣;王金昌;

    钻爆法施工常造成隧道边界不平整,隧道分析模型一般将开挖界面光滑处理,忽略了边界不平整对围岩应力的扰动作用。将隧道超欠挖值当作中心偏量小参数,利用摄动法得到了静水压力下圆形隧道的弹性应力解。计算分析表明:超欠挖改变了隧道洞壁附近围岩的应力状态,围岩应力随超欠开挖曲线呈波浪状变化,应力变化量与超欠挖曲线幅值及曲线斜率有关;环向应力变化最大值在洞壁处,其应力集中系数分别在超挖及欠挖顶点达到局部极大与极小值,径向应力变化最大值靠近洞壁表面,切应力变化最大值位于超挖与欠挖表面相交处;扰动应力在径向衰减较快,影响范围约为1~2倍的隧道半径。

    2008年04期 No.208 37-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4 ]
  • 沿空掘巷合理煤柱宽度综合分析与确定

    奚家米;毛久海;杨更社;王进锋;

    在总结分析经验法、理论计算法、数值模拟法、现场实测等确定煤柱宽度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保留煤柱宽度。根据石炭井二矿生产实际,分别对巷道开挖前后,不同煤柱宽度下围岩应力、变形进行了模拟,同时利用21053工作面异型煤柱的有利条件,对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等进行了实测。经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巷道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与煤柱宽度之间的关系,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石炭井二矿煤柱宽度。

    2008年04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9 ]
  • 结构性吹填土压缩变形微观机理试验

    成玉祥;杜东菊;李忠良;

    吹填土是一种人造土,具有大孔隙比、压缩性强、低强度等特点,其微观结构对土的力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是一种强结构性土。通过分析不同轴向应力下压缩土样的微观SEM照片,探讨了孔隙微结构参数与轴向应力之间的关系,得出在吹填土压缩变形过程中存在屈服应力。在所受应力大于和小于屈服应力时,吹填土的压缩性存在差异,其微观表现为微结构参数在压缩过程中产生了突变,其根源是在压缩变形过程中,吹填土的微观结构产生了破坏。简要分析了结构性吹填土压缩变形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吹填土的压缩过程分为孔隙中气体的压缩与水份的运移、团粒的相对滑移和结构破坏与新结构形成3个阶段。

    2008年04期 49-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阅读次数:335 ]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3 ]
  • 采煤排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以山西阳武河流域上游煤矿区为例

    张念龙;靳德武;邵东梅;

    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以山西阳武河流域上游煤矿区为例,分析了采煤对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量减少的影响。未经处理的矿坑水直接排放不仅污染了过境河流水,同时也对第四系潜水、深层岩溶承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采煤排水是区域水资源量的减少和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对2个不同开采期水资源量变化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采煤排水引起水资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三水转化关系的变化,而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流场变化、开采模数远大于径流模数、隔水层连续性破坏、底板突水、水资源污染等。

    2008年04期 No.208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阅读次数:63 ]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8 ]
  • 分形理论在深部粘土孔隙分布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孙如华;李文平;

    针对深厚表土层对煤炭资源开采可能带来的安全生产及地表环境破坏问题,利用分形理论方法研究了鲁西南地区大埋深粘土的微孔隙发育规律。研究表明,该区深部粘土孔隙累计分布与孔径大小之间在双对数坐标下具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0以上。说明深部粘土中孔隙分布的分形结构是客观存在的,而分维值能真实地反映粘土孔隙特征,可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它也是土体孔隙定量描述的有效途径。这种粘土的孔径大于1μm左右时,其分维值在2.5~2.6。同时得出︰孔隙孔径2μm左右是该区深部粘土孔隙性质变化的界限。

    2008年04期 No.208 54-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8 ]

煤田物探

  • 地质雷达特征图像与典型地质现象的对应关系

    肖宏跃;雷宛;杨威;

    地质雷达是浅层地质勘探的有效方法,其对断层破碎带、裂隙带、富水带、岩溶洞穴等不良地质灾害有明显的异常反映。地质雷达测量方式、测线布置及系统参数的选择,可根据测量环境以及探测目标体的大致走向、规模、物性等情况综合分析,做出合理选择。通过用地质雷达对多个工区进行工程勘查,从地质雷达图像的波形、频率、振幅、相位及电磁波能量吸收情况(或自动增益梯度)等细节特征的变化规律出发,建立了典型地质现象与地质雷达特征图像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地质雷达图像解释的重要判据。

    2008年04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1K]
    [阅读次数:136 ] |[下载次数:2298 ] |[网刊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171 ]
  • 煤矿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研究

    高级;崔若飞;刘伍;

    根据煤矿地震数据二维解释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三维可视化在三维地震解释中的优势,将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到煤矿地震数据解释中。结合煤矿地震数据特点,研究了OpenGL和VC++6.0联合编程,利用适合地震数据三维显示算法,研制了基于Windows的煤矿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系统Sgy3D。Sgy3D系统基本功能包括数据体、Inline剖面、Crossline剖面、层位、等值线、任意测线等要素的三维立体显示;实现了对数据体的动态放大、缩小、平移等交互操作。将Sgy3D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解释,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2008年04期 No.208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7K]
    [阅读次数:121 ]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7 ]
  • 多道瑞利波在矿井独头巷道超前探中的应用

    丛皖平;张鹏;王继矿;

    瑞利波超前探测作为一种新的矿井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经济、分辨率高、适用场地小、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介绍了瑞利波探测技术原理,并将其用于煤矿井下独头巷道大距离超前探测中。实例表明,探测距离达80 m以上,条件允许时可达100 m以上。

    2008年04期 No.208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1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5 ]
  • 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中远程数据传输的GPRS实现

    陈玲;蒋中秋;朱轶;闫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大面积监控如煤田火灾、煤田水位遥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将数据从监控点传输到监控中心是一个关键环节。为了解决远程数据传输问题,在无线传感器汇聚节点上添加了GPRS模块。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传到汇聚节点,由单片机ATmega128控制,通过GPRS模块SIM100发送到GPRS网,最终送到与Internet相连的计算机终端。介绍了单片机的串口通信以及发送数据的过程,给出了部分程序,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

    2008年04期 No.208 70-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18 ]

探矿工程

  • 15000Nm钻机试验台测试系统设计与应用

    代粉蕾;

    由于煤矿坑道钻机钻进能力的提高,原有的钻机试验台已不能满足测试转矩超过6 000 Nm钻机的需要,为此,新建了煤矿坑道钻机试验台。新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2部分,其最大测试转矩达到15 000 Nm,最大给进力/起拔力达到300 kN;采用智能化仪器,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软件系统具有扩展性强、复用性高、可进行灵活控制的特点;系统具有断电保护功能。新测试台与原试验台的比对试验表明,2个试验台得出的结果一致。

    2008年04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 ]
  • 我国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发展

    姚宁平;

    煤矿坑道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是钻探工程领域的一项新技术,主要应用于岩层和较稳定、较硬煤层的瓦斯抽放钻孔和地质勘探孔。简述了国内外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发展概况,对目前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所采用的稳定组合钻具钻进和孔底螺杆马达钻进两种主要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作了分析。结合我国煤矿井下地质条件、煤层特征和定向钻孔的技术要求,对我国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我国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进行了展望。

    2008年04期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阅读次数:189 ] |[下载次数:1183 ] |[网刊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24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