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彦;司胜利;
对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3套煤系烃源岩,进行煤岩煤质基本特性研究,并结合热解试验结果,探讨不同煤系煤的生烃潜力。研究认为:煤型有机质的液态烃产率普遍较低,且主要产出气态烃;本区煤的生烃潜力表现为三叠纪和石炭纪煤高,侏罗纪煤低的特点。综合考虑成煤地质条件、煤岩煤质和热解试验结果,煤的成烃母质类型为Ⅲ型,继而细分为3级:即三叠纪和盆地东缘二叠纪的半亮煤、镜煤为Ⅲ1型;盆地东西缘石炭纪的半暗煤为Ⅲ2型;盆地西缘二叠纪和侏罗纪的暗煤、暗淡煤为Ⅲ3型。
2008年03期 No.207 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11 ] - 孙淑静;李星;宋立军;周珍琦;冯常茂;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资料,深入研究了闽西推覆构造带前峰处的苏桥-小溪洋井田地质特征。结果显示:井田剖面几何形态为一典型的"仑"型背骑式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推覆构造和层间拆离滑覆构造是井田两种基本的构造类型;层间拆离滑覆构造形成于早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和喜山期;井田在区域拉张环境下遭受剥蚀改造,发育飞来峰构造,并使F5、F6断层产生反转。从而,在构造推覆体下找煤应特别注意地层缺失情况,区域隐伏煤田的预测应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方法。
2008年03期 No.207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7 ] - 苗霖田;姚建明;吕婷婷;杜荣军;
为了查清神木北部矿区5-2煤层赋存特征及成因,选取了该矿区172个典型钻孔数据,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了5-2煤层的厚度及其底板高程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煤层厚度总体为南北厚中部薄,东厚西薄;底板高程为南北高中部低,东高西低;煤层厚度和其底板高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该区构造稳定的背景下,后期改造对煤层厚度及其底板的影响很小,煤层赋存特征主要受沉积与剥蚀的控制。
2008年03期 No.207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9 ] - 田立强;范士彦;刘松良;孙文洁;张心彬;
我国东部尤其是隐蔽区找煤日益受到重视。根据钻孔揭露的山东潍坊昌邑地区第四系覆盖区古近纪含煤地层的赋存特点、岩浆岩侵入特征、煤质资料分析结果,以及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地质构造等,推断该区含煤地层赋存规律与其近临的五图煤田和黄县煤田具有相似性,为典型的古近纪河湖相含煤断陷盆地,且受岩浆侵入影响,煤的变质程度较高。进而提出今后的找煤方向为该区南部和东部。
2008年03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阅读次数:52 ]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3 ] - 鲁挑建;马代兵;
以景泰中生代含煤盆地(陆相聚煤盆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依据地质露头资料,探索了富煤单元的预测方法。通过研究,划分出本区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确定了富煤单元的形成条件和富煤带的分布部位:景泰盆地含煤段(J1、J21)可识别出4个成因地层单元;J1的煤1、煤2组富煤带分布于泥炭供给充足,且盆地沉降速度与泥炭堆积速度均衡的部位;J21的煤3、煤4组富煤带分布于盆缘与沉降中心之间,并靠近沉降中心的一侧。
2008年03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阅读次数:69 ]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3 ] - 罗振敏;
在自行设计的内径88mm、总长1600mm的小型瓦斯爆炸控制实验装置上,采用高速摄录分析系统,对活化水蒸气控制瓦斯爆炸进行了实验研究。普通水经过高能物理方法处理后,可转变成比普通水分子团直径小一半的由5~8个水分子组成的小分子团活化水,然后通过水蒸气发生器转化成活化水蒸气,在瓦斯爆炸过程中起到了均相等径抑制作用和纳米活化控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活化水蒸气后的瓦斯爆炸感应期明显延长,火焰在管道中的传播时间延长,火焰平均传播速率减小,控爆效果明显提高。
2008年03期 No.207 23-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6 ]
- 韩东亚;葛晓光;
承压含水层阶梯流量井流公式与水位恢复井流公式可解决不同流量变动条件下含水层参数求解。针对野外压水试验中流量与水压难以控制且观测精度低,但阶梯流量压水后水位恢复曲线易于准确观测的特点,根据叠加原理,从非稳定承压含水层阶梯流量井流基本公式中推导出阶梯流量水位恢复公式。根据现场阶梯流量压水试验资料进行了含水层参数计算,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
2008年03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阅读次数:55 ]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4 ] - 刘洋;李飞;柴小庆;杜晓伟;张华;
基于非饱和土一维降雨入渗模型,模拟了膨胀土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水分运移特征。通过试验,研究了膨胀土抗剪强度随含水量变化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考虑降雨入渗影响的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简化方法。研究表明,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边坡的安全系数逐渐变小,边坡最危险滑动面有向浅层发展的趋势。这种方法既能避免繁杂的基质吸力测量,同时能够考虑膨胀土的非饱和性,可以基本满足一般中小型工程设计的需要。
2008年03期 No.20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阅读次数:116 ]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1 ] - 汪明武;李丽;金菊良;
应用集对分析和可变模糊集理论,探讨了开采建筑物损坏等级的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以集对模糊联系度构建可变模糊集差异度的新方法,实例及同其他方法对比应用,表明了应用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方法评价开采建筑物损坏等级,可简化评价过程和提高定量分析的可靠性,评价结果更接近样本的实际情况。
2008年03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阅读次数:92 ]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23 ] - 孟江红;
神东矿区地处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这与大规模煤炭资源开采矛盾突出,现已出现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该区环境特点,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研究探索出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如地表生态系统优化措施、水资源保护措施、沉陷区治理及矸石减量资源化等。这些措施生态上合理、经济上可行和社会可接受,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对其它矿区生态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2008年03期 No.207 45-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2 ] - 李贵明;
通过抽水试验,确定了拟建水源地——赵油坊的水文地质参数:平均导水系数878.27m2/d,弹性释水系数为6.85×10-4,压力传导系数为1.55×106m2/d,水跃值为3.44m;根据水文地质参数把水源地划分为6个单元。选用合理的计算模型,模拟不同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水位下降情况,确定以24000m3/d的开采方案较为合理。
2008年03期 No.207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6 ] - 李荣伟;侯恩科;赵洲;张志华;
将有限差分法、极限平衡法(简化Bishop法)、可靠度分析法(简化一次二阶矩法)耦合应用于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评价,确定了可靠度法设计中的可靠度数值问题,并采用力学行为、稳定系数及破坏概率等3项综合指标分析了边坡稳定性,旨在建立一种有效的耦合方法,多角度分析边坡工程的即时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可行,结果可信。
2008年03期 No.207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0 ] - 汪晓静;陈锁忠;
为克服在一般水质综合评价过程中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带有专家打分法的主观偏向性,利用Shannon熵理论客观地确定出水质评价指标的熵权系数,并结合程乾生提出的属性识别理论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地下水源地水质属性识别模型。首先,建立属性空间矩阵并确定权重,然后计算属性测度,最后利用置信度准则和评分准则对模型做出评价并给出了应用实例。该模型和作者应用SPA模型的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2008年03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4 ] - 沈军;张建;
针对河堤、水坝、高速公路档水墙等存在多孔单元介质中的定常渗流问题,将渗流Laplace方程,通过数学变换转化为边界积分方程,进而离散为线性代数方程组。采用边界元编写FORTRAN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法与有限元法相比,占用CPU时间短,不需要网格化分,使繁杂问题简单化,同时很好地切近实际。
2008年03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阅读次数:42 ]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4 ]
- 张恒磊;宋双;刘天佑;
在小波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脊波变换方法,能更好地处理含线状变化特征的信号。针对地震资料中的同相轴信息,尝试利用脊波变换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提高剖面信噪比,突出同相轴信息。在对某工区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中发现,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同相轴品质及连续性有了明显改善,信噪比增强,分辨率相应提高,体现了该方法相对常规小波分析方法的优越性。
2008年03期 No.207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 ] - 周竹生;马翠莲;胡文武;孟葵;
地震资料解释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储层预测的结果与精度,所以平衡剖面解释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地震解释的多解性起到很好地制约效果,并为其定量化解释研究上开辟了道路。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解释机理;以依奇克里油田阿依库木齐剖面为例,阐述了平衡剖面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该剖面构造复原效果较好。并针对平衡剖面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提出了需注意的问题。
2008年03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22 ] - 李红立;潘冬明;徐红利;
井地地震是在井间地震方法基础上提出,其技术核心主要是观测系统设计以及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观测系统设计旨在增加探测目标的覆盖次数、均匀程度和提高工作效率;数据采集从震源和检波器两个方面优化,选用激发能量强、频率高、成本低、效率高的震源,以及灵敏度高、抗噪能力好的检波器;数据处理分为拾取初至、建立正演模型和反演层析成像。工程应用实例说明,井地地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08年03期 No.207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阅读次数:42 ]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