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煤田地质

  • 世界主要产煤国煤田与煤矿开采地质条件之比较

    张泓;晋香兰;李贵红;杨志远;贾建称;姜在炳;韩保山;

    分析了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田和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受东亚晚古生代以来板块构造演化影响,我国煤田(除鄂尔多斯煤盆地外)的地质条件,比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南非、加拿大、俄罗斯近郊煤田和波兰卢布林煤田复杂得多。我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田少,地下井工开采将是煤矿的主要生产方式。以我国目前的开采技术水平,华南、滇藏含煤区的煤田不具备建设大型煤矿的基本地质条件,东北、华北和西北(鄂尔多斯盆地除外)许多煤田的开采地质条件对于建设安全、高产、高效、大型煤矿来说,也面临重大挑战。

    2007年06期 No.20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阅读次数:126 ]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84 ]
  • 黔西南高砷煤成因研究

    谢宏;聂爱国;

    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结合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探讨了黔西南高砷煤的成因。高砷煤的形成,受岩浆岩、岩性、岩相古地理以及地质构造等诸多控矿因素的制约。高砷煤的形成经历了矿源层形成、龙潭煤系形成、含矿热液形成以及沉积-改造成矿等4个阶段。

    2007年06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阅读次数:57 ]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21 ]
  •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延长组物源分析

    曹红霞;李文厚;何卫军;陈全红;肖丽;冯娟萍;

    研究区延长组物源方向的确定对沉积相研究及能源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大量分析化验数据,根据砂岩岩石学特征、轻重矿物组合特征、古水流方向、碎屑粒度变化及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等,对研究区延长组物源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宜川地区延长组有东北部和南部两个物源方向,且以东北部物源为主,南部物源只对局部有影响;该区延长组母岩主要来自盆地东北缘的太古代及早元古代变质岩。

    2007年06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阅读次数:122 ]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28 ]

综合信息

煤层气

  • 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纪烃源岩生气特征与生气模式

    李贤庆;周强;汪为孝;郑礼全;董鹏;宋志宏;仰云峰;

    根据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拟计算结果,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纪煤、煤系泥岩及三叠纪泥岩的生气特征与生气模式。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纪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气性,尤其在进入中、高热演化阶段,甲烷产率更高,且侏罗纪煤和煤系泥岩的甲烷产率要高于三叠纪泥岩。侏罗纪和三叠纪烃源岩均以生气为主,是库车坳陷的有效气源岩,但前者的生气贡献明显高于后者。

    2007年06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阅读次数:110 ]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33 ]
  •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

    徐刚;张玉贵;张子敏;

    地质构造是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因素,豫西煤田中滑动构造普遍发育。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在系统分析煤田地质勘探和矿井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告成煤矿滑动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煤系、煤层和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告成煤矿位于芦店滑动构造的西部,受两期滑动构造的影响,煤层厚度变化剧烈,构造煤成层发育,煤层顶板结构形成了张性角砾岩、断层泥和张性角砾岩复合、原生顶板(深灰色细砂岩)、剪切角砾岩4种破坏类型,控制着瓦斯逸散、富集和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的分布。

    2007年06期 No.20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4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华北型煤田陷落柱形成过程研究

    张茂林;尹尚先;

    在地下水系统的径流或排泄带上,且处于次级向斜轴部或转折端附近、小断层或环形断层发育地段,如果古地表岩溶空洞、古地下岩溶空洞和膏溶空洞等为岩层塌陷提供了发源地,陷落柱发育的可能性极大。华北型煤田陷落柱的形成是以底部岩层中空洞发育为基础,地下水的强烈交替和水-岩作用为条件,岩体自身重力、地应力集中以及溶洞内的真空负压三重作用为动力,经过垮落、溶蚀、搬运、塌陷、冒落等周而复始的过程,分阶段逐步形成陷落柱。

    2007年06期 No.204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阅读次数:137 ]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66 ]
  • 宁波地区典型淤泥质粘土工程特性

    刘用海;朱向荣;王文军;

    总结宁波地区120个软土地基工程的试验成果,采用数理统计和室内土工试验方法,系统分析研究了宁波地区典型淤泥质粘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特征、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固结主要参数,并与我国其他地区软土相关工程特性进行比较,揭示了宁波地区典型软粘土工程特性,即:天然含水率与孔隙比、重度与孔隙比、液限与塑性比相关性非常好;建立的宁波地区软土经验公式不同于其他软土地区。此外,结构性对该地区软土工程性状影响较大,固结系数和次固结系数都受其影响,且影响程度异于其他地区。

    2007年06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25 ]
  • 新庄孜矿塌陷区煤矸石中重金属迁移对覆土影响

    邵群;

    针对淮南新庄孜矿覆土造地中煤矸石填充带来的重金属元素迁移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中有毒元素Pb、As、Cd、Hg向覆土有一定迁移,且距离煤矸石越近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增高;虽然覆土中重金属含量均超过淮南土壤的均值,但是该土壤中Pb、As和Cd含量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土壤中Hg含量分别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须对覆土中重金属元素进行跟踪研究。

    2007年06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42 ]
  • 安徽省两淮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技术

    徐良骥;严家平;高永梅;

    由于采煤、采石活动影响,两淮矿区内分布着大面积的沉陷区、积水域和采石场遗迹地。针对两淮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提出了因地制宜、多元综合整治的地质环境治理理念,在矿区内采用沉陷区复垦、设立特色矿山公园、山地地质环境治理等技术对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探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多元治理技术模式,提出采煤沉陷区的"两大层次、三大类型、六种模式"复垦技术,因地制宜设立了淮北矿山公园及采石场遗迹的治理技术等模式。

    2007年06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阅读次数:150 ]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22 ]
  • 粘土衬垫中渗透系数与扩散系数的关系

    何俊;郝国文;

    扩散系数和渗透系数是设计与评价垃圾填埋场衬垫等环境工程研究时需要确定的重要参数。通过分析粘土衬垫材料中渗透系数和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和确定方法,在土多孔介质微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渗透系数和扩散系数的关系表达式,并基于蒙脱石层间Poiseuille定律得到膨润土有效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验证表明,在一定精度范围内文中表达式是有效的。得出的渗透系数和扩散系数的关系表达式,对于根据已有渗透系数的研究成果来预测和分析扩散系数是有意义的。

    2007年06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23 ]
  • 地基沉降预测模型和方法研究

    章广成;艾传井;

    地基沉降预测是岩土体稳定性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邓英尔和Gompertz等已有预测模型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地基沉降预测模型——邓英尔-Gompertz曲线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此类模型的新方法——规划求解法,解决多变量非线性方程的极值问题;同时探讨了测量点数目及其所处阶段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即:测量点越多预测效果越好。测量点处于发生阶段时预测结果一般偏小;测量点达到发展阶段时预测结果一般偏大;测量点达到成熟阶段时预测结果与预测模型、工程沉降特点有关;测量点达到极限阶段时预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邓英尔、Gompertz等模型相比,新模型预测的结果更准确。

    2007年06期 No.204 44-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阅读次数:92 ]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27 ]
  • 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改进可拓工程法

    叶万军;杨更社;

    针对影响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将可拓工程方法与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参数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权重,提出了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物元关联函数及物元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适合可拓学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类标准,实现了定性与定量评价黄土路堑边坡的结合。实例评价结果与定值计算、工程实际调查吻合良好。

    2007年06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阅读次数:129 ]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8 ]
  • 废弃矿井充水问题及其研究和治理方法——以美国匹兹堡煤田为例

    崔洪庆;宁顺顺;

    以美国匹兹堡煤田为例,介绍了废弃矿井地下水回充、相邻矿井水连通和自流排泄出地表,以致造成河水污染,生产矿井涌水量增加,甚至导致生产矿井水害事故等问题。强调应基于GIS和GPS等技术对这类矿区进行水文地质填图,设立长期水位水质观测站,并有针对性的设置矿井水处理厂。针对我国废弃矿井充水问题提出了建议。

    2007年06期 No.204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阅读次数:201 ]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22 ]

煤田物探

  • 利用地震P波确定煤层瓦斯富集带的分布

    崔若飞;钱进;陈同俊;毛欣荣;李仁海;刘伍;高级;崔大尉;

    查明煤层瓦斯富集区域,对可能的瓦斯突出点进行预报,是当前煤矿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利用地震P波对裂缝性地层所表现出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根据地震属性随方位角变化可以预测裂隙发育方向和密度的基本原理,应用多种地震P波方位属性预测裂隙发育带。通过对淮南张集煤矿西三采区三维地震P波资料的处理,获得6个方位地震数据体,从中提取多种与煤层和围岩裂隙相关的地震属性,并计算出裂隙的发育方向和密度,为确定瓦斯富集带的分布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2007年06期 No.204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25 ]
  • 2D有限差分偏移技术在探地雷达信号成像中的应用

    甄志中;王晋国;石显新;

    由于绕射波的存在,很难准确估计探地雷达剖面中目标的尺寸,因此,对目标进行成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采用2D有限差分偏移技术对典型的合成记录及实测探地雷达剖面进行了成像处理,结果表明,偏移可以大大提高探地雷达资料的横向分辨率。在实际资料处理中,通过对点目标绕射波的准确归位,可以简单估计地下介质的电磁波速度。讨论了工程处理中速度模型的建立,实际数据的非零偏等偏移处理中的核心问题。

    2007年06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8 ]
  • 含裂隙煤层的地震记录模拟

    杨德义;彭苏萍;王贇;张美根;

    采用线性滑移(Linear Slip Deformation)裂隙介质模型、各向异性弹性波模拟方法,对含裂隙煤层进行了2D2C(二维二分量)单炮记录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煤层含裂隙后与不含裂隙时相比,反射时差的变化已不足以识别,但由于波速的改变会使煤层顶底界面的波阻抗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波的动力学特征的改变,AVO现象尤其明显。当裂隙为非垂直时,炮点两侧的反射波能量和振幅出现不对称现象。x分量和z分量的特征明显不同,转换波主要记录在x分量上,横波在x分量上有不可忽视的能量。因此,应用各向异性理论、利用多分量转换波研究煤层裂隙的特征是可能的。

    2007年06期 No.204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阅读次数:41 ]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8 ]
  • 矿井冲击危险电磁辐射连续监测及预测研究

    刘晓斐;肖栋;邵学峰;李忠辉;

    煤岩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可以预测、预报矿井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利用中国矿业大学自行研制和开发的KBD7煤岩电磁辐射连续监测系统及数据处理软件,在鹤岗矿业集团南山、峻德等有冲击危险的矿井成功地连续监测了煤矿煤岩电磁辐射。根据监测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监测数据,分析了有冲击危险监测区域的电磁辐射连续监测规律,并提取了其中蕴含的冲击危险前兆信息,用于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

    2007年06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5 ]
  • 双轴倾角传感器在钻孔测斜仪中测量算法的校正

    薛琴;

    将芬兰VTI公司生产的SCA100T双轴倾角传感器应用于钻孔测斜仪,其体积小,能提高倾角测量的稳定性和精度。双轴倾角传感器测量角度会引起算法校正问题,采用测得的标定数据得出倾角值的回归模型,测量倾角的实验结果和推算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应用误差补偿方法来减小实际测量误差。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表明,采用此法补偿后得到的均方差最大为0.15258,而没有补偿的结果最大均方差为4.81104。

    2007年06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27 ]
  • 矿井音频电透视技术探查顶板砂岩水——以济三煤矿为例

    曾方禄;李慕平;高建华;

    超前探查并正确处理煤层上覆含水层异常,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应用矿井音频电透视技术,对济三煤矿二叠系山西组3煤层顶板砂岩及侏罗系蒙阴组底部砾岩充水含水层进行了探测。探采对比分析表明:在地层垂向结构相同,横向相对均一的情况下,视电导率值越高、异常幅度越大,地层的含水性越强;工作面回采涌水区段相对于物探异常位置滞后明显;涌水量的大小与音频电透视的视电导率值、异常幅度正相关。

    2007年06期 77-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24 ]

探矿工程

  • ZDY6000L型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液压系统设计

    殷新胜;姚宁平;陈跟马;姚克;田宏亮;凡东;

    提高全液压坑道钻机液压系统的技术水平,对于改善钻机整机性能及提高瓦斯抽采孔的成孔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全液压坑道钻机液压系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钻探工艺和液压传动控制系统节能的要求,设计了ZDY6000L型覆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液压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行走回路、回转回路、给进回路和辅助回路。经型式试验和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该液压系统设计合理、先进可靠,具备良好的机动性,且节能增效。

    2007年06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