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煤田地质

  • 大青山煤田煤系高岭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王水利;葛岭梅;

    采用中子活化法对采自内蒙古大青山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的12个高岭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很大,∑REE最低31.98×10-6,最高616.3×10-6,平均178.6×10-6,与NASC的173.21×10-6相近;∑LREE/∑HREE介于6.32~46.14之间,平均17.5,明显高于NASC;中—弱Eu亏损,弱Ce正异常。通过不同对比样品(北美页岩、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以及偏碱性岩等)所作的标准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样品不具有典型的沉积型泥岩特征;结合薄片鉴定及前人分析结果推论,高岭岩可能由中—基性或偏碱性火山碎屑物质原地蚀变而成,泥炭化所提供的酸性介质条件对火山灰向高岭岩转化以及稀土元素的分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007年05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7 ]
  • 福建高陂矿区构造演化分析

    鲍继坤;

    根据高陂煤矿区主要断层的走向、形成期次、平面展布样式和发育特征,分析了该区应力状态及矿区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在矿区北东、南西向局部主压应力作用下,产生了南部一系列逆冲断层和褶曲,同时在这种压应力持续作用下,又产生了与局部主压应力几乎垂直的北西、南东向的张应力,从而进一步产生了低序次的北东—南西向张断裂;该区在印支晚期主要形成了3条滑覆断层,燕山早期形成了高陂向斜、矿区东西边界断层、次一级褶曲和小断层;燕山中、晚期形成了矿区南北边界断层,并使高陂向斜南高北低。

    2007年05期 No.203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6 ]
  • 异源点集下三维断层建模方法

    王润怀;李永树;

    用于断层建模的异源点集,因其具有不同特征而影响到建模途径和方法。以三维断层模型的3D GIS应用为目标,分析了原始地质观测点集、钻孔点集、剖面点集和平面点集的信息构成特征,提出了异源点集下三维断层数据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流程。原始地质观测点集和钻孔点集间接表达了断层的空间特征,通过空间平面、曲面和曲线构建了断层面、地层面和断层交线的数学模型,并借助于连续模型的离散化,实现了独立断层建模点集的重建;剖面点集和平面点集可直接用于断层建模。以双TIN面模型为例阐述了断层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

    2007年05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21 ]

矿井地质

  • 金鸡滩井田开采地质条件的模糊综合评判

    苗霖田;夏玉成;姚建明;

    煤炭开采方式受开采地质条件控制。开采地质条件包含多种因素,每一因素对采矿方式的适应度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是模糊概念。将影响金鸡滩井田煤炭生产的地质因素分为煤层赋存特征、构造发育特征和其他因素3大类以及14个评价因子;采用"降半梯形"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其隶属度和权重值;通过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显示,金鸡滩井田比较适合机械化综采。经与同一矿区内邻近生产矿井类比,评判结果是合理的。

    2007年05期 No.20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10 ]
  • 桑树坪矿煤与瓦斯突出点预测敏感指标研究

    王战锋;韩保山;赵继展;柳丽虹;

    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准确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对煤矿安全生产尤为重要。根据井下实测的大量数据,采用现场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数值分析研究,确定了韩城桑树坪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点预测的敏感指标是钻屑解吸指标K1,而钻屑量指标Smax和瓦斯涌出初速度指标q在研究区敏感性不明显。

    2007年05期 No.203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8 ]

煤层气

  • 神东矿区煤的煤岩特征及热解生烃潜力研究

    魏焕成;

    通过系统研究神东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的煤岩特征,以及神木煤的热解试验结果,探讨了不同煤岩组成的生烃性能。研究认为,神东煤有机质含量高;热解液态烃产率低,气态烃产率较高;镜质组含量与生烃潜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煤中丰富的镜质组是主要的成烃母质。不同煤岩成分和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亮型煤生烃性能最好,母质最优;暗型煤生烃性能及母质较差。

    2007年05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6 ]
  • 煤层气压裂中压裂液吸附特性研究

    丛连铸;陈进富;李治平;张遂安;

    在煤层气井压裂过程中,由于煤储层具有割理发育、比表面积大等特性,使煤层吸附压裂液而对煤储层造成严重伤害。使用IR和GC/MS分析仪等,对煤基质吸附压裂液进行了探索性试验研究,将复杂的压裂液体系简化为3类吸附组分,即GC/MS分析结果为代表的有机组分、无机物分析代表的吸附组分、瓜胶及其破胶后的断链有机物组分。通过无烟煤和长焰煤对压裂液的吸附试验及IR分析发现,煤样对有机成分有更强的吸附性能。

    2007年05期 No.20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945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27 ]
  • 用水力压裂法获取煤储层地应力参数

    李彬刚;

    地应力可反映煤储层的应力状况,它是认识和评价煤储层的重要参数之一。从水力压裂法获取煤储层地应力的原理和方法入手,通过对3组典型实测数据的分析,着重探讨了用时间平方根法和双对数曲线法在分析地应力时如何准确识别闭合压力和提高地应力测试精度,对煤层气工作者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2007年05期 No.20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1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中国煤矿水害基本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董书宁;虎维岳;

    分析了中国煤矿水害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中国煤矿水害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原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难关以及生产企业对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的基本需求。重点分析了深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高承压水底板突出机理及其防治技术和废弃矿井老空水突出机理与防治技术。提出了中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和矿井水文地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

    2007年05期 No.203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阅读次数:265 ] |[下载次数:3626 ] |[网刊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362 ]
  • 采场上覆厚硬岩层的结构稳定性分析

    余学义;刘智;牛宗涛;李伟;

    采用托板理论对厚硬岩层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合地表沉陷中"三带"理论对托板进行分类,给出了不同类型托板的力学判断准则,结合相似模拟试验结果与托板判定准则分析评价,表明这种分类判断准则在开采损害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07年05期 No.203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阅读次数:129 ]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33 ]
  • 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中地下水专题评价方法

    顾广明;

    煤矿区规划环评在我国相对其他领域起步较晚,与之相适应的环评技术导则尚未出台,各评价单位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思路较为混乱。以我国西部典型煤矿区(榆横、榆神矿区)规划环评为例,利用水文地质学、水资源学理论,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提出了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中地下水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思路。研究认为西部煤矿区水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脆弱是共性,"三水"平衡是评价的基础,将矿区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限制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范围之内是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007年05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阅读次数:121 ]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7 ]
  • 莫洛村滑坡稳定性的历史地质分析

    晏长根;祁生文;伍法权;石玉玲;

    通过对莫洛村滑坡进行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部分试验,揭示了该滑坡的解体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根据地层关系、地层变形破坏形迹及地质事件的相互关联性,对该滑坡进行了历史地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莫洛村滑坡整体是稳定的,但局部存在解体,将以小型滑坡的形式出现,水库蓄水水位的变化对其整体稳定性影响甚微。

    2007年05期 No.203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阅读次数:150 ]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4 ]
  • 挤扩支盘桩侧阻力分析

    高笑娟;朱向荣;刘向阳;肖朝阳;

    假定支盘桩直桩段的桩侧摩阻力和含有分支或承力盘桩段的等效侧摩阻力q与相应桩土相对位移s的关系可用双曲线函数表示,根据实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所需系数,并用所得的双曲线与实测各分段的q-s关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各分段达到极限承载力前,q与s基本上符合双曲线关系,用该法可以估算各分段的极限摩阻力。

    2007年05期 No.203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阅读次数:52 ]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9 ]
  • 因子分析法在矿井涌水来源判别中的应用

    胡伏生;葛晓光;万力;傅元春;

    结合恒源煤矿六八采区实例,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矿井涌水水源。取各充水含水层样品与采区涌水样品的主要离子含量指标为分析对象,经过系列处理得到正交因子载荷矩阵。用因子1和因子2分别代表太灰水和煤系砂岩水,在因子载荷坐标系中,六八采区涌水水样则分布在因子1和因子2之间,并同时具有很高的共同度,充分证明了六八采区涌水属于太灰水与煤系砂岩裂隙水之间的过渡类型。

    2007年05期 58-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1 ]
  • 软岩巷道中网壳锚喷结构受力监测分析

    刘保民;李怀珍;张和;

    软岩巷道支护是煤炭开采中的一大难题,古汉山矿西大巷围岩工程地质条件差,巷道变形破坏严重,支护难度大,采用了网壳锚喷支护方式。通过实测在地应力及构造应力作用下,网壳锚喷支护支架主弦杆、内骨筋的应力分布情况及支架与围岩的接触应力,分析了支架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网壳支架在偏载和高构造应力情况下均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够很好地控制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围岩的变形和破坏。

    2007年05期 No.203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阅读次数:50 ]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6 ]

煤田物探

  • 基于小波变换的脉冲类电磁噪声处理

    严家斌;刘贵忠;

    在天然电磁场观测中,脉冲类干扰的存在,将使观测信号发生剧烈的波动,导致频率域中的阻抗估算结果发生严重的畸变。针对脉冲类噪声在小波域中的变化特征,利用迭代回归技术来分析和压制噪声。模拟与实测数据测试表明,改正前后信号能量损失小,相关性高,改正信号高精度地逼近原信号,可有效地消除脉冲类噪声干扰。

    2007年05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31 ]
  • 济宁二号煤矿3煤层宏观结构三维地震精细解释

    郭恒庆;程建远;杨文钦;周光华;杨战宁;周玉华;

    济宁二号煤矿3煤分叉为3上、3下煤层后,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复杂的"薄互层"反射特征,这在常规地震时间剖面上确定"视分叉点"的精度不高。采用小波分析技术,改善了原始三维地震成果数据体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使得3煤层宏观结构解释的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2007年05期 No.203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阅读次数:114 ]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7 ]
  • 海上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韩仁桥;王成礼;

    龙口海域煤田,海水深度变化大(1~13 m),地层局部倾角陡;海上地震资料采集存在检波器位置漂移、变周期鸣震干扰以及子波差异大等问题。利用直达波或折射波旅行时进行检波器位置反演,解决了检波器飘移问题;变步长二步法预测反褶积能压制变周期鸣震干扰;叠前时间偏移解决了陡倾角成像。资料处理效果表明:所用方法对龙口海域地震资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007年05期 No.203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阅读次数:102 ]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2 ]

探矿工程

  • 复杂地质条件下钻探卡心与取样技术

    吴翔;鄢泰宁;季峰;

    从卡取岩心和采集岩屑两种工具方面探讨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取心与取样问题;分析了我国常用的卡心工具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俄罗斯的矩形环式、卡板式、卡箍式和卡瓦式4种专用卡心工具和孔底旋流岩屑采集装置,值得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钻探取心和取样借鉴。

    2007年05期 No.20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阅读次数:58 ]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基于ANSYS的液压卡盘胶筒的应力分析与优化

    江进国;常江华;姚宁平;李松江;殷新胜;

    针对以往液压卡盘的胶筒在设计中用经验方法确定的安全系数难于保证胶筒结构的可靠性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胶筒式液压卡盘的胶筒进行了应力分析,确定了对胶筒应力、应变有较大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在保证足够夹紧力的前提下,减小胶筒外直径,胶筒长度相应增加,并适当增加胶筒肩部倒角,可以有效改善胶筒的受力条件,提高胶筒使用的可靠性,从而可简化卡盘的结构,提高卡盘的可靠性。

    2007年05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9 ]

综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