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浊流沉积研究综述和展望

    饶孟余,钟建华,赵志根,严家平,唐修义

    浊流理论的建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浊流沉积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 ,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首先讨论了浊流及其相关的几个概念 ,同时概述了浊流沉积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和进展 ,重点介绍了浊积岩的识别标志及其沉积序列 ,指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应放在陆相湖泊浊流沉积及其含矿性上。

    2004年06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阅读次数:127 ] |[下载次数:1996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88 ]
  • 焉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刘新月,余培湘,李方清,周祖翼

    焉耆盆地主要发育NWW、NW向两组逆冲断裂。断裂在平面上主要为两种组合形式 :“入”字型组合与雁列式组合 ;构造变形在平面上表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断裂在剖面上的组合主要为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和正花状组合。盆地主要发育NWW向的构造带和NW向构造带 ,NWW向的构造带具左行压扭性 ,NW向构造带具右行压扭性 ,起主导变形作用的是压扭作用 ,构造变形机制为力源来自于SSW向的压扭作用。

    2004年06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8 ]
  • 吉林白山地区原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武子玉,李云辉,周永昶

    对吉林白山地区煤矿主采煤层中的As、B、Ba、Cd、Cu、Hg、Pb、Se、Sr等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太原组与山西组由于成煤环境不同 ,微量元素组成及其质量分数存在一定的差异 ,太原组原煤中As、B、Hg、Pb、Se、Zn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山西组 ,山西组原煤中Ba、Cr、Cu、Mn、V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太原组。白山地区原煤中As、B、Hg、Pb、Se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地壳元素平均值 ,呈富集状态 ;Co、Cd与地壳平均值接近 ,其他元素均亏损。与全国煤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平均值相比 ,As、Ba、Co、Cr、Cu、Hg、Ni、Pb、Se、V、Zn的质量分数高于全国平均值。B、Mn、Sr质量分数低于全国平均值。微量元素赋存状态及相关分析表明 ,Fe与亲硫有害元素As、Cu、Hg、Pb、Se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说明煤中黄铁矿及其他硫化物是许多有害微量元素的重要载体。

    2004年06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阅读次数:114 ]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15 ]
  • 层序地层学的分辨率问题初探

    邢焕清,姜在兴,王亚青,鲜本忠

    从理论上初步探讨了层序地层的分辨率问题。论证了层序地层对形成年代的时间分辨能力不高于其所依据的和所采用具体方法的时间分辨能力 ,空间的分辨能力受其所用资料的限制而有所不同 ,介于资料的最高分辨率和最低分辨率之间 ,而且具有不均衡性。最后 ,对如何提高层序地层的分辨率作了讨论。

    2004年06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7 ]
  • 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

    赵俊峰,刘池洋,王晓梅

    简要回顾了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的发展过程 ,概括了镜质体反射率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重点探讨影响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地质的 ,也有人为的 ,包括 :镜质体本身的局限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岩性 ,样品采集与处理过程以及测定环节 4个方面。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结果正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体现。针对上述影响因素 ,提出几点建议 ,供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2004年06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963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26 ]
  • 射线交点法在煤矿地测信息系统绘制任意切剖面时的应用

    杜新锋,姜在炳,田干,王成

    将点在多边形内的检测常用算法———射线交点法 ,应用到封闭区域钻孔的搜索中 ,并对任意切剖面时钻孔的搜索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04年06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2 ]
  • 矿山压力对底板破坏深度监测研究

    施龙青,朱鲁,韩进,苏宝成,王则才,尹万才,李国臣,尚亚平

    目前肥城煤田 6 1%的煤炭储量受底板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威胁 ,采场底板破坏深度的监测是该煤田底板水害防治的重要内容 ,选择肥城煤田曹庄井田 8煤层和 9煤层开采作为监测对象 ,利用向底板岩层注水方法监测岩层破坏情况。利用专利产品“钻孔双端封堵测漏监测仪” ,监测煤层采前的底板原始裂隙发育程度和采后矿山压力底板的破坏深度。监测结果表明 ,8煤层开采造成的底板破坏深度可达 36 .5m ;9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可达 14 .2m。

    2004年06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63 ]
  • 功率声波影响煤层甲烷储运的初步探讨

    聂百胜,何学秋,王恩元,张力,冯志华,薛二龙

    分析了功率声波对煤岩介质孔隙率和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功率声波能够增加煤的孔隙体积 ,提高甲烷在煤层中的渗透率 ;功率声波对煤岩等介质的主要作用机理有机械作用、激波作用、定向作用、热效应、空化作用 ,使煤岩层产生微裂缝 ,改变煤岩的孔隙结构 ,降低甲烷气体的粘度 ,从而为煤层甲烷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004年06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38 ]
  • 羌塘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特征

    伍新和,王成善,伊海生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 ,具有广泛的中生代海相沉积。羌塘盆地中生代具有发育良好、分布广泛的烃源岩 ,其中上三叠统的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和夏里组有机质类型好 ,丰度高 ,成熟度高 ,埋藏较好 ,其生油量巨大 ,是盆地油气的主要来源之一。羌塘盆地储集层和盖层发育 ,储盖层性能优越。根据Magoon的含油气系统理论 ,把羌塘盆地含油气系统分为 3套 :肖茶卡组(T3x)、布曲组 (J2 b)和索瓦组 (J3s)含油气系统 ,其关键时刻主要有 :a .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早期 ;b .新近纪沉积之后 ,生储盖时空配置好。

    2004年06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0 ]
  • 皖北矿区深层岩溶水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

    桂和荣,陈陆望,彭子成

    在皖北矿区采取了 2 2个深层地下水水样 ,测试Ag、Al、As、Ba等 2 0种微量元素 ,建立了主成分分析模型。根据元素相关性、特征值与累计方差贡献率 ,进行了地下水的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和地下水主成分解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皖北矿区主要突水水源 4个主成分的判别表达式 ,从而得出结论 :矿区地下水 ,特别是四含、太灰与奥灰 3个突水含水层微量元素的质量浓度与 4个主成分息息相关 ,可以简单地把第一、二、三、四主成分概括为地下水的溶滤作用、越流作用、河流补给作用、构造裂隙补给作用。

    2004年06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49 ]
  • 基于GIS RS与AHP耦合技术的矿山水力侵蚀研究

    武强,傅耀军,杨明,沈智慧,董东林,孙占启,白喜庆

    晋陕蒙 (西 )地区的水力侵蚀受控于多种因素。在详尽地分析了影响水力侵蚀的各种因子基础上 ,确定母质类型、植被覆盖、地貌类型、沟壑密度、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矿山开发面积、降雨强度、水土保持、大风强度作为其主控致灾因子。根据遥感 (RS)解译成果 ,应用GIS分别建立了各主控因子的专题层图 ,利用先进的层次分析方法 (AHP) ,确定影响水力侵蚀的各致灾因子的权重系数。通过GIS、RS与AHP耦合技术的应用 ,对各子专题层图进行加权复合叠加 ,利用频率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确定出水力侵蚀的分区阈值 ,构建水力侵蚀的危险度评价的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加模型 ,并对水力侵蚀危险度进行了分区评价。水力侵蚀模型的建立 ,为水力侵蚀的分区评价与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准确。

    2004年06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阅读次数:127 ]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3 ]
  • 百善煤矿含水层下留设防砂煤柱开采的地质保障系统

    汪玉泉

    通过对百善煤矿十几年来中等富水性的松散含水层下留设防砂煤柱开采的实践 ,总结出一套确保成功开采的地质保障系统 ,并对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指出地质保障系统是矿井优化设计、实现安全高效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证 ,具有巨大的决策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4年06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阅读次数:130 ]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2 ]
  • SMW工法圆形工作井内力分析

    宋金良,龚晓南,徐日庆

    根据SMW工法圆形工作井结构材料组成特点及结构受力特点 ,并基于分载思想 ,提出可用于该类结构内力、变位分析的环—梁分载计算理论 ,并据此对一个SMW工法圆形工作井实例的结构内力 ,进行了计算分析 ,得到了该类工作井结构在形成阶段与顶进阶段的内力分布特征 ,特别是指出了结构材料性质沿环向分区、顶冠梁加设及竖向加筋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有关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对SMW工法工作井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2004年06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阅读次数:31 ]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 ]
  • 河南省煤矿水害的构造控制作用研究

    王志荣,胡社荣,陈玲霞

    河南省煤矿系我国大水矿区 ,水害问题严重制约全省煤炭工业的发展。本文根据大量原始水文地质资料和矿井突水案例 ,综合分析和研究了煤田构造对矿井突水的控制作用 ,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 ,对矿井水害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2004年06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22 ]
  • 大柳树坝址岩体破坏机制分析

    王勇智,戚炜,门玉明,彭建兵

    大柳树坝址区存在大面积、大范围的岩体松动破坏现象。为进一步研究其松动破坏的成因机制 ,在详细调查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及区域地震动力作用基础之上 ,提出了地震动力作用与岩体松动现象的内在联系 ,并通过动力模拟试验和动力数值分析 ,进一步证明岩体松动破坏现象与历史上该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具有密切关系。因此 ,在目前的工程地质条件下 ,一旦发生较大强度的地震活动 ,坝址区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会更大 ,对拟建的水利工程设施将产生严重威胁。

    2004年06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阅读次数:68 ]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7 ]
  • 三维地震在铁法矿区的应用

    赵士华,程增庆,牛鹏程,田雪丰

    以铁法矿区采区三维地震工程实践为例 ,论述了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在采矿工作面合理布置等方面的作用。采掘实践证明 ,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应用消除了地质风险 ,已回采的几个综采工作面 ,未发生意外及重大地质变化。

    2004年06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 ]
  • TEM拟地震解释中的反射系数确定

    刘继东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 ,能观测到输入大地中的地震波在介质的分界面上的反射 ,这些反射组成的时间序列就是地震记录 ,而记录上所显示的反射序列可以看作是地下介质的脉冲响应。TEM电磁波场源同样存在二次波和透射波 ,从电磁波和弹性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相似性角度认识 ,存在二次场拟地震解释的条件。其中 ,对它们的反射系数函数的对比分析 ,是认识两者有机地联系的关键。本文就是基于上述理论 ,运用解释地震资料的方法解释电磁法资料。

    2004年06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6 ]
  • 镀覆技术对硬质合金复合齿性能的影响

    史晓亮,刘晓阳,段隆臣,邵刚勤,林华幌

    通过对比镀覆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和普通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的磨耗比、抗冲击韧性 ,说明添加真空蒸镀W的金刚石的复合齿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和耐磨性。研究表明 ,真空蒸镀W的金刚石相对于未镀和化学镀的金刚石 ,具有较强抵抗热损伤和胎体侵蚀的能力 ,而化学镀覆Ni-W -B和Ni-W -P则会加剧胎体金属对金刚石的侵蚀和热损伤 ,金刚石的强度大大降低 ,复合齿的磨耗比远小于真空蒸镀W复合齿。金刚石真空蒸镀W镀覆技术的应用必然大大地提高复合齿的性能。

    2004年06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2 ]
  • 煤矿坑道大直径水平长钻孔的工业性试验及思考

    郝世俊

    介绍了煤矿坑道大直径水平长钻孔的工业性试验情况。试验中使用定向钻进技术施工了 4个钻孔 ,两个钻孔长度达到 80 0m以上 ,试验钻孔最深 86 5m ,其中 85 5m保持在煤层中连续延伸 ,孔径 15 3mm ,最高时效达到 2 8m/h。文中还对试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004年06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 ]
  •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第32卷)总目次

    2004年06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阅读次数:40 ]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