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吐哈盆地西南缘水西沟群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王正海,焦养泉

    对吐哈盆地西南缘区勘探孔不同层位的泥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泥岩 ,其常量、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及分布不同。利用泥质岩中常、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及组合特征 ,采用聚类分析能很好地识别出不同的沉积环境 ,特别是 10 0 %识别出湖泊环境和河流环境 ;泥质岩中常、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及组合特征 ,显示吐哈盆地西南缘水西沟群形成时古环境为温暖潮湿、富氧氧化的淡水湖泊环境。但是 ,从层序Ⅰ—层序Ⅲ ,水体有从半咸水到淡水 ,古气候由半干热到温暖潮湿的变化特点。

    2004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1 ]
  •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埋藏条件及煤型气源岩分布特征

    李增学,曹忠祥,王明镇,刘华,余继峰,王玉林,李江涛,姜慧超

    山东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 ,含煤地层遭受严重破坏 ,因此各地煤系保存程度差异较大。济阳坳陷是石炭—二叠系的深陷区 ,但济阳坳陷构造十分复杂 ,煤系保存于坳陷中的一些次级凹陷中。石炭二叠系的埋深多在 30 0 0~ 5 0 0 0m范围内 ,次级凹陷局部出现较大的埋深变化 ,最大埋深可达上万米 ,最小埋深仅在千米左右。煤型气源岩主要为煤层和暗色泥质岩。泥质岩最厚为 5 5 5 .5m(惠民凹陷 ) ,煤层最厚 4 0 .5m(车镇凹陷 ) ,泥岩、煤层厚度分布与残留厚度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研究表明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煤层属较好的烃源岩 ,泥岩整体上为差—中等烃源岩 ,局部发育有好的烃源岩。

    2004年04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18 ]
  • 煤矸石释放重金属环境效应研究——淮南煤矿塌陷区水体试验场实例调查

    白建峰,崔龙鹏,黄文辉,胡友彪,唐修义,史永红

    概要分析了淮南新孜 5号井煤矸石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对塌陷区鱼塘水质的影响 ,指出除个别水样中Zn、Cu超标外 ,其他均不超标 ,该鱼塘水质适宜养鱼要求。矸石样与华北及整个地壳泥岩中元素的丰度比 ,矸石中Cr、Pb、Zn与泥岩丰度基本持平 ,而Cd、Cu均超过其他泥岩中丰度值。因此 ,煤矸石在地面遭受风化 ,其所含有害物质可能会释放到环境 ,在煤矸石堆放处适当进行监测还是必要的。

    2004年04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36 ]
  • 远程卸压瓦斯抽放数值模拟

    唐世斌,杨天鸿,徐涛,唐春安,石必明,余启香

    利用新近开发的含瓦斯煤岩破裂过程固气耦合作用的F -RFPA2D数值模拟工具 ,模拟了潘一矿在下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的移动、垮落的全过程 ,以及由于下煤层开采所诱发的上煤层 (主采煤层 )透气性演化过程 ,并对采动影响下煤层瓦斯抽放时瓦斯的流动运移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同现场工程实际比较吻合 ,表明利用F -RFPA来研究煤矿开采所诱发的煤层透气性演化和瓦斯运移等工程实际问题是可行的。

    2004年04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阅读次数:114 ]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24 ]
  • 耀州区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陈练武,杨梅忠

    阐述了由于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从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经济技术条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这些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危害。针对不同灾害特点 ,分别提出了监测、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工程等防治对策。

    2004年04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阅读次数:116 ]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6 ]
  • 月亮田矿南四采区构造成因及找煤应用

    袁明刚,张发林

    利用地质力学原理 ,对月亮田矿南四采区的构造发肓规律及展布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认为该区地质构造成因是由繁到简并成带状分布 ,从而成功地找到了经济可采煤层。

    2004年04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4 ]
  • 煤岩组分化学结构随热演化变化与生烃性研究

    李荣西,金奎励,李秉新

    应用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研究了胜利油田附近的石炭系太原组煤烃源岩中主要生烃有机组分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荧光镜质体富含芳烃结构和含氧有机结构 ,而树脂体和角质体富含脂肪烃结构 ,荧光镜质体和树脂体烷基烃碳链短或支化程度高。随热演化程度增高 ,荧光镜质体和树脂体红外光谱参数 (CH2 +CH3 ) C =C和CH2 CH3 比值逐渐减小 ,而孢子体和角质体的这两个参数先增后减 ,反映出荧光镜质体与树脂体具早期生烃特点 ,而孢子体与角质体生烃演化具弱—强—弱特性 ,具生烃高峰期。

    2004年04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6 ]
  • 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渗透性的控制机制研究

    员争荣

    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 ,首先进行了成煤后古构造应力场恢复和有限元模拟 ,分析了现代地壳主应力的分布特点 ;其次 ,结合煤、岩层中裂隙分布的差异性 ,分析了盆地东部、东南部煤储层裂隙的展布规律和主要受控特点 ,总结出晋城、潞城和阳泉 3个“裂隙—应力”控制模式 ,并将全盆地煤层渗透性划分为好、中、差 3个等级 ,并进行预测评价。

    2004年04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阅读次数:137 ]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50 ]
  • 国家庄煤矿8101工作面动水注浆堵水技术

    王则才

    简要介绍了国家庄煤矿 810 1工作面隐伏断层导致特大型奥灰水突出的经过 ,并分析了突水水源 ,还阐述了治理方案和堵水技术 ,为类似矿井的突水治理提供了经验。

    2004年04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0 ]
  • 东西部贸洽会上五大能源开发项目引资415亿元

    拓宝生

    2004年04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侵入型岩体三维可视化构模技术研究

    何满潮,李学元,刘斌,徐能雄

    根据侵入型岩体的空间几何特征及地质数据的特点 ,采用断面构模技术实现侵入型岩体三维构模。利用多条轮廓线之间的三维表面重构方法 ,构建侵入型岩体的表面模型。在生成体数据时使用改进的MC法 ,提高了构模精度 ,将多条轮廓线之间的表面重构问题转化为体数据中的等值面构造问题。开发了一种三维可视化构模系统 ,并利用该系统所提供的构模技术 ,实现了灵宝金矿侵入型岩体三维模型的构建。

    2004年04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23 ]
  • 东滩矿断层活化对3煤顶板突水的影响

    冯恩杰,付民强

    兖州矿区东滩煤矿二叠纪 3(3上)煤层与其顶部侏罗纪红层的间距约 6 0~ 2 2 0m。回采过程中多数工作面未发生红层突水 ,或水量较小 ;4 30 8和 14 30 1工作面却发生了红层突水 ,且水量较大。分析认为 :采动影响使工作面内断层活化 ,增大了冒裂带高度 ,从而导通红层含水层所致 ,最后提出了防治红层突水的建议。

    2004年04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30 ]
  • 铜川市滑坡侵蚀灾害强度分区研究

    郑书彦,李占斌,薛小杰

    铜川市是滑坡侵蚀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 ,本项研究调查了铜川市滑坡侵蚀的形成环境 ,分析了滑坡侵蚀的基本规律 ,用现场调查得到的滑坡侵蚀量作等值线图 ,按照等值线将铜川市滑坡侵蚀强度分为剧烈侵蚀区、强烈侵蚀区、中度侵蚀区、轻度侵蚀区、微弱侵蚀区 5个等级的分区。结果表明 ,中等以上侵蚀区面积 5 8.2 5km2 ,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70 .6 %。研究区内共有滑坡 12 7个 ,滑坡侵蚀量 115 42 .6万t,占重力侵蚀总量的 92 .9%。研究表明 ,铜川市滑坡侵蚀非常剧烈 ,必须尽快建立防灾、减灾的预警系统 ,加大治理对人们生命财产有威胁的滑坡侵蚀。

    2004年04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0 ]
  • 锦屏Ⅰ级水电站解放沟左岸边坡倾倒变形机制的3D数值模拟

    徐佩华,陈剑平,黄润秋,严明

    为研究某一边坡的变形机制问题 ,采用 3D -σ模拟了地质体演化机理 ,用FLAC - 3D模拟与3D -σ的模拟结果相互验证 ;获得了河谷下切过程中边坡的变形特征 ,揭示左岸边坡的变形破裂形成机制。经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从地应力的角度分析河谷边坡变形的成因机制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坡体的卸荷促进弯曲倾倒变形的进行 ,并为它划定界限 ;作者提出的解放沟左岸边坡变形的成因机制是合理的 ;卸荷回弹也是促进倾内层状体边坡中深层弯曲倾倒变形进行的起始因素 ,并为变形划定界限 ;倾倒变形的破坏面是双折线型的。

    2004年04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90 ]
  • 桩土体系相互作用的计算机仿真分析

    潘冬子,李颖,黄正华

    以一维应力波理论为基础 ,应用桩土体系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 ,得到了反映桩中应力波的传播过程及反射特性的桩身各点振动速度空间曲面 ;模拟分析了各类桩身缺陷对桩的振动特性的影响 ,并将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进行拟合对比。结果表明 :两者基本一致。

    2004年04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3 ]
  • 断层显微分辨率及其地震解释方法

    赵士华,胡朝元,程增庆

    探讨了地震资料断层解释技术 ,提出了断层可视分辨率和显微分辨率的新概念 ,这有助于统一地质、物探和采矿专家的意见。文中指出 :在现有分辨率的地震资料基础上 ,经过解释处理及显示新技术 ,可以解释部分 2~ 5m断距的断层。

    2004年04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阅读次数:125 ]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5 ]
  • 基于物理小波的地震资料最佳分辨率解释方法

    高静怀,郑庆庆,王大兴,潘存焕

    通过理论分析 ,指出 :“基本小波与待分析的信号越接近 ,该信号在时间 -尺度 (或频率 )域能量分布就越集中 ,即能量分布空间维数越低 ;反之 ,能量分布空间维数就越高 ,”然后分别深入地研究了信号和有色噪声的能量分布空间的性质。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最佳匹配地震子波 (或有效信号 )的物理小波 ,对地震资料进行最佳分辨率解释的方法。这种方法抑制了部分噪声和干扰波 ,同时增强了有效信息。模型及实际资料算例证明了其有效性。

    2004年04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9 ]
  • 兖矿找到影响综采生产地质因素的对策

    李剑锋

    2004年04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构造地裂缝的成因与地震勘探

    李忠生

    对典型构造地裂缝的空间分布、活动特征、成因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认为构造地裂缝的内因是地质断裂 ,外因是地下资源过量开采 ;在勘探构造地裂缝中 ,只要观测系统设计合理 ,参数选择准确 ,资料处理得当 ,地震勘探可以准确地给出地裂缝从十几m到几百m深度内的各项地质构造参数及在地表的位置 ,满足科研和工程的要求。

    2004年04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阅读次数:116 ]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7 ]
  • 孕镶金刚石钻头工作温升的理论分析

    赵建康,曲敬信,邓福铭

    在研究钻进规程参数对钻头温升的影响过程中 ,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 ,建立了钻头与岩石系统的能量守恒数学模型。研究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 ,钻头的温升与钻压与转速的乘积呈线性关系 ,钻压与转速对钻头温升的影响是等效的 ;通过谐振子模型研究摩擦热能的产生和分配 ,得出以下结论 :摩擦热能在钻头与岩石之间的分配 ,与其各自弹性模量 (硬度 )有关 ,热能的分配与其弹性模量成反比 ,即Q1∶Q2 =E2 ∶E1。

    2004年04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阅读次数:128 ]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6 ]
  • MKF-2型短钻孔瓦斯抽放钻机的设计与分析

    田东庄,姚克,李建超,燕南飞,冯达晖

    介绍了MKF - 2型煤矿短钻孔瓦斯抽放施工用钻机的研制原则和思路 ,详细分析了这种新型钻机的机械结构和液压系统。现场试验表明 ,这是一种适于井下工作面钻进瓦斯预抽放短钻孔的轻便高效钻机。

    2004年04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131 ]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磷对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性能的影响

    刘晓阳,史晓亮,段隆臣,汤凤林

    在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基体中添加不同量红磷 ,可降低复合齿烧结温度 ,实现低温活化烧结。研究表明 :添加 0 .3% (wB)P的复合齿基体性能最好 ,采用化学镀Ni-P合金添加P和球磨添加 0 .1%P的方式 ,复合齿超硬部分的磨耗比和复合齿的抗冲击功优于单纯通过球磨添加0 .3%P的超硬复合齿。为了实现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的低温活化烧结 ,磷元素最优的添加方式是化学镀结合球磨的添加方式。

    2004年04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