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豫西济源谭庄组河流沉积中的Stipsellus遗迹组构

    胡斌,张国成,郭卫星,齐永安,张利伟

    豫西济源盆地上三叠统谭庄组下段为曲流河沉积。本文通过描述和分析谭庄组河流沉积特征 ,划分了 4种不同河流沉积组合类型 ,识别出Stipsellus遗迹组构 ,并发现该遗迹组构常与曲流河沉积物伴生 ,可作为此类沉积的典型生物遗迹标志。其中 ,Stipsellussp .A代表发育在河漫滩较浅水体下或潮湿的软底细粒沉积物中的一种遗迹组构类型 ;Stipsellussp .B则代表发育在曲流砂坝上部的另一种遗迹组构类型

    2004年03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22 ]
  • 冀中坳陷衡水转换断裂带特征及演化

    杨旭升,刘池阳,杨斌谊,孙东胜

    冀中坳陷衡水断裂带具有构造调节转换带性质 ,它明显地将坳陷分为南北两区。本文从区域构造环境出发 ,通过对该调节转换带构造格局及演化进行分析 ,认为该调节转换带经历了中、新生代两个不同特征演化阶段的复杂发展改造过程。燕山中晚期以东西向构造发育为其特征 ,而早第三纪则为北西西向构造发育阶段。其中早第三纪阶段又可依据沉积、构造发育特征分为Es4+Ek ,Es2 +Es3 和Es1+Ed 3个演化时期。现今构造特征是近东西向与北西西向两期构造相互叠加改造的综合体现

    2004年03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37 ]
  • 煤中裂隙脉的形成机理

    华四良,苏现波

    根据岩石中裂隙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对煤中方解石脉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探讨 ,发现煤中方解石脉以对生式和背生式为主 ,组合式裂隙脉比较少见。同时 ,发现了流体压力致裂裂隙的存在 ,且为多期张裂—闭合作用的结果

    2004年03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6 ]
  • 内助剂型固硫剂在渭北高硫煤固硫中的应用

    王水利,葛岭梅,杨小玲

    定义了内助剂型固硫剂 ,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内助剂型固硫剂的固硫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内助剂型固硫剂因助剂的助固硫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因而固硫率明显高于同类对比固硫剂 ,尤其是 12 0 0℃的高温固硫率仍可达到 2 5 .7%~ 35 .5 % ,是同类对比固硫剂的 5~ 6倍

    2004年03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3 ]
  • 东营凹陷东部沙三段滑塌浊积砂体沉积特征

    饶孟余,钟建华,王夕宾,王勇,王海侨

    通过地质、测井、地震及室内综合分析 ,总结了东营凹陷东部沙河街组三段滑塌浊积砂体的沉积特征 ,认为滑塌浊积砂体的发育与古代三角洲的进积作用密切相关 ,可进一步划分为 5种沉积微相 ;同时建立了该区滑塌浊积砂体的垂向序列和演化模式 ,分析了滑塌浊积砂体的分布规律 ,丰富和发展了陆相湖泊浊流沉积的理论和内容

    2004年03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41 ]
  • 薄基岩条带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数值模拟研究

    杨伟峰,隋旺华

    通过数值模拟模型 ,分析了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机理、地表的下沉和水平变形等移动变形值 ,揭示了薄基岩条带综放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土层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地表的移动变形规律 ,为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的工程地质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4年03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56 ]
  • 煤中显微组分的成烃演化实验

    朱炎铭,秦勇,张有生,夏筱红

    热解模拟实验揭示 ,镜质组的生烃作用与其起始成熟度有关 ,如果初次生烃中止 ,成熟度 (再次生烃起始成熟度 )尚未超过生油高峰阶段 (R =0 .9% ) ,则再次生烃有可能显著提高煤的生烃潜量 ,且以起始成熟度在生烃高峰处的升高幅度为最大。在有机显微组分中 :壳质组的生烃量最大 ,生烃范围最集中 ;镜质组次之 ;惰质组最少

    2004年03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8 ]
  • 煤层气─固界面作用与吸附模型

    邓英尔,马宝岐,刘慈群

    按照毛细管模型与单分子层作用模型 ,推导了煤层气—固界面作用与煤层渗透性的关系 ;根据煤层气吸附实验资料 ,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 ,分别按Langmuir吸附理论和BET吸附理论计算了煤层气吸附规律。实例分析表明 :煤层气—固界面作用的强弱与煤层介质的渗透率平方根或煤层介质的孔径大小成反比 ,它揭示了低渗透煤层气解吸困难、开采难度较大的机理 ;BET吸附模型比Langmuir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煤层气的吸附规律。研究结果为煤层气开发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4年03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9 ]
  • 我国煤储层煤层气解吸特征

    李小彦,司胜利

    通过大量煤层气勘探井试验测试 ,对我国各时代不同煤级煤在储层温度和常压条件下气体解吸试验结果进行了系统研究 ,分析了解吸过程中气体析出的变化规律及煤层气解吸参数的变化态势 ,探讨了我国煤层气解吸特征的变化 ,为煤层气采收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04年03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979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89 ]
  • 鲁西南地区大埋深粘性土力学指标统计分布规律研究

    孙如华,李文平,梁双华

    以鲁西南地区深部粘性土为研究对象 ,通过试验得到基本工程地质性质参数 ,以多元统计分析为手段 ,研究了深部粘性土各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探讨了各项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进一步研究大埋深粘性土的各项指标的内在联系打下了基础

    2004年03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5 ]
  • 地下水数值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冯利军,李竞生,郭晓山,刘英锋

    提出了地下水数值模拟系统的设计方案 ,并介绍了基于该设计所开发和实现的系统的主要功能。该系统经实际应用 ,效果良好 ,是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计算的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软件工具

    2004年03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阅读次数:344 ]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8 ]
  • 地下水化学动力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段水云

    对用地下水化学动力学方法计算出的 5种水文地质参数定量评价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认为用地下水化学动力学方法计算出的 5种水文地质参数 ,通常只能粗略地评价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对于无钻孔或钻孔很少的区域 ,此方法便难以应用

    2004年03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6 ]
  • 矿井水污染的地表水灌溉入渗过程中的水岩作用

    吴耀国,沈照理,钟佐燊,李广贺

    分析了污水灌溉对地下水化学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以淄博煤矿区矿井水污染的孝妇河水进行灌溉的区域为例 ,利用土柱实验研究煤矿矿井水污染的地表水灌溉入渗过程中的水岩作用。结果表明 ,灌溉水入渗过程中发生可溶盐的溶解及离子交换等水岩作用 ,而且在灌溉的初期主要表现为溶解作用 ,而后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溶解作用的速率 ,在污水入渗初期大 ,而后逐渐减小 ,直至趋于零

    2004年03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43 ]
  • 附加质量法在水布垭堆石体密度测定中的应用

    宋先海,肖柏勋,顾汉明,张学强,邓世坤,许顺芳

    介绍了附加质量法测定堆石体密度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及现场测试过程 ,并结合水布垭大坝一期填筑工程堆石体密度测定工作 ,分析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 ,该方法不但具有现场测试快速、轻便、无损和精度高等优点 ,而且适用于不同粒径组成的堆石体 ,在堆石体密度测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4年03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阅读次数:84 ]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7 ]
  • 结构性黄土吸力的试验研究

    胡再强,沈珠江,谢定义

    利用轴平移法量测吸力技术 ,进行了等吸力三轴剪切试验 ,研究人工制备结构性黄土吸力与周围压力的关系 ;利用土吸力量测仪进行了原状结构性黄土吸力的量测 ,研究了结构性黄土吸力随含水量及饱和度的变化关系 ,随着三轴剪切试验的周围压力的增大 ,吸力逐渐减小 ;原状结构性黄土的含水量 (饱和度 )对吸力有显著的影响 ,随着土的含水量的增加吸力减小

    2004年03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4 ]
  • 煤矿酸性水水化学特征及其环境地球化学信息研究

    岳梅,赵峰华,任德贻

    以水化学数据为依据 ,应用相关分析 ,结合地质、水文勘探资料 ,对煤矿酸性矿排水 (AMD)的水化学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煤矿AMD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形成 ,只要条件适宜 ,不管是高硫煤还是低硫煤均可产生酸性水 ;低pH、高Eh、高TDS及高硬度是煤矿AMD的重要特征 ,水中的SO42 -与其EC之间以及Fe3 + Fe2 + 比值与其Eh值走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水中微量元素及重金属来源较复杂 ,如Ni、Cu、Co、Zn等来源于黄铁矿的氧化溶解 ,但Pb、Sr等主要来自AMD对煤系地层中煤及岩石中矿物的淋滤作用

    2004年03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768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66 ]
  • 青藏高原融冻泥流型滑坡灾害及其稳定性评价方法

    靳德武,牛富俊,陈志新,倪万魁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融冻泥流型滑坡属于长度与深度之比为无限大的浅层滑坡 ,应用无限斜坡分析方法研究滑坡的稳定性是完全合适的。考虑渗流方向与斜坡方向一致的情况 ,应用有效应力原理 ,本文推导出不同含水条件下融冻泥流型滑坡安全系数的解析表达式 ,绘制出了干土坡和完全饱水土坡稳定性分析图表 ,并对青藏公路K30 35里程融冻泥流型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2004年03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阅读次数:116 ]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9 ]
  • 陷落柱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吴守华,周国兴,杨素霞,何黄生

    通过分析研究陷落柱地震响应特征 ,提出判别陷落柱的依据 ,并与实例进行验证比较 ,对于今后正确分辨和圈定陷落柱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04年03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45 ]
  • 复杂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唐汉平,张广忠,朱书阶,李刚

    针对复杂山区三维地震勘探研究的主要技术难点 ,阐述了所采用的技术对策以及所取得的地质效果。经过矿井生产的初步验证可知 ,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正确 ,所取得的地质成果精度较高

    2004年03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7 ]
  • 波场变换方程的数值计算

    华军,蒋延生,汪文秉

    对瞬变电磁法 (TEM)测量数据作波场变换 ,可以实现TEM数据的拟地震成像解释 ,其中 ,虚拟波动场波形展宽现象是阻碍这一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Tikhonov正则化算法和选取正则因子的L准则 ,对具有解析结果的波场变换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数值计算表明 ,由于数值计算引入的展宽是虚拟波动场波形展宽的主要因素 ,因此 ,减小数值求解波场变换方程时所引入的波形展宽 ,应当是波场变换方程应用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2004年03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16 ]
  • 《沙漠地区煤厚解释方法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范立民

    2004年03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阅读次数:261 ]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钻头生产数控设备的快速维修方法

    丁景祥

    主要介绍在钻头设计制造中对数控设备的维修和故障排除经验。概述了数控设备的故障分类 ,分析了故障原因及其排除方法。这将为数控设备的管理人员、使用和维修人员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2004年03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8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