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淮北煤中几种具有环境意义的微量元素分布

    杨萍玥,张浩原,郑旺,王芳,刘桂建

    通过中子活化法 ,对淮北煤田主采煤层中和相对应的灰中几种具有环境意义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 ,分析了它们在煤中和灰中的含量分布 ,并与中国和华北煤田煤中的平均值进行了对比 ,以便为煤和煤灰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2004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阅读次数:123 ]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24 ]
  • 安徽巢湖煤田控矿构造雏论

    朱君星

    采用现代构造几何分析方法 ,研究了巢湖煤田的控煤构造 ,发现巢湖煤田主要受大型平卧式褶皱逆冲推覆构造控制。按构造变形特点从南到北可以划分为和县 -含山平卧式褶皱推覆构造、巢湖银屏山平卧式褶皱推覆构造和无为平卧式褶皱推覆构造 3个构造带 ,卷入了震旦系灯影组—三叠系的整个扬子海相沉积盖层。这种大规模的褶皱逆冲推覆是扬子板块沿着郯庐断裂向华北板块A型俯冲的产物

    2004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3 ]
  •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侏罗统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袁静

    通过观察岩心 ,鉴定普通和铸体薄片 ,利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 -衍射、油层物性等分析测试手段 ,研究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侏罗统储层孔隙发育特征 ,认为该区深部构造层物性偏差 ,特别是火石岭组和沙河子组 ;但各断陷普遍发育 2~ 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成岩作用、岩石成分、沉积微相和砂体规模是影响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2004年02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阅读次数:122 ]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8 ]
  • MapX组件在煤系高岭岩(土)资源管理及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刘钦甫,卞建玲,张统军

    介绍了GIS体系结构和组件式GIS特点 ,在VisualBasic 6 .0开发环境中与MapX组件集成开发了中国煤系高岭岩 (土 )资源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管理 ,具有二者的快速查询和定位 ,专题图渲染、鹰眼图浏览等功能。还结合模糊综合评判与层次分析法对中国煤系高岭岩 (土 )矿物品质进行了评价

    2004年02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阅读次数:121 ]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 煤系泥岩组分特征及其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孟召平,彭苏萍

    应用X 衍射、荧光光谱分析和力学试验研究方法 ,研究了淮南新集井田煤系泥岩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征 ;建立了泥岩的力学性质与其化学成分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 ,其表现为 :随着SiO2含量的增大 ,泥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总体呈增大趋势 ;而随着烧失量的增大 ,泥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总体呈减小趋势

    2004年02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904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74 ]
  • 煤的等温吸附实验中各因素影响分析

    张庆玲,崔永君,曹利戈

    为完善煤的等温吸附实验方法 ,本文系统研究了粒度、压力、温度、平衡时间等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吸附性能的影响 ;分析了各因素对等温吸附实验结果的影响原因 ;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条件 ,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煤的等温吸附实验方法的主要技术参数。

    2004年02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153 ] |[下载次数:1442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150 ]
  • 含煤盆地煤储层后期改造形式及对煤层气选区影响——以华北克拉通选区为例

    雷崇利,刘池洋

    阐述了改造型含煤盆地煤储层被改造的两种形式 ;煤体结构的改造及构造煤的形成原因 ;后生充填物对煤层孔隙的改造及形成原因。提出了以构造煤发育程度作为改造型含煤盆地改造强度的一个指标。概述了华北克拉通盆地由中生代剪压应力转化为新生代剪张应力和拉张应力 ,而在盆地内形成以挤压构造为主到伸展构造为主的演化历程 ,及不同构造类型的区域分布 ,指出这种演化极易形成构造煤和后生充填物。提出将华北克拉通含煤盆地分为 3种改造类型及其分布区域 ,分析了各自区域的煤储层物性及对煤层气开发选区的影响。提出应重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层的煤层气研究与开发

    2004年02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7 ]
  • 准噶尔盆地玛湖坳陷侏罗系储层

    李君文,陈洪德,魏钦廉

    通过对玛湖坳陷侏罗系储层特征的研究 ,表明该区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河流相砂体。孔隙以溶蚀孔隙、原生粒间孔隙和残余粒间孔隙为主。储集物性变化大 ,属中 -低孔、中 -低渗储层。储集性主要受成岩压实和塑性岩屑影响。最后 ,结合该地区评价标准 ,将层序D和B划分为较好储层 ,层序C和A为较差储层

    2004年02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4 ]
  • 二连盆地北部油气勘探前景——从中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入手

    王传刚,王铁冠,杨峰杰,王炳山

    对二连盆地北部地区中、新生代典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该区中、新生代强烈的岩浆活动以酸性、中性火山岩为主。火山岩富集稀土元素 ,形成于大陆板块环境。侏罗纪为钾质碱性系列 ,古近纪为钙碱性系列 ,而且前者岩浆源较浅 ,岩浆分异作用差。自侏罗纪以来 ,该区地幔软流圈上涌 ,地壳拉张 ,控制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持续的火山活动使该区地温梯度异常高 ,为次级断陷盆地内良好的烃源岩生烃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4年02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阅读次数:120 ]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9 ]
  • 不同粒径大理岩样声学特性的研究

    王开林,杨圣奇,苏承东

    基于不同粒径大理岩样进行了超声波测试 ,研究了浸水时间和宏观裂隙对波速的影响规律 ,以及岩样声学参数的离散程度。结果表明 ,浸水时间对岩样的纵波速度有很大的影响 ,但对横波速度影响甚微 ;宏观裂隙的存在降低了岩样的纵波速度 ,波幅降低程度与岩样破坏程度有关 ;随着岩石平均粒径的增大 ,岩石的声学参数先减小后增大 ,并非单调关系 ,而且动态泊松比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声学参数 ,不能作为材料的力学参数表征岩石的变形特性。

    2004年0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7 ]
  • 考虑土体各向异性的沉降计算

    李建国,汪稔,李新生,陈复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积分法推导出了均布矩形荷载作用下考虑土体各向异性的附加应力计算公式 ;选用双曲型模型描述土体的变形特性 ,进而发展了一种考虑土体各向异性的沉降计算方法 ;选用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土体的各向异性对沉降计算结果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2004年02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4 ]
  • 温度和有效应力对砂岩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贺玉龙,杨立中

    为探讨温度和有效应力对渗透性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水平和不同有效应力水平下进行了砂岩的渗透率试验。根据试验结果 ,初步分析了温度和有效应力对砂岩渗透率及其水力传导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砂岩的渗透率及其水力传导系数都是温度和有效应力的函数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 ,砂岩的渗透率和水力传导系数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而呈负指数规律减小 ;在有效应力一定的条件下 ,砂岩的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但水力传导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函数并非单调函数。因此 ,在工程实践中不考虑温度和有效应力对岩石 (体 )渗透性的影响是不合适的

    2004年02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30 ]
  • 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的应用

    牛建立,段琦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 ,研究了肥城西部矿区不同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 ,分析了它们相互间水力联系方式与联系程度 ,推断了奥灰水越流补给煤系灰岩水的补给地段 ,大致估计了其补给量 ,为防治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2004年02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阅读次数:121 ]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25 ]
  • 袋装砂井超载预压法的现场试验研究

    楚斌,朱长歧

    介绍厦门某高速公路软基袋装砂井超载预压大型现场试验结果 ,讨论了竖向排水井超载预压地基加固效果。通过对测试成果的系统分析 ,认为厦门某高速公路地基经过加固处理后 ,其地基工后沉降能满足设计对地基变形的严格要求。结果还表明 :安全控制应以沉降速率和水平位移速率为主 ,其标准可分别采用 2 0mm d和 1 0mm d。

    2004年02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4 ]
  • 涡北河网区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张广忠,叶红星,张时元,田胜荣

    涡北勘探区属于河网地带 ,难以进行正常的地震施工。为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规则束状观测为基础和特殊观测系统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法。该方法适应了这种复杂的地表条件 ,获得了“空白区”的地震资料 ,为今后类似地表条件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提供了经验。

    2004年02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2 ]
  • 基于测井数据小波变换的层序划分

    李江涛,余继峰,李增学

    探讨了小波变换用于测井层序划分的一种方法。在论述了小波变换对信号时频分析的优势后 ,介绍了连续小波变换的定义和一般步骤。以鲁西某钻井为例 ,对迄今为止所能获得的分辨率最高、连续性最好的测井地质数据 ,进行了连续小波变换 ,提取小波变换系数的时频色谱信息。在此基础之上 ,将不同时间 (深度 )尺度的旋回清晰地展现出来 ,并探测到地层序列中不同级别的突变点 ,从而实现对鲁西地区石炭二叠系层序、准层序的划分。这些探索为地层层序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2004年02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阅读次数:119 ]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67 ]
  • 地震属性技术在奥灰裂隙发育带预测中的应用初探

    张聪玲,崔若飞

    简单介绍了地震属性技术和模式识别方法及其在许厂煤矿奥陶系灰岩裂隙发育带预测中的具体应用。预测结果表明 ,地震属性技术及模式识别方法的综合应用为预测奥灰裂隙发育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2004年02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7 ]
  • 《陕北煤炭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通过省级鉴定

    范立民

    2004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阅读次数:52 ]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 ]
  • 概率成像方法对地下球体定位的应用研究

    许令周,关继腾,房文静

    概率成像方法是一种新颖的成像方法。它是利用测量的地面电场函数与电场扫描函数进行归一化的互相关运算 ,从而对地下电荷进行定位。本文对电法勘探中 ,地下球体进行了概率成像研究 ,给出了理论模型和成像结果 ,从而也证明概率成像方法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计算简便的方法

    2004年02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5 ]
  • 煤矿井下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发展

    郝世俊

    国内外煤矿井下水平定向钻进技术 (HDD)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技术路线 ,这涉及钻进设备和钻具、钻孔监测仪器的研发 ,钻孔轨迹控制理论的研究等。本文阐述了煤矿井下HDD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特点及我国在该领域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2004年02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65 ]
  • 稀土富铁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的研究

    史晓亮,刘晓阳,汤凤林,段隆臣

    采用稀土La掺杂的添加方式 ,优选富铁硬质合金基体的配方 ,通过基体的力学性质测试以及金相分析确定了YG1 5富铁硬质合金的基体配方 ,确定出最佳稀土La添加量为 0 .5 %质量比。单齿抗冲击试验表明 ,这种复合齿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室内钻进试验说明 ,适当配方的稀土富铁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 ,较强的研磨能力和对岩样的广谱性。同时 ,通过野外实际钻进进一步说明 ,这种复合齿钻头具有高时效性。通过调整金刚石的镀覆方式和物质 ,金刚石浓度以及烧结工艺 ,来控制复合齿的性能 ,从而使稀土富铁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钻头具有高时效、长寿命等特点

    2004年02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GX-1型多功能旋喷钻机及配套钻具

    李建超,姚亚峰,姚克

    简介了GX - 1型多功能旋喷钻机及配套钻具的结构特点和生产试验情况。结果表明 ,该钻机性能可靠 ,结构合理 ,适合于多种地层的成孔与旋喷施工工艺

    2004年02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阅读次数:75 ]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