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鲁西—济阳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对比

    王明镇,李增学,余继峰

    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主要赋存于鲁西隆起区的一些断块坳陷区和济阳坳陷区。研究表明 ,济阳坳陷区的石炭二叠系从沉积特征、古生物组合等方面与鲁西区有重要区别 ,并发现了在鲁西不存在的古生物属种 ,其沉积环境也与鲁西存在差异。进行了鲁西和济阳地区层序地层对比 ,鲁西地区层序的内部构成主要以潮坪沉积体系为主 ,而济阳地区层序内部构成主要以障壁 -泻湖沉积体系为特征。

    2003年05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4 ]
  •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系统(MSGIS2.5)

    姜在炳,张庭林

    介绍一种专为煤矿地质测量部门设计和开发的软件系统———地质测量信息系统 (MSGIS2 .5 ) ,着重介绍其专业CAD系统的系统结构、3D地质测量模型和地质测量图形的自动处理技术

    2003年05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32 ]
  • 煤中As的赋存状态及其在燃烧过程中的转化

    鲁静,孙俊民,赵承美

    对煤中砷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综述 ,总结了砷在燃煤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从飞灰演化的角度探讨了飞灰对砷的富集机制 ,认为飞灰对砷的富集是伴随飞灰的演化过程进行的。飞灰对砷的富集主要有 4种形式 ,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砷稳定化合物 ,进入粘土矿物晶格内部 ,飞灰对砷及其化合物的吸附和冷凝

    2003年05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3 ]
  • 柴达木盆地周边断裂超微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应力-应变环境

    姜波,徐凤银,金法礼

    通过断裂超微变形构造分析 ,对柴达木盆地周边断裂构造发育的应力 -应变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新高泉断裂超微构造以密度较低的平直位错线为典型特征 ,反映了相对较低的应力 -应变环境 ;大头羊逆冲断裂位错密度高 ,位错形态复杂 ,呈弯曲状延伸 ,局部发育位错环 ,应力 -应变环境较高 ;绿梁山逆冲断裂的超微构造以亚颗粒的普遍发育为显著特征 ,表明应变环境已达恢复阶段 ;纳赤台逆冲断裂的超微构造较为复杂 ,位错线、位错壁和亚颗粒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表明变形的复杂性。根据超微构造的特征 ,这对不同断裂的古构造应力和应变速率进行了计算。

    2003年05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5 ]
  • 滇东老厂煤田晚二叠世聚煤环境剖析与成煤模式

    郑玉清,王建琼

    通过对滇东老厂煤田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 ,剖析了典型的潮坪聚煤环境和三角洲聚煤环境及其成煤作用。该区晚二叠世的海陆过渡环境演化顺序为 :局限碳酸盐台地—泻湖潮坪—浅水三角洲聚煤环境 ,其中从龙潭中期末至长兴期各种聚煤条件配合最有利于聚煤。所以 ,后期的潮坪和浅水三角洲是该区最重要的聚煤环境。据此 ,初步建立了该区晚二叠世聚煤期的环境演化与成煤模式

    2003年05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14 ]
  • 潘一煤矿井田11-2煤层小构造分布规律研究

    李垚,朱文,程海燕

    采用构造地质学的方法 ,对潘一煤矿井田内 1 1 - 2煤层中断层的特征、发育规律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根据已采区小断层分布规律 ,以及井田构造应力场进行研究 ,对未采区构造分布作出预测。此项研究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提高矿井经济效益及矿井的长远规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3年05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阅读次数:178 ]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2 ]
  • 重庆市砚石台煤矿煤层流变特征及规律探讨

    薛喜成

    以构造变形强烈的重庆市砚石台煤矿为例 ,通过井下煤层的观测与煤标本的显微镜观察 ,分析了煤层中的宏观与微观流变特征 ,并结合煤层构造的发育特征 ,总结了煤层流变的控制因素、发育规律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认为 ,砚石台煤矿存在不同程度的煤层流变现象 ,煤层流变程度受控于层滑作用、煤层构造、煤层层位和煤层倾角等因素。受其影响 ,煤层流变强烈地段主要集中在 4号煤层的地层产状平缓处 ,次级构造密集发育和层滑作用强烈地段。

    2003年05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阅读次数:123 ]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7 ]
  • 试论煤储层气—水两相流系统

    陈春琳,叶贵均

    根据 3种煤层气运移边界类型与 7种煤层重力水运移边界类型的组合形式 ,将煤储层气—水两相流系统划分为 3种基本类型 ,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不同类型与煤层气产出潜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开放型系统中的煤层气和地下水具有运移显著且交替活跃特征 ,煤层气井产能必然相对较低 ;半开放型系统的边界条件较为复杂 ,导致煤储层含气性、煤层气产出潜势变化较大 ;封闭型系统具有地下水滞流及煤层气被封闭的基本特征 ,极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高产。

    2003年05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7 ]
  • 中外低煤阶盆地煤层气成藏及资源开发潜力对比分析——以中国吐哈盆地和保德河盆地为例

    员争荣,韩玉芹,李建武,郑玉柱,董敏涛

    从吐哈盆地和保德河盆地的沉积、地层、成煤、构造等背景出发 ,结合两盆地煤层气勘探所取得的煤储层资料 ,对比分析了低煤阶盆地煤层气成藏及资源开发潜力。分析表明 ,吐哈盆地和保德河盆地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 ,盆地演化不同 ,但其含煤性相似 ,特别是同属低变质的褐煤—亚烟煤类 ,含煤性较好 ,沉积、水文地质条件近似 ,因而盆地煤层气成藏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美国保德河等低变质煤盆地煤层气商业性开发成功的事实说明 ,对于低变质煤盆地 ,即使气含量较低 ,但只要成藏条件合适 ,其仍然具有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

    2003年05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阅读次数:156 ]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25 ]
  • 求解渗流问题的高精度差分格式

    李金轩,罗细雅,徐卫东

    在求解渗流问题的传统差分格式中 ,只有Crank Nicolson格式具有对时间t的二阶精度。本文在导数超收敛点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求解渗流问题的三阶精度差分格式 ,并将其与显式差分格式叠加形成组合差分格式以改善格式的稳定、收敛条件。算例计算结果表明 ,该组合格式具有精度高 ,稳定收敛限制宽松 ,易于编程等优点

    2003年05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 ]
  • 声波速度与注浆固结体单轴抗压强度关系的试验研究

    张家铭,汪稔,蒋国盛

    为将声波速度应用于注浆质量检测中 ,就声波速度与注浆固结体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扼要介绍了室内声波测试方法的基础上 ,重点论述了利用回归分析方法 ,研究声波速度与注浆固结体单轴抗压强度的相关关系 ,并给出了声波速度与注浆固结体单轴抗压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2003年05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阅读次数:119 ]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15 ]
  • 破裂井筒侧摩阻力分析

    周治安,杨为民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 ,对破裂井筒详细调查 ,建立由多个含、隔水层组成的厚表土底部固结沉降井壁侧摩阻力的概化模型。指出这类井壁不仅有负阻力 ,同时还有正阻力及零阻力井段 ,它们的分布决定了井壁挤压破裂及拉伸的部位。从有效应力的变化阐明了井壁破坏与降水季节的关系

    2003年05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阅读次数:73 ]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0 ]
  • 土体冻融过程中渗流场 应力场 温度场耦合作用机理研究

    靳德武,牛富俊,陈志新,倪万魁

    土体冻融过程中的耦合作用机理研究是求解冻土工程问题的基础。为了全面了解冻土体中水、热、力耦合作用行为 ,本文从各自耦合过程特征出发 ,从数学建模和数值求解的角度对渗流场、应力场、温度场耦合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确定了土体冻融过程中三场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和求解冻土工程问题的计算方法 ,为冻土边坡工程稳定性评价和寒区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2003年05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K]
    [阅读次数:122 ] |[下载次数:886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49 ]
  • 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验收会在煤科总院西安分院隆重召开

    郝世俊

    2003年05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不同地层条件下复合土钉墙轴力的研究

    闫丽,李日润,刘英文,张旋,贺利民

    复合土钉墙是一种新型的支护技术 ,不同于传统的土钉支护。本文将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分别应用于饱和黄土地层和粉喷桩复合地层 ,并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 ,对其在不同地层条件和不同开挖阶段的轴力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可以看出 ,复合土钉所受的轴力不仅随地层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而且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些结论将为以后设计复合土钉墙和进行基坑开挖过程中事故的防范提供重要参考

    2003年05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23 ]
  • 探地雷达小波的构造及在提高雷达信号分辨率中的应用

    陈文超,汪文秉,赵荣椿

    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探地雷达子波的形成机理 ,提出了一种构造探地雷达小波函数的方法。与Cauchy小波及Morlet小波相比 ,以这种小波作为基本小波 ,应用于探地雷达实际资料处理中 ,在提高探地雷达剖面分辨率的同时 ,还能保持较高的信噪比

    2003年05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7 ]
  • 用瞬变电磁法识别地下电性分界面

    薛国强,宋建平,李貅

    提高瞬变电磁法资料的解释精度一直是该方法推广应用的关键。文中提出了基于反射系数的瞬变电磁地下介质电性分界面的识别方法 ,并给出了数学模型。由所测磁场数据在频率域内数字滤波技术计算波阻抗 ,再通过域的变换在时间域内建立含有反射系数的线性方程组 ,并解出各时间道所对应的反射系数 ,最终以此值为参数绘制剖面图。两个模型和一个实测数据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方法正确、有效 ,并大大提高了瞬变电磁对地下电性层的分辨能力

    2003年05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20 ]
  • KL变换与小波变换联合去噪新方法

    付燕

    常规KL变换对于具有强随机噪声的地震信号处理效果不佳 ,本文提出一种将小波变换和KL变换结合使用的去噪处理新方法。经合成剖面和实际剖面证明 ,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强随机噪声 ,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

    2003年05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26 ]
  • 沙漠区超浅层三维地震勘探

    张广忠,郭恩惠,朱书阶,朱红娟

    针对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乌兰木伦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区沙漠覆盖 ,地表条件复杂 ,目的层埋藏浅的特点 ,阐述了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取得的地质效果。经井下探巷验证 ,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很高

    2003年05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8 ]
  • 积极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拓宝生

    2003年05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阅读次数:64 ]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新型复合胶无粘土冲洗液研究及应用

    吴飞,陈礼仪,朱宗培,费立,吴丽

    针对松散覆盖层、强风化破碎层取心率低 ,岩心松散破碎 ,孔壁稳定性差等问题 ,进行了以天然植物胶为主原料的处理剂复配改性研究和冲洗液优化配方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是通过有机聚合物和无机交联剂的作用 ,对羟丙基瓜尔胶 (GRJ)进行交联改性 ,以此获得新型复合胶无粘土冲洗液优化配方 ,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效果表明 ,该冲洗液密度低 ,粘度可调范围大 ,流变性和润滑性好 ,成膜护心、护壁作用强 ,完全满足第四系覆盖层、胶结差的砂卵石层和强风化破碎地层取心钻进要求。

    2003年05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8 ]
  • 煤矿坑道钻机性能检测试验台

    刘凤琴,范国强

    介绍了一种煤矿坑道钻机性能检测试验台的功能及组成 ,经过两年多 2 0 0余台各型坑道全液压钻机的检测运行 ,表明这种检测试验台具有结构简单 ,功能多样 ,测试直观 ,数据可靠 ,操作方便等特点。

    2003年05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0 ]
  • 风化粘土岩或是凝灰岩?

    冯宝华

    2003年05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阅读次数:67 ]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