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合肥盆地地质格架演化及油气条件分析

    谭明友,陶明信,贾红义,史宝光

    综合运用大地构造学及沉积学理论与方法 ,结合最新的勘探资料 ,对合肥盆地的地质构造与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论述。印支运动造就了盆地的统一基底和基本形态 ,其基本构造格架为“三坳围一隆” ;盆地经历了 4个演化阶段 ,其动力在早期主要源自大别山构造带 ,后期主要源自郯庐断裂带 ,其间为二者的联合控制作用 ;区内石炭—二叠纪煤系具有良好的煤型气及一定的煤层气潜力 ,中、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暗色泥岩类是最具生油潜力的烃源岩系。印支期古风化壳层和中央隆起构造则是最有利的区域性油气储集场所

    2003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阅读次数:116 ]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0 ]
  • 陕西彬县大佛寺D_4钻孔勘察地球化学研究

    解光新

    运用烃类勘察地球化学方法 ,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大佛寺井田钻遇中侏罗统煤层的D4钻孔 ,进行了垂向剖面多指标的综合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剖面中所有岩样中的烃类物质均为热解烃生成初期演化阶段的煤成烃产物 ,具明显的同一性 ;由煤层至地表黄土 ,所有岩样中的烃类呈明显的、规律性垂直向上运移。这证实地下煤层烃类在近地表具有很好的地球化学信息显示 ,利用勘察地球化学方法找煤 /煤层气是可行的

    2003年04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纳米探矿——用地气携带的纳米物质勘查隐伏矿

    武强,许爱忠,董东林,田宝霖

    矿体周围广泛赋存着纳米物质 ,其可在地球排气的作用下从深部向地表迁移。在地表或地表附近可俘获这些纳米物质 ,这些纳米物质与矿体发出的直接信息密切相关。通过对其成分或聚集态等进行分析 ,可勘查隐伏矿。本文介绍了纳米探矿的应用现状和一些实例 ,探讨了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2003年04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阅读次数:80 ]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12 ]
  • 开发中期阶段的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研究——以兖州煤田为例

    韦重韬,曾勇,杨国勇,王树常,曹丁涛

    对处于开发中期阶段的煤炭资源评价进行研究 ,提出了建立开发中期煤炭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以此为基础 ,对兖州煤田 3煤进行了评价 ,为兖州矿区的开发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03年04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阅读次数:126 ]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5 ]
  • 勘探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郭海林,刘晓阳,陆洪智

    我国勘探领域手工或半手工和凭经验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信息化、科学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依据经济、实用的设计思想 ,给出了低费用的勘探生产管理数据传输方案 ,设计了勘探生产数据库的结构 ,以及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03年04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阅读次数:67 ]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 ]
  • 煤和含煤岩系成油理论研究和演变历史

    胡社荣,郎东升,潘景副,陈建平

    运用系统的历史和现实类比分析方法 ,对世界含煤岩系煤成油田的源岩成熟度、烃源岩类型和煤成油田形成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煤虽能生油 ,但难以形成有商业意义的油田 ;含煤岩系中泥岩是煤成油田形成的主要贡献组分 ,在含煤盆地中 ,难以形成低熟煤成油田。

    2003年04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阅读次数:126 ]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8 ]
  • 煤层气井注入/压降试井测试中有关技术问题探讨

    陈志胜,廉有轩

    根据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中注入 /压降试井测试技术的应用情况 ,结合多年从事煤层气井试井工作的实践经验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 ,对试井设计、施工工艺及数据分析中所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供以后的试井测试施工借鉴

    2003年04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3 ]
  • 煤层甲烷解吸—扩散—渗流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前贵,康毅力,罗平亚

    从煤层甲烷产出机理入手 ,分析了影响煤层甲烷解吸、扩散和渗流过程的因素。结果表明 :影响解吸的因素主要是压力、含气量、煤的水分含量、基块尺寸、温度等 ;影响甲烷扩散的因素主要是甲烷浓度、扩散距离、平均自由程和煤岩孔隙分布 ;而影响渗流的因素有渗透率、裂隙发育状况、压差、储层损害等。进而指出 ,解吸、扩散和渗流 3个环节紧密相连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三者的最佳匹配将是煤层气经济开发的必要条件。

    2003年04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阅读次数:180 ] |[下载次数:1291 ] |[网刊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141 ]
  • 陕北侏罗纪煤田2003~2004年重点地质勘查项目正式启动

    拓宝生

    2003年04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新集矿区煤层气的生储特征及示范开发

    陈鸿春,马贵才

    根据已有的勘探资料 ,利用气体地球化学、煤岩有机化学、煤变质程度和构造演化史等分析手段 ,对新集矿区煤层气的生成条件、保存演化史及保存条件等煤储层特征 ,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在此基础上 ,选用水力压裂增产强化措施 ,采用先进的压裂软件进行优化设计 ,在示范区取得了国内同等地质条件下煤层气开发产气量最大 ,稳产时间最长的成果

    2003年04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5 ]
  • 地下水数值模型三维可视化研究

    魏加华,陈良程,张远东,张建立

    探讨了利用OpenGL技术实现含水层三维可视化的原理和方法 ,基于地下水数值模型的有限元三角网格和含水层顶底板信息 ,构建含水层三维实体模型 ,并将地下水数值模型计算结果通过三维表面动画的形式进行动态显示。本项研究为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将三维可视化技术成功地应用到地下水模拟研究

    2003年04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阅读次数:119 ]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44 ]
  • 高承压水上采煤工作面斜长的确定方法

    郑纲

    根据岩体水力学理论及突水系数理论推导了确定工作面斜长的公式 ,并用此法确定了东庞矿910 3工作面的斜长为 70m。实践证明此方法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2003年04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0 ]
  • 井壁破裂与砼的徐变破坏

    杨为民,周治安

    黄淮地区煤矿井壁破裂大都是由于厚松散覆盖层底部含水层失水固结 ,地层沉降 ,导致井壁外侧出现负摩阻力 ,从而在竖井轴向上形成附加的下拉荷载而引起。这些破裂始见于保护层砼的剥落 ,而后见壁中砼发育密集的竖直砂浆裂隙 ,砼中骨料因界面裂隙的发育而被剥离 ,砼向井内膨胀并呈现“假塑性”等。除这些特征外 ,从负摩阻力的出现及增荷过程来看 ,井壁破裂是在轴向高压应力长时间作用下的结果 ,它涉及的是井壁砼的长期强度 ,故井壁破裂属于砼徐变破坏

    2003年04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9 ]
  • 海上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顾元威

    利用压力平衡原理 ,提出了钢护筒埋设最佳值的确定方法 ;据室内实验结果 ,给出了海水泥浆的配方和维护方法 ;结合工程实际 ,总结出海上施工泥浆循环系统的合理布设和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关键技术。所述技术在港口、码头、桥梁和海洋桩基施工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003年04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3 ]
  • 影响徐州矿区煤层顶板砂岩涌水的主要因素及机理

    陈忠胜,常文林,张景钟

    论述了影响工作面顶板砂岩含水层涌水量大小、持续时间的主要因素及其机理。分析认为 ,自然因素有地下水动力环境、构造复杂程度、砂岩层的岩性、砂岩含水层的厚度 ;其人为因素有工作面的采高、工作面的推进速度、顶板砂岩水的疏放程度。其结论对工作面顶板砂岩水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3年04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2 ]
  • 煤矿井筒重复破坏的化学注浆治理

    蔡荣,姜振泉,梁媛,李正龙,官云章

    兴隆庄矿西风井井筒事隔 5a后第二次发生破坏 ,原因是松散层失水造成第四系压缩下沉。经分析论证 ,采用地面注水泥浆 -化学浆复合注浆工艺 ,通过浆液在裂隙中流动、凝胶、劈裂、充填 ,可实现对岩体裂隙的封堵 ,达到控水、增强、防止沉降的目的

    2003年04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阅读次数:51 ]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1 ]
  • 瞬变电磁法在阳泉二矿探测积水采空区效果分析

    梁爽,李志民

    瞬变电磁法 (TEM)具有简便、快捷、对低阻体敏感等优点 ,在寻找地下水 ,查明采空区 ,探测岩溶发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以TEM法在阳泉二矿的应用为例 ,分析了其探测积水采空区良好的地质效果

    2003年04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阅读次数:203 ]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53 ]
  • MAPGIS在测井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周明磊,苏现卫,许安鹏,闫兴健

    应用MAPGIS的强大图像处理功能 ,以及MT -Ⅲ测井系统软件包LOGSYS的数据处理功能 ,笔者编写了MAPGIS和LOGSYS数据通讯程序MAPLOG ,成功实现了测井资料由数据到图像和由图像到数据的转换。此项工作为微机编制各种测井图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对MAPGIS在测井资料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2003年04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4 ]
  • 零炮检距剖面与小波剖面制作系统

    崔若飞,李晋平,陈同俊

    讨论了利用多项式拟合和小波变换制作零炮检距剖面和小波剖面的方法 ,并用VisualC ++语言开发了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下的地震资料零炮检距剖面与小波剖面制作系统。利用最佳拟合算法与最佳小波基函数 ,使用制作系统对煤田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 ,取得了满意的地质效果

    2003年04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高精度全方位钻孔测斜仪的研究及应用

    张典荣,朱晓荣

    概述了一种新研制的高精度全方位钻孔测斜仪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并较详细地分析了其测量单元、控制单元的硬件及软件设计 ,用两个实例说明该仪器能实现全方位钻孔测量 ,其精度高 ,能满足生产要求

    2003年04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23 ]
  • 测井技术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中有新突破

    张景考

    2003年04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用空气钻井开发晋城煤层气技术研究

    黄洪春,卢红

    通过对晋城煤储层伤害评价实验和特性分析 ,论述了在晋城煤层气开发试验区实施空气钻井的可行性和相关实施技术 ,结合经济评价 ,提出了几点认识与建议

    2003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2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