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道敏
选择了不同地区和时代的不同变质程度的5个系列的煤样,对分离富集的镜质体主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按海相和陆相划分,属同一相的不同时代的等变质煤的镜质体性质仍有差异,有些甚至相当明显。这表明,等变质煤镜质体性质存在的差异具有普遍性,并且其成因不止有煤相一个因素。
2003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7 ] - 王水利
通过对不同燃烧温度和固硫剂添加量下CaO/MgO之比与固硫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燃烧温度相同而CaO/MgO之比不同时,固硫率不同;燃烧温度不同时,最佳CaO/MgO之比也不同,而且随温度升高而向CaO增多、MgO减少的方向变化。最佳固硫温度以及固硫剂添加量均和CaO/MgO之比与固硫率之间的关系无关。
2003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7 ] - 张许良,彭苏萍,张子戌,袁崇孚
以数量化理论Ⅲ为运算工具,介绍了煤与瓦斯突出敏感地质指标研究的方法原理,实现了瓦斯突出地质指标研究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化,为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提供了便利。以焦作中马村矿为例,对瓦斯突出敏感地质指标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封闭性李庄断层、煤层分岔、砂岩顶板是该矿瓦斯突出的敏感地质指标。
2003年02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8 ] - 彭苏萍,段延娥,孟召平,戈连柱
瓦斯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本文探索了依据Bayes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评价预测模型,进行矿区瓦斯地质条件分析评价的一般方法,并结合淮南潘三矿的具体数据资料,进行实际应用研究,通过该区瓦斯地质条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等性块段的划分,实现了该区瓦斯地质条件的分区评价,为制定煤矿开采方案和进行瓦斯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3年02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阅读次数:110 ]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8 ] - 夏宇靖
<正> 12月27日,国家科技部在北京召开973计划2002年度项目实施启动会。至此,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等单位参加
2003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郭恒庆,王永军
依据井田构造特征和揭露的断层形迹,分析了井田构造体系及其演化,指出了井田主期形变为中新华夏系和北北西系,总结了断层的发育规律及断层与褶皱的关系。研究结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效果很好。
2003年02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阅读次数:55 ]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3 ] - 胡绍祥,施龙青,杨增夫,朱鲁,尹万才,孙立进
简述了滑动构造在山东研究的现状,总结了注南井田地层结构、地质构造特征及滑动构造对煤矿生产影响的情况,研究了滑动构造在汶南井田的发育规律,结合汶南井田滑动构造发育的特点,提出了该滑动构造发育的邻近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预测了滑动构造对汶南井田11煤层及13煤层开采的影响。
2003年02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8 ] - 胡宝林,车遥,杨起,刘大锰,黄文辉
利用美国Micromritcs ASAP 2000自动等温吸附仪,测试了鄂尔多斯盆地煤储层孔隙特征。在测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等温吸附和脱附曲线3种类型:第1类属孔结构是具有平行权构成的狭缝毛细孔型;第2类为发育一端尖灭的不平行的裂隙型;第3类属“墨水瓶”型孔。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煤储层几种常见的比表面积分布曲线及累计孔体积分布曲线模型。
2003年02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阅读次数:155 ]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39 ] - 李五忠,王一兵,崔思华,鲜保安,陈彩红,王宪花
煤层气藏具有其自身的形成条件和气藏特征。本文从煤层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条件出发,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为实例,从沉积、构造、煤岩演化程度、顶底板条件、水动力、地应力等方面论述了煤层气成藏特征及高产富集因素,对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3年02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909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76 ] - 陈陆望,桂和荣,胡友彪,许光泉,袁文华
分析了皖北矿区煤层底板岩溶水常规离子水化学特征,并采用常规离子水质浓度梯度和Ca~(2+)水化学平衡两种分析方法,对皖北矿区岩溶系统水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岩溶水系统在矿区内TDS和△[Ca~(2+)]值由北向南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北部有一个低TDS与△[Ca~(2+)]值带,南部有两高TDS与高△[Ca~(2+)]值带。
2003年02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30 ] - 李金轩
为了简化边坡水平排水孔幕的渗流计算,根据排水孔两侧水位曲线对称的特征,选取隔离体来模拟研究边坡中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将排水孔视作强透水的管状渗透介质,建立隔离体的渗流模型,采用数值法模拟分析水平排水孔幕工作时渗流场的分布特征。实例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可用于边坡水平排水孔幕系统的排水效果评价及边坡水平排水孔幕系统的合理设计。
2003年0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阅读次数:115 ]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5 ] - 张博,洪梅,杨兵,王良奎,赵勇胜
提出了适用于孔隙承压水水源地的BP-遗传元胞自动机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来源于地理元胞自动机的方法框架。把每个水源地作为一个元胞,每个水源地的下一时刻的状态由其本身、周围水源地上一时刻的状态和下一时刻的行为及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并用该方法进行了多水源地水位并行预测,效果良好。
2003年02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阅读次数:129 ]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3 ] - 杨光辉,李武强
桩基低应变动力反射波法检测,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施工工艺及地质条件对测试曲线的影响,提出了反射波曲线综合分析的途径与方法。
2003年02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7 ] - 许光泉,严家平,桂和荣
分析了“底含”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祁东煤矿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重新计算了“底含”的有关参数,对以往抽水试验参数进行修正,并成功地运用到邻近矿井。该研究表明,在富水性较强的古河道发育位置,要合理留设防水煤岩柱,才能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2003年02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21 ] - 姚爱国,M.Smith
加筋挡土墙边坡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边坡加固技术,用传统的方法很难设计这种复杂的结构。以一工程实例叙述了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预测加筋土边坡的稳定性的方法;给出了不同设计方案下的位移;分析了土体力学参数对边坡最大水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的弹性模量、内摩擦角与粘聚力是影响边坡位移的重要因素。这些土力学参数与边坡最大水平位移是非线性关系,且有呈现临界点的趋势。因此,适当控制填土的力学性能参数有助于达到安全节省的设计目标。
2003年02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3 ] - 庞治国,李纪人,徐美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分析全国160多个水质监测站11年的历史监测数据,将空间数据库与数值数据库联合集成,提出了一种基于SuperMap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SQLServer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全国水环境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并阐述了全国水环境信息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及实现过程。
2003年0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7 ] - 钱让清,杨晓勇,王兴华
四川华蓥山隧道为全国在建之最长、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公路隧道。本文介绍了工程中采用的瓦斯突出、岩溶水突出、油气燃烧及地下水腐蚀的防治技术。
2003年02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1 ] - 朱希安,金声震,宁书年,王景宇
小波分析具有多分辨分析的特点,在时频两域都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是一种窗口大小固定不变,但其形状可以改变的时频局部化分析方法。本文从介绍小波分析的发展简史开始,简述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和总结小波分析在地球物理勘探、信号和图像处理中的最新应用成果。讨论小波分析目前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小波分析一些有前景的应用领域。
2003年02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阅读次数:585 ] |[下载次数:4801 ] |[网刊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89 ] - 高宇平,刘英威,张仲礼,张卜文
介绍了“坑道透视专家系统”的内容和应用实例,说明应用该系统能够发挥专家特长,有效地进行坑道透视数据处理和探测资料解释工作,指导煤炭生产。
2003年02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 ] - 汤凤林,张生德,蒋国盛,Б.Б.Кудряшов,吴翔,窦斌,高辉
根据热交换原理,提出了井内温度规程的数学模型,按照这个模型可以计算出井内任何时间、任何深度的温度。以冷却空气作为冲洗介质为例,给出了冷却空气洗井钻进时井内温度的简化计算公式和代表性关系曲线,按照这些计算公式和关系曲线可以计算出和看出空气洗井时井内任何时间、任何深度的温度。根据计算和研究的结果,指出了为了保证在冻土中进行正常钻井,从外环状空间内返回的冲洗介质的温度不宜高于0℃,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03年02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阅读次数:125 ]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2 ] - 郝世俊,石智军,孙荣军,刘卫东
介绍了抽放瓦斯顺煤层长钻孔试验情况。在试验中使用定向钻进技术施工了3个钻孔,有1个试验孔深度达509.03m,是目前国内最深的全煤层长钻孔,平均纯钻进时效24.4m/h。这些抽放孔的瓦斯涌出量均达到2.0~2.5m~3/min。
2003年02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0 ] - 窦斌,蒋国盛
建立了在特殊场地条件下,利用雷达探测仪对非开挖钻孔轨迹跟踪和控制的数学模型。在工程实践中,结合计算机技术,利用这个数学模型提供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对非开挖导向钻孔轨迹进行跟踪和控制。
2003年02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