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剑萍,姜在兴,陈发亮
惠民凹陷是一典型的陆相断陷湖盆,研究表明: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二、三、四亚段可划分为3种层序类型,即断陷初期型、强断陷期型和断陷后期型层序。本次研究采用了体系域的四分方案。断陷初期红色地层层序,受气候因素控制明显,在层序演化上有其独特的特点。研究区发育断陷初期型、强断陷期型和断陷后期型3种类型沉积密集段,不同类型的沉积密集段在层序中所处位置不同,控制着不同的烃源岩厚度和油气资源储量。
2003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阅读次数:115 ]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22 ] - 夏玉成
煤矿区的地质环境受自然地质作用控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扰动,其地质环境又具有一定的抗扰动能力。本文提出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并举例介绍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方法。
2003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59 ] - 杨荣丰,张可能,刘新华,张鹏飞,刘钦甫
详细研究了北京地区与窑坡组有关的岩浆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岩性和分布特征以及对窑坡煤系的影响。认为窑坡组形成前的火山喷发,为煤系的形成提供了基底,并引起抢峰坡和葫芦棚等地隆起;窑坡组形成过程中的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物质使湖泊淤浅,在淤浅处发育泥炭沼泽而成煤;窑坡组形成后的岩浆侵入使窑坡煤系受到了破坏。
2003年0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阅读次数:141 ]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3 ] - 钱让清,杨晓勇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二叠纪龙潭组煤层中S、Fe、As、CA、Se、Hg、Ti和Zn等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了这些潜在毒害元素的相关关系,并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知识给出了这些元素在煤中赋存状态的信息。结果表明:煤层中Pb以方铅矿形式存在于煤中;As、Hg、Sb主要赋存于次生黄铁矿中;Zn和Se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从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讲,Cd应赋存于闪锌矿中,但由于其在煤中的含量较低,造成分析数据的误差较大,从而掩盖了它与Zn之间的相关关系;Ti的赋存状态较为复杂。
2003年01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6 ] - 丁振华,郑宝山,金志升,R.B.Finkelman,H.E.Belkin,周运书,周代兴
采用低温灰化(LTA)和X衍射粉晶分析(XRD),结合带X光能谱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等方法研究了贵州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地区煤的矿物组成,计算了各矿物的相对含量,初步探讨了煤中主要的含砷矿物。
2003年0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9 ] - 吴基文,樊成
应用套筒致裂法进行了煤块抗拉强度试验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套筒致裂法的基本原理、试验装置和试验步骤,分析了用该法测定的煤的抗拉强度的试验结果,为煤层抗拉强度的测定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2003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20 ] - 王晓梅,张群,张培河,陈鸿春
借鉴油藏的历史拟合方法,结合煤储层自身特征,概括了煤层气井历史拟合的原则和步骤。 把该方法应用于新集煤层气井的拟合,取得良好效果。
2003年01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阅读次数:70 ]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27 ] - 李贤庆,马安来,熊波,包建平,钟宁宁,秦勇
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以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的热演化进行了研究。三塘湖盆地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的热演化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前者主要表现在镜质组反射率R、孢子体荧光参数(λmax、Q、I546)和分子地球化学参数上,它们均显示重要的热演化指示意义;后者主要表现在,热演化指标与现今埋深关系不大、热演化程度“同层相近”不同有机显微组分差异演化和有机质热演化具有阶段性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三塘湖盆地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的成烃模式。
2003年01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阅读次数:126 ]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8 ] - 宋生印,韩宝山
根据新集试验区地质、储层条件,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煤层气井水力压裂选井选层方法。通过对3口试验井8个目标层段进行水力压裂增产改造,认为活性水压裂液、兰州砂支撑剂应作为该地区的首选压裂液和支撑剂。利用先进的压裂软件进行压裂设计、实时分析以及压后评价,通过严密组织、合理施工获得了单井最大日产气量3 278m3/d,为该地区今后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2003年0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0 ] - 赵红亮,陈剑平
结合云南省澜沧江某水电站工程实例,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3层BP网络模型。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RQD、节理面粗糙度系数、节理面风化变并系数、透水性系数等6个影响因素为输入变量,对坝基右岸复杂岩体进行质量分类。通过对比分析发现,BP网络模型经多次学习后,预测岩体质量类别时辩识能力较强,结果可靠,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2003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21 ] - 张家铭,汪稔,张阳明,胡琳玲,蒋国盛
注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各个领域中,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注浆质量检测的研究,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注浆质量的检测是保证注浆质量和提高注浆技术水平的关键。为提高注浆质量检测精度和可靠性,本文将人工智能技术和声波测试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注浆质量的检测中,研制了注浆质量声波检测专家系统,并在实验室和现场做了相关的试验。证明了专家系统的可靠性。
2003年01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0 ] - 冯利军
以突水样例的一个子集为例,采用可变精度的Rough集模型,经过对原始决策信息表的数据 预处理、属性约简、值约简和规则生成等主要步骤,最终获得了与该样例子集相适应的若干突水规 则,这些规则较好地覆盖了该样例子集所包含的突水信息,具有同等的分类决策效果。
2003年01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0 ] - 杨本水,王从书,阎昌眼
介绍了皖北矿务局祁东煤矿第四系含水层特大突水灾害过程,并根据水位、水质和防水煤岩 柱的构成,分析出水水源为第四系“四含”水;导水通道为:工作面上方隐伏的南北方向的古河床切 割深沟或垂向导水裂缝带;同时对治理技术方案进行了阐述。
2003年01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50 ] - 蒋红星,冯芳
根据4根桩身内埋设量测元件的试桩资料,分析了江苏地区超深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和承载性状。认为苏州地区的钻孔灌注桩具有纯摩擦性的特性,即桩端分担的荷载很小。
2003年0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5 ] - 高俊良,赵健
水泥土后期强度是指28d以后的强度,本文通过对水泥土的加固机理、龄期与水泥土强度关 系的试验研究,对水泥土后期强度的利用进行了分析。
2003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 ] - 朱书阶,何文欣,陈青峰
阐述了波阻抗反演技术的处理和解释方法。结合实际资料,在国内首次运用波阻抗反演技术 解释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地质效果。
2003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21 ] - 邹德蕴,武超,张绪言,姜福兴
基于煤(岩)体固有电阻率与煤(岩)体应力、应变的关系,以及影响岩石电阻率物理参数的因素,探讨了采场顶板岩体和煤层(体)在高压应力作用下,体积应变引起电阻率变化的过程和机械物理实质。分析研究了煤(岩)体电阻率观测技术监测由应力引起煤(岩)体失稳(突出或冒落)的技术路线的依据,提出了应用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2003年01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21 ] - 张平松,刘盛东,吴荣新,郑刘根
简要介绍了利用地震波进行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与解析的原理和方法技术。通过在煤矿巷道松动圈震波测试的应用实例,说明了单孔检层与跨孔CT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围岩松动圈测试方法。
2003年01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阅读次数:110 ]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26 ] - 常吉,杜晓军,刘杨贤,王信文,张仲礼,张卜文
防治水工作是河北临城煤矿下组煤开采技术途径探索的主要内容,音频电透视技术又是防治水工作的主要物探手段。本文对该技术在临城矿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用实际应用效果证明音频电透视是临城煤矿下组煤开采技术的重要探测手段之一。
2003年01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1 ] - 张新民
<正> 参加第三届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的120余位代表分别来自煤炭、石油、地矿、中科院等系统的生产、科研、高校单位。国家科技部有关部门的领导,辽宁、黑龙江、山西、云南等地方政府的官员,日本、加拿大、美国有关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出席了会议。提交大会的论文有90余篇。与会代表们通过论文宣讲、座谈、展板等方式,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煤层气地
2003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 ] - 田永常,段隆臣
介绍了应用网页技术进行金刚石钻头模具钢体设计计算的方法。该方法丰富了模具钢体设 计的远程教育,免去了传统人工求解的繁杂过程,界面友好,精度高,结果可靠,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2003年01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2 ] - 田宏亮,胡少韵
卡瓦与钻杆之间的摩擦系数是卡盘夹紧能力计算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介绍了该摩擦系数 的一种研究方法,并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了沟槽式卡瓦摩擦系数的变化范围和取值依据,明确了影 响该系数的诸多因素。本试验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卡盘的设计计算。
2003年01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2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