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世悦,杨剑萍,操应长
通过地质、测井、地震及室内综合分析 ,对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四段发育的两种滩坝沉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滩坝均发育在构造运动平缓时期的浅水地区 ,具有较高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砂质滩坝主要发育在陆源碎屑物质供应充分的沙三段上部并可进一步划分出五种微相。生物碎屑滩坝主要发育在陆源碎屑物质供应不足、气候湿润的沙四段上部。两种类型的滩坝砂体储集物性良好 ,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2000年03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阅读次数:208 ] |[下载次数:1020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77 ] - 尚冠雄
华南龙潭组沉积复杂多样 ,对比困难。本文以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含煤地层以及它们共同构建的地层组合及叠覆关系作为对比标尺 ,以其中海相层为主要标志 ,结合华南中、晚二叠世构造古地理特征 ,将龙潭组划分为 9种类型 ,并对长兴组、大隆组进行了厘定
2000年03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5 ] - 王炳山,李艳红,王西恩
黄县盆地早第三纪黄县组的沉积环境 ,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 ,一种认为属内陆淡水湖泊沉积 ,另一种认为是滨海泻湖沉积。本文采用盆地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对黄县盆地的沉积体系与相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县盆地早第三纪为地处近海的海侵湖环境 ,盆地沉积体系的发育和配置受海水侵入及盆缘断裂的共同影响 ,呈现规律性展布 ,聚煤作用发生于海侵后的湖泊作用加强阶段。聚煤作用的有利部位为扇三角洲与水下扇前缘的淤浅湖泊区
2000年03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3 ] - 雒昆利,王五一,姚改焕,米娟层,张红民,杨林生
采用原子荧光和化学分析方法 ,研究了渭北部分矿区石炭二叠系煤中汞的含量及汞在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渭北石炭二叠系煤中汞含量较高 ,高于地壳中汞的平均含量 (0 .0 8×1 0 - 6 )及已经报导的煤和石油中汞的含量 (0 .0 0 1× 1 0 - 6~ 0 .0 3× 1 0 - 6 )。煤中汞主要以 Hg S的形式存在 ,与煤中无机硫成正比关系。同时论述了煤中汞含量与灰分等的关系。
2000年03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阅读次数:123 ]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28 ] - 任忠胜
论述了兖州矿区 1 8上煤底板煤系高岭岩 (土 )的地质特征、赋存状态、矿石性质 ,并在产品研制的基础上 ,提出了矿石合理的利用途径 ,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衰老矿井资源综合开采和开发提供了新的出路。
2000年03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阅读次数:50 ]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 杨雄庭,戴斌
通过晏家铺向斜主要滑脱构造的研究 ,对晏家铺向斜的形成、发展以及与主要滑脱构造的关系均有了新的认识 ,从而顺利地解决了多年来悬而未决的构造问题 ,对今后的科研及煤矿开拓也具有比较大的意义
2000年03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5 ] - 王炳山,王西恩
鲁西普遍发育的高角度正断层和一系列近东西向、近南北向的地堑、半地堑式断陷盆地 ,表明在中新生代 ,本区曾受到大规模的伸展作用 ,基底拉开的累积水平位移可达 30余公里 ,形成的伸展构造不仅控制了鲁西煤与油气盆地的赋存与分布 ,对煤矿区的构造发育、水文地质条件、瓦斯的赋存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0年03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8 ] - 曾凡桂
对神府大柳塔矿区 2 - 2煤层系统的煤岩学研究表明 ,该煤层以镜质体和丝质体为主 ,其它组分较少 ,矿物质中以粘土类和石英为主 ,显微煤岩类型以两组分微类型为主 ,宏观煤岩类型以半暗煤和半亮煤为主 ,壳质组具有较强的荧光 ,其荧光光谱为单峰形 ,不同的壳质组分其荧光特征不同
2000年03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阅读次数:70 ]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21 ] - 杨建业,任德贻,代世峰
荧光有机组分是各类低熟 -成熟烃源岩的重要的有机显微组分。本文在研究吐哈与准噶尔盆地早中侏罗世烃源岩时 ,提出荧光有机组分指数概念。它作为主要生烃指标之一 ,并配合其他有机岩石学参数 ,在评价低熟 -成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0年03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2 ] - 何俊,袁东升,刘明举,张子敏
以焦作煤田为研究对象 ,应用分形几何学理论和方法对地质构造进行描述并对其与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煤田中构造网络的分形特征 ,探讨了其分维特征和煤与瓦斯突出分布间的关系 ,为突出区带的划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2000年03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阅读次数:84 ]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9 ] - 汪益敏
介绍了湖北长阳县某工程隧洞施工变形监测断面的布设方式、位移监测结果及其对设计与施工的指导作用。变形监测结果说明锚喷支护的手段作为完整的石灰岩段的永久支护是可行的 ,作为页岩施工期临时支护也是有效的 ,但不能作为页岩段的永久支护手段。然后利用实测岩体位移 ,采用有限元法 ,反算出岩体的平均弹性模量 ER灰 为 5.2× 1 0 4 kg/ cm2 ,ER页 为 1 .4× 1 0 4 kg/cm2 ,初步分析该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认为综合考虑施工方法及时间因素 ,利用反算法所得的弹性模量进行工程设计是可行的
2000年03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8 ] - 汪明武,罗国煜,章杨松,刘镇亚
通过对拟建的镇江至扬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桥基断裂断层岩的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特征的系统研究 ,提出了断裂的工程分带评价新观点和方法 ,将桥基断裂在横向上分为 4个带 ,各带的工程对策分别为避开、开挖回填混凝土补强处理、注浆加固和加大桩长
2000年03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4 ] - 张旋,李日润,汪成,周维钰
永久性抗浮锚桩的施工目的是为了解决建筑物整体抗浮问题。以北京胜古庄小区工程为例 ,介绍了其施工的技术关键。锚孔钻进时机为旋喷桩固结体终凝初期 1 2~ 1 4 h;桩位偏差在旋喷体中心的任何方向不超过 1 0 mm;与旋喷体垂直度偏差应小于 8%。为此采用前导式三翼钻头 ,钻进速度为 2 0 0 mm/min。
2000年03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王希良,郑世书,郭励生
为安全开采下组煤 ,详细分析了矿区奥灰水文地质条件。以研究煤层底板突水因素、突水机理为切入点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对下组煤开采之前奥灰突水的危险性进行了预测 ,即可分为 3个区 (安全区、可能突水区、突水区 ) ,同时提出下组煤先期开采的范围为 - 2 1 0 m水平以上范围
2000年03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阅读次数:351 ]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14 ] - 夏斐
榆神府矿区由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及地质背景 ,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十分脆弱 ,加之采矿工程引起地下水位下降 ,新增土地沙漠化和新增水土流失等环境地质问题。本次研究利用先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矿区综合地质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 ,并对在采煤条件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神府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现状以差为主 ,榆神矿区以中等为主 ,采煤后总体上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2000年03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阅读次数:102 ]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5 ] - 阎述,陈明生
在有源变频测深 (包括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CSAMT)的三维有限元正演中 ,应用了吸收边界条件和边元有限元算法 ,计算精度为 3%左右 ,基本上可满足电偶极源三维地电模型情况下频率电磁测深响应特征的分析。同时由于广义变分概念的引入 ,可使泛函的变分原理应用于有耗媒质电磁场问题
2000年03期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60 ] - 张泓2000年03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3 ]
- 栗洁
山东巨野煤田彭庄区地质条件较复杂 ,根据区内的地球物理特征 ,采取一定的地震勘探措施 ,研究了断层、褶曲等现象 ,经钻探验证 ,地震方法有较好的精度和效果
2000年03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阅读次数:60 ]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3 ] - 王辉,刘天放
以数字信号处理的重采样原理为依据 ,利用重采样后的反射波同相轴时差梯度进行 5m以下小断层落差的定量估算。通过理论模型的研究以及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 ,可知此方法具有对小断层反映灵敏 ,落差定量解释精度高的特点
2000年03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8 ] - 郝世俊,石智军,叶根飞,周新莉,韩仕洲,刘卫东
根据界村芒硝矿藏的地质条件 ,对水溶开采埋深 80 m、厚 3.8m芒硝矿所要求的对接井钻进工艺进行了试验和研究 ,在试验中对接钻孔的最大弯曲强度达到 6.2 7°/ m,在芒硝矿层中水平保直钻进了 70 .55 m
2000年03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阅读次数:71 ]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