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约代尔旋回沉积与腕足动物群落的演替

    曾勇

    根据内蒙古准格尔旗晚石炭世含煤地层的约代尔旋回层序,分析了腕足动物群落的演替和顶极群落的识别标志。指出约代尔旋回和顶极阶段、衰退阶段都是良好的时间标志,根据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可以较精确地划分和对比地层,其精度优于化石组合带方法

    1999年05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 淮南煤田二叠系基准面旋回划分与煤聚积规律

    魏久传,李增学,金秀昆

    淮南煤田二叠系是以三角洲—滨岸平原相为主的沉积。本文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通过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淮南煤田二叠系进行了不同周期地层基准面旋回分析,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规模的地层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聚煤作用出现于基准面旋回的一定位置上,叠置在长期基准面下降时期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后期是成煤的最有利时期

    1999年05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阅读次数:136 ]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11 ]
  • 含煤地层中一种树根结构体的成因及意义

    严家平,吴基文,吴继轩

    根据岩石块体的结构特征研究和测试分析,剖析了含煤地层中发育的一种锥形岩石——树根结构体的成因。它是地质历史中,树木伞状根系所维系的土体,在树木的自重荷载和主干根系生长的相互挤压作用下与外围土体的差异压实造成的;换言之,它又是一种在生物作用影响下形成的沉积结构体或沉积构造。与其它沉积构造相比,树根结构体具有更好的岩层示序意义。含煤地层内树根结构体的发育,标志着聚煤时期沼泽内复杂的沉积环境、地貌形态以及微地貌短期多变的现象

    1999年05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阅读次数:161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1 ]
  • 八宝山煤矿北部正长斑岩岩体的产状及其意义

    范和平,张树胜,吴顺福

    从岩体的岩性、时代、产状等方面,论证了八宝山煤矿北部的正长斑岩体为一岩盖,下部找煤前景可观,可在井下实施巷探和定向钻探找煤,以延长矿井寿命

    1999年05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阅读次数:57 ]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 含煤地层中石英组构的成因与意义——实例与实验研究

    周建勋

    根据我国东部煤田一些实例和高温高压变形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含煤地层中石英C-轴组构普遍具有稀疏小圆环带型式,其环带轴具有显著的应力指向意义。稀疏小圆环带型式组构的形成与石英底面滑移系的运动有关,是点极密型式的过渡状态,与石英颗粒的塑性应变量较小有关。造成含煤地层中石英颗粒塑性应变量较小的原因,除构造变形强度较小外,还与岩石中普遍存在软弱矿物有关。软弱矿物的存在吸收了大部分塑性应变

    1999年05期 16-1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 变形煤镜质组反射率演化的地化机理及其地质意义

    姜波,秦勇

    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子顺磁共振(EPR)和核磁共振(NMR)等方法深入探讨了高温高压实验和构造煤样的化学结构演化特征,阐明了变形煤镜质组反射率的变化是其微观化学结构演化的外在反映。变形煤镜质组反射率的演化又受到应力和变形环境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其真实地记录了构造变形历史中应力作用和应变环境等特征,是进行煤田构造研究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1999年05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25 ]
  • 鲍店井田的层滑构造

    肖永洲

    层滑构造是影响矿井采掘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根据鲍店煤矿实际揭露资料,系统分析了鲍店井田层滑构造的类型、特征、发育规律和对生产的影响,并对未采区进行了预测。研究成果对掌握煤层赋存规律,地质异常判断和处理都很有帮助

    1999年05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2 ]
  • 煤中残余气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张群,杨锡禄

    煤中残余气是煤层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含量直接影响到煤层气含量和煤的含气饱和度。本文对不同地区、各种煤级的近100 个煤心煤样的残余气含量测试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找出了煤中残余气含量的分布变化规律,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煤的残余气含量不相同,变化范围为0~3 m 3/t;残余气在煤层气中占的比例变化很大,为1.5% ~30.0% ;残余气含量的高低受煤级、灰分和煤样粒度等因素影响,煤级和灰分越高,残余气含量亦越高

    1999年05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阅读次数:125 ]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40 ]
  • 煤等温吸附特性测试中体积校正方法探讨

    崔永君

    首先肯定了在等温吸附测试过程中,计算吸附量时应进行体积校正,然后论述了原体积校正方法,认为采用原公式有一定的试验条件,并提出可以分别利用直接法和间接法求出真实吸附量。直接法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把吸附相体积作为考虑对象直接放在方程中求出真实吸附增量ΔVs,间接法仍以原校正方法为思路,但先对视吸附增量进行修正得到ΔVa修,再利用原校正公式求出ΔVs。同时指出校正方法基于两个假设条件:即煤体积随吸附过程保持不变;和吸附相密度为恒定值

    1999年05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阅读次数:168 ]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40 ]
  • 湘赣地区龙潭煤系的成煤背景与煤层气

    牛雅莉,杨明慧

    湘赣地区龙潭煤系是华南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煤层气资源丰富,是浅层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理想场所。本文分析了湘赣地区龙潭煤系的成煤古地理条件及大地构造环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龙潭煤系的原始生气能力、储集层及围岩的储气能力,并讨论了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对煤层气富集、分布的影响

    1999年05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阅读次数:114 ]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5 ]
  • 突水预测的采动煤层底板相似模拟方法研究

    朱第植,王成绪,许庭教,童宏树

    以淮北朱庄矿Ⅲ616 综采工作面为原型建立了相似模型,模拟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应力和位移变化。模拟结果表明:由切眼向前开挖至45~50 m ,老顶岩层初次断裂失稳,底板岩层压张应力差最大,采动造成的底板变形破坏深度在16 m 以上,为突水危险地段;与数值模拟方法相拟合,计算采动造成的底板应力变化,选取Drucker-prager 屈服条件作为判断岩石是否破坏为突水判据,由煤层底板塑性区分布图反映,当开挖至49 m 左右时,底部导升区和上部采动破坏带基本贯通,可能发生突水。据此对工作面进行了布置,并采取了相应防范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结果

    1999年05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23 ]
  • 湖南二队一科研成果使老矿获得新生

    李华

    1999年05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非饱和带水气二相渗流动力学模型

    骆祖江,付延玲,王增辉

    非饱和带地下水运动实质上是一个水气二相渗流过程。本文以多相渗流理论为基础,从水气二相渗流的连续性方程和达西定律出发,推导了非饱和带水气二相渗流的耦合动力学模型,讨论了模型的IMPES和全隐式联立求解方法的原理和步骤,认为IMPES求解方法由于达西系数项的处理,饱和度的计算均采用显式,因此该解法具有稳定性差、精度低且要求计算时间步长小的局限性;而全隐式联立求解方法是联立求解气相、水相方程,同时求出压力和饱和度值,因此压力和饱和度值都是隐式求出,具有较高精度,且无条件稳定,应是今后模型求解的重点研究内容

    1999年05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阅读次数:133 ]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41 ]
  • 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在渗流计算中的优点

    李树文,王志强,武强,付耀军,董东林

    普通有限元方法和有限差分方法是渗流计算中常用的数值方法,而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则很少被实际应用。为了使渗流计算者全面了解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并能够较多地应用这种方法,本文将渗流计算中的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普通有限元方法和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对比,具体比较和分析了有限元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特征、计算工作量,通过具体的算例分析了它们的计算精度,由此指出: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精度与有限差分法基本相同,而远好于普通有限元法,它的计算工作量小于其他二种方法

    1999年05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阅读次数:116 ]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4 ]
  • 采场底板突水条件及位置分析

    施龙青,宋振骐

    分析采场突水条件和位置是突水预测的基础。根据采场支撑压力发展规律和底板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突水条件突水位置的研究,底板突水的条件是矿压对底板的破坏使其有效隔水层厚度降为零和水压不小于卸压区的侧向压力。在采场的内外应力场形成之前,突水位置在采空区;内外应力场形成之后,突水位置在煤壁附近

    1999年05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阅读次数:69 ]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52 ]
  • 水泥—水玻璃在房屋增层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程鉴基,程鉴添,程文汉

    当前加层房屋日益增多,其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很多。在确定加固方法之前,需对旧楼地基基础及结构进行验算,包括桩端持力层的强度,桩的容许承载力,桩基础沉降等。水泥—水玻璃双液化学灌浆法首次用于房屋增层地基加固,该方法具有可灌性高(K= 10- 6cm /s)、凝胶时间快(15~120 s)、强度较高(5~20 MPa)等诸多材料特性,可满足新增的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新要求。文章还介绍了一个工程实例

    1999年05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3 ]
  • 钻孔压浆桩的承载特点及单桩承载力的评价

    姜振泉,于永志

    钻孔压浆桩是一种新型端承—摩擦灌注桩,其承载能力要明显高于其他钻孔灌注桩。根据与相近场地条件钻孔灌注桩的实际测桩结果所作的对比分析,钻孔压浆桩可以形成较高的侧摩阻力,在极限荷载中,侧摩阻力的构成比达65% ~75% 。

    1999年05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3 ]
  • 线源频率电磁测深二维正演(一)

    阎述,陈明生

    随着频率电磁测深(包括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的深入发展,必然要进行三维情况下的研究。线源频率电磁测深二维正演模拟研究为最终实现三维正演打下了基础

    1999年05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44 ]
  • 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研究(五)——实测感应电压转换成垂直磁场

    陈明生,田小波

    阐述了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感应电压Vz(t)转换为垂直磁场Hz(t)的方法,以便计算全区视电阻率,进行定性与定量解释

    1999年05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37 ]
  • 用伽玛—伽玛测井的低能组分测定煤灰分的可能

    顾文浩

    伽玛—伽玛测井中的散射伽玛射线低能部分的强度和地层的原子序数有关,因而能用来对煤层的灰分值作原位测量。对8 个矿区164 个煤样的计算表明,这种用煤层等效原子序数来确定灰分值的方法对煤的变质程度、水分含量变化不敏感,但对灰的元素组成变化,尤其是Fe2O3 含量变化比较敏感。因而在使用这一方法测量煤层灰分时,应寻求区域性的相关关系。同时测量散射伽玛射线的高能部分和低能部分,可以获得地层密度和与地层岩性有关的等效原子序数这两个参数

    1999年05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6 ]
  • “中国西部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与地质环境综合研究”课题

    范立民

    1999年05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5 ]
  • 利用地震波特征参数解释断层落差

    赵爱华,刘天放,张爱敏

    断层落差是断层解释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研究断层与地震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波特征参数解释断层落差的方法。通过对实际资料的解释,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1999年05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阅读次数:119 ]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