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天敏
1999年3月,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和江苏矿业集团(双甲方)通过公开招标,选定煤科总院西安分院(乙方)承担“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简称孟巴矿)水文地质综合补充勘探工程”项目,并同意西安分院提出的“采用水文地质补充钻探和综合物探(地震和电法)相结合的...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肖永洲,靳景玉
根据鲍店煤矿7年来综采放顶煤开采的实践,简要介绍了厚及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生产的地质工作方法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2 ] - 王生全,王晓刚
以大量的统计、测试分析为基础,从煤层围岩的岩石学特征、剖面组合形式、孔隙结构参数等方面,对韩城北区3号煤层不同围岩的封闭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其封闭类型为良好,为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及矿井瓦斯预测提供了依据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9 ] - 张庆玲
通过温度、粒度、时间等对平衡水分的影响实验,分析了各因素对平衡水分影响的原因,并在大量样品测试研究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平衡水分测定方法的技术参数,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条件,为等温吸附实验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保证,并提出了相应的试验参数及误差范围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38 ] - 骆祖江,付延玲,王增辉
煤层气的解吸、扩散是煤层气藏一个关键的内边界条件。本文应用数学方法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刻划、描述,导出了有关煤层气解吸时间的概念,并提出了利用图解法确定煤层气解吸时间的方法,有助于在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正确理解与测定这一重要参数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阅读次数:127 ]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37 ] - 张慧,郑玉柱,席先武
对铁法盆地的地质背景、煤系上覆地层和埋藏史、岩浆活动、煤体结构、煤阶分布、煤变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铁法盆地的煤变质以浅成岩浆热变质作用为主;煤层热解气生成的时间、条件和方式受煤变质过程控制;煤变质与煤层气是同一地质环境下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阅读次数:121 ]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17 ] - 曹育红,员争荣,顾广明
就渭南市各类大气污染源统计分析,评价了渭南市大气质量现状,预测天然气的引入和利用,将会对根治渭南市“煤烟型”大气污染发挥巨大作用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 ] - 周承刚,白喜庆
宁夏南部为我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地下水普遍苦咸化,严重影响该区人民的生存条件和经济发展。地下水苦咸化原因是石炭系—第四系岩层含盐量高;地势低洼;降雨量小,蒸发强烈;封闭型地质构造等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8 ] - 张胜利,刘蕴祥,程东全
1992年以来,永夏矿区各矿井相继进行了采区高分辨地震勘探。本文就所取得的突出成果及验证情况作了全面的介绍,并分析了地震勘探成果的利用及效益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阅读次数:80 ]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 ] - 雒昆利,王五一,姚改焕,史江峰,阎黎东
选用韩城7个分别采自于寒武系白云岩和石灰岩的样品,以10%和25%为基准,加入韩城的高硫煤中,进行固硫试验。研究表明:中、下寒武系白云岩固硫率为10%~15%,石灰岩的固硫率为15%~26%,上寒武统下部白云岩的固硫率为30%~47%。上寒武统中上部的白云岩固硫率为10%~20%。岩石中白云石和方解石的含量相当时,白云岩的固硫率高于石灰岩5~10个百分点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3 ] - 邢军,刘光祥,许光泉
通过29个煤样的显微组分观察和定量分析,结合氯仿沥青“A”族组分分析和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对先锋盆地上第三系中新统小龙潭组(N1x)巨厚煤层的煤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厚煤层形成期间泥炭沼泽经历了一次大的由浅变深、又由深变浅的水深变化,总体上属于低位沼泽。该厚煤层具有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以水生高等植物为辅的混合生源,山间盆地优越的气候水文条件、良好的聚集场所和充足的成煤原始物质最终在中新世早期稳定下沉的泥炭沼泽环境中形成了巨厚煤层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阅读次数:131 ]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28 ] - 郭建青,李云峰,王洪胜
主要目的是分析在原始数据具有随机误差的情况下,利用泰斯公式进行正逆问题计算时,公式本身对误差的传递作用,即对泰斯公式的性态进行分析。研究中采用了函数对数据随机误差传递作用的随机性分析方法。通过较为简单的数学推导,建立了泰斯公式正逆计算问题的原始数据与计算结果所具有随机误差的统计参数之间的近似关系式,并推导出了两类计算问题的条件数。指出在u值较小的情况下,计算μ的问题属于“病态”的;在u=0.438点及其附近,计算T的问题为“病态”的;在u值和μ的相对误差与T的相对误差的比值很大的情况下,正问题为“病态”的。其它条件下的计算问题属于“良态”的。据此建议利用抽水试验后期资料计算T值,利用前期资料计算μ值。另一方面,还提出了在原始数据的误差为已知的情况下,进行误差估计的方法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6 ] - 毛允德,李敏
新建矿井首采工作面突水是矿井生产后的首次大突水,其防治技术以往仅限于钻孔放水法,效果不佳。作者将“三带理论”用于生产实践,明确提出了顶部充水含水层包括煤层之上,离层带之下的所有含水层,首先开发了预采疏放法防治顶部含水层突水的技术,并在山东枣庄矿业集团高庄煤矿实施获得成功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4 ] - 程久龙,于师建,邱伟,程洪良,宋振江
介绍了工作面电磁波透视法(简称坑透)高精度层析成像计算原理和工作方法,并结合电磁波衰减特征和应用实际,探讨了不同地质异常的解释方法。实践证明,坑透高精度CT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资料解释的精确度和可信度,增强了异常的识别能力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40 ] - 杨文光,胡德成
采卤井固井时发生水泥浆漏失是一新问题。以江苏金坛盐矿区为例,提出了采用低比重特种水泥浆固井的新工艺及其他技术措施,实践证明工艺可行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刁叔钧,胡少韵
针对煤炭企业广泛使用的全液压坑道钻机现场运行状况,剖析了全液压坑道钻机的故障机理和特点,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全液压坑道钻机故障进行预测与诊断的技术方法,探讨了各种最新技术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4 ] - 王玉堂
结合实践经验,对倾斜孔钻进中复杂情况的发生规律及预防处理进行论述和探讨,包括钻孔轴线相对裂隙分布方向的位置与孔壁稳定性的相关规律以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
199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 ] - 周义平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龙潭早期TONSTEINS的时空分布。对该地区8层TONSTEINS的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确认其全部为不同期次的同沉积碱性火山灰蚀变粘土岩。此一发现填补了全球含煤建造中缺失碱性火山灰沉积记录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1999年04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44 ] - 李定龙,吴观茂
用等离子光谱仪(ICP)方法,对安徽北部肖县下奥陶统顶部14个岩溶岩样品的稀土元素(15个项目)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在阐明REE总量和配分模式及LREE和HREE、δEu和δCe特征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稀土地球化学特征与古岩溶发育环境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岩溶岩溶蚀程度和岩溶岩形成环境的定量识别标准
1999年04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5 ] - 宋晓梅,王厚柱
为了有效地防治新集矿区地面沉降,研究了该区第四系松散层的工程地质特征与地面沉降的关系:松散层的大部分力学参数在地表以下30m内变化不大,埋深大于30m后变化明显;粘性土的压缩性明显大于砂性土;粘土中伊利石含量高,排水条件好,压缩性好。将松散层划分为3个主要压缩层;建立了地面沉降计算模型,预测区内地面沉降为0.2832~0.8293m
1999年04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1 ] - 李洪
介绍了印度尼西亚沙堆煤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勘探方法,以及采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999年04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 陈明生,田小波
给出了由电偶源垂直磁场Hz(t)计算全区(期)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方法;将时间范围扩展到几十秒,以满足大偏移距(r)探测大深度的需要。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全区视电阻率能清晰地反映地电断面的结构,有助于定性定量解释
1999年04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41 ] - 王永胜,曾方禄,张福平,童宏树,尹纯刚,段中稳,于吉峦
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是任楼煤矿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就作者近几年采用矿井物探技术探查水文地质条件的经验予以总结,并重点以实例介绍了应用矿井音频电透视技术探查任楼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效果,实践证明矿井音频透视技术是该矿探查工作面或盘区内部顶、底板内含、导水构造最有效的物探方法
1999年04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8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