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压实作用研究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江明根

    通过对第四系沉积物孔隙度的分析及对研究区岩矿特征、密度资料的研究,推算出不同岩性岩石厚度的压缩率和压实比。根据压实比换算出过去一定埋深范围内的原始沉积厚度,从而作出原始沉积的岩相古地理剖面图。这种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解决复杂结构的煤层对比问题,直观地分析地层沉积演化过程。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阅读次数:73 ]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8 ]
  • 影响一号向斜煤层气可采性的主要地质因素

    池卫国

    在回顾该地区煤层气勘探历史的基础上,从影响煤层气开采的主要地质因素出发,论述了煤层渗透性及决定煤层渗透性的古、今地应力场特征、煤层天然裂隙发育程度、现今有效地应力大小以及地层压力、等温吸附/解吸特征、含气饱和程度及气体扩散速率等;探讨了一号向斜不同部位煤层气开采具有的不同地质影响因素。了解并掌握这些因素有利于煤层气进一步勘探和开发。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阅读次数:129 ]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11 ]
  • 三角形网格自动生成的一种快速算法

    姚磊华

    提出了一种三角形网格自动生成的快速算法:从边界点出发逐步向内部联网,不仅联网速度快,而且很容易处理凹边界。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3 ]
  • 粉煤灰中污染离子淋释试验及其运移模型

    许光泉,桂和荣,黄文辉,李禄荣

    通过对不同介质条件下粉煤灰中污染离子的淋释实验,得出一些离子淋释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粉煤灰中淋释污染离子在地下水中的浓度变化从理论上给出两种数学模型。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25 ]
  • 赴美国、日本考察钻探设备纪实

    李岳

    1引言为了加速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步伐,适应我国煤矿高产高效机械化安全采煤的需要,煤矿井下水平长钻孔抽放煤层气(瓦斯)显得日益重要。近年来,为了进行长钻孔抽放瓦斯,煤炭部引进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多种千米水平钻机。由于中国煤矿地质条件的特殊性,这些钻机都不...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阅读次数:74 ]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 ]
  • 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研究(一)——基本原理

    陈明生

    从分析瞬变电磁测深激发波形的频谱出发,进而证明瞬变电磁测深与频率电磁测深场分量间的关系,最后论述了探测地质结构的物理原理。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41 ]
  • 实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及应用

    郭爱煌

    应用微机和单片机技术,从频率、模拟信号采集、数据通信、数据处理等方面论述了实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并举出了应用实例。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阅读次数:57 ]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6 ]
  • 地下水疏干井群优化设计的遗传算法

    虎维岳

    讨论了用遗传算法求解优化问题的基本原理、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解题的基本步骤。通过对假设疏干井群优化设计管理模型的计算,讨论了遗传算法在地下水疏干井群优化设计中应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K]
    [阅读次数:141 ]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2 ]
  • 矿区采动断裂的稳定性评价

    倪宏革,罗国煜

    矿区优势断裂对地表岩移具明显的控制作用。采动断裂的稳定与否,不仅取决于开采区与断裂的距离和开采规模,更重要的在于采动断裂本身系列优势指标的大小,据此认识,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与实际相吻合的结论。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 ]
  • 沙下大采高采煤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以鄂尔多斯煤田南部为例

    王经明,马茂盛,王勇

    通过实际条件分析,建立了FCBP—2D不抗拉力学模型、在力学参数选取上采用RMR岩体分类法,并以鄂尔多斯煤田南部的补连塔为例进行了计算。生产验证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合理的。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阅读次数:120 ]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23 ]
  • 煤层覆岩分类的模糊综合评判

    曾兵

    覆岩分类是经验类比法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基础,应用模糊数学m相分类法对煤层顶板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处理,寻求煤层顶板对岩性“软”“硬”的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矩阵,进行煤层顶板类别的综合判别,并将其结果用于确定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经验公式的系数值。这一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人为因素对覆岩分类的影响,使预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更符合实际情况。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阅读次数:125 ]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1 ]
  • 高分辨率三极断面测深技术在采石场勘查中的应用

    岳建华

    介绍了高分辨三极断面测深技术在采石场勘查中的应用,钻探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圈定采石场灰岩岩溶等地质异常体,可为开采石料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5 ]
  • 芙蓉煤矿B_2煤层逆掩断层预测探索

    伍泽民,谢卫东

    通过对芙蓉煤矿B煤组下分层B2煤层中出现的一种特殊逆掩断层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定量预测预报方法——相对层间距高差值法。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阅读次数:121 ]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 通二井田不同地质构造成分的定量分离

    邓寅生,杨凤召

    应用二维多项式趋势面分析方法分离出通二井田不同级别的构造成分,进而推断出研究区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方向。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 均质多岩层褶皱的大变形数值模拟

    李玉林,杨锡禄,陈至达,杨成永

    利用杆件大变形力学理论,对均质多岩层在力作用下褶皱的形成过程及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岩层受力两端边界条件对称时,产生的褶皱是对称的;当边界条件不对称时,产生的褶皱是不对称的,揭示了对称与不对称褶皱产生的力学成因,同时也表明,大变形力学理论在地质构造模拟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阅读次数:115 ]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4 ]
  • 稳态瑞利波法在中国的应用及进展

    夏宇靖

    采用电磁震源的稳态瑞利波法在我国应用已有近10年的历史,是我国应用最早的面波勘探方法。近10年来,通过理论和试验两方面的研究,在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确定“拐点”和“之字型”异常为D—vR曲线上地层界面的两种基本异常形态;根据单条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洞穴、裂隙、松软带等地质异常的基本类型;并获得了深达一二百米以上的实测资料。稳态瑞利波法成功地应用到许多大、中、小型工程项目之中,解决了一些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勘探深度、解释精度和空洞判断准确率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稳态法所具有的优势是其它类似物探方法包括目前的瞬态面波法很难比拟的。可以预见,随着稳态和瞬态方法、仪器的发展,两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必将进一步提高瑞利面波勘探的水平和解决各种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5 ]
  • 煤中硫研究现状

    周春光,杨起,康西栋,汤达祯,刘大锰

    从煤中的无机硫、有机硫、亲硫元素及煤中硫成因等四方面总结了煤中硫的研究现状。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46 ]
  • 防治矿井煤和瓦斯突出数据管理系统

    冉启明,张传铭

    煤矿防治煤和瓦斯突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人们逐步探索煤与瓦斯突出规律,人工计算已不能适应大量数据处理与分析之需要,将计算机数据库及计算机绘图功能运用于防突工作中,能较好地处理防突数据,提高防突预测预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使之更好地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

    1999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4 ]
  • 煤中断裂分布的分形特征

    陈江峰,胡诚

    运用分形理论对平顶山高庄矿戊8煤中断裂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断裂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可以用分维描述。分维等值线图能有效地反映煤中断裂分布的复杂程度、分布范围和展布方向。分维是煤中断裂分布长度、条数和分布均匀程度等参数的综合指标,该指标随以上参数的变化而变化。

    1999年0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阅读次数:122 ]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37 ]
  • 乌达矿区主采煤层煤相特征与煤的可选性

    代世峰,艾天杰,侯惠敏,毛鹤龄,马风学,李宝春,杨宝瑞,曹玉洵

    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主采煤层9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和煤相进行了分析,用煤样密度组成的煤岩学方法讨论不同煤相煤的可选性。研究表明,相同煤相不同煤的可选性相似,聚煤环境决定了煤中矿物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同时也决定了煤的可选性。高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好,而低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差。

    1999年01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15 ]
  • 高温高压下煤变形的实验分析

    金法礼,秦勇

    通过对不同温度、压力实验条件下,不同煤级煤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分析,探讨了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变形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温度和压力在不同煤级和不同实验条件下具有的不同作用。在中煤级阶段,虽然围压的增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的强度,但温度的影响更为重要。较高煤级在小应变阶段,温度起主导作用;而到了大变形阶段,围压的作用又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此外,在一定的条件下,煤中气体的产生和释放对煤的变形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1999年01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阅读次数:102 ]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37 ]
  • 绿水洞煤矿煤层(成)气赋存与地质条件的关系

    王宏图,鲜学福,王昌贤,贺建明,伍厚云,熊道渝,陈万国,熊守祥

    依据绿水洞矿井地质构造和煤层构造变形特征,对该矿煤层(成)气赋存运移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就该矿生产中煤层(成)气涌出及可能产生的动力现象进行了地质评价,认为在矿井深部仍存在沿岩层裂隙和溶洞发生煤层(成)气涌出的可能,田湾向斜东翼为全井田煤层(成)气突出危险程度最高的区域。

    1999年01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