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恒堂,田希群
西北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资源开发中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本文在对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从技术经济条件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令后的资源开发潜力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认识和建议。
1998年S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阅读次数:129 ]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0 ] - 叶道敏,肖文钊,罗俊文,黄海智
用配有自行研制的程序控温仪的显微热台,观察研究了P1、T3两时代煤显微组分的加热性状和焦炭的显微特征,由此揭示了不同时代等变质煤结焦性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标准活性组分(Vt,st)的新概念;确定了测定混煤中镜质体反射率的方法;最后以重钢焦化厂大量200kg焦炉试验为基础,用计算机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优选出标准活性组分(Vt,st)、镜质体随机反射率(Rran)及其标准差(S)三个参数,建立了能准确定量预测焦炭机械强度的数学模型。经焦化厂使用证实,用该方法预测和控制焦炭强度不但准确度高、简单易行,而且可适用于我国大多数焦化企业由不同煤田的多矿点供煤且常有混煤、煤质不稳定的复杂状况。
1998年S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12 ] - 张培河,胡绍祥
煤矿开采岩体稳定性研究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对影响岩体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岩体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并以协庄矿为例,对顶板稳定性进行了预测,为煤矿开采岩体稳定性预测提供了一条途径。
1998年S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阅读次数:114 ]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5 ] - 李小彦
从煤岩学的角度,对煤储层裂隙的研究方法进行辩析,提出有关裂隙的定义。分析认为,主裂隙的展布方向是渗透性的优势方位;裂隙几何形态参数是渗透率大小的量级;连通性裂隙网络是高渗透区的良好标志,为预测煤储层渗透性能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研究方法。
1998年S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阅读次数:123 ]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21 ] - 王彦龙
针对我国煤层气开发只重视煤心解析气,泥浆气长期得不到重视的现状,结合作者几年来对泥浆气测录井工作的经验和认识,从录井原理、目的、意义、作用、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泥浆气测录井在煤层气资源评价、开发方面的作用。
1998年S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阅读次数:144 ]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6 ] - 李林涛,贾希荣
论述了编制煤田地质报告环保篇章的意义、潜在环境问题识别和预评价,概括介绍了环保篇章的内容,旨在推动和加强煤田地质报告环保篇章的编制工作,为管理机构、产业部门提供开发煤炭资源的决策依据,并为以后工作提供指导。
1998年S1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 杨向民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发现,利用锅炉碱性排污水或化学碱性水对锅炉尾部烟道进行喷雾,可以达到脱除烟气中SOx、MOx的目的,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其技术关键是喷淋雾化方式、喷雾水量、喷雾水的碱度及烟道结构对气-汽两相流之间混合湍动的影响。该方法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简单可靠、脱硫脱氮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和烟道阻力及腐蚀小等特点。针对我国燃煤锅炉量大、面广、分散的特点,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998年S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119 ]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5 ] - 王经明,李竞生
针对某些地质条件导出了离散双重介质二维二相流耦合微分方程,对方程中的渗透率和裂隙宽度进行了Karhunen-Loeve级数展开,对其他参数进行了多项式随机函数的级数展开,同时对截取级数前有限项所产生的误差作了分析.在求解基本未知量的同时也能求解随机变量的特征数。
1998年S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5 ] - 靳德武,王延福
矿坑突水以其突发性的特点易于酿成事故,危及矿工生命和矿井安全,因此在查清煤矿床充水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矿坑交水预报特别重要。这就首先需要解决突水因素(子)的组合优化问题,以往多是从定性分析的角度进行决策分析,影响矿坑交水预测的精度,并且因人而异,操作起来特别困难。本文运用信息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借助信息分析手段,使各类交水因素对突水岩体的作用大小通过信息量这一信息单位来度量,为突水因素分析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从而解决了各类突水因素的优化和配置问题。
1998年S1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22 ] - 张西民,马培智
以某采煤工作面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进行了有限元法模拟和底板岩层的力学规律分析,并据此预测底板突水的危险点,进而分析来压和突水的相互关系。
1998年S1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27 ] - 王秀辉
利用煤层底板在采动过程中岩层内部参数值在突水前夕的变化来分析、预测底板突水的可能性,方法是数值模拟与现场测试及两者的结合,综合评价煤层底板的突水可能性。本文着重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仪器及工作方法。
1998年S1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阅读次数:129 ]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40 ] - 刘其声,李玉林,王琦,王学礼
经过多年来带压开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煤矿采区底板突水的机理已基本明确,尽管在量上把握相关因素与突水的关系,进而达到从根本上预测突水的目的,还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但从已具有代表性的工作面突水条件研究所取得的零散实际观测资料中,可以总结提炼出带压开采条件分析与交水可能性评估的一般方法,比单纯用“突水系数”法更深入一步。本文以邢台矿务局东庞煤矿为例进行了尝试。
1998年S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3 ] - 王成绪
介绍了二郎山公路隧道轴线上3个钻孔的地应力测试结果,应用水压致裂法在钻孔中测试,所测的两个不同大小的水平主应力都大于垂直主应力(除了地表以下很浅处外),这个地应力与区域大地构造方向一致,在此基础上评价了隧道碉室围岩的稳定性。
1998年S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4 ] - 徐拴海
针对电网络模拟装置硬件的进步,用汇编和FORTRAN语言编制的计算机控制软件,实现了数据输入、模拟、采集、处理及输出的自动化过程:采用菜单、人机对话方式,便利了使用与操作,实现了高速、高效和方便实用。
1998年S1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张广忠,刘貅生
论述了在深圳市东部沿海高速公路隧道勘察中,应用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查明地下地质构造、风化带、分层等,并根据资料解释成果、钻探资料和工区地质资料,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断层及塌陷等情况进行了讨论。
1998年S1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7 ] - 王永胜
该软件系统是针对DZ-Ⅱ防爆数字直流电法仪而研制的,是矿井电法勘探资料解释的专业软件。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功能、特点及其实现方法,并以肥城矿务局大封煤矿9107工作面为例,说明其应用效果。
1998年S1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0 ] - 南生辉
介绍了钻孔雷达定向测量技术的原理,结合实例说明资料解释方法及探测效果。
1998年S1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阅读次数:63 ]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8 ] - 胡少韵
我国煤矿坑道钻探与地面煤田钻探比较,在技术上发展得慢一些。但自70年代后期我国把发展综采作为煤炭工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煤矿坑道钻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80年代在新型坑道钻机的研制开发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90年代在完善坑道钻机的同时钻探工艺也有新的突破,开始走上设备与工艺全面发展的轨道。本文对近20年来在该领域取得了主要成绩作了简要回顾,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1998年S1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25 ] - 胡少韵,赵学社,姚宁平,田宏亮,马沈岐
GY-15型全液压动力头工程钻机是我所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己多年研制全液压动力头钻机的优势开发的一种新型基础桩钻孔设备,本文着重对该钻机的结构特点、试验情况、主要技术参数等作了简要的介绍.
1998年S1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阅读次数:147 ]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8 ] - 唐胜利,任建文,卢文锦,王勇
通过喷嘴喷射试验,研究了煤田PDC钻头喷嘴尺寸和喷射距离与射流动压力的关系,得出了优化喷射结构参数。
1998年S1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 ] - 宋生印,殷振献
利用海藻胶下脚料,添加纤维状物质和高分子聚合物研制的一种新型堵漏剂,其封堵能力强,可承受较大的压力差,能用化学方法将其降解,从而对地层,特别是煤层不产生永久性伤害,适用于煤层气和其它需要对储层加以保护的钻井。
1998年S1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3 ] - 张福平,王勇,冯宏
以平顶山矿务局四矿为例,结合煤矿生产实际,论述了以计算机为中心,集矿井灾害监测和工况监测于一体的现代化煤矿安全与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原理、结构、功能与实现方法。
1998年S1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