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杨庄朱庄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

    何柏蓉

    杨朱两矿受水害威胁严重,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水文地质条件勘查,利用其结果,综合分析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并进行了矿井充水性分区和安全开采的排水量预测,为正确制定矿井防治水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

    1998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1 ]
  • 煤层气储层的显微孔裂隙成因分类及其应用

    霍永忠,张爱云

    采用煤岩学方法研究煤储层特性,可直接观察孔裂隙的分布、形态、数量、充填状态等特征,有利于查明显微孔裂隙成因、影响因素及演化规律。将显微孔隙分为生物成因孔和非生物成因孔;显微裂隙划分出内生裂隙、继承性裂隙、层面裂隙和构造裂隙;分别研究了各类显微孔裂隙在煤储层中的分布、随煤化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其与渗透率的关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8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阅读次数:151 ] |[下载次数:858 ] |[网刊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124 ]
  • 小间距煤层群采区开采地质条件的探测与评价

    赵存明,王信文,杨元海,宋德旺

    以开滦钱家营井田二、三采区为例,阐述了小间距煤层群采区开采地质条件的采前探测与评价技术,该技术又可称井下综合地震勘探(二维地震、瑞利波、槽波地震),井下钻探和地质综合评价三结合勘探技术,论述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先进性。

    1998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11 ]
  • 阳泉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浅析

    王一,秦怀珠,焦希颖

    运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分析阳泉矿区地质构造,探讨构造体系、构造演化及其形成机制。作者认为,阳泉矿区地质构造格局是东西向构造带和新华夏构造带互相复合造成的,矿区内煤系底部的岩浆岩侵入体,在新华夏系南北向扭力作用时起了砥柱作用。

    1998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24 ]
  • 抚顺盆地同沉积构造及其对煤和油页岩厚度的控制

    吴冲龙,袁艳斌,李绍虎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抚顺盆地的同沉积构造格架及其对超厚煤层和油页岩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抚顺断陷盆地的同沉积构造格架,是由走向NEE和NNW的两组同沉积正断层组成的网络。它将盆地分划成一系列走向近东西的次级断陷、断隆。在古气候和碎屑沉积速率等因素的配合下,该盆地的同沉积构造格架通过控制沉积环境和沉积空间,从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严格地控制了煤层和油页岩的厚度分布,因此超厚煤层和油页岩整体呈东西条带状分布,并且在次级断陷中显著加厚,而在次级断隆上显著减薄。

    1998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阅读次数:123 ]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9 ]
  • 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中的E_x分量

    陈明生,阎述,陶冬琴

    在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包括CSAMT)的各场量中,电场Ex分量具有分辨率高、观测信噪比高、不需作近场改正等优点。在有地表电性不均匀引起的静态偏移情况下,可通过转换相位消除静态偏移。因此在资料处理与解释中可不局限于比值电阻率的模式,使频率电磁测深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1998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6 ]
  • 华北煤层底板突水的随机—信息模拟及预测

    靳德武,马培智,王延福

    在我国华北煤矿区,回采工作面煤层底板突水问题严重困扰着煤矿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针对回采工作面煤层底板突水的特点,提出了采用随机—信息方法解决突水预报问题,为此建立了信息判据,并对大量的实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998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阅读次数:116 ]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26 ]
  • 煤的显微构造及其储集性能

    张慧,王晓刚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煤中微米级构造变形,揭示了煤的显微构造变形现象,如裂隙、角砾、碎粒、糜棱质、滑移面等。这些显微构造直接影响着煤的储集性能,裂隙和角砾的发育增加了煤中的大孔和中孔,提高了有效孔隙率;碎粒和糜棱质增加了煤的比表面积和甲烷吸附量,同时也有充填孔隙、堵塞通道的作用。研究显微构造在理论上可为煤层气生、储、运机理研究提供微观依据;在应用上可成为煤层气资源评价和开采的指标之一。

    1998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阅读次数:142 ]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95 ]
  • 煤中铬的研究现状

    许德伟,任德贻,赵峰华,张军营

    对煤中铬的地球化学行为、分布、赋存形式、富集机理、迁移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1998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18 ]
  • 利用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纠正建筑物偏斜

    宋金良

    受旋喷注浆技术和“三下”采煤理论的启发,考虑到软粘土的流变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建筑物纠偏方法——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纠偏法,重点阐述了该法原理和施工工艺,并介绍了一个工程实例。

    1998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 ]
  • 稳态瑞利波法探测浅层地层波速

    夏宇靖

    横波波速是最合适的场地地基分类指标。瑞利波波速与横波波速极为接近。文章从若干方法的简单比较中介绍了瑞利波方法测定地层波速的原理、特点及存在问题,通过应用实际说明这种方法在浅层地层波速测试中优于其它方法。

    1998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阅读次数:92 ]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3 ]
  • 空间定向钻孔轨迹预测和控制

    李巨龙,马植侃

    为了及时了解空间定向钻孔在施工过程中空间位置及中靶情况,本文对空间定向孔靶点预测和纠斜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导出了空间定向孔轨迹预测和控制公式。

    1998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阅读次数:84 ]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7 ]
  • 鲍店煤矿井筒注浆加固方法及效果

    梁作江,阎军

    阐述了鲍店煤矿主、副井筒的破坏机理,选择地面注浆方法加固井筒,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作为注浆材料,采取上行式和间歇式注浆工艺。并介绍了注浆治理的效果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1998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8 ]
  • 伸展背景下陆相地层发育的控制——以阜新盆地为例

    程日辉,王东坡,廖兴明

    陆相地层发育普遍认为是受构造控制的,然而在构造背景下,其它控制因素如水位或水量、沉积物供给量等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根据Schlische的伸展盆地定量充填模型,模拟阜新盆地沙海组和阜新组地层的形成,得出一些对陆相地层发育控制的一些认识。在陆相地层发育过程中,层序发育与沉积环境转化是受盆地的构造沉降与可容空间、沉积物供给与沉积物堆积速率、盆地供水量与气候以及沉积作用过程的影响和控制。

    1998年06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12 ]
  • 渣渡矿区滑脱构造特征

    陆天德

    渣渡矿区滑脱构造比较发育,既有推覆构造,也有滑覆构造;有顺层,也有切层;并具有多期次及先推后滑等特点。由于燕山晚期岩浆岩的侵入及锡矿山背斜的形成,在背斜两翼产生重力滑动构造。其前缘挤压区均追踪利用了金盘仑断层和集云断层的南段,使本区南部构造复杂化,而北部构造仍保持较简单的格局,因而造成了本区南北构造分异的现象。

    1998年06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 煤质煤类分析系统的研制

    唐真,赵刚,唐跃刚

    鉴于我国煤质分析方法、指标比较落后的状况,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地质理论和数学理论而研制的一套煤质煤类分析实用性软件。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要求、功能、结构以及系统的实现算法等。

    1998年06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阅读次数:71 ]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 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方法

    邹海,桂和荣,王桂梁,周庆富

    显式拉格朗日差分是8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数值分析方法,已成功地运用于边坡工程、挡土墙设计及围岩支护等方面。本文尝试将其应用于综采放顶煤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预测,结合新集矿1303综放工作面进行了模拟分析,根据采后覆岩应力变化特点及破坏状况确定出导水裂隙带高度。实践证明该法在导高预测方面较其它数值方法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1998年06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91 ]
  • CMHMIS及其在煤矿水化学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曹中初,郑世书

    利用笔者开发的煤矿水文地质管理信息系统(CMHMIS)来研究煤矿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在简要介绍CMHMIS总体设计及其各模块功能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利用CMHMIS研究张双楼矿井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的结果,并得出一种适合该矿具体情况的最佳分析方案

    1998年06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3 ]
  • 相干体技术在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杜文凤

    相干体技术是一种用于描述断层和地层特征的解释性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偏移后的三维地震数据体中,通过对每一道每一个样点求得与其周围数据的相干性值,来获得一个表示地震数据相干性的三维数据体(简称相干体)。地层出现的不连续性在相干体上表现为低相干体值。相干体上的低相干值通过相干时间切片和相干层拉平切片来反映。应用实例表明,使用相干体技术在解释落差3m左右的小断层、分析断层的平面分布、加快大断层的解释速度、探测巷道、圈定采空区边界等方面,比起常规解释方法更加直观、快速。

    1998年06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阅读次数:84 ]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3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