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华北地台南缘中侏罗世气候变热的古植物学证据

    曾勇,范炳恒,沈树忠

    根据对豫西地区义马组植物群三个植物组合的系统研究,以古植物组合的动态变化及古植物叶相特征为证据,论证了华北地台南缘中—晚侏罗世时期气候变热是从巴柔—巴通早期开始的,明显早于南欧、中亚及西北利亚地区。

    1998年05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8 ]
  • 煤系岩石工程地质性质指标变异性研究

    隋旺华,周圣武,姜振泉,于震平

    对山东金山矿区3煤覆岩及底板工程地质性质类型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用K—S法进行的概率分布类型拟合检验表明,各指标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另外,还对煤系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关联性及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为煤矿工程地质可靠度研究提供了依据。

    1998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3 ]
  • 测井资料计算机自动分层与岩性识别

    郭爱煌

    在测井资料格式转换、环境影响校正、平滑滤波、标准化和加权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加权综合曲线信息法、曲线活度分析法进行测井资料自动分层,用概率统计法、聚类分析法实现测井曲线自动岩性识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测井资料计算机处理解释系统

    1998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阅读次数:144 ]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29 ]
  • 改进的核函数在红岩矿矿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李朝峰,余志伟,韩宝平

    运用伏特拉核函数基本理论,建立了南桐矿区红岩煤矿矿井涌水量的线性、非线性核函数模型,介绍了计算核函数模型所用的递归算法,同时对模拟结果的残差进行了分析,并用AR模型进行了改进。

    1998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2 ]
  • 利用τ—p变换技术实现多波波场分离

    戚敬华,李萍

    通过研究多波地震资料空间三个分量的波场特征及在τ—p域的特性,采用τ—p变换技术,编制了波场分离程序;选取适当的空间和时间τ—p参数,对模型和实际多波地震资料进行波场分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998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阅读次数:114 ]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52 ]
  • 矿井电剖面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二例

    于景村,李志聃,韩德品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p631.32作者简介于景村男32岁讲师地球物理勘探1引言矿井突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难题之一,而矿井突水多与断层或裂隙有关,底板承压含水层和掘进头前方含、导水构造又是矿井突水的先决条件。因此查清采煤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是有效...

    1998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9 ]
  • 高安井田古应力场演化有限元分析

    员争荣,薛喜成,龙荣生

    利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萍乡矿区高安井田三期古构造应力场演化进行了计算模拟,验证了井田地质构造演化规律,为矿井地质进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1998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1 ]
  • 华南东部茅口亚统和吴家坪阶的岩相古地理

    陈钟惠,武法东,葛立刚,张守良

    分析了华南东部茅口亚统和吴家坪阶的岩相古地理分区及厚度变化,在此基础上对几个有争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998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阅读次数:131 ]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2 ]
  • 采场底板突水力学分析

    施龙青

    把隔水底板作为脆性岩体,认为底板突水是由于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滑动造成的。考虑到矿山压力的作用,修正了莫尔—库仑破裂准则。

    1998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阅读次数:110 ]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39 ]
  • 地下水水位动态预测新方法——数据处理组合法

    胡明星,郭玲香,郭达志

    针对地下水的周期性水位动态变化特征,首次将数据处理组合方法应用于地下水水位动态预测中,并以江西抚州地区水位为例,进行了水位预测。

    1998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5 ]
  • 平沟矿区山西组潮控三角洲—河流沉积及聚煤特点

    郭英海,刘焕杰,贾进华

    通过野外和室内研究,提出山西组形成于河流—潮控三角洲环境。河流沉积包括辫状曲流河和高弯度曲流河。潮控三角洲以潮汐沉积发育为标志,潮汐沙坝、潮河道构成其沉积骨架,揭示了沉积期仍受海水内泛影响。煤聚积发生在河道岸后边缘沼泽环境、废弃潮汐沙坝上发育起来的潮坪环境及分流间湾充填变浅形成的泥炭沼泽环境。总结了不同沉积环境的聚煤特点。

    1998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4 ]
  • 地史中煤层甲烷扩散散失作用的数值模拟

    韦重韬,刘焕杰,孟健

    以扩散传质微分方程为基础,建立游离甲烷在盖层中扩散散失的数学模型,并对不同地质条件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扩散作用是游离态煤层甲烷散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扩散散失速度与储、盖层特征、煤层有机质热成熟历史等有关;烃浓度封闭对阻滞煤层甲烷的扩散散失起了重要的作用。

    1998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阅读次数:131 ]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8 ]
  • 超化井田二1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定量研究

    曹代勇,刘钦甫,彭苏萍,贺日兴,穆宣社,施先忠,张守仁

    超化井田二1煤层空间展布具有分带性、定向性、等距性和岛列性等基本规律。趋势面分析揭示了井田尺度煤厚变化的主体特征;方向梯度和滑动窗口变异系数分析是对煤厚变异性定量描述的一种新参数。

    1998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阅读次数:139 ]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20 ]
  • 潮水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研究

    葛立刚,陈钟惠,武法东,张守良,张志洪,许太伦

    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潮水盆地侏罗系进行综合沉积学研究,识别出各级层序界面特征,将侏罗系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3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8个三级层序;发现各级层序地层单元对富煤带的控制因素是古气候条件、构造运动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沉积环境,但对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控制因素具有主次之分。沉积体系分析结果表明,潮水盆地侏罗系的富煤单元主要发育于冲积扇沉积体系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1998年05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13 ]
  • 灰色聚类分析在煤矿瓦斯分区中的应用

    王晓波,丁陈建

    以灰色理论为依据,结合南屯煤矿瓦斯分布规律的研究,探索了利用灰色聚类分析进行煤矿瓦斯分布规律研究的一般方法。

    1998年05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0 ]
  • 缓倾斜煤层浅部开采破坏的预测与防治

    高德福

    介绍了浅部采动破坏的形成条件和破坏形式。参照国内外情况,提出了缓倾斜煤层浅部采动所形成的陷落性破坏区的判定标准及防治意见

    1998年05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阅读次数:50 ]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神经网络研究

    卢新卫,胡明星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的不足,应用神经网络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B—P网络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某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作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运用简便、精确可靠、可判性强。

    1998年05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22 ]
  • 提高图像重建效果的校正方法

    杨元海

    弹性波计算机层析成像(CT)技术是十多年来地球物理领域里的一个前沿热门课题。本文介绍了在利用地震走时的CT技术中,提高图像重建效果的5种校正方法及其效果。

    1998年05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阅读次数:60 ]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 钻头配方设计神经网络专家系统

    张绍和,赵显富,鲁凡,张祖平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设计的金刚石钻头配方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具有知识规则较少、界面友好等特点,用于开发钻头配方设计是可行的。实践中经与相同设计条件的钻头相比,其使用效率和寿命均有所提高。

    1998年05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