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锦飞,李人厚
利用小波包分析在时域和频域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化特性,对信号进行小波包变换后,用谱矩阵法计算质点的空间运动特性,构造相应的滤波函数,对分解后的信号进行滤波,将滤波结果用逆小波包变换进行重构,实现了滤除干扰、保留有用信号的目的,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阅读次数:84 ]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8 ] - 吴基文
煤层“后生夹层”是指在煤层形成以后,由于地质构造作用而形成的夹矸,根据其发育部位、形态特征、产出状态,可将其划分出4种主要类型:刺状夹矸,包卷夹矸,板状夹矸和泥皮夹矸,文中详细讨论了各种夹矸的特征并阐述了研究意义。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2 ] - 杨梅忠,徐洪展
通过对煤矿工程地质灾害及灾害链概念和构成的系统论述,全面分析了煤矿开发中工程地质的灾害问题及致灾特点,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阅读次数:134 ]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23 ] - 邓寅生,康继武,王恩营,申江
用单元预测法对研究区主采煤层小构造的复杂程度进行了定量预测。首先,用聚类分析建立起已采单元小构造复杂程度的类结构,将单元小构造复杂程度划分成三大类和四个亚类。然后,用回归分析法建立起小构造复杂程度与影响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而,对未采单元小构造复杂程度进行预测。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阅读次数:126 ]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7 ] - 李海玉,周东玲
岩石圈内部存在着多层次拆离滑脱现象。主要由伸展作用形成的矿区边界铲状正断层交汇于深层次滑脱构造面上,而浅层次滑脱构造主要是在地壳伸展之后重力滑动作用的结果。这些多层次滑脱构造是新汶矿区构造格局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1998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23 ] - 王谊,李天元
槽波测量用速度检波器常产生高频谐振,是由于横向激励引起的二次谐振所致。采用加速度检波器芯体、增大速度检波器芯体阻尼等措施,可改善二次谐振的危害,经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 ] - 田中岚,张芳
对煤层气开发中所应用的裸眼洞穴完井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洞穴周围地层的应力分布状态,引出了几个相关的公式,对洞穴完井的应用提出了几个有益的建议。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5 ] - 赵理中,付学军,翟建山
提出地质等性块段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评价煤层开采地质条件的方法,对评价指标系统、验证指标系统、指标值赋值及合成、权系数和算子选定、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的验证、评价工作流程作了阐述,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客观可靠,有推广价值。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13 ] - 郭德勇,韩德馨,冯志亮
利用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测量系统,对不同煤质及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围压增加构造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不同煤质和不同类型构造煤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煤的结构、气体压力、气体成分等因素的作用机理。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阅读次数:122 ] |[下载次数:867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64 ] - 朱第植
应用遥感技术查明了杨庄矿和朱庄矿奥灰水的径流条件,所圈定的补给地带,经钻探得到了验证。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阅读次数:84 ]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 ] - 杨永国,韩宝平
介绍了地质时间序列随机模型及研究时间序列相关关系的频谱分析方法,给出了显著周期检验的Fisher准则。研究结果表明,频谱分析能够很好地确定地质时间序列的隐含周期及相关关系,从而揭示地质时间序列的内部特征。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阅读次数:102 ]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9 ] - 虎维岳,宋金良,刘其声,马培智
通过对北方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特别是对底板承压水多年水位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的分析,建立了预测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的混合随机序列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考核,分析了残差序列的随机性,通过对模型的预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阅读次数:133 ]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 刘桂建,吴恩江,杨萍月,田荣和
通过对地面水、浅层地下水的采样测试及深层地下水钻孔抽水资料分析,对梁宝寺勘探区的水环境进行了现状评价,并对今后的水质、水量等水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为今后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环境治理和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6 ] - 周义平
云南东部晚二叠世煤田老厂矿区无烟煤中砷的含量为0.1×10-6~86.2×10-6,平均6.2×10-6,为区域背景含量的3.4倍。煤中砷的分布有两种成因类型:陆源沉积型、后期矿化叠加型,后者的含砷丰度显著高于前者。通过浮选试验,对两种类型煤中砷的赋存形态、主要载体矿物及含砷丰度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根据实测数据评价了砷的可选性及燃煤过程中砷的挥发性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阅读次数:142 ]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59 ] - 赵峰华,任德贻
对燃煤产物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显微岩石学特征、燃煤产物淋滤试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对燃煤产物淋滤实验的类型、淋滤试验的有效性及条件选择、影响有害元素可溶性(淋滤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当前淋滤实验最为关心的元素种类。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54 ] - 武强,金玉洁,董东林,石占华
多层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组的立体充水结构,是华北煤田矿床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主要特征。“拟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和其对应的优化管理模型不仅从立体空间的尺度真实地描述了其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而且本身也是一项能够为该类型煤田矿井防治水决策系统提供定量科学依据的防治水技术。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阅读次数:129 ]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28 ] - 陈朝阳,高建中,刘白宙,张占全,张萍芳,王长文
选取对大煤底板八灰突水水量有影响的地质因素,如构造、岩溶、矿压、突水系数、新突水点至老突水点的最近距离为自变量,以最大突水量、稳定突水量为基准变量,用“数量化理论Ⅰ”将定性变量数量化,与定量变量联合建立焦作东部矿区的八灰突水量预测模型。经检验两个模型预测突水量相对误差小于1者大于72.5%,实测值与各自变量组合的复相关系数在0.7以上,对7个实际例子预测效果较好,从理论和实例上都说明所建模型可信,可用于焦作东区突水量的预测预报。
199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阅读次数:129 ]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 解海军,陈明生,阎述
应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频率域电磁测深(MT、CSAMT、FEM)中的静态效应进行识别与压制,再对消除了静态效应的数据进行重构,便可得到压制了静态效应后的数据。经验证,该方法用于静态校正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1998年04期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