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伯元,许国贤,田华,杨学峰
对比分析了煤镜质组反射率人工测定与自动测定的各自特点,给出了与人工测定结果高度相关的自动测定方法和条件。测定结果表明:自动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好于人工测定结果;区分能力与人工测定相当。自动测定结果换算为人工测定结果后,与人工测定结果的偏差小于不同单位人工测定的误差范围。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洪流,徐志斌
河南省嵩山—箕山地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其中北西向断裂是煤田的主要控煤构造。本文研究了其中的五指岭断裂的变形演化特点,探讨了其与上庄井田二1煤层厚度变化之间的联系,认为五指岭断裂对煤层厚度的后生变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王凯平,雷崇利,张培河
从热源、成热环境两方面对三河尖井田地温异常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后认为,井田内煤系基底处于相对抬高的构造位置,使大地热流增大;不同热导率岩层的叠层式组合,使煤系聚集的热量不易散失;地下水运动微弱,所起的降温作用很小等因素是导致井田地温异常的主要原因。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冯利军
受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是用来描述随机现象中输入与输出关系的一类线性动态模型。本文以大柳塔井田双沟泉域为例,应用该模型分别对双沟泉域在天然条件和矿井疏水条件下的泉流量进行预测,并据此评价矿井疏水对泉流量的影响。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王延斌,韩德馨
大麦地一带中泥盆统产有数层透镜状煤层,其中角质体含量一般>75%,而且不同富煤点煤中角质体类型、含量、结构特点都不相同,存在明显的分异现象。这种分异现象反映出早期陆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态特点,是聚煤环境、植物类型和生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煤岩学、古植物学及沉积环境分析入手,探讨了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及由此反映出的早期维管植物的生态特点。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邵龙义,窦建伟,张鹏飞
在对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论述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方法以及海平面变化与聚煤作用的关系。注重强调分布广泛的厚煤层实际上是在基准面或海平面抬升过程中堆积的,煤层底面代表海泛面,以煤层之下的古土壤(根土岩)或沉积间断面为代表的暴露事件则把其下的进积期沉积和其上的海侵期沉积分隔开来。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7 ] - 徐志斌,谢和平,王继尧
提出了一种更为简单的估算岩石断裂面粗糙度(JRC)值的分形模型,可用来模拟岩石断裂面剖面线。断裂面愈粗糙,其分维值也愈大,并建立了分维值与JRC值之间的经验方程。利用此方程估算6条节理剖面线的JRC值,结果与典型的JRC值十分接近。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秦勇,刘焕杰,范秉恒,桑树勋,李田忠,李贵中
采用直接解吸法、等温吸附法和吸附—解吸法,对研究区上古生界主煤层中煤层气的采收潜势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在0.7MPa废弃压力水平,推定区中绝大部分矿区的主煤层将可能没有煤层气产出;推断—预测区主煤层的采收潜势以临汾盆地最好,沁源东—安泽和沁水—翼城地区上主煤层也相对较高,而下主煤层普遍较差或极差。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 李静,李小彦,杨利军,雷崇利
含气量是进行煤层气资源计算与选区评价的关键。在有效含气量数据太少,不能满足研究工作需要的情况下,根据少量实测含气量数据和煤的等温吸附曲线、储层压力梯度、煤的水分、灰分数据,预测未知区煤层气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预测含气量数据与实测含气量数据比较接近,能保证资源量计算及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 李小彦,李静,杨利军,雷崇利
煤储层的渗透性预测是煤层气开发前必须的储层评价工作。评价方法是依据围岩节理及煤层裂隙的宏观、微观统计分析,寻找区内裂隙发育带及其走向,预测高渗透区的分布。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 胡伏生,万力,田开铭,杜强
给出了在岩石渗透性随深度衰减条件下,二维稳定流巷道涌水量的解析解。对巷道涌水量与巷道位置深度的关系,不同水平巷道涌水量以及矿坑总涌水量随开采深度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用平顶山矿突水资料进行了验证。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 施龙青,尹增德,王永红,陆泓,车洪焕
针对肥城煤田常出水、出大水的现实,从地质构造理论及矿山压力理论出发,探讨了煤田矿井突水的原因,认为该煤田特殊的构造及矿山压力导致的构造“活化”是矿井突水的主要因素。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韩宝平,杨勇国,于礼山,李明,王积宽
根据大量监测资料,研究了矿区岩溶管道和溶孔、溶隙流对降雨的不同响应特征,并概化出本区的岩溶地下水系统结构图。最后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频谱方法研究了31年来矿井涌水量对降雨量的响应关系,即全矿涌水量滞后于降雨6d。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 马培智,郑士田,黄贤瑞
在分析范各庄井田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水文地球化学理论初步探讨了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地下水中赋存高含量NO-3离子的形成机理,介绍了应用这一水化学特征分析矿井充水条件的方法。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 张志禹,高静怀,秦卫阳,顾家柳
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给出了一种高分辨率三瞬参数提取方法。模型计算和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 杨宽
根据数字测井资料计算在自然条件下岩石的弹性参数,定量预测煤层开采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稳定性。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 郭爱煌
针对煤矿井下水平钻孔测井解释沿用地面垂直钻孔测井解释方法的问题,应用数值方法,对煤矿水平钻孔自然伽玛测井、视电阻率测井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通过实例计算,与实际情况相符。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 王成,杜海娥
MK—2型全液压坑道钻机为一种轻便的井下浅孔钻凿设备,是吸取国外先进钻机优点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研制而成的,主要用于井下瓦斯抽放、超前探测及煤体注水的施工作业。本文介绍了该钻机的结构、技术参数和工业性试验情况。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 孙国强
KCP泥浆是以KHM、CMC、PHP为处理剂的用于地热钻探的抗高温泥浆。它具有较好的抗温、防卡、防塌作用,并利于成井、洗井、投产,在西安地区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