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西南地区等变质煤煤岩煤质差异性研究

    肖文钊,叶道敏,罗俊文

    通过对西南地区古生代受海影响煤和陆相煤以及中生代陆相煤3个系列煤样的对比研究,探讨了西南地区煤岩及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含量特征;首次提出了只要煤化程度恰当,中生代煤的粘结性并不比古生代弱的观点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阅读次数:102 ]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3 ]
  • 岩石受力状态对弹性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初探

    刘盛东,杨玉岷,胡绍龙

    岩石所受的三向应力状态对其弹性波传播性质有一定的影响,此认识为所做的以泥质砂岩、泥岩和硅质胶结的坚硬砂岩为试样的实验所证实。实验结果表明,泥质砂岩和泥岩的vP/vS值几乎保持不变,硬质砂岩的vP/vS曲线却在应力达破坏荷载的90%左右出现下凹现象。经热处理后的硬质砂岩这一下凹现象则更突出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2 ]
  • 测井曲线识别地质标志层的灰色对比法

    朱子强,王琳,孙平,李宏禹,刘效贤

    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及优势分析技术。利用多种测井曲线,对山东巨野煤田某些钻孔的地质标志层位进行了灰色对比解释,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阅读次数:119 ]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2 ]
  • 自动确定煤岩参数的数据处理技术

    姚伯元,许国贤

    介绍了根据HY-3型全自动显微光度测定系统以煤反射率自动测定结果确定显微煤岩组分,鉴别混煤与确定混煤比例,确定煤中活惰性组分比例等采用的数据处理技术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7 ]
  • 地质统计学在煤炭储量评价中的应用

    王胜君,韩金炎

    储量评价是矿床地质可靠性评价的核心内容,也是采矿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地质统计学方法用于储量评价有很大的优越性。本文叙述了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储量评价的步骤,并对胜利煤田一号露天矿6号煤做了储量评价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阅读次数:73 ]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5 ]
  • 栓皮栎的热模拟特征及木栓质的成烃演化

    姚素平,金奎励

    由于大多数沉积有机质或煤层中的木栓质体在很低演化阶段荧光就消失了,使得地球化学家和煤岩学家往往低估了木栓质体对成烃的贡献。利用显微镜荧光检测和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现代植物栓皮栎的树皮进行人工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木栓组织和木检质成分是一种高度偏油的有机质,在低热力条件下释放出大量的以异构烃和环烷烃为主的液态烃类,大约在镜质体反射率为0.5%之前,生成C6+烃类总量的2/3以上。现代木栓热模拟生烃现象要滞后于地质体中的木栓质体,它不能完全复制木栓质体的自然熟化过程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5 ]
  • 碳酸盐溶解、沉淀控制下的反应-迁移模型研究

    张永祥,薛禹群,曹玉清

    以碳酸盐岩中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溶解和沉淀化学反应为基础,阐述了反应模型和水流模型,建立了化学动力学方程-水流方程的关系,并且采用解析法-数值法混合解法求解济南岩溶区的反应-迁移模型,计算该区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水动力参数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14 ]
  • 平顶山矿区地下热水深部温度估算——地球化学温标的应用

    王广才

    应用地球化学温标估算了平顶山矿区地下热水的深部温度;介绍与分析了地球化学温标的应用条件、水-岩反应平衡状态,在此基础上应用合适的温标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为该区地温场和水-岩温度关系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8 ]
  • 高压容量法等温吸附实验的改进

    朱兆英

    对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解吸式高压容量装置和实验方法、条件作了介绍。据笔者多年实践,对不同实验方法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阅读次数:119 ]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9 ]
  • 焦作矿区底板突水预报模型

    陈朝阳,李德安,姜峰,王清龙,高建中

    选取对突水有影响的地质因素,如构造、矿压、构造裂隙、断层断距、断层至突水点距离、隔水层厚度、水压等为自变量,以突水点及未突水点的这些资料为基础,用数量化理论(Ⅰ、Ⅱ)的方法,将定性变量数量化,并参与计算,建立了焦作矿区底板突水的定量预报模型。经检验表明,所建模型可靠,可用于实际预测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8 ]
  • 山西程子窳滑波滑动机理分析

    汪益敏

    通过对程子窳滑坡体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和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探索了滑坡体的形成机理,指出程子窳滑坡属牵引式滑坡,并提出了治理建议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 滤波处理提高道积分法反演煤层厚度的精度

    刘建华,刘天放

    道积分法反演煤层厚度,其计算的煤层厚度往往受到地震子波的类型和主频的影响。根据煤厚的分布范围,选择合适的滤波频带,对道积分剖面进行滤波处理可以提高煤厚的反演精度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弹性波CT技术及应用

    王文德,赵炯,胡继武

    弹性波CT技术是一种新的物探方法。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该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影响图像重建的因素,并以实例说明了弹性波CT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效果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29 ]
  • MS-Φ215绳索取心钻具在煤层气井中的应用

    常兴,浩宋凯

    MS-Φ215绳索取心钻具在煤层气井中的应用常兴浩宋凯(华北石油地质局钻井工程研究所新乡453700)关键词绳索取心取心钻具结构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P634.43作者简介常兴浩男34岁工程师硕士钻探工程1引言煤层气井取心作业的对象是煤储层。由于煤...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煤矿水文地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问世

    李剑锋

    煤矿水文地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问世由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兴隆庄矿和中国矿业大学共同开发的水文地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为煤矿水文地质工作现代化管理和质量标准化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已通过专家鉴定。这个系统具有追加、修改、删除、查询等功能,可以对系统自身进行维护...

    1996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兖州煤田含煤岩系成因相分析

    代世锋,任德贻,刘玉荣,李增学

    论述了兖州煤田太原组主要成因相的特征和沉积组合类型,分析了富煤带的形成、分布及其与下伏成因相的关系,也分析了海平面变化对成因相的影响和沉积体系的演化方向,并利用标志层划分了分析单元(相当于层序地层中的Parasequence),以单元为分析和编图的基本单位研究了兖州煤田的聚煤规律

    1996年05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2 ]
  •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控煤古构造趋势分析

    李恒堂,吕志发

    利用趋势面分析对延安组地层厚度和煤层总厚两个地质变量进行了拟合分析,其结果表明:早中侏罗世聚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燕山期北西向挤压构造应力场控制。聚煤拗陷的总体方向呈NE35°,区域富煤带的展布方向与其大体一致。吴忠—盐池—绥德为一分隔线。以北,次级构造的展布方向与煤层次级增厚带和减薄带的方向一致;以南,二者关系较复杂,反映了印支期古构造格局造成的古地貌反差较大

    1996年05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13 ]
  • 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含煤地层

    刘延哲

    对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老第三纪、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剖面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含煤地层时代

    1996年05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1 ]
  • 新新矿区山西组植物古生态学研究

    王军,沈光隆,孙柏年

    对登封煤田新新矿区早二叠世中期山西组植物古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讨论了植物群落的演替、结构,以及含煤地层的古地理环境

    1996年05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