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勇
介绍了近3年来煤岩学、煤化作用研究进展及其在煤分类、煤层自燃倾向性预测、地层等时面确定、煤层渗透率预测、古地热史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7 ] - 彭涛,何满潮
对大平矿副井井筒及马头门的变形破坏状况进行了描述,并对其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井筒翻修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阅读次数:155 ]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5 ] - 汪云甲,焦宝文
根据平顶山矿务局大量历史开采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取得影响开采的主要断层因素,提出了断层破坏指数的最优形式;研究了工作面断层破坏指数的统计预测方法和公式;建立了断层破坏指数与开采指标的关系模型。这些成果对采矿设计与计划、对目标定额确定与管理等具有积极作用。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4 ] - 朱兴珊,徐凤银,李权一
破坏煤是煤和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之一,研究破坏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桐矿区大量井下煤壁、手标本和显微镜观测为依据,提出了新的破坏煤宏观和微观分类,并指出了二者的对应关系;查明了煤层破坏程度的横向和纵向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阅读次数:230 ]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48 ] - 李振拴,左建平
在分析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的基础上,用化学热力学方法计算出每个钻孔岩溶水的碳酸盐岩矿物饱和指数,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到了富水分布规律。通过勘探证实,在碳酸盐岩分布区,供水水源地应选择在地下水动态变化不大、滞后期不长、碳酸盐岩矿物馆和指数βc>1~βd<1的灰岩浅埋区。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阅读次数:126 ]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2 ] - 段贵银
通过分析准格尔矿区地质背景和水动力条件,确定了矿区完整的岩溶水系统,进而研究了岩溶水的形成、赋存及运移特征。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阅读次数:150 ]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7 ] - 石显鑫
地下水平电偶源在地面上形成的正常电磁场的研究是电法勘探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给出了地下半空间存在低阻薄层时的地下水平电偶源在地面上形成的电磁场各分量的表达式,并由此对正常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对实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和解释。结果表明,在低频情况下,地下水平电偶源在地面上形成的磁场受低阻覆盖层和水平导电层的影响小,具有稳定的特征。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5 ] - 徐宏武
无线电波透视和地质雷达等探测成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煤层电性参数事先了解的程度,而影响电性参数的因素很多,测试手段又无统一方法可循。本文从实验室测试、现场实测和电测井资料的收集分析等方面,对分布于全国80个矿井,100多个煤层的325个煤样的电性参数进行了统计,并研究了煤质、湿度、温度、测试频率对电性参数的影响及各向异性问题。指出与电磁法勘探最密切的电性参数是煤层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36 ] - 唐胜利,卢文锦,任世斌,王勇,任建文
PDC无心钻头结构参数与钻头钻进性能有密切联系,通过全尺寸钻头室内实钻正交试验,研究了各结构参数与钻头钻进速度的关系,确定了PDC无心钻头优化结构参数组合。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3 ] - 汪敏华
为了提高地面注浆孔的吸浆量,可采用多种形式的孔内爆破措施。在谢桥东风井注浆孔内成功地采用了石油勘探部门已成熟的聚能射孔及高能气体压裂技术进行孔内爆破,明显增大了钻孔单位吸水量,提高了注浆效果。但综合分析认为,该技术应用于地面注浆孔,因受适用条件限制,在工艺和材料上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3 ] - 周江羽,刘常青,李健伏
根据海拉尔地区聚煤盆地的远景调查资料,简要讨论了沉积盆地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充填序列及聚煤盆地类型,着重探讨了各种类型沉积盆地的聚煤规律,并指出盆地聚煤作用明显受盆缘及盆地基底同沉积断裂活动的控制。
1996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20 ] - 桂学智
位于外海与内陆之间的过渡地带的陆表海盆地,在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过程中,其充填演化具有滞后效应。根据华北聚煤盆地西部的资料,提出了陆表海型聚煤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结合生物组合带推断地层年代。
1996年02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阅读次数:75 ]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2 ] - 王运泉,任德贻,王隆国
在测定煤中微量元素浓度与灰分产率(Ad)、各种形态硫(St,d,Sp,d、Ss,d、So,d)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元素的亲有机/无机性,而且也查明了与粘土矿物、黄铁矿乃至硫酸盐矿物等有关的元素。
1996年02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59 ] - 叶道敏,罗俊文,肖文钊,王士俊
对我国西南同变质系列不同沉积环境和时代的3个地区煤的镜质体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在光学、煤化学、工艺、有机地球化学性质等方面均有差异。其中同是晚二叠世但沉积环境不同的曲靖地区和水城、六枝地区煤的性质特别是结焦性较为接近,而四川中生代煤与它们相差甚远。时代差异比沉积环境引起的差异强烈的多。引起等变质煤镜质体性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成煤泥炭沼泽的地球化学性质或是否受海水影响并不总是起控制作用。
1996年02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6 ] - 郭崇光
结合山西碳酸盐岩地层岩溶水勘探中的实际资料,论述了往往被人们忽视的简单易测的自然状态下的井液电阻车曲线在确定岩溶含水层中的应用。
1996年02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3 ] - 王秀荣,赖越殿
针对用均匀高阻介质中的低阻体来模拟含水岩溶构造的缺陷,用积分方程法对两层介质中的岩溶构造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计算曲线的特征,以及表层、岩溶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异对探测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对野外施工和资料解释具有指导意义。
1996年02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阅读次数:122 ]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