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艳荣,蔡玉兰,王连元,张长生
区内存在5种等时性地层界面,据此将含煤岩系划分为6个成因单元,10个亚单元。沉积环境经历了5个演化阶段,其中扇三角洲废弃阶段为最有利的聚煤时期。聚煤的有利部位位于废弃的扇三角洲体之上。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7 ] - 窦廷焕,高菊芬
Pr/Ph值与煤化程度的关系及成煤环境意义窦廷焕,高菊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710054)关键词姥鲛烷,植烷,煤化作用,煤相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P593作者简介窦廷焕男57岁高级工程师煤田地质1引言类异成二烯烷烃的主要组分姥鲛烷(2,6,1...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11 ] - 杨锡禄
介绍了当前国际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状和进展、美国煤层气研究和商业性开发的状况以及我国近年来煤层气研究和勘探开发试验的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28 ] - 秦勇
依据《矿业文摘》等有关煤地质刊物和研究报告及学位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综合评述了近3年来我国煤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和成就,以及与国外相比的差距,同时介绍了煤地质著述的主要内容。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2 ] - 周师庸
总结评述了煤岩学的观点和方法伸展到煤化工领域后,对煤加工利用的各个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变化,分析了煤岩学对煤化工进一步起作用的障碍和原因,从而。提出了对今后煤岩学研究方向的期望和建议。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3 ] - 彭涛,何满潮
高应力软岩将是21世纪煤炭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从粘土矿物成分、环境地应力水平、水理性质、力学特征及工程表现等几方面阐述了通二矿高应力软岩的工程地质特征。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阅读次数:142 ]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2 ] - 纵建平,李谢淮,张璟,朱惠乾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矿与煤矿水患长期斗争的经验,开发了一种水患诊断专家系统,介绍了这一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 许惠德,吴圣林
内蒙露天煤矿中红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特殊,它制约着采运设备效率的发挥。工程治理应以综合治理为宜,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明沟排水法、换垫法和土工织物法。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 ] - 夏宇靖
瑞雷波勘探对洞穴、疏松带等地质体的判断主要根据D—vR曲线形态变化表现的异常特征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解释者的实践经验。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把洞穴类地质体表现的异常特征归纳为6类,分别举例加以说明,为瑞雷波方法的推广应用及进一步实现解释工作的程序化、自动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6 ] - 冯清文,周新莉,王毅
介绍了在黄土层中施工70m以内仰斜排水孔用设备、钻具组合、钻进工艺参数、滤水管制作和下管工艺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阅读次数:123 ]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 ] - 曹宝珍
介绍了HX型快速管接头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优点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阅读次数:66 ]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常江林,高强
山西宁武煤田大同组植物化石经笔者鉴定计21属41种,以真蕨类、银杏类为主,有节类、松柏类次之,苏铁类稀少。该植物群可归于北方普遍发育的Coniopteris-Phoenicopsiss植物群,并可与大同煤田的大同组、北京西山门头沟群、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及青海大煤沟组所含植物群对比,时代属中侏罗世。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阅读次数:109 ]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7 ] - 鲁百合
通过对我国典型煤矿区研究,论述了氟、氯元素在煤地球化学方面的特性及多种存在形式、氟、氯元素在我国不同成煤期煤层中的含量变化,及氟、氯元素含量在我国不同聚煤区内的分布规律。认为氟与氯在煤中的含量与煤的变质程度密切相关,分析了影响氟、氯元素在煤中富集、运移的地质因素。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阅读次数:92 ]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95 ] - 范立民,时亚民,段中会,姚建明
陕北侏罗纪煤田首次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膨润土矿床。介绍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的工艺性能、形成环境及利用方向,并对开发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阅读次数:135 ]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 董守华,李志聃
根据火烧区炮变岩△T磁异常特征,选择均匀磁化多边形体反演模型,采用最优化反演方法圈定火烧区边界;通过阻尼最小二乘法自动迭代反演,减少了这代次数和多解性,提高了解释精度。经理论模型与实例试算,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1 ] - 朱子强
论述了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采用多种测井参数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Bayes判别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建立起一套适用于煤田地质勘探的测井相计算机解释系统。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4 ] - 罗超,蔡镜仑,王镇泉,李世忠,李砚藻
在比较了现有岩石可钻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实验室微钻法来研究金刚石钻进岩石可钻性,并选用综合参数(h/P)/q作为岩石可钻性指标,通过室内微钻试验,表明该参数确定岩石可钻性更为合理。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阅读次数:57 ]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7 ] - 张群,吴景钧
对陕西黄陇煤田中下侏罗世延安组4号煤进行了煤岩学和孢粉学的详细定量分析,并用计算机对显微组分与孢粉类型之间的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煤中显微组分与孢粉类型之间在在相关关采、这种相关关系反映了显微组分的形成与成煤植物之间存在着成因上的联系,即煤中基质状和碎屑状显微组分主要由草本植物和材蕨植物形成,而其细胞结构和条带状的显微组分主要由木本裸子植物形成,,这两种类型显微组分的比值可以反映成煤植被特征。
1996年01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