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煤田地质与勘探》创刊已经20年了。20年来,它向读者介绍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科学试验和技术革新成果以及科技信息,反映了煤田地质科学和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目前,它在煤田地质界拥有一大批读者,并在地质界有一定的影响,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1992年获得了优秀煤炭科技期刊二等奖。 20年中,《煤田地质与勘探》刊出了2 000多篇文稿,其中包括21项讲座和24篇国外相关科技情况的介绍,促进了我国煤田地质科学和勘探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这些发展和进步可归纳为如下一些方面。
1993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阅读次数:50 ]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 蒋士钧;
<正> 课题由河北煤田四队承担,于1989~1991年进行研究,于1992年9月22~23日由刘宝君教授和杨起教授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通过评审。课题的主要成果为: a.将该区中生界划分为2系、5统15个组,建立了可与区域对比的较完整的中生代地层层序;首次建立了阳眷组和龙门组,厘定了下花园组、毛不拉组和后城组的时代,把原下花园组下部的鲕状泥岩划归阳眷组顶部,以其做为钻探的终孔指示层位。 b.研究了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特征,总结了聚煤规律,建立了聚煤模式;所提出的“侵蚀
1993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阅读次数:65 ]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 葛道凯;杨起;李宝芳;
分析了平顶山矿区煤系中形成于不同沉积环境的64组岩石样品的沉积特征和强度,结果表明,岩体的强度与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岩体强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岩性、沉积环境中能量的高低、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幅度和生物发育程度4项因素。
1993年01期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阅读次数:74 ]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4 ] - 李剑锋;
<正> 课题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在兖州矿务局协作下完成的,已于1992年9月由国家计委资源司主持通过鉴定。鉴定认为,该课题报告资料翔实,可作为矿山开发立项的依据。该课题通过收集资料、井下观测、采样和多种测试方法的分析鉴定,对煤层底板高岭岩的矿层层位、赋存状态、厚度变化、岩性特征等作了详细的评述,查明了开采技术条件并估
1993年0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桑树勋;刘焕杰;施健;
海南岛红树林泥炭普遍富硫。黄铁矿、硫酸盐和有机硫是泥炭中硫的三种主要赋存形态,其中,以黄铁矿硫高为特征。利用形态硫分析、硫同位素分析等手段结合硫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泥炭中硫的形成机理。泥炭中硫的富集与泥炭坪环境具紧密的成因联系,全硫和形态硫的时空变化受微环境的控制;潮坪水介质中的硫酸盐是泥炭中硫的最初来源;泥炭中硫的加入,主要发生于准同生价段,在加入过程中还原硫细菌起了决定性作用。定量沉积环境分析是查明古代富硫煤田硫分布的主要途径。
1993年01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30 ] - 子牛;
<正> 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井下自动数字直流电法仪,已于1992年9月2日由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技术发展局主持专家评议,并通过技术鉴定。该仪器采用快速过流保护技术,达到安全防爆要求,填补了国内外防爆直流电法仪的空白;利用软硬件相结合的处理技术,提高了仪器的抗干扰能力和测量准确度;其配套的软件系统,为井下电法探测资料的自动处理奠定了基础,并可快速高效地完成
1993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 ] - 王志荣;高文泰;
阐述了大冶滑动构造的展布、几何形态、力学性质、成因机制、演化历史以及与芦店滑动构造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大冶滑动构造赖以发生、发展的区域构造背景。
1993年01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4 ] - 子牛;
<正>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矸石排出,日积月累,堆集成山,侵占耕地,污染环境,成为矿区一害。煤矸石中往往含有硫铁矿石,是一种自然资源,某些矿区也有以土法制取硫磺者,但工艺落后,回收率很低,且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形成新的污染源。近几年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对高硫煤矸石的矿石特征,进行了精心的研究,提出了在单一炉内完成矿石的热分解、氧化、还原三个主要理化反应,设计出466S—20型炼磺炉,成功地运用了炉内还原法,提高了硫的回收率,由原来的43%提高到61%;同时采用了炉内碳酸钙固硫法、尾气水
1993年01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庄新国;李思田;吴冲龙;罗照华;王生维;
抚顺煤田的煤变质表现为一种具有浅成、高温、作用时间较短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特征。在西露天矿坑内和龙凤矿井下见有十分发育的接触热变质带,接触热变质煤未形成良好的天然焦,而是形成“炭渣状煤”或“烧变煤”。煤变质带明显,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有所反映。煤变质带的分布与后期侵入的辉绿岩的分布关系密切。
1993年01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阅读次数:125 ]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5 ] - 赵隆业;詹才高;陆汝伦;张良山;
<正>无论普查、勘探或煤田预测,均要求对煤炭资源进行评价。但迄今尚无一种可靠的方法。我们在承担《鄂尔多斯早一中侏罗世煤炭资源开发建设条件综合评价》这一课题中,探索出了一种评价方法
1993年01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阅读次数:149 ]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14 ] - 任德贻;雷加锦;唐跃刚;郭国莉;姚玉琴;
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波谱仪测定了煤中有机硫含量。a.在镜质体有机硫含量低于0.50%的煤中,惰质体的有机硫含量与其相近。而在镜质体有机硫含量高于0.5%的煤中,惰质体的有机硫含量大多为镜质体的40%~50%。各种镜质体和惰质体的有机硫含量随其凝胶化程度增高而增加。b.聚煤古地理环境对煤中有机硫含量起决定性作用。以镜质体为例,形成于湖滨三角洲平原环境的神木煤含有机硫0.21%,形成于滨海三角洲平原环境的水城大河边煤含有机硫0.84%,形成于泻湖海湾环境的兖州晚石炭世煤含有机硫2.24%。
1993年01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30 ] - 孙培德;
煤层瓦斯动力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煤(岩)层内瓦斯(煤层气)运移和分布规律的边缘地球科学。笔者运用瓦斯地质的新观点来认识煤(岩)层内瓦斯运移和分布的机理,较系统地阐明了新的煤层瓦斯动力学模型,对新理论在煤矿防治瓦斯中的应用作了重点开拓,并取得了若干新进展。进而以实测煤层瓦斯动力学参数为依据,对国内外5种典型的动力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的煤层瓦斯动力模型比国内外三大模型更逼近实际,为预测的矿井瓦斯变化规律以及开发煤成气资源提供了新的定量分析理论和科学方法。
1993年01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阅读次数:339 ]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212 ] - 张子敏;邱林;
<正> 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和说明书《关于我国煤层瓦斯地质的若干问题》已于1992年9月出版。该图和说明书综合分析了我国的瓦斯资料,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瓦斯地质的实际情况,资料充实,内容丰富,对煤炭开发布局、矿区总体规划和新井瓦斯预测及瓦斯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科研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该图以1:200万中国煤田地质图为底图,以煤
1993年0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阅读次数:46 ]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吴国祥;陈远华;
氡是气态的放射性物质,它广泛存在于岩石和土壤的孔隙中、地下水中和空气中。近年来,由于认识到氡被吸入人体后所产生的内辐射是导致肺癌的原因之一,因而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介绍了部分煤矿氡浓度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矿井氡浓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监测方法和评价意见,从而有利于对矿井氡的监测与治理,并为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值得参考的资料。
1993年01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阅读次数:63 ]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2 ] - 子牛;
<正> 煤矸石随煤炭生产而产生。日积月累,在矿区形成矸石山,既侵占良田。又污染环境。近年来,一些地区已有利用煤矸石制作建筑材料和提取有用物质,但用量有限。因此,进一步研究利用煤矸石,使大量煤矸石变废为宝,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对澄合、韩城矿区煤矸石进行了调查、采样,分析了矸石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研制了矸石肥料,测试了矸肥
1993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阅读次数:71 ]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 ] - 郭崇光;
介绍了在山西碳酸盐地层供水勘探中.如何利用井温测量资料,研究井温梯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含水层地段和位置、分析地下水的流动趋势以及估计钻孔岩溶富水性的强弱。
1993年01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 ] - Carl—lennart Axelsson;Lennart Karlqvist;Tommy Olsson;乔永胜;
在瑞典,硫化物矿尾矿污染水的淋滤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概述一项利用天然土覆盖尾矿、最大限度地减少淋滤水的调查报告。研究表明,天然土渗水性是如此之高,以致于起不到明显的隔水效果。天然土盖层只能减少高降雨量期或迅速化雪期的渗水量,而且只对淋滤水峰值有作用。但是,作为一种蓄水体,位于尾矿顶部的密封盖层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增加蒸腾损失。
1993年01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刘景林;刘际时;
叙述了NCGS测井的原理及元素含量计算方法;解决了现场测井中计算元素含量时必须得到的参数,如等效相对探测效率曲线的刻度、探管和井液中干扰(Fe、Ti、H)份额的扣除。用自己研制的仪器经山东几个煤田钻孔实测资料验证.计算的元素含量与岩芯化学分析对照结果,其精度不低于美国PGT公司和Schlumberger公司制造的仪器。此外,还介绍了连续测量获得的谱,经处理绘制成连续曲线,首次推出S_(511)、S_B、S_H/S_B等曲线,提供多种有用地质信息。
1993年01期 5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阅读次数:49 ]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3 ] - 赵苏启;
<正> 1 煤田构造基本特征本区地层属华北型,从老到新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煤层赋存于石炭二叠系中。位于山西组下部的二、煤为主采煤层,厚约6~8m;位于石炭系铝土质泥岩与L_1石灰岩之间的一_1煤,厚1m左右,局部可采。煤田构造形态为一宽缓、西窄东宽且较为完整的复式向斜。北界是荥密背斜,南界为龙坡寨背斜。区内以EW向高角度正断层发育为特征,除牛店、关口断层是南降北升外,其余都是南升北降。滑动构造的广泛分布是
1993年01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8 ] - 刘国强;黄智辉;张景考;
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基础上,提出利用测井资料识别煤田钻孔剖面上煤和岩性的方法。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建立第一级评价矩阵及权数向量,以正态分布型隶属函数形成第二级评价矩阵,对评价矩阵与权数矩阵作模糊运算获得评判结果。处理实例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1993年01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1 ] - 马植侃;刘建明;刘裕国;
研究了煤系中采用硬质合金钻进工艺时岩石可钻性分级的指标体系及测试方法;研制了一套能在野外流动条件下进行岩石可钻性分级测试的轻便仪器及工具。在7项分级指标体系中,压入强度、研磨性、塑性系数和用微型针状硬质合金钻头测试“微钻钻速”是首次应用,尤以用小试样测试“压入强度”及用微型针状硬质合金钻头测试“微钻钻进速度”两项指标能有效地反映煤系软岩石分级档次,可以弥补用微型孕镶金刚石钻头在6级以下较软岩石中无法钻进或达不到钻进指标的不足。
1993年01期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