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贵州织纳煤田晚二叠世海进海退旋回及煤聚积

    解习农;程守田;

    黔西南上二叠统为以碎屑沉积为主的含煤层序。该层序包括3个沉积体系域,下部体系域为海湾—泻湖体系沉积,中部体系域为三角洲体系和障壁坝—泻湖体系沉积,上部体系域为碎屑海岸体系沉积,总体反映海平面上升过程。煤层分布范围随海平面上升不断由东向西后退,主要煤层富集与最大进积期有关,即赋存于下部体系域上部和中部体系域。因此,利用海平面升降旋回可较好地预测煤层分布范围及主要煤层赋存规律。

    1992年05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27 ]
  • 《煤岩学配煤方法研究》课题通过技术鉴定

    子牛;

    <正> 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地质所承担的该课题,已于1991年12月6~7日由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技术发展局组织同行专家进行了技术鉴定。课题从煤岩学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并与配煤炼焦与焦炭质量预测这个生产中存在的技术关键问题密切结合,在大量野外、室内观测、分析、测试、研究的同时,与重庆钢铁公司焦化厂密切配合,以该厂煤源为对象,做了多达70炉200kg焦炉试验,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充分考虑了煤的变质程度、还原程度及成煤原始物质对煤岩显微组分造成的活性差异,经过一系列校正与换算,提出了标准活性组分的新概念;并根据统计学原理,优选出标准活性组分、镜质体平均随机反射率以及其分布的标准差等3个参

    1992年05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阅读次数:43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 广东二叠纪动物群的古生态

    覃秀兰;竺维彬;

    广东二叠纪地层分布广泛,尤以粤北、粤东、粤西北发育最好,也是广东的主要含煤地层。二叠纪动物群繁盛,大量的动物化石大多采自泥岩和灰岩,计有138属421种,主要包括(?)、腕足、双壳类、头足类和牙形刺等。根据动物的生态特征、分布状况以及沉积环境,广东二叠纪古生物地理区可分成连阳区和粤北—粤东—粤中区,同时依照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有12个动物群。这些动物群总属于浅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的古生态环境。

    1992年05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阅读次数:51 ]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瑞雷波地震勘探方法和仪器国产化》课题通过鉴定

    子牛;

    <正> 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承担的该课题,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75—11—02)物探新技术(仪器与方法)国产化研究中的子项,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是使用引进仪器开展方法试验,取得在掘进工作面前方和底板下30~50m范围内的小构造、洞穴、岩溶的探测效果;研制一套瑞雷波勘探仪,其主要指标达到日本GR—810型仪器的要求。煤层和围岩的勘探深度为30~50m,分辨率为深度的10%。通过几年来在煤矿井下和地面古墓考古、基础、地铁等工程以及洞穴、老窑等几十处反复试验研究所获的成果证明,该方法不但可用于地面,而且可用

    1992年05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59 ]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涟邵煤田测水煤系煤层灰分的构造分异

    陈健明;

    运用统计方法和耗散结构原理,对原煤灰分产率和构造分异作用的关系进行研究。煤层的剪切破裂可分为碎裂、碎粒和碎粉3个阶段,与原始结构煤灰分比较,原煤灰分在这3个阶段分别处于相等、增大和减小3种状态。原煤灰分的这种规律性变化与构造的分异作用有关。构造对煤层的分异作用实质上是构造煤从碎粒阶段的无序混杂状态到碎粉阶段煤和非煤组分重组后的新的有序状态的一种不可逆过程。

    1992年05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阅读次数:112 ]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4 ]
  • 用倾角变异系数预测芙蓉井田构造发育程度

    屈仁强;

    根据计算所得煤层底板倾角变异系数R值,将未采区划分为4种构造复杂程度类别,从而找出未采区不同地段断裂构造的差异性,还可根据R值等值线的方向判定未采区主要断裂构造的走向。

    1992年05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3 ]
  • 低沼矿区煤层气体地化特征及其灾害性

    吴俊;卜凡启;邢少春;许广安;王凯平;祝青;魏辉;

    用立体地球化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了徐州煤田“低沼矿区”的瓦斯问题可以获得“低沼矿区”煤层气体是以甲烷为主,重烃含量甚低,δ~(13)C_1偏负等特征,并指出:低沼矿区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煤层仍可具一定的气体灾害性。另外,用碳同位素方法还可以判别“煤层气体的活性”,以反映煤层气体和地下水的灾害倾向性。

    1992年05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阅读次数:58 ]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 ]
  • 黑龙江省煤田预测修编成果显著

    王洪生;

    <正> 东煤地质局第三物测队从1991年4月起,投入大量人力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煤田预测修编工作。这次煤田预测修编,以黑龙江省的松辽盆地北部、三江平原、虎林平原为重点,全面总结了30多年来在上述地区开展的物探工作,整理物探工作成果。根据已经掌握的大量物探和钻探资料,重新划分了上述地区的地质构造单元,评述找煤远景,编制了物探资料成果图、物探程度图,1∶50万、1∶100万煤田预测图。在松辽盆地北部提出了14个侏罗系断陷盆地,面积达2.3万km~2;在三江平原提出了14个含煤预

    1992年05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阅读次数:75 ]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 次火山热变质煤中Ge、Ga、As、S的分布特征

    刘金钟;许云秋;

    五牧场区是内蒙东部伊敏褐煤盆地中一个因次火山侵入作用形成的局部的烟煤区。在煤变质过程中,锗、硫从高变质煤中逸出,并在上部低变质煤中富集。锗、硫、砷与煤中有机质呈正相关,镓与煤中灰分呈正相关,随变质程度增加相关性下降。

    1992年05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阅读次数:80 ]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32 ]
  • K形构造的发现

    王洪生;

    <正> 继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山字形、多字形、人字形构造之后,东煤科技情报中心情报所高级工程师常树功又发现了K形构造形式。所谓K形构造,就是单面断陷形成的盆地,一边为与煤系沉积同期形成的断裂,盆地内部有两条与煤系同期形成的向斜,三者在盆地边缘相交而成K形。K形构造是构造与沉积的结合,它运用了构造控制沉积,沉积反映构造的原理,是地质力学向沉积学的新发展。这种构造形式不但对已成岩层进行改造。而且控制着沉积,反映着成矿构造。它的发现和运用对找矿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经

    1992年05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57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焦坪侏罗纪煤系及其油气展布

    郭黔杰;段保鑫;

    焦坪矿区油气显示规律与煤系分布关系密切。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4_(-2)煤层存在4个厚煤中心,矿区油气显示主要存在于聚煤中心带上、下部的砂岩层中,特别是煤层上部的延安组和直罗组砂岩层中。油气分布主要与延安组的厚度,4_(-2)煤层厚度,延安组和直罗组中、粗粒砂岩厚度,煤系成熟度和上覆地层厚度等因素有关。构造条件对烃类的影响较小,只在上述条件决定的范围内起作用。

    1992年05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阅读次数:65 ]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6 ]
  • 涟邵煤田渣渡矿区构造研讨会

    李华;

    <正> 湖南省地矿系统举办的涟邵煤田渣渡矿区构造研讨会,1992年7月8~10日在湖南省第二煤田地质勘探队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省属煤炭厅、地质学会、地矿局、储量委员会、有色地质勘探局、煤田地质局及所属各队以及中南地质勘探局、涟邵矿务局、湘潭矿业学院、湖南煤炭学校等16个单位的30名专家学者。渣渡矿区是湖南煤田勘探系统多年来构造最复杂的一个区。对区内构造解释,各家意见不一,为了加强对区内构造的认识、开展学术交流,省属煤炭厅、地质学会、煤田地质局和湘潭矿院举办了这次研

    1992年05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 导水断层防水煤柱合理留设的应力分析计算法

    桂和荣;陈兆炎;朱亚日;施凤英;

    根据导水断层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在全面考虑影响导水断层防水煤柱尺寸诸因素的前提下,建立了不同的岩石力学模型。应用岩石力学有限元理论(弹塑性)反复解算不同煤柱尺寸情况下的围岩应力及其变化,进而采用“无拉应力分析原理”分析研究在变化的应力状态下煤岩层的稳定性(计算中所用到的参数都进行了合理的修正)。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最佳的导水断层防水煤柱尺寸[H_(cb)=F~e(σ~-)|σ~-=R_(trm)]。通过某矿区的实例分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92年05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2 ]
  • 我国煤矿软岩的主要工程地质性质

    彭向峰;

    随着大量新煤田的开发和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软岩问题已成为煤矿生产和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作者在做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主要软岩矿区软岩的工程地质性质、物质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软岩的物质组成与工程地质性质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揭示了软岩工程地质性质极差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些软岩支护的合理建议。

    1992年05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4 ]
  • 干孔密度测井实验分析

    郭爱煌;

    通过对干孔密度测井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导水孔密度测井结果的对比,论述了干孔密度测井的基本规律及其环境影响校正,为开展矿井密度测井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1992年05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阅读次数:48 ]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 ]
  • 独头巷道超前勘探的有效手段——瑞雷波勘探技术井下超前勘探试验结果述评

    夏宇靖;杨体仁;杨战宁;

    迄今,用于煤矿井下独头巷道超前勘探的有效手段寥寥无几。常规的钻探方法费工、费时、效率很低,而且有引起突水的危险。瑞雷波勘探方法是一种使用瑞雷面波作为有效波进行零到几十米范围内地震勘探的新型物探方法。它的测线基距与勘探深度的比值可以达到1∶20以上,即1~2m的测线布置,勘探深度可达30~40m以上。完全适用于独头巷道超前勘探的需要。把这样一种地面地质勘探的方法技术移植到井下,在煤巷、岩巷中进行超前探测断层、空巷、冲刷带的试验并获得成功,无疑为煤矿井下独头巷道的超前探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物探手段,必将在煤矿的安全掘进和生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992年05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3 ]
  • 模糊相似比在电探小煤窑中的应用

    常聚友;

    应用模糊相似比原理,对电探小煤窑中的电测深曲线进行相似比计算,较准确地确定出小煤窑开采范围内的煤层、煤柱和采空区,提高了电测深曲线的定量解释精度。

    1992年05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阅读次数:63 ]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 ]
  • 《数字地震仪垂直叠加器的研制》在南京通过鉴定

    张春才;

    <正> “数字地震仪垂直叠加器的研制”是在引进的SN338HR和DFS—V数字地震仪不具备地震数据处理及配接多种振源能力的情况下,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组织立项、第一勘探局物测队承担完成的Ⅱ类科研项目。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研制,已完成了样机的制造、性能测试及野外试验等项工作,并提交了科研成果报告。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于1992年5月21至22日在南京主持召开了鉴定会并通过了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有以下主要特点。 a.垂直叠加器插入点选择合理、抗干扰能力强,成功地解决了叠加器对数字地震仪电气性能影响的难题。 b.采用先入先出技术,实现了用低档慢速微机控制高速地震仪数据的传输,误码率符合技术要求。

    1992年05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阅读次数:35 ]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泡沫钻进中的腐蚀现象与泡沫发生器

    李改成;

    泡沫钻进中有两个问题有待解决。第一是泡沫对钢铁具有明显的腐蚀作用。由于泡沫中有水和大量空气,而空气中含有氧。钢铁的腐蚀主要是水与氧的作用。在氧化锈蚀过程中发泡剂也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了防腐措施。第二是泡沫的发生。稳定泡沫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物质条件和机械条件。没有发泡剂的加入不会产生稳定的泡沫。没有强有力的机械作用,气体进入不了液膜,也不会发泡。相应的措施是设专门的泡沫发生器。

    1992年05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2 ]
  • 三角聚晶阶梯形钻头设计的合理性探讨

    郑圣林;

    <正> 我所研制的人造金刚石三角聚晶阶梯形钻头(照1)在3~5级塑性软地层及粉砂岩地层中试验钻进,具有时效高(最高达24.60m/h)、寿命长(最长达691.74m)、成本低的特点(试验效果见表1)。为进一步在煤田地质勘探中普及绳索取芯钻进工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绳索取芯厚壁钻头来说,在塑性软地层中钻进,聚晶钻头的结构形式一般常采用阶梯形、抛物形和平底形(图1)。三角聚晶钻头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更好呢? 1 合理利用聚晶从聚晶的合理利用出发,阶梯形优于抛物形和平底形。

    1992年05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简易岩芯自然排序装置

    金晶泽;

    <正> 在岩芯的采取过程中,特别是从岩芯管中取出岩芯至放到岩芯箱这一阶段(侧开式岩芯管除外),岩芯的顺序常常会发生混乱。这往往与取芯的设备工具有关。为此,笔者参照TXB—1000A型钻机设计了一种岩芯自然排序装置。该装置原理简单,生产容易,对解决岩芯顺序混乱问题会起一定作用。其设计原理、制造及使用方法如下。 1 设计构思在包括岩芯管在内的最后一组钻铤提上来,回转器一端靠稳后,在岩芯管下端接上一个光滑弧形凹槽。凹槽的横切面呈半圆形,其内径与岩芯管外径相同。这样,可使出镗的岩芯沿凹槽按自然顺序滑下。 2 设计原理(长度均以mm为单位) 图1为钻机的垂向投影略图,回转器已推到垂

    1992年05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阅读次数:50 ]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