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科技动态

  • 义马-硖石断带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曹运兴;

    义马断带位于华北煤田的西南边界,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走向北西西,倾向南西的逆断层所构成,上盘为O_1-P_t地层,下盘为C—P煤系及著名的义马侏罗纪含煤盆地。据断带的构造、岩浆活动特征及下盘C—K古水流演化,作者认为,该断带萌生于海西期;印支末期强烈活动,致使义马盆地形成;定型于燕山晚期构造运动。随时间推移,断带在空间上则由南北发展,并在断带下盘派生出多条沿煤系煤层发育的缓倾角逆断层,上盘漂浮于煤层之上。因此,在不同地段,断带之下可能赋存有一定量的C、P和J煤层。

    1991年06期 2+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阅读次数:50 ]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 坑道全液压钻机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配套钻探工艺试验成功

    子牛;

    <正> 矿井坑道内进行钻探,是生产勘探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采掘空间进行井下钻探,与地面钻探相比,可大大缩减钻探工程量,缩短勘探周期,是加速老矿井深部勘探的重要途径。坑道全液压钻机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配套钻探工艺,经北京矿务局三年多的研究试验,从理论和生产应用上证明是可行的,是矿井生产钻探的先进技术。该工艺试验选用DIAMEC-260型钻机、S-

    1991年06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如何编制煤层立面展开图

    吴家驹;

    在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当煤层倾角大于60°时,常作立面投影图和立面等距线图。但当勘探区褶曲发育且产状直立倒转、走向倾向产状变化都很大时,这些图都难以充分反映煤层形态,也给储量计算带来麻烦。这时可以作立面展开图,其实质是把褶曲各翼部投影到基准面上,然后按连续性再拼接起来。从立面展开图上可以看出各煤层投影面积的大小、褶曲和断层的影响范围,更能一目了然勘探工程的控制程度。

    1991年06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阅读次数:52 ]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中国东部找煤研讨会召开

    吴能;

    <正> 中国东部找煤研讨会暨煤岩学组(扩大)工作座谈会,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主持,于1991年9月10日~9月14日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72人,分别来自地矿、煤炭、冶金、石油及中科院系统的一些地质局、矿务局,煤田

    1991年06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煤田地质

  • 煤炭开发与利用的环境保护问题

    叶敦和;

    我国1990年烟尘排放量13.24 Mt、SO_214.95 Mt,其中80%~90%来自燃煤。煤矿每年排放近200 Mt煤矸石,积存量超过1.5 Gt,占地86.71 km~2以上。大中型煤矿平均每采1 t煤要排4t水,选煤厂每年排放近30 Mt毒性较大的废水。在平原区地下每采万吨煤平均地面陷落面积达2000 m~2。这都严重地改变地质环境,影响生产和人类生活。美国近年提出环境质量标准,发放排污许可证及排放量削减使用卡等政策,取得良好效果。煤田勘探时应进行环境地质调查,编制有关图件,查清煤中有毒元素,以供环保规划使用。

    1991年06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阅读次数:72 ]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4 ]
  • 资兴三都矿区唐垅组的河口湾沉积

    杨孟达;谢声;

    三都矿区出炭垅组和杨梅垅组含丰富的煤炭,而唐垅组不含煤,这是因为前者为陆相河流环境,后者为河口湾环境。河口湾沉积在垂直相序中处于下部陆相河流向上部海相的过渡带中;岩性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高的石英净砂岩;下部含植物化石,中部含大量垂直和倾斜的虫管,上部含较多的海相化石。粒度分布、微量元素及砂体形态特征下部为河流沉积,中上部为河口湾沉积。这一海侵的时期为早侏罗世,海侵方向为由西南向东北。

    1991年06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阅读次数:38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 ]
  • 一种新堵漏剂研制成功

    子牛;

    <正>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钻探所最近研制成一种新的钻井堵漏剂,工业性制品为褐色,颗粒大小可自由选定,一般为2mm的自由流动块体。其含水率不大于10%。在净水中的吸水率为300g/g。吸水后体积膨胀,凝胶具有一定强度。该堵漏剂以HSPAN为膨胀剂,与增粘剂、增强剂和填充剂等配伍,可制备W、M型等堵漏材料,成本较低,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在中等裂隙性漏失地层中可投入或随

    1991年06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Classopollis花粉及其古气候意义

    段宗怀;

    以黄陇煤田焦坪矿区侏罗纪煤层中抱粉组合为例,探讨了Classo pollis花粉及其母体植物所代表的古气候。指出产生Classo pollis的植物的古生态环境是多样的,至少部分生长在潮湿的、适于成煤的气候条件下。

    1991年06期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4 ]
  • 煤中凝胶化和丝炭化菌类体成因及活性分析

    郭黔杰;王杰;

    菌类体(Sclerotinite)在国际和国内煤岩组分分类表中都属惰性组分。通常是指那些反射率较高的真菌遗体。菌类体的高反射率一般认为是由于含有几丁质、黑色素所造成。但这种成因解释并未得到证实,相反却有荧光几丁质的发现(M.Teichmuller 1989)。我们在对海拉尔盆地侏罗系的褐煤研究后发现,低反射率的凝胶化菌类体与高反射率的丝炭化菌类体一样广泛分布。高压釜热解试验证明,不同类型的菌类体热解活性差异很大。根据这种差异,我们将所研究煤中的菌类体划分为三种类型:活性菌类体,弱活性菌类体,惰性菌类体。活性菌类体与凝胶化组分相对应,按照其光性又可分为A,B两种亚型;其他两类菌类休的光学性质可分别与半丝组分及丝炭化组分相对应。

    1991年06期 34-3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阅读次数:71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 ]
  • 国内外专题地图制图现状和发展趋势

    刘凡俊;

    本文在扼要介绍地图分类基础上,简要列述了各国专题制图现状和特点;并对国内专题制图现状,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和可比性的反映。尔后、文章对专题制图发展前景,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述,明确指出从现状地图到动态变化地图,再到预测预报地图;从资源分布地图到综合评价地图,再到规划设计地图,是专题制图深入发展的标志,是一种新的趋向。

    1991年06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4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煤层开采沉陷的工程地质勘探与预计方法

    张改玲;狄乾生;隋旺华;刘忠林;王洪波;刘瑞华;

    对新矿区开采沉陷及覆岩破坏的采前预计以往没有合适的方法。本文提出了在勘探阶段进行开采沉陷预计的工程地质方法,包括工程地质勘探的任务、勘探工程、室内外试验和预计方法等。预计方法从详细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出发,建立物理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预测覆岩破坏高度和地表沉陷,并从工程地质岩组、水文地质结构、导水裂隙带高度、保护层渗流、地表沉陷等方面进行工程地质综合评价。利用这一方法预计了金乡矿区3号煤开采后的地表沉降变形及覆岩破坏高度,将防水煤柱确定为40m,从而解决了金乡矿区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的前途,也为开采沉陷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1991年06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阅读次数:67 ]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5 ]
  • 形变——电阻率法探测煤层底板水导高

    候克昌;

    本文提供一种形变——电阻率法的应用,它依据地下岩体电阻率与其岩性和含水性有关,即正常地层在卸压膨胀后电阻率值相对增大、破坏裂隙结构面充水后电阻率值减小的原理,利用煤巷下伏巨厚O_2石灰岩与上覆地层电性参数上的明显差异来测取曲线,分析异常。几年来,经对4个局8个矿的大量实验研究,证明用形变——电阻率法在井下探测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和底板水导高,具有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用人少、速度快、测量结果直观和可定量分析的特点,它不仅可替代大量钻探工程,节省费用,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物探手段,同时也为煤矿防治水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1991年06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阅读次数:71 ]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6 ]
  • 试论浑江对八宝井田深部开采的影响

    宋恩宝;孙晓明;付永清;刘玉山;

    浑江从八宝井田北部边界流过,它河道宽、流量大,对深部开采可能构成威胁的情况下,曾提出改道浑江的扩建初步设计,并已经有关部门批准。为节约投资,缩短工期,向技术要效益,我们对煤系上覆岩体隔水性、断层导水特点、采后导水裂隙高度和开采对地表的影响诸方面作了分析论证,得出了煤系上覆巨厚中生界具有良好隔水性,能隔地表水向深部的补给,可不改浑江安全开采深部煤层的结论。实施此结论下的开采方案(已采纳)可缩短1年工期,节省投资13×10~6元。

    1991年06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55 ]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煤田物探

  • 一维层状大地的瞬变电磁测深正演计算

    盛(女圣)(女圣);牛之琏;

    推导了激励电流为阶跃波形的中心回线及重叠回线装置情况下,层状大地的瞬变感应电压的余弦积分表达式,并引入一种线性数字滤波方法来评价这种振荡类型的积分。利用所建立的程序库,计算了一维层状大地模型上的瞬变电磁正演响应,对所取得的某些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方面作了讨论。

    1991年06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阅读次数:51 ]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33 ]
  • α探测技术及其在煤矿地质中的作用

    李学军;

    论述了α探测技术的实质及其应用基础。利用该技术不仅可在煤矿井下快速查找隐伏构造等,而且可在地面用于探测隐伏断层、圈定隐伏陷落柱的范围。试验结果证明:α探测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活、经济的放射性物探手段,可在煤矿地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仪器等原因,在实际应用中有其局限性。

    1991年06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阅读次数:114 ]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7 ]

探矿工程

  • 论PDC钻头的偏心转动问题

    唐胜利;卢文锦;冯清文;任世斌;

    在山东现场试验中发现,φ77mmPDC钻头的偏心转动给正常钻进带来很大麻烦。它不仅易使钻头产生严重震动、复合片提前损坏、钻速下降,而且使钻孔严重超径。经理论分析和对钻进结果的观察,发现导致钻头偏心转动的主要原因是切削具受不平衡力作用,和不甚合理的钻头唇面形状等。为了减弱偏心转动,应减小支柱直径,增加切削具数量,以便对其进行平衡布置;减小钻头唇面锥度;采用低磨擦保径技术。

    1991年06期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阅读次数:61 ]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 ]

第六届全国探矿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登

  • 阀式正作用冲击器冲击频率和弹簧的性能分析

    李海荣;

    阀式正作用冲击器性能测试及使用中出现两种现象: (1)实测冲击频率低于设计频率;(2)锤簧使用寿命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弹簧自振频率与外载荷变动频率接近,引起弹簧共振,造成冲击器压力波动,延长工作循环时间,降低冲击频率;另一方面是弹簧疲劳强度安全系数小于许用安全系数,造成锤簧折断,缩短使用寿命。改进办法是修改阀的结构尺寸及重新设计弹簧参数以提高弹簧自振频率和安全系数。

    1991年06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阅读次数:45 ]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1 ]

  •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1年总目录

    <正>~~

    1991年06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阅读次数:29 ]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煤田地质与勘探》稿约

    <正>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简练,一篇文章不得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和图版所占字数在内)。来稿须附200~300字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2.文中使用的计量单位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其使用规则书写。3.参考文献须按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列于文后(凡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得引作文献,可在文中页末作脚注处理),在文中相应词句的右上角用[1]、[2]……标出。外文参考文献须打字或仿印刷体书写。格式为:

    1991年06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阅读次数:25 ]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