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煤田地质

  • 关于中国油页岩的工业成因分类

    赵隆业;陈基娘;王天顺;

    我国还没有一个实用的油页岩工业成因分类,故影响到对其资源的评价。在评介国外油页岩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21个油页岩产地的样品分析测试资料,选择灰分产率、焦油产率、发热量、灰成分作为油页岩分类的指标。首先按油页岩的成因分为腐泥、腐殖腐泥、腐泥腐殖和腐殖残殖4类,以A、B、C、D表示;再按有机质成分分为3类,以10、20、30表示;还按无机质成分:硅质、硅铝质、铁质和钙质灰分分成4种,以1、2、3、4表示。

    1991年05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阅读次数:170 ]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41 ]
  • 华北板块大羽羊齿植物的成煤古气候含义

    张泓;

    华北板块存在3个大羽羊齿分布区:Ⅰ—大羽羊齿植物贫乏区;Ⅱ—Gigantonoclea分布区;Ⅲ—Gigantonoclea—Gigantopteris共存分布区。根据大羽羊齿植物的地理限制、叶相特征和其他标志重建了华北板块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的古气候分带格局:其东南部(Ⅲ区)处于无季节性分化的热带雨林气候,并逐渐向西北过渡为萨旺纳气候(Ⅱ区)和热带草原气候(Ⅰ区)。上述古气候分带的现今取位方向(北东向)是华北板块于二叠纪的北向漂移过程中,伴随35°~45°逆时针旋转造成的。正是这种运动机制,使得华北板块逐渐脱离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成煤气候带,导致早二叠世早期广泛存在的聚煤作用,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收缩至现今华北地台的东南一隅。

    1991年05期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阅读次数:66 ]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6 ]
  • 滕县煤田红层的赋存特征与护煤作用

    李春阳;

    通过红层与古构造及剥蚀关系的分析认为:对石炭二叠纪煤系赋存有影响的褶皱发生在石炭二叠纪煤系沉积以后、老红层沉积之前。煤田内断层的生成顺序,北东东—近东西向断层组生成最早,它控制着老红层的分布;北东向逆断层组与褶皱同期生成,最后产生北北东—近南北向断层组。老红层保护了煤系,是区域找煤的标志;新红层覆盖下的负向构造也有煤系赋存,但埋藏较深。

    1991年05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 古构造应力场与煤和瓦斯突出——以下花园玉带山井Ⅲ_3煤为例

    朱兴珊;高金英;

    本文用有限元法对煤层在晚侏罗世—白垩纪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学模拟。找出了古构造应力对煤体的结构和煤体的强度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对该矿的瓦斯突出进行了分区预测。作为一种方法,这乃是一个新的尝试。

    1991年05期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2 ]
  • 用显微硬度和显微脆度鉴别煤的还原程度

    冯诗庆;王绍章;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徐州煤田太原组煤的显微硬度和显微脆度。首次提出了用显微硬度和显微脆度划分煤的还原类型的标准。

    1991年05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阅读次数:60 ]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 ]
  • 再谈勘探阶段划分问题

    毛节华;

    矿产地质勘探阶段划分必需注意各种矿产不同的地质特征和开发建设的不同需要: 1.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现实需要看找煤阶段的存在是必要的; 2.1987年全国储委颁发的阶段划分统一规定同煤炭规范4个阶段划分的对应有错位现象,二者之间的详查对应不恰当; 3.由于煤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不同,为矿井设计提供资料的勘探工作可能出现3种情况,最高为A级储量的为精查,B级的为详终,C级的为普终,并各有不同使用方向。把精查阶段统改称为"勘探",不利于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建设。

    1991年05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阅读次数:49 ]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 浮选尾矿的伴生元素及利用前景

    王长根;

    目前,浮选尾矿还没有一个较好的利用途径。本文叙述了有关浮选尾矿的成分及其在农业生产应用的广阔前景,此外还列举了一个促进农业生产的实例。因此,本文所提供的方法,有可能增加农业的产量和扩大煤炭综合利用的范围,具有较好的前景。

    1991年05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阅读次数:62 ]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科技动态

  • 《煤田地震横波勘探技术研究》成果通过评审

    蒋士钧;

    <正> 由江苏煤田物测队承担的《煤田地震横波勘探技术研究》二类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目前在南京通过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认为:课题组自1986年开展工作以来,做了大量的试验工作,对横波理论,通过物理分析、数学和模型计算进行了探讨;对横波震源进

    1991年05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阅读次数:59 ]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 “三江穆棱河晚中生代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通过鉴定

    贺晓苹;

    <正> 以东煤地质局哈尔滨科研所高级工程师李子俊同志担任课题组长,历经三年的连续奋战,开展的《三江一穆棱河晚中生代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课题,于1991年7月2日至3日在哈尔滨通过有关专家的科学鉴定。该成果选题正确,思路得当,内容丰富,立论有据,文图并茂。在新理论指导下,采用新方法,收集大

    1991年05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微机地质工作站》课题协调会召开

    蒋士钧;

    <正> 中国煤田地质局"八五"期间计算机应用重点科研项目《微机地质工作站》第一次协调会于1991年4月30日至5月2日在芜湖安徽公司二队召开。来自局及所属13个省公司(队)、科研所及中国科大、中国矿大等4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局总工办主持,会议特邀代表中国科大郑世荣教授、中国矿大韩金炎副教授分别作了广义

    1991年05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阅读次数:39 ]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古生物属种拉汉名称对照索引的计算机排序

    覃秀兰;

    <正> 1987年,笔者在学习微机操作和汉字dBASEⅢ关系型数据库时,设计了一个程序,在IBM-PC/×T微机上实现了对《广东省二叠纪古生物图册》中的古生物属种拉汉名称对照索引的排序工作,并打印出成果。每一本古生物图册后面,都附有古生物

    1991年05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 吴景钧、熊存卫同志被列入世界名人录

    <正> 吴景钧同志,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从事孢子花粉研究工作26年,现任中国孢粉学会理事。熊存卫同志,1965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长期从事双壳类研究工作,现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双壳类分会理事。

    1991年05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22 ]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淮河下采煤矿井隔水层合理厚度研究

    葛中华;王柏荣;杨宝林;

    本文从水文地质学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渗流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上覆水体经保护层向采空区的渗流情况,求得淮河下采煤时二种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安全保护层厚度。研究得出:当第四系泥灰岩组为结晶质泥灰岩时,它起不到隔水作用,起隔水作用的是煤系地层,其安全保护层厚度为15m,当第四系泥灰岩组为粘土夹砾石时,仅需留设6.3m厚的泥灰岩组就可起到有效隔水的作用,整个采区下渗水量将不超过0.4m~3/min。矿井开采上限可作较大的提高。

    1991年05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阅读次数:72 ]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2 ]
  • 矿区地下水供排结合的数学模型与实例

    张吉仁;王梦玉;

    根据我国矿井突水与矿区供水资源不足并存的现实,本文提出了利用浅排供水辅助矿井疏降的概念。推导了中国北方矿区薄层石灰岩出水、奥陶系越流补给条件下含水层水位对抽水量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的求法;构造了有约束的线性、非线性多目标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并在上两步基础上建立了矿区地下水供排结合最优化模型。文中最后利用所建模型对焦作矿区九里山矿供排结合问题进行了试算,提出了满足当时条件下的最佳水量分配方案。

    1991年05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阅读次数:70 ]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回归—马尔可夫链法在地下水动态预报中的应用

    陈南春;

    对于那种既具趋势变化又有季节波动的地下水动态系统,可以容易地利用回归—马尔可夫链联合预测法来作出较为可靠的预报。其中趋势变化部分,可以通过回归建立描述趋势变化的函数表达式作出预测;随机变化部分,可以通过马尔可夫过程的拟合,根据转移概率的大小顺序推测系统未来所处的状态来作出预测。本文扼要地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原理,并给出了一成功的实例。

    1991年05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阅读次数:63 ]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煤田物探

  • 煤矿井火成岩侵入体引起的弱磁异常解释方法

    王四龙;曹代勇;宁书年;许孝庭;

    煤矿井火成岩侵入体引起的磁异常是一种弱值异常。本文主要讨论了这种弱磁异常的定性与定量解释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最优反演精度的方法,并给出解释实例。

    1991年05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阅读次数:60 ]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选择伽马—伽马方法响应及刻度方法探讨

    段铁梁;

    选择伽马—伽马方法是煤田测井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有必要对该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使之成为有意义的定量参数。本文从方法响应与原子序的关系、有效原子序数等方法原理入手,阐述了密度干扰剔除、室内刻度及野外刻度方法。分析表明,该法是受密度干扰的原子响应;系列模块刻度法可剔除密度干扰,建立Pe及U值的响应方程;经现场简易模块刻度对资料归一处理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煤灰定量解释。

    1991年05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阅读次数:34 ]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煤田物探岩性勘探技术研究”协调会召开

    蒋士钧;

    <正> <八五>重点攻关课题"煤田物探岩性勘探技术研究"第一次协调会日前在南京江苏煤田物测队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煤田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孙文涛和物探处处长黄治平同志等24人。会议由黄治平同志主持,孙文涛同志作了总结发言。会议充分讨论并肯定了1990年7月在涿州召开

    1991年05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探矿工程暨第六届全国探矿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登

  • 煤田绳索取心钻进技术的实践与认识

    杜连宽;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对煤田钻探绳索取心技术的钻孔结构、钻头选择、粉煤取心、护孔堵漏、钻具配套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认识。包括孔径确定、钻具级配、孔身构造、技术套管;钻头选型、胎体磨料、水口形态;粉煤钻头、碎岩取心器、自锁半合管;冲洗液选型、随钻堵漏、停钻堵漏工艺;以及应用加长岩心管、钻杆接手、防斜接手、可退式打捞矛等。

    1991年05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阅读次数:40 ]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 ]
  • JL型止水剂的使用效果

    郭炜荣;

    本文主要介绍了JL型止水材料的制造,配方和在水源勘探中的应用效果,解决了孔斜、孔壁不规、岩石裂隙发育情况下的止水问题。生产实践证明,JL型止水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粘性、韧性、防腐、隔水、无污染、取材容易、成本低廉的特点,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止水材料。

    1991年05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阅读次数:40 ]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煤层钻进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石智军;

    煤层钻进是煤矿地质工作的重要方面。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煤层钻进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发达国家不仅能钻出1500m以上的水平勘探孔,和200~600m的大口径工程孔,还能运用稳定器或螺杆钻,有效地控制钻孔方向,运用多功能测井仪,对多项地质参数和工程参数进行测定。我国由于煤矿开采技术发展较慢,煤层钻进研究才刚刚起步。预计在"八·五"期间,无论在设备、工艺和仪表的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钻进水平方面,都将会取得较大的发展。

    1991年05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