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坚;
介绍了山西组主采煤层七煤和九煤的形成环境以及煤层厚度变化与其上下砂体厚度的反相关关系,并预测了各矿深部的煤层赋存情况。
1991年03期 2-7+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阅读次数:73 ]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 刘祖发;葛宝勋;黄志明;
报导了火山碎屑岩的层位和岩石学特征。
1991年03期 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阅读次数:98 ]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 孙克勤;
介绍了植物群的组成,论述了植物群的性质、演替、组合及时代,并与国内外十余个地区的同期植物群对比,划分出5个古植物群落,恢复了其生活型,进而论述了本区的古气候条件。
1991年03期 9-14+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阅读次数:39 ]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2 ] - 杨雄庭;陈健明;王雄鹰;易海霞;
介绍了软沉积变形构造的层位、特征、类型以及与相似沉积构造的区别,并分析了软构造的形成机制。
1991年03期 14-16+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 彭正奇;
<正> 笔者在湖南中部邵阳短坡桥红旗河实测剖面时,于龙潭组顶部大隆组底部的钙质泥岩中采到较多的动物化石,有菊石Paraceltites cf.elegans Girty.Paraceltites sp.,Altudoceras sp.(图版Ⅰ),Paragastrioceras sp.;腕足Leptodus sp.;三叶虫Pseudo phillipsiasp.;双壳Euchondria sp.。钙质泥岩上覆为硅
1991年03期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 门桂珍;雷宝林;萨贤春;
根据《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建立了断层、褶皱、煤层稳定性等地质因素的定量指标,确立了指标分类界线,建立了类别判定数学模型,克服了人为误差和主辅指标归类差异造成的矛盾,使分类结果相对科学与合理,模型简单实用。
1991年03期 17-2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阅读次数:114 ]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4 ] - 丁述理;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煤质特征人手,对黔西地区的若干煤层进行了对比。
1991年03期 23-27+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阅读次数:47 ]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吴江;陈钟惠;
通过各地质时期古蚌埠隆起的表现分析,论述了两谁地区古蚌埠隆起的存在和剥蚀情况,并推断了其原始宽度。
1991年03期 28-3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