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刘庄区精查勘探的效果和经验

    梁继刚,邓振琦

    <正> 刘庄区位于安徽省淮南煤田潘谢矿区的西部,面积90km~2。地表覆盖新生界厚60~550m。含煤地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及山西组,含可采煤层13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5层(即13-1、11-2、8、5、1煤层)。除1煤层较稳定外,其余均属稳定型煤层。本区为轴向北西,向东、西倾伏的不完整向斜

    1988年06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阅读次数:69 ]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 ]
  • 苏南龙潭组铁质岩的沉积环境及其利用前景

    薛耀庆

    <正> 笔者1987年曾撰文报导了苏南地区鲕绿泥石的发现将为在该区探寻沉积铁矿指明了方向。现经笔者继续调查研究后发现,此层在苏南不但广泛发育,并在多数地区含有菱铁矿,一般可达到贫矿品位,少数接近富矿标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铁质岩层。本文对其特征及沉积环境作初步分析,并对其综合利用前景作一些探讨。

    1988年06期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阅读次数:75 ]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义马煤盆地的演化及赋存特征

    曹代勇,苏顺金

    <正> 印支期华北古大陆板块与杨子古大陆板块碰撞对接,使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演化发生重大转折。华北南部由此结束了统一的沉积格局,进入彼此分隔的内陆盆地发展阶段。随着燕山期沿东秦岭古板块对接带发生的大规模 A 型俯冲和逆冲推覆,在其北

    1988年06期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阅读次数:136 ]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7 ]
  • 英国著名地质学家 A.C.斯科特博士谈煤和含煤地层研究动态

    关世桥

    <正> 英国伦敦大学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A.C.斯科特博士在英国地质学会杂志著文,概述当前煤和含煤地层的研究动态。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地质科学的诞生,人类早已开始了对煤和含煤地层的研究,但真正高速度发展是近15年的事。这期间,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澳大利亚、北美、印尼等地区,煤田勘探成绩巨大,有力地促进了煤和含煤地层的研究。研究内容主

    1988年06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阅读次数:74 ]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浅析晚古生代同沉积构造对煤层的控制

    王文祥

    <正> 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仅局限在北半球范围内,含煤地层仅就石炭、二叠系而言,地质构造是指海西运动及其之前所形成的一些构造形迹。构造对含煤建造的控制作用,一般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指含煤建造形成时该构造早已存在且不具备重新活动的迹象;二是指在

    1988年06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 ]
  • 回归分析在矿井小构造预测中的应用

    宁爱国

    <正> 要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减少无效进尺,必须对矿井小构造进行探查和预测,这也是发展机械化综采所面临的技术关键。本文试图用回归分析方法来预测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将要遇到的断层情况。

    1988年06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0 ]
  • 肖县煤田煤层瓦斯赋存特点及煤层气形成条件

    孙宝民

    <正> 肖县煤田位于安徽省肖县境内,东邻淮北煤田闸河矿区,西接永夏煤田,南连淮北煤田,北界徐州九里山煤田。该区为一近南北向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复向斜,其东翼煤层埋藏浅,中西部埋藏较深,整个煤田为第四系所覆盖。从目前已经勘探的东翼区所获资

    1988年06期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阅读次数:122 ]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 ]
  • 原煤炭工业部地质局更名为中国煤田地质局

    蒋士钧

    <正>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88)中煤总办字第255号文通知,决定将原煤炭工业部地质局更名为中国煤田地质局。在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领导下,仍属于统一管理全国煤田地质工作的事业单位。中国煤田地质局的主要

    1988年06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 谈地方小煤矿的勘探问题

    王涛

    <正> 随着地方小煤矿的发展,一些生产小井不断加深,过去“那里有煤在那挖”的做法已不能与之适应,有些小井因地质情况不清而停办或凭“经验”办事造成浪费,迫切要求了解煤炭资源的可靠性及煤层赋存的特点,从而导致加强地方小煤矿勘探工作的必

    1988年06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阅读次数:73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河南芦沟煤矿探采对比

    宋瑞林

    <正> 芦沟煤矿1972年投产,设计能力60万t/年。区内开采±0以上的山西组二_1煤层(大煤,太原组一_1煤层待采)。鉴于二_1煤层变化大,探采对比目的在于找出该煤层地质储量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以便指导生产正常进行以及对比评定回采和勘探中掌握地质条件的程度,从而验证勘探精度的可靠性和勘探方法的适用性。

    1988年06期 32-3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阅读次数:68 ]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6 ]
  • 岩溶矿区地表塌陷

    宗坚

    <正> 岩溶地区的地表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特别发育的地段,或岩溶化断裂带切割构成的地下水集中径流带上。岩溶大泉实际上是地下水集中径流带在排泄区的天然露头。为预测这类塌陷,本文对径流带产生的基础与识别标志,塌陷形成的作用力及水动力条件、产

    1988年06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3 ]
  • 试论临潼大型莲花状构造及其控制下的地热水资源

    丁传英

    <正> 临潼莲花状旋扭构造座落在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南依山势陡峻之秦岭,北临蜿蜒东去之渭河,向东延展可越洸河达渭南、华县之间,向西可抵沣河一线,长90 km,平均宽35km,面积>3000km~2。其大致成椭圆形,长径呈 NE—SW 向,砥柱位于临潼骊山,各旋卷面成断续新月形环绕于砥柱周围,因

    1988年06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陈旗盆地沉积环境、聚煤规律及构造演化特征的地震地层学解释

    赵忠清,罗定远,张晓翼,王运洪

    <正> 陈巴尔虎旗聚煤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北约20km 的陈巴尔虎旗境内,为我国东北大兴安岭西坡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中生代内陆聚煤盆地。盆地近东西向展布,东西长约75km,南北宽约15km。盆内除东、中部勘探程度较高外,多为零星找煤孔所控制。1983~1985年,我队在盆地的中南部进行了1~1.5km 测网的煤田地震勘探,地质

    1988年06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2 ]
  • 利用测井数据研究煤质的有关问题

    陈曜岑

    <正> 在煤田勘探工作中,利用测井数据确定煤质能达到成本低、提供资料迅速的目的。为了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本文着重介绍加拿大利用测井数据研究煤质的有关方法。一、利用线性回归预测原生煤质

    1988年06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阅读次数:69 ]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提高测井曲线自动分层的准确性和精度

    刘家瑾

    <正> 目前,用于测井曲线自动分层的数学方法已不少。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方差分析、各种最优有序分割等方法能将一组有序序列合理地分割成若干组,但它们难以精确确定层面位置,有时还难以用较清晰的指标来判定最佳分层数目。沃尔什变换,差分函数,活度函数等方法是以曲线形态滤波为基础的方

    1988年06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3 ]
  • 用微机绘等值线图寻找符合约束条件的泥浆配方

    鄢泰宁

    <正>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微机的普及,笔者提出的在少量试验基础上,应用回归正交设计建立泥浆指标回归方程的方法正在一些省区(队)加以推广。现在的问题在于得出数学表达式后,如何能更快、更直观地找出各种处理剂加量的合理范围,并便

    1988年06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阅读次数:67 ]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泵吸反循环-冲击方法钻进灌注桩孔

    李启后

    <正> 目前,灌注桩基础已广泛地用于建筑、桥梁、港口和塔基等工程,是工程地质市场的热门。反循环钻机是大口径基础桩孔施工的有效设备。1987年,我公司所属146队在兰州市东岗立交桥基础桩工程施工后期,用 GPS-15型钻机,以冲击破碎、反循环排碴的钻进方法施工,取得了比工程前期正循环-回

    1988年06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阅读次数:72 ]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复合片钻头在神府煤田浅孔钻探中的应用

    唐国贤

    <正> 我队1987年在陕北神府煤田勘探中,用国产 S75绳索取心钻具和金刚石复合片钻头施工,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复杂地层钻进中,国产复合片钻头的钻头进尺最高达到621.42m。实践表明,复合片钻头是钻进煤田复杂地层的理想钻头。这种钻头寿命长、效率高,值得在煤田钻探中大力推广。目前

    1988年06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阅读次数:80 ]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惰性材料泡沫泥浆在漏失煤层钻进中的应用

    王国政

    <正>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北部胜利煤田的5、6煤组普遍存在漏失现象,尤其是红旗露天矿北侧的部分钻孔,漏失严重,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1983年施工的149~#孔,由于漏失严重,钻孔穿过6煤组后,被迫停钻,没有达到设计深度。1985年我队与东煤地质局哈尔滨科研所联合成立堵漏攻关课题组,在198~#孔试验低比重泥浆,取得明显效果。1986年又在泡沫泥浆中加入惰性材料,进行不停钻堵漏,共封堵4个孔的6层煤,成功率达

    1988年06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阅读次数:66 ]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煤田地质与勘探》1988年总目录

    1988年06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阅读次数:36 ]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陆用空气枪通过鉴定

    蒋土钧

    <正> 由安徽煤田地质公司物测队和地矿部第一海详地质调查大队合作研制的陆用空气枪于1988年9月30日在安徽宿州市通过鉴定。陆用空气枪主要包括气枪、空压机、气瓶、减压阀、枪口检波器、电磁阀、起吊装置、运

    1988年06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61 ]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华北石炭二叠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关世桥

    <正> 煤炭部第一地质勘探公司承担的《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划分和对比》课题已正式通过评定,主要成果如下。过去一般认为华北地台上只有中石炭世晚期沉积,这次在辽宁复州湾等地发现含中

    1988年06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阅读次数:73 ]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苏鲁豫皖边区地质构造及找煤研究》通过评审

    曲辰

    <正> 该项目于1988年5月10~11日在徐州进行评审,并一致同意验收通过。评定书指出,该科研报告对苏鲁豫皖四省接界处的地质构造特征作了系统论述,并着重讨论了徐淮弧形构造的形变特征与发展演化,运用推覆构造观点说明弧形构造的组合规律,把该区的构造研究推进了一步。该

    1988年06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阅读次数:36 ]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矿产普查勘探学术讨论会

    童有德

    <正> 中国地质学会矿产普查勘探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月26~30日在昆明召开了矿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学术讨论会,有10个部(委、局、公司)系统1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技术报告88篇,其中23篇在会上宣读。

    1988年06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阅读次数:62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