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正义
<正> 一、概况随看煤田地质工作的深入,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已发现了数十个晚中生代内陆断陷型聚煤盆地。这些盆地在形成、发展、沉积诸方面均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中阜新盆地是一个典型代表。该盆地位于辽宁西部,其所在区域为北北东向构造带与东西向构造
1988年04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4 ] - 关世桥
<正> 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水文地质工作,但其通常使用的工具却十分简陋,手工操作,费时费力,不能连续观测,数据也不准确,有时甚至发生人为的虚假现象。为此,原由江西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承担,后转由煤炭部水文地质公司水文物测队继续研制的“地下水表”,于1988年初研制
1988年04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辛恒广,潘建平
<正> 大南湖坳陷是新疆吐(鲁番)-哈(密)中生代盆地东段南缘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面积2400km~2。笔者通过1982~1985年在该区野外调查中所获得的地质资料,试图对其沉积特征、构造演化、聚煤规律等进行初步探讨,目的在于更好地揭示整个吐哈盆地的聚煤特征。
1988年04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王永平
<正> 一、地质概况淄博煤田位于华北地台东部的鲁西台背斜北侧,为一走向北东的单斜构造,倾向北西。临淄勘探区位于淄博煤田东北部,区内构造复杂,岩浆岩发育,地层倾角一般在15°以内。本区地层属于典型的华北型,由老到新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分布较普遍。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
1988年04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阅读次数:74 ]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 ] - 张士,李国胜,郑卫东,邱艳菊
<正> 长期以来,石千峰组很少发现化石。笔者1987年在河南义马地区石千峰组中段发现了大量的硅化木,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实乃罕见。一、石千峰组的岩性特征义马地区石千峰组可划分为下、中、上三段,全组厚370m。下段主要由灰白色、肉红色厚层状中—
1988年04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阅读次数:58 ]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2 ] - 王洁,邵震杰,郭黔杰
<正> 镜质组反射率是煤的重要物理性质参数之一。以往认为,镜质组三维反射率模式类似于一轴晶负光性的光率体,其最小轴垂直于层里面。近年来,已广泛报道在中、高变质阶段烟煤,甚至在某些低变质阶段的烟煤中,具有二轴性反射率模式的事实,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反射率模式的空间位置是受复杂因素的影响。镜质组反射率与煤的分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煤化作用加深时,受煤中形成的芳香族类高分子片层大小和排列的影响。当这些芬香
1988年04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蒋士钧
<正> 地质局与中国矿业大学测物系于1988年5月30日~6月18日在中国矿业大学举办了“煤田地震新技术研讨班”。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地矿部4位专家和本系统开拓新技术的10名地震工程技术人员,对12个专题进行了讲授、讨论、咨询。
1988年04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罗昌图
<正>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为鄂尔多斯大型向斜东翼。震旦纪以来的地层构成一向西缓倾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盆缘陡(6~19°)盆内缓(<3°)。中奥陶世末,该区随华北地台整体抬升隆起,在长期遭受剥蚀准平原化的基础上,海西运动以不均衡的升降活动控制着晚古生代地质发展,在区内发育了石炭二叠纪煤系。
1988年04期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7 ] - 郭英延,李永杰
<正> 煤核(Coal ball)指煤层中含有动植物矿化化石的结核体。由于煤核中常含有结构保存良好的植物化石,并且最能反映所在煤层的原始成煤植物,故自1841年英国古植物学家 Binnoy 发现煤核以来,就引起众多古植物学家、煤田地质学家的极大兴趣。贵州西部的煤核发现于1973年,十余年来,先后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前来考察。
1988年04期 28-3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1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3 ] - 牛雪峰
<正> SHARP PC-1500与 IBM PC 是我国优选普及机型,数量居各类计算机之首。有效地在两者之间进行程序、数据的互相传递,不仅可以大大提高 IBM PC 机的使用效率,也极大地拓展了袖珍机的运用范围。两机的通讯经 RS-232C 接口实现,在不增加专用设备的情况下,通讯距离可达50m
1988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阅读次数:66 ]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叶贵钧,张道
<正> 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矿区和南方上二叠统煤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产地,煤矿水害最为严重,影响着这些地区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著名的大水矿区就有焦作、开滦、淄博、峰峰、新汶、肥城、恩口、斗笠山、煤炭坝等。例如焦作矿区,11对生产井,年产能力5220000t,采深200~400m,总涌水量
1988年04期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9 ] - 蒋士钧
<正> 潜孔锤钻进是空气钻进的一个分支。它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和洗井介质,以冲击形式破碎岩石的一种钻探工艺。其效率一般比回转钻进高10~20倍。这种钻进工艺特别适用于漏水和干旱地区浅层非煤系硬岩的钻进。
1988年04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阅读次数:71 ]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李加祥
<正> 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华北、华东各矿区自建矿以来已发生了近300次底板突水事故,有的淹没采区,有的整个矿区被淹没。我国有30多个煤田2×10~(10)t 煤受到岩溶承压水的威胁。如何开采这些受岩溶承压水威胁的煤层,目前有两种方法:一是“深降强排”,即强行疏降地下水,使之降低到
1988年04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8 ] - 穆瑞章
<正> 滑坡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与崩坍、泥石流一样,都会给生产、建设带来危害。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在选厂定点、矿区规划以及工程地质勘察中都会遇到这个自然地质现象。笔者曾从事过滑坡勘测,现就滑坡勘测方法上的一些经验作如下介绍。
1988年04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李德金,朱诚仁
<正> 我国数字测井的研究,起步不算太晚,早在1966年胜利油田攻关队曾开展此项研究。但是,由于十年动乱的延误,使之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加大。因此,我们开发计算机测井系统,起点要高,设计思想要新,采用新型微机,以求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1988年04期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 ] - 李鸣祉
<正> 问题的提出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地震勘探仅利用纵波,而把横波作为一种干扰波。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一些利用横波的地震勘探试验,表明了横波地震勘探的优越性:由于横波的传播速度往往只有纵波传播速度的二分之一,因而横波地震勘探比起纵波地震勘探的分辨率要高得多,它更利于对浅层及小幅
1988年04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 ] - 张荣清
<正> 自从六十年代末我国研制成功人造金刚石聚晶以后,首先用作金刚石钻头和扩孔器的保径材料,不久又在油井钻头上用作切削具。随着我国人造金刚石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聚晶体的规格不断增加,抗磨损性能有了很大提高,用聚晶体作切削具制作地质钻探钻头的条件日趋成熟。本文拟概略介绍一下柱状聚晶钻头的设计与应用。
1988年04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阅读次数:68 ]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沈忠湘,陈介眉,董建新,闫桂兰
<正> 1987年我队赣中基础工程公司在萍乡市施工嵌岩灌注桩42根,孔径为Φ1200mm 的13根,Φ1500mm 的29根,其中有15个扩底桩,底径为Φ2500mm(图1)。桩深平均6.20m,共计347.59m,钻入基岩在55.41m,合计混凝灌土注量为502.65m~3。灌注桩经开挖抽检发现,开挖的3、4号桩没有断桩、缩
1988年04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阅读次数:84 ]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李开华
<正> 在水源井成井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和工程本身的需要,往往要下入数套不同直径的大径套管,为了在套管内下入较大直径的深井泵,有的套管上端既不能延伸到地表,又因地层条件复杂,不可能直接焊于大一级套管下端,使两级套管一次下入
1988年04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阅读次数:52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刘洪,孟海东
<正> 以往,对电测深资料的推断解释,多采用量板法及各种图解法进行。这种解释方法不仅效率低、精度差,而且人为因素干扰大。近年来,采用计算机对电测深资料作自动解释,其方法多为对曲线作分层处理,得到各电性层的厚度和电阻率。但是,当测区
1988年04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阅读次数:72 ]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朱正亚
<正> 全波列数字声波测井,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测井新技术。利用数字技术完整
1988年04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阅读次数:73 ]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赵师庆
<正> 一、形成的基本因素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含煤岩系不仅可形成天然气,也可形成石油。煤成油气的事实说明含煤盆地和含油气盆地有着内在的成生联系。即在一定条件下含煤盆地可以演化为含油气盆地;含煤岩系可以转化为油气源岩,并可形成一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矿
1988年04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童玉明
,彭格林
<正> 会议于1987年11月26日~12月1日在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6个问题:1)成煤大地构造学的目的和任务;2)成煤大地构造学的理论和方法;3)中国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成煤大地构造及演化;4)中国煤田的构造特征及大地构造类
1988年04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阅读次数:80 ]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蒋士钧
<正> 该课题由岭东煤田物测队承担,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协作,先后在岭东、河南、湖南进行了煤田地震勘探、地震测井、垂直地震剖面和孔间地震勘探试验,采用了模拟和数字地震仪接收,并与炸药震源进行了对比。鉴定认为;
1988年04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阅读次数:65 ]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