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林娟
<正> 太原西山以典型的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而闻名中外,本文论及的碳酸盐岩,为该建造的重要海相组成部分。它与地史上广泛分布的清水碳酸盐沉积相比,无论在时空分布、发育程度、岩性、岩相组合和
1985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6 ] - 关尚宏
<正> 下石炭统大塘阶测水组及其相当层位,广泛分布于湘、桂、粤、赣、闽、浙诸省及长江中下游的鄂、皖、苏一带,是华南比较重要的含煤地层。本文试从沉积环境和古构造因素,探讨该煤系的生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1985年01期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 洪志奋,王永振,丁丕训
<正> 边坡稳定性是露天开采中一个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它与组成边坡的岩石性质,特别是粘土矿物的成分密切相关。为了解伊敏河露天矿区边坡岩石的性质,109勘探队采集了许多岩石样品,委托我们做粘土矿物分
1985年01期 16-2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阅读次数:123 ]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 钟仕兴
<正> 关于斜孔的剖面投影,已经提出了若干种投影方法,王子国在《斜孔在剖面上的投影方法》(《煤田地质与勘探》1983年第6期)一文中,对此作了系统的总结。笔者在此基础上,就这些方法的主要优缺点和使用范围提一些补充商榷意见,意在更臻完善。
1985年01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阅读次数:80 ]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正>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煤田钻探学术报告会暨第三届专业委员会会议,于1984年11月上旬在西安召开。会议有近百篇论文和资料。本刊将陆续选登有关文
1985年01期 24-45+50-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阅读次数:26 ]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程文庆
<正> 自《煤田地质与勘探》1984年第1期发表笔者《用法式方程法把斜孔改算成直孔》一文(以下简称前文)以后,有的同志来函询及,在计算中用分析法线P的挂限位置来确定方向余弦的符号甚感不便,有无更好办法。对于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不必走这一步
1985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阅读次数:33 ]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李锡坚
<正> 近年我国引进了SHARP PC-1500计算机,由于它可以使用BACIC语言编排程序,有一定数量的存储单元及程序步,而且还具有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对使用环境无特定要求、更适用于野外工作等优点。因此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PC—1500计算机除有较强的计算
1985年01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谷世铭,周全度
<正> 开滦唐山矿位于石炭二叠纪煤田开平向斜西北翼的西南部。该矿于1877年开始采煤。自1923年始涌水量有较详细的记载,1923-1968年期间,涌水量介于20—30米~3/分之间(图1),1968年以后,由于两次地
1985年01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阅读次数:74 ]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3 ] - 李东达,华解明
<正> 峰峰矿区奥陶系灰岩水资源丰富,确定该区的地下水资源对矿区煤矿开采与工农业用水都起巨大作用。实践表明,在本区用小流域观测站进行全区均衡计算误差很大,因为小流域不能完全代表全区近1300公里~2裸
1985年01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项远法
<正> 在利用抽水钻孔的水位恢复资料计算含水层的导水系数时,或者利用油井压力恢复曲线计算油层渗流参数时,通常都是借助于雅柯布的近似公式用直线图解法。雅柯布的
1985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 ] - 高在虞
<正> 自然扩散法与光电测井是常规的水文测井方法,测出的各条曲线乃是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反映。分析这些曲线有助于认识地下水赋存与运动规律,了解含水层(带)的厚度及发育特征,合理确定抽水段距。我们根据多年在不同地区的实践,对这类水文测井曲线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根据这类曲线形态产生的原因,可将曲线划分为4类:横向移动为主;纵向移动为主;横纵向移动及
1985年01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阅读次数:102 ]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宋伯元
<正> 为了提高分辨力,适应浅层地震勘探的需要,我们对TYDC-24型74—07号模拟磁带地震仪记录放大器的高通滤波器进行了改造。原滤波器的通频带为30—280赫,改装后为63.7—280赫。考虑到仪器整机最高频率
1985年01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 陈明生,李毓茂
<正> 频率测深理论曲线现有计算公式都是把各层的磁导率看成等于真空磁导率μ_o的情况下推演出来的,这对沉积岩层通常是适宜的;但对磁导率较大的岩层(基性火成岩),将导致频率测深视电阻率值的增高。从这点出发,我们就磁导率对频率测深视电阻率曲
1985年01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张益霖
<正> 在钻进过程中,岩石破碎后形成的颗粒大小会影响钻进效果,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钻进。破碎物粒度愈细则破碎愈强烈,破碎功消耗愈大,因而破碎效率愈低。 对脆性和塑脆性岩石来说,当外加载荷由小变大时,岩石产生弹性变形。如果将外
1985年01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 ] - 田长浮
<正> 我公司根据新疆煤系地层倾角变化大(30—70°),直斜孔交替施工的特点,从1975年开始,经几年使用和改进,终于制成高13.5米和17米两种直斜孔两用管子钻塔。这种钻塔在长达六年时间内,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处理事故、起拔套管、深孔钻进)试
1985年01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阅读次数:65 ]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 ] - 郑荣林,李学文,张惠梅
<正> 多年来,在煤田钻探生产中,水泵压力计的使用寿命很短,影响钻探施工的正常进行。为了适应钻探生产的需要,我公司102队科研室,从1978年起,研制的BI-5型压力计,经不同条件的施工现场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完善,于1981年10月通过了技术鉴
1985年01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沈忠湘
<正> 1983年,我队504钻机在丰城矿区施工805号孔,钻进到孔深1043.63米B_4主要煤层顶板时,在930米至970米孔段发生严重坍塌,连续折断三套钻具。由于坍塌造成孔径过大,摸不着钻具断头。经一次性灌注8.25米_3水泥浆,固定了事故钻具,封住了坍塌
1985年01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王为
<正> 我队自从1983年以来,使用侧壁压煤器(以下简称压煤器)补取煤心,已经收到了明显效果。例如:12线4号孔于孔深524.58米处见
1985年01期 62-6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王大曾
在亚洲、欧洲、大洋洲、南北美洲的一些含煤盆地中,先后发现了煤气田。人们开始注意“煤成气”这个新领域,其中以苏联、荷兰、英国、西德等国研究较详。瓦斯地质的研究正是随着煤气田的不断发现和研究而开展起来的、 在我国,虽然很早就有人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但较为广泛的开展瓦斯地质工作,还是近十余年的事。进入80年代,煤炭工业部开始抓这项工作,开展了“编制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的科研项目,下达了《关于加强瓦斯地质工作的通知》,主持召开了一系列有关会议。在此期间,各有关矿区和院校(特别是西南、东北、河南等省区和焦作矿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並创办了《瓦斯地质科研通讯》。目前,瓦斯地质工作已经在全国普遍展开,这个《瓦斯地质讲座》就是适应这一新形势而诞生的。
1985年01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阅读次数:74 ]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吴贤涛
<正> 痕迹学研究,从定义上讲,就是对痕迹进行描述、分类和解释。说得更直接一些,就是研究生物与底层的关系。因此,任何一种痕迹都记录了(1)造迹生物的活动;(2)底
1985年01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