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祁连区侏罗纪含煤沉积环境

    徐福祥

    <正> 祁连区中侏罗世煤田多为零星散布、彼此弧立的中小型盆地(图1)。对于其含煤沉积环境,一般都认为是山间盆地和山前盆地[1]。笔者认为,这仅仅是单独研究某个盆地所取得的认识,尚需进行整体的、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以含煤地层分区为基础,从纵向上研究含煤地层的发育特征,从横向上研究其展布特点。同时利用主要煤田大量的钻探资料,编制出煤层以下的砂岩体形态

    1984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8 ]
  • 合山煤田首次发现植物化石

    董家国

    <正> 合山煤田是广西的一个重要煤炭基地。煤系为晚二叠世合山组.该组地层(包括煤层的顶、底板及一些夹矸在内)90%以上为海相灰岩和硅质岩,产丰富的

    1984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4 ]
  •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几个红树林沼泽的地质地貌特征

    沙庆安

    <正> 红树林沼泽在澳大利亚沿海海岸的一些地区非常发育。许多部门的科学工作者对它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生物的、地质的、地貌的,还有军事的等。 1982年我们对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海岸及珊瑚礁的考察中接触到几个红树林沼泽(图1)。鉴于近期我国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为古今对比,对现代红树林沼泽研究的日益高涨的兴趣,这里对它们作些介绍,或许能为鉴别古代类似的沉积环境提供些启示。

    1984年01期 7-9+2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阅读次数:73 ]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6 ]
  • 试论湘赣皖龙潭组南、北型及其下界问题

    胡世忠

    <正> 湘中、赣北、皖南地区的二叠系,经当地地质工作者多年研究,自西南向东北,大致以武冈、新化、株州一万载、南昌一青阳、繁昌(呈近∽形)一线为界,可分为南,北两种沉积类型。南型之龙潭组,据其含煤情况,又分为下部不含煤段和上部含煤段。煤系颇厚,煤层较多,它直覆于当冲、鸣山、孤峰组硅质岩之上。北型煤系则假整合于茅口组灰岩之上,其特点是厚度薄,煤层

    1984年01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阅读次数:92 ]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板块构造与聚煤作用迁移

    罗中舒

    <正> 板块构造说是一门新兴的地质学说,尽管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它是一支有生命力的地质学说。这个学说也为煤田地质学开辟了崭新的思路,运用板块观点来探讨煤田地质问题,可以获得某些新的解释。本文不揣浅陋,探讨聚煤作用迁移与板块构造的关系。供读者参考。

    1984年01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阅读次数:102 ]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6 ]
  • 用法式方程法把斜孔改算成直孔

    程文庆

    <正> 在地质勘探工作中,钻孔孔斜校正是原始资料整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普遍采用投影法来校正孔斜,但它受勘探线方向和地层倾角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当同一个钻孔做另一辅助剖面,或二主导剖面公用一个钻孔时,不但要对公用钻孔反复进行投影,而且还要对这个钻孔铅垂线上的层位进行反复多次的调整,才能使其在不同剖面上完全一致。这些都会降低工作效率和地质报告的质量。为此,笔者提出法式方程法试图补充投影法的不足,供大家讨论。

    1984年01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 南方石煤综合考察成果评议会

    小兵

    <正> 南方石煤综合考察经过各有关省、自治区的地质、煤炭、冶金等部门的辛勤劳动,由煤炭部地质勘探分院汇总,编写了“中国南方石煤资源综合考察报告”。1983年10月14—18日,由煤炭部加工利用局主持,组织有

    1984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 ]
  • 制备煤粒煤砖光、薄片的新方法

    王玉伦

    <正> 传统的制备煤粒煤砖光、薄片方法都需经过加温、加压。笔者按照1975年西安煤岩工作会议提出不加热制备煤粒煤砖光片的建议,查阅参考资料,实践了不加温不加压制备煤粒煤砖光、薄片的新方法,具体做法是:

    1984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阅读次数:68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 ]
  • 南方找煤工作的主要经验

    <正> [据江西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李文恒报导]煤炭部地质局于1983年9月24日—23日在南昌市召开了南方找煤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太湖,当阳找煤会议的继续,也是1974年湘潭会议之后最大的一次南方找煤会议。到会代表共97人。会议认为,南方七省(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找

    1984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阅读次数:42 ]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对福建找煤工作的回顾与建议

    王文杰

    <正> 福建省经过二十多年的地质勘探工作,地质条件较好的煤矿区大都已经勘探,找煤难度越来越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打开福建找煤的新局面,是赋予我们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历史的经验教训,提供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1984年01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 ]
  • 从矿井地质剖析湖南煤田地质勘探中的若干问题

    朱建国,童干兴

    <正> 笔者调查了全省署属以上设计能力3~60万吨/年的128对矿井,大部分矿井长期达不到设计能力。1980年前后,有关部门曾对全省生产矿井的设计能力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核实,调查的128对矿井中,有61对矿井核减了生产能力,占矿井对数的47.7 %。61对矿井原设计能力891万吨/年,核实为455万吨/年,核减设计生产能力436万吨/年,核减

    1984年01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阅读次数:92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 用地面孔在被淹井巷道中灌筑砼挡水墙

    王友瑜

    <正> 笔者曾应鞍钢复州湾粘土矿之邀,协助该矿罗家山坑口施工了一项利用地面钻孔在被淹矿井的巷道中灌筑砼挡水墙的工程。竣工后经排水恢复矿井,证明挡水墙已将涌水量为80米~2/分的流水巷道隔绝,堵住全部涌水,效果达到百分之百。至今已历经十年考验,效果稳定。

    1984年01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 ]
  • WYS—1型遥测水位仪

    廖继周,余述

    <正> WYS—1型遥测水位仪是在江西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主持、吉安师专协作下,由我队研制成的。于1983年1月通过鉴定。这台水位仪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能在室内自动获取远距离(达20公里以上)观测点的瞬时水位值;跟踪水位速度平均0.84米/分;水位测量误差±0.5厘米;测量水位变幅10米。试验表明,WYS—1型水位仪不仅适用于水文地质孔长期观测、群孔抽水时水位观测,而且还可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使用。

    1984年01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阅读次数:70 ]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浑江煤田岩溶水突出特点及防治方法

    宋恩宝,张久存

    <正> 吉林省浑江煤田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生产过程中,多次突水、涌水甚至造成淹井事故。突水补给来源有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其中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对矿井威胁最大,因此搞清奥陶系灰岩(以下简称奥灰)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突出特点,对指导生产,避免水害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1984年01期 40-4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阅读次数:84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潘集矿区底砾层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水预防

    卞政修,尹志成

    <正> 潘集矿区位于淮南复向斜中的潘集背斜两翼。开采二叠系中、下石盒子组煤层,可采层数10~15层,总厚25~32米。本区为全隐蔽煤田,新生代巨厚松散堆积物,不整合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厚度为139~463米。它受古地貌形态控制,东南薄西北厚。按地层对比,划分为上、中、下三组含水层,通称1含、2含、3含。第三含水砂砾层(底砾层)直接与煤系地层接触,成为矿井充水

    1984年0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 ]
  • 石炭二叠系测井地层学初探

    陈继亮

    <正> 随着煤田地质勘探和矿井开发的发展,测井资料和地质资料的结合日趋密切,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一测井地层学。测井地层学是以煤田测井资料为对象,根据测井学、岩石地层学、沉积学的原理,来研究含煤地层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以及基本的地层关系(成层作用、地层间断、相与相变);进行地层对比,划分地层;揭示煤层和其他有益矿产的分布规律的学科。

    1984年01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 ]
  • 测井密度模块的研制及其在定量技术中的应用(上)

    范锦林

    <正> 为使我国煤田测井实现定量化,在江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领导下,我所开展了煤田测井密度定量技术方法的研究。主要内容为:研制一种适合煤田特点的测井密度模块,对仪器进行密度刻度;建立起散射伽玛强度与地层密度之间量的关系;使用现场刻度器来排除仪器因素的影响;利用模块作出校正图板,进行井径和井液因素校正;通过定量分析程序计算地层密度等等。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介绍于下。

    1984年01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一种频率测深高阻基底埋深解释方法

    戴霞娣

    <正> 目前,由于仪器频率范围所限,常不能得到从p_1开始的完整的频率测深曲线,致使解释各对应层的参数有一定的困难。然而,高阻基底埋深的解释,有可能不从p_1开始往下推,而仅对基底深度之上总代替层作总的解释。 通过对国内煤炭系统研制的二层理论量板的研究发现,不同r/H量板上各条曲线与量板原点间存在一定关系:r/H—∞时,

    1984年01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阅读次数:63 ]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频测解释中消除表层不均匀影响的方法

    李仁义,徐素英

    <正> 应用频率测深方法的理论前提是表层水平且均匀。但是,这种条件在实际上是很难满足的,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再者煤田电法勘探中,当以探测深部地电断面为目的时,表层介质电阻率不均匀影响就成为主要干扰因素。对电场振幅曲线来讲,这种影响主要

    1984年01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阅读次数:66 ]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 ]
  • 钻进参数孔底遥测系统分析

    曹鸿国

    <正> 目前,钻探现场所使用的钻进参数测量仪表,以及正在研制的钻进参数自动检测仪表,多数都是只能反映地面参数的测量值,常常不能表征孔底钻进参数的真实数值。尤其是在孔深较大,发生孔斜等复杂情况时,更不能如实反映孔底实际工况。

    1984年01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S75绳索取心钻具在宁东煤田的应用

    汪逸成

    <正> 宁夏自治区地质局探矿工程队从1980年开始,在宁东煤田马家滩矿区承担普查钻探工作,过去使用大口径双动双管钻具,几乎每个钻孔都要打丢3~6层煤。有的煤心即使取上来,也已相当破碎,甚至研成粉末状,严重影响了地质研究工作。

    1984年01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国际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讨论会

    王为民

    <正> 国际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讨论会于1983年5月18日至20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大厦召开。会议由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国际基础工程和土力学学会发起。法国工程地质学会和土力学学会、岩石力学学会共同主办。我国煤炭部、城乡建设环保部和铁道部共派七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1984年01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阅读次数:71 ]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痕迹学讲座 第三讲 个体痕迹与地质信息

    吴贤涛

    <正> 痕迹化石组合即群聚痕迹的指相意义,已在上一讲讨论过。下面谈谈个体痕迹在提供地质信息方面的作用。

    1984年01期 70-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阅读次数:67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复合体基本知识讲座 第三讲 国外复合片钻进现状(二)

    汤凤林

    <正> 苏联乌克兰科学院超硬材料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新型超硬材料斯拉乌季契,在油气田钻井和其他矿产地质钻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用于软地层和中硬地层,也可用于硬地层。斯拉乌季契可用于制造钻头和扩孔器。

    1984年01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全国矿井中小型地质构造学术交流会

    小兵

    <正> 由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主持,全国矿井中,小型地质构造学术交流会于1983年11月6日—12日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参加会议有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86个矿务局、处和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的代表156人,共提交论文73篇,

    1984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阅读次数:75 ]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南方七省(区)第二次煤田钻探技术交流会

    李彬荪

    <正> 会议于1983年11月15日~19日在湖南省株州市召开,广东、广西、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和湖南七省(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的代表,及中南矿冶学院、湖南省地质矿产局、湖南冶金勘探公司等兄第单位的代表共73人,应邀参加了会议。

    1984年01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