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在霞,张玉成
<正> 四川中生代含煤建造形成于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煤系地层沿四川盆地周围的大邑、彭灌、广元、万源、巫山、黔江、古蔺、筠连等地分布;盆地内部在达县、重庆、永荣、资威、乐山、雅安以及川滇古隆起区上的石棉、甘洛、会理、盐边、宝鼎等
1982年05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2 ] - 白清昭
<正> 我国东南部即指浙、闽、粤、赣、湘、桂等省区。其早期中生代地层,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多年来,一直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随着许多新资料的不断披露,关于本区早期中生代的地层、古生物、沉积特征、含煤性、沉积古地理轮廓等等,
1982年05期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正> 煤炭工业部组织编写、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煤炭工业年鉴》1982年刊,是第一部反映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全貌的大型文献资料工具书。全书共包括20部分,主要内容有:中国煤炭资源分布概况;中国煤炭工
1982年05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阅读次数:45 ]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 ] - 王仁农
<正> 淮南煤田自我国已故著名地质学家谢家荣偕燕树檀、颜轸等发现至今的三十余年里,广大地质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解放以来,安徽省煤田地质系统及淮南煤炭学院等单位的同志,做了许多工作。笔者
1982年05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2 ] - 邹韧
<正> 煤的最大反射率在煤炭、地质、石油等部门的应用越来越广。迄今为止,仍然普遍是采用直线偏光入射,旋转载物台一周记录其最大佰的测定方法。不妨称它为常规法。这种方法在测定细小颗粒时因旋转载物台难免引起位移而带来困难。在显微组份定量过
1982年05期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阅读次数:80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何培寿,董名山
<正> 煤岩工作者除用显微硬度来概略地确定煤的变质程度外,也曾利用压痕裂隙的发育程度来评定煤的还原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煤的显微硬度可作为划分无烟煤变质阶段的良好标志之一。煤炭科学院煤化学研究所媒化室(1977)提出过专门报告,对此作
1982年05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1 ] - 余恒昌
<正> 钻孔测温不仅是地热研究的主要手段,而且在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火山学、地震学、永久冻土学等方面也均有科学和实践意义。本文仅就钻孔测温资料在研究某些矿区岩溶水方面的应用介绍一些情况,並提出笔者的粗浅看法。文中涉及
1982年05期 36-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4 ] - 彭岐生
<正> 在湘中一带矿山建设和生产中,泥沙类充填物从溶蚀洞穴或裂隙中以固体径流的形式涌入井下巷道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造成恶性事故。笔者试图对突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抛砖引玉,旨在找出合理的防治突泥方法。
1982年05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2 ] - 唐洪友
<正> 天府矿区茅口灰岩是二叠系上统龙潭煤组的底板。一般主要开拓巷道均布置于此层中。由于该层的埋藏情况不同,地质条件不一,存在着古岩溶和现代岩溶,它们的发育特征显著不同,探索岩溶发生发展的过程,
1982年05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2 ] - 陈公伟,周欣
<正> 1979年江山电力公司黄江变电所,由于附近农田机井大量抽水,使地下灰岩溶洞中水位迅速下降,浮土层失去内应力平衡,导致洞口处浮土下陷和房屋产生裂缝。我队应江山电力公司的邀请用频测法试探了溶洞陷落区的位置和分布范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证实了该法找水的可能性。
1982年05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阅读次数:92 ]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1 ] - 张国嘉
<正> 目前,我国在煤田地震勘探中广泛应用的多次叠加均以共反射点水平叠加理论为基础。当地层倾角较大时,由于反射界面的倾斜,各叠加道的讯息並非来自同一个反射点,而反射点沿界面的上倾或下倾方向产生位移,並且其位移量随炮检距及地层倾角的
1982年05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乔夫
<正> 八年来,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先后在焦作、平顶山、禹县等煤田进行物探、地质、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加快了煤田地质勘探速度,节省了钻探工程量,降低了勘探成本,提高了地质报告质量,搞清了煤田边界,发现了新的含煤块段,为国家提交了
1982年05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阅读次数:66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王钟堂
<正> 煤田综合勘探、综合评价和煤炭综合利用,是煤炭工业的一贯方针。从六十年代我们执行“一孔多用、综合勘探”方针以来,已经初步了解到一些煤田的有益矿产及与煤伴生矿物的赋存和分布概况,但对其正确评价者则少。这与实际工作中长期以来重视实
1982年05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阅读次数:75 ]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江天寿
<正> 喷射器主要由喷咀、接受室(负压室)、混合室和扩散器组成。通常混合室和扩散器作成一体,称为承喷器。混合室前面喇叭状部分又叫混合管,圆柱部分叫喉管(图1)。
1982年05期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顾鲁先
<正> 这是一种现场维修机械,拆卸钩键的专用工具,其结构按用途分为两种:一种用于拉取键头出露于轴以外的钩键(图1),另一种用于拉取不露头的钩键(图2)。
1982年05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胡秀山,王忠才
<正> 我们在珲春城东水文孔的施工中,根据钻孔直径大(Ф377)、岩层松散(表土、流沙和沙砾层)、取芯困难的特点,以及水文地质关于不准使用泥浆的要求,加工了一套装沙器
1982年05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阅读次数:58 ]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陕西省一三九煤田地质勘探队测井组
<正> 渭南四号信箱生产的静电显影测井仪,具有测曲线直观、随时可观察测量成果、不用洗相、测井效率较高等优点;同时,下井电源有稳流稳压装置,解决了供电线路因接地电阻变化使电流电压不稳定的问题;仪器自
1982年05期 6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阅读次数:40 ]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余素玉
为了使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掌握当代沉积学的某些新理论和新概念,本刊将从这一期起,刊登沉积作用与沉积相讲座。陆续介绍有关碳酸盐岩成因的新认识、近代碳酸盐岩的分类特点、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牵引流和浊流沉积作用以及陆原碎屑岩沉积相和沉积模式等文章,以期在煤田地质工作中广泛运用这些新理论和新概念,并逐渐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使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1982年05期 69-7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