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广德
<正> 一、三十年来的成就 我国钻探技术早在秦朝就被用于开凿盐井,后来,由于长期受封建社会的束缚,发展缓慢。解放初期全国只有东北几个主要矿区遗留下来少数工人和十几台破旧钻机。直到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地质钻探工作才获得了飞速发展。 三十年来,我国煤田地质钻探工作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各省、市(区)建立了相应的煤田地质勘探队
1982年04期 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 汪为作
<正> 筠连煤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隅,筠连县和珙县境内,面积约1000公里~2。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滇黔褶断区之娄山坳陷褶断束的西端~[1]。该煤田是四川省最有开发远景的煤田之一。本文主要依据先期勘探的部分资料,扼要阐述晚二迭世含煤建造的沉积特征;並作初步的成因分析和探索。
1982年04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3 ] - 兰昌益
<正> 淮南爆田位于华北石炭二迭纪巨型聚煤坳陷的东南隅,由于它所处的构造部位和沉积环境的特殊性,所以太原组有它本身的特点。 本区太原组的厚度为100—120米,假整合于奥陶系之上,与上覆的山西组为逐渐过渡。岩性主要为石灰岩、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等组成,中夹炭质泥岩和煤层。煤系中有13层灰岩,从上到下编号为L_1—L_13,厚50—
1982年04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0 ] - 文进田
<正> 一、概述 袁家矿区位于湘南加禾县城东,呈南北展布,走向全长25公里,面积70公里~2,煤储量丰富,具有较好工业远景。 矿区属耒—临南北构造带的一部份。为南深北浅中隆起的不对称马鞍型含煤向斜。以F断层为界,分成南北两个形似分割实为相连的坳陷。F_1断层以北是本文叙述的
1982年04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缪奋
<正> 煤田地质勘探,从普查、详查、精查直到开发过程中的矿井地质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查明煤炭资源的地质条件,以达到合理开采和利用的目的。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综合机械化采煤机组的使用,对开采地质条件的探测精度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准确地预测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已成为现代化煤矿技术的一个重大议题。
1982年04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 ] - 唐洪友
<正> 天府矿区在矿井中所遇中、小型断层较多,煤层变化较大,给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使地质工作更好地为矿井生产服务,笔者运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对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煤层变化规律,提出一些初步认识和看法,谬误处望批评指正。 矿区构造。天府矿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的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弧形褶皱群中的华蓥山复背斜南段。该复背斜在三汇坝以
1982年04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钟仕兴
<正> 山东省是我国北方煤炭资源较丰富的一个省。本省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上古生代石炭二叠纪的太原组和山西组,其次为中生代侏罗纪的坊子组和新生代早第三纪的黄县组(五图组)。含煤地层分布比较普遍。解放前仅有少数几个为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进行掠夺式开采的矿井,根本没有进行多少地质勘探工作。解放后,煤田地质队伍迅速发展,首先为恢复、扩建老矿提供了必要的地
1982年04期 27-3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阅读次数:72 ]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 ] - 高炳秀,马连仁,姜炳栋,曾昭荣
<正> 黄县煤田位于山东黄县和蓬莱县境内,为第四系覆盖下的第三系隐蔽煤田,面积约400公里。自1967年发现以来,已提交陆地部份供建井的地质报告三件(即洼里区地质勘探报告、龙口一井田精查补充报告及梁家井田精查综合勘探报告)、洼里地震报告和黄县煤田详查总体报告各一件。 通过对已有的地质、地震报告及现有生产井所揭示的一些构造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本文试图对该类型煤田精查综合勘探方
1982年04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阅读次数:97 ]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陈葆仁,洪再吉
<正> 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水文地质计算中的随机模型方法(如多元回归方法、频谱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及随机微分方程等)得到了很快发展,并在水文地质计算领域中给人们展示了十分可喜的前景。 一、水文地质计算中的 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多元回归分析是常用的一个随机模型,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又发展了通过逐步
1982年04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阅读次数:92 ]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4 ] - 边继甫
<正> 国际煤岩学会第34、35届会议分别于1981年4月6—9日在法国,1982年4月26—30日在葡萄牙召开。 在第34届国际煤岩学会全体会议上讨论了准备出版国际煤岩辞典第三版的问题,其内容计划包括三部分:1.煤岩学现状(包括煤和煤层的组成、煤岩学在不同地质领域中
1982年04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59 ]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李仁义
<正> 一、引言 目前应用于高阻基底深度的定量解释方法—“尾值法”解释高阻基底三层及多层断面时,取ρ1值较困难。而公式
1982年04期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阅读次数:72 ]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孙涛,秦方飞,秦茂泉
<正> 一、概述 目前国内使用的井温仪大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研制而成的,这些仪器虽然结构简单,但均无统一标准,适应性较差,而且精度低,外界影响大。TYCW—1型井温仪是综合各种仪器的优点设计成的,它具有数字显示、模拟电压输出、线性刻度、频率传输、抗干扰能力强、晶振定时、稳定性好、时间常数小、连续测量、操作简便、体积小、
1982年04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阅读次数:59 ]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赵忠清
<正> 目前煤田地震勘探已广泛采用水平多次迭加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经验不足,迭加参数选择不当,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以致造成工程量浪费。因此,如何迅速而正确地选择迭加参数,已成为当前主要课题。下面就根据煤田地震勘探的特点,结合几年来在华北、华东和中南不少地区工作实践中所获得的有关实际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和计算,提
1982年04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童有德,丁焜
<正> 由于十年浩劫,我国相当一部分矿井的资源回采率下降。据全国二十余个统配矿务局40处典型矿井的调查测算,矿井、水平、采区的回采率一般只分别达到50%、60%、70%,有的还要更低些。与历史较好水平和国家规定比较,相差甚远。 煤炭资源回采率低给煤矿建设和生产都带来严重后果:由于工业储量浪费多,采
1982年04期 58-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2 ] - 苏淑芬
<正> 用比色法做化学分析较容量法、重量法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的特点,但其缺点是相对误差较大,一般在5~10%,故对微量组份进行比色测定尚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而用以测定常量组份的含量就不太适宜。煤灰中SiO2含量在20~70%之间,故应用差示比色法来提高测定二氧化硅的准确度。
1982年04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阅读次数:57 ]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2 ] <正> 我队施工地区地层,上部为壶天灰岩,中部为梓门桥灰岩,中、下部为测水煤组,底部是石凳子灰岩。上、中部溶洞、裂隙发育,所有钻孔都漏失。施工中采用泡沫泥浆,虽然无法堵住溶洞、裂隙等严重漏失通道,但是由于泥浆比重小,可以有效地防止中小型漏失,保证正常钻进。
1982年04期 65-6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阅读次数:37 ]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2 ] - 熊育英
<正> 简易水文曲线的第一解释法是直接采用原始资料的方法。第二解释法是与有关钻进、简易试验、岩性等资料拚接的综合法。本文所述的第三法,即在以上两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选择与换算得出有关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尚处于摸索之中,文中谬误之处,尚希指正。
1982年04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阅读次数:58 ]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 赵景斌
<正> 目前,煤地质学领域中的研究日增,但缺少一种专门的杂志,《煤地质学》就是为这一目的而创办的 本刊的编委会由分属于15个国家的37人组成(美籍学者占三分之一),主编为W.斯派克曼。编辑部设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该刊每年出一卷,每卷四期。它报导煤岩学、煤相学、煤矿物学、煤地球化学、煤
1982年04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阅读次数:33 ]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林怀胜
<正> TYDH—3型电子换向器是渭南煤矿专用设备厂的最新产品。线路设计先进,下井供电电流频率只有25周,大大降低了感应干扰,与TYDH—2A型仪器相比,各项技术指标都有所提高。 但在我区初期使用中发现,按说明书要求在下井供电回路中串联4.4千欧电阻(和
1982年04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阅读次数:61 ]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小工
<正> 中国煤炭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陆源沉积岩分类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4月3日至8日在西安召开。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有关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地质、石油、煤炭等系统64个单位共67名代表。这次会议是在1981年2月25日至3月3日陆源沉积岩分类方案筹备座谈会的基础上召开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拟定陆源沉积岩分类命名方案。
1982年04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阅读次数:69 ]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