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六十年来的中国煤地质学回顾与展望

    <正>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代(公元前475~221年),劳动人民就开始使用煤炭;西汉时期(公元一世纪)开采已具一定规模,并用煤来冶铁。建国以后,做了大量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目前,全国累计探明的煤炭储量已达6400亿吨,原煤年产量超过

    1982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阅读次数:48 ]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2 ]
  • 从阳泉—井陉间构造剖面看太行山构造特征

    袁耀庭 ,高凌蔚 ,顾广明 ,李涛 ,苗康运

    <正> 太行山屹立在华北平原西侧,气势磅礴,巍然突兀。在地质构造上,适位于中朝陆台中枢地区,历来为地质工作者所重视,因而论述颇多。有人认为太行山是以褶皱运动为特征,为燕山运动的产物;有人认为太行山系发生于燕山运动末期的断裂束,属山西隆起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其构造特征基本上和北京西山相同,表现为开阔背斜或向

    1982年03期 7-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阅读次数:113 ]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3 ]
  • 西北区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及聚煤规律初步认识

    马大超 ,康立权 ,李宇昌 ,赵礼智

    <正> 西北五省(区)以早中侏罗世聚煤期最为重要,早、中侏罗世除西南喀喇昆仑和唐古拉山一带为非含煤沉积外,昆仑、秦岭及其以北均沉积了陆相含煤建造。但由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不同,区内自东而西在陕甘宁盆地、贺兰—六盘山至阿尔金山及阿尔金山以西三大块之间,含煤建造特征、聚煤古地理环境以及含煤建造展布规津均互有差异。

    1982年03期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阅读次数:84 ]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3 ]
  • 镇江伏牛山龙潭组底部的鱼类化石

    李成栋,胡世忠

    <正> 本文所记述的鱼类化石,是笔者近年来在伏牛山煤矿井下地质调查时,在晚二迭世龙潭组下部不含煤段(长石石英砂岩以下60~100米)底部的灰黑色、含钙质泥页岩中发现的。该层厚约35米,可明显地分为上、下两部,间夹厚约0~20厘米紫灰色或暗灰色透镜状钙质粉砂岩结核。上部:微细层理发育,除见有少量个体较大的鱼类化石(一般长约12~25厘米,最长达35厘米左右)外,尚伴有微小瓣鳃类化石(壳径约1毫米);下部:

    1982年03期 21-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王家山矿区层面断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彭文武,彭开瀚

    <正> 距甘肃省靖远县城北约60公里的王家山矿区处于雷公山—六盘山褶带中段,为一轴向北65—80°西的向斜构造,走向长8.5公里,倾斜宽0.5—2.3公里,面积约19公里。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上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上三迭统和下志留统。中

    1982年03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 ]
  • 煤田勘探中煤层可选性研究小议

    王钟堂

    <正> 近年来煤田勘探中研究煤层可选性方面出现了可喜的进展。一些单位在精查中利用多组探煤钻孔采取煤层简易可选性样。做简化流程试验,从面上研究煤层可选性变化,提高了评价精度,受到煤矿设计部门的欢迎。四川、江西等煤田地质研究所用煤岩学方法做煤层可选性研究的尝试,取得了除粒

    1982年03期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中国煤变质带的划分及煤种预测

    孙维汉,朱榔如

    <正> 煤变质带的划分,是以煤田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地质构造特征为基础的。我国地质构造条件复杂,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内煤种的分布,均受区域地质构造的控制,并且各具特色。煤变质带的划分,可为寻找国民经济所需的煤种提供理论根据。 一、我国的聚煤区和主要聚煤区变

    1982年03期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阅读次数:80 ]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5 ]
  • 单井抽水水位恢复曲线判释与含水层参数计算

    孙德璿

    <正> 水位恢复曲线的实践效果,已引起中外许多水文地质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仅就单井抽水水位恢复曲线的判释和含水层的参数计算等问题作一探讨。 一、水位恢复曲线的理论及其应用 在典型的泰斯解析条件下,有熟知的降深公式

    1982年03期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阅读次数:80 ]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3 ]
  • 新汶矿区河下采煤水的综合防治

    <正> 新汶矿区地质储量2/3以上处在现代小汶河、古河床砂砾层及受河水补给煤系中灰岩含水层之下,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在认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综合防治方法:充(充填法管理顶板)、隔(隔水煤岩柱留设)、疏(薄层灰岩疏水降压)、放(放出老空积水)、堵(地面注浆堵出水点)、

    1982年03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阅读次数:35 ]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含硼人造金刚石的实验与分析

    王松顺

    <正> 为了探讨硼对人造金刚石合成及性能的影响,我们经过不同途径的探索和试验,初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硼对金刚石合成的影响(一)合成原料的影响含硼金刚石的合成原料主要由含硼触媒

    1982年03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阅读次数:30 ]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使用坑道透视仪探测矿井小构造试验

    张启斌

    <正> 铜川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传统的矿井地质方法,不能解决工作面中、小型构造问题,因此造成补巷多,煤量丢失大,严重地影响着矿井生产,长期以来,成为矿井地质工作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局1980年使用一台WKT—Jn型坑道透视仪试测工作面中、小构造。共测

    1982年03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大倾角地区的偏移归位问题

    郝立志

    <正> 目前我国煤田地震勘探已广泛采用了水平迭加、回放处理技术。解释的基础是时间剖面。众所周知,时间剖面上是经过动校正以后,人为拉直的反射波,每一点都相当于t时间,通过公式计算的h_f即为界面的法线深度。在地层界面水平或倾角很小(小于5°)时,这个法线深度等于或近似

    1982年03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阅读次数:68 ]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 ]
  • 一七四队自制测井仪器拖车

    吴则成

    <正> 为解决山区勘探测井仪器搬迁困难问题,174煤田地质勘探队制作了一种测井仪器拖车,用履带拖拉机牵引。经7个钻孔施工,不同路面、弯度、坡度和场地条件试拖表明,性能良好。主要优点是: (1)凡履带拖拉机能到的地方拖车均可到达,每年可节约运费千余元。

    1982年03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阅读次数:58 ]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频率测深尾值法与平均电阻率法的关系及其应用

    潘林

    <正> 尾值法与平均电阻率法都是利用电场振幅对H型或G型地电断面进行定量解释的方法。 平均电阻率法的公式是H=Sρ_e式中,H——深度;S——总纵向电导,p_e——平均等效电阻率。关于p_2及S值的求法,西安煤研所早已作过介绍,但笔者认为,频测资料解释中,实际取得p_2和√T_s值很困难,特别是没有钻探资料的隐伏地区。

    1982年03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小口径双作用阀式液动冲击器试验

    <正> 我队从1978年开始先后试制了5台ф50双作用阀式液动冲击器,在杨柳坪矿区ZK172孔进行了钻进试验,并在该孔和其他几个孔进行扩孔和事故处理试验,尽管试验时间短,完成的工作量不多,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该冲击器是在00275部队图纸的基础上,对少数零件作了改进,结构如图所示。

    1982年03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阅读次数:22 ]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计量瓦斯含量单位的改革

    刘明信

    <正> 我们在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一直使用每克可燃物质所含瓦斯的毫升数来计量瓦斯含量。可是,矿井设计和生产矿井计量瓦斯涌出量却是用每吨煤所含瓦斯的米~3数来表示。二者是不一致的,换句话说,瓦斯试验数据不能直接为设计和生产服务。为此,笔者于1979年5月提出用每克煤重所含瓦斯的

    1982年03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2 ]
  • BY—60型泵压表初步试验

    武书,张宝瑜,田锡玉

    <正> 地质部勘察技术研究院设计、浙江鄞县地质仪表厂制造的BY—60型泵压表,于1980年6月用于冲击回转钻进试验,现将室内外使用情况作一概略介绍。 (一)使用条件 1.室内试验在河北省地质局综合研究队进行。实验配用设备为;BW 250/50型及BWB250型泥浆泵,XD—600型全液压钻机。BY—60型泵压表用胶管从稳压塔出口处引出,安装在操作者容易观察的部位,距水泵

    1982年03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阅读次数:58 ]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遥控放炮与内触发计时的应用

    <正> 目前我国煤田地震,多数采用有线电话回线法记录爆炸信号,其弊病较多。如用折射波法进行勘探时,地震站与爆炸站相距二、三公里,每天出工都得收放较长的电话线,费人费时费料,且经常发生断线或被剪故障,影响工作。有时因炮井深药量多,药下

    1982年03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阅读次数:15 ]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测井绞车恒速装置

    <正> 目前使用的CJ—1000型测井绞车是变速箱换挡变速,电缆卷筒直径为(不缠电缆时)0.3米,缠满电缆后达0.8米,绞车提升速度随卷筒上电缆的增多而增加,内圈和外围提升速度相差很大。测井过程中,在钻孔底部按规程要求的测速提升,到钻孔上部

    1982年03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阅读次数:26 ]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云南某褐煤田发现巨厚硅藻土

    于漧

    <正> 与煤共生的有益矿产,过去只知道有油页岩、铝土矿、耐火粘土、菱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锰矿、磷矿、石墨、粘土、石灰石、建筑石材以及分散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等。 最近,云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九八队在云南某地上第三系中新统的煤系地层中发现了巨厚的硅藻土与褐煤共生。这一新发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有关的地质工作者

    1982年03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煤炭系统第一次数学地质座谈会

    陈朝阳 ,李信

    <正> 由煤炭部地质局主持的第一次数学地质座谈会于1981年12月22~28日在河北省涿县召开。这次会议集中地反映了煤炭系统数学地质活动的现状。现简介如下: 一、煤炭系统数学地质活动现状 我系统从1976年开始,有少数人搞数学地质。于1978年和1981年举办了两期学习

    1982年03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阅读次数:64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煤炭部煤成气座谈会

    梅谛庆

    <正> 近十多年国外在一些大型煤田发现一批具工业开发价值的天然气气田。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分散在岩层中的或集中的腐植型有机物在成煤过程形成的大量天然气(即煤成气),大部分逸散在古空气中或围岩中,一小部分(3—24%)残存在煤层中(俗称煤层瓦斯或煤层气),另一小部分(1~15%)

    1982年03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阅读次数:65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