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捷,王炳山,宫静娴
<正> 黄县聚煤盆地位于山东半岛北部黄县—龙口一带。盆地内部的地层主要为早第三纪黄县组,自下而上分为三个亚组,下亚组和上亚组不含煤,中亚组为含煤岩系(图1)。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仅限于含煤岩系沉积部分。
1981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9 ] - 苟永煜
<正> 铜川矿区含煤地层为早二迭世山西组(P_1~1)和晚石炭世太原统(C_3)。山西组在矿区内主要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P_(s_1))厚约40米,上段(P_(s_2)近已划归石盒子组)厚约20米。此两段的岩性有相似性,即各段上部皆以粉砂~泥质岩为主,下部则以粗碎屑岩为主。下段底部砂岩被沿用为煤系地层中的标志层,称
1981年04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阅读次数:61 ]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4 ] - 李文恒
<正> 早在1928年李四光同志提出海侵与前一时期的地壳运动有关。1939年明确指出:在地壳岩层形变前,海水先向赤道移动,之后又由赤道向两极挺进。在以后的著作中进一步指出:我国聚煤带的迁移,必然与海水进退有关。但未确定有什么样一种关系。
1981年04期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李绍明
<正> 龙永煤田是福建省较大和开发较早的煤田之一,笔者根据现有资料和矿井地质工作的实践,对该煤田褶皱构造特征,特别是小型褶皱构造特征,提出粗浅看法。不妥处,望指正。
1981年04期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刘绍忱
<正> 陕西洛河剖面居渭北煤田中部,洛河之三眼桥与硫磺矿间(图1)。该剖面化石丰富,地位重要,对渭北煤田的地层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对该剖面中山西组地层及其上下界的划分问题提出初步意见,以供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
1981年04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 郑学涛
<正> 就煤田地质勘探而言,一般应弄清勘探与生产建设的适应性及其内部几个技术经济比例关系,主要反映在井型与储量比例、储量与勘探工程量比例、建井阶段与普查阶段勘探工程量比例三个方面。本文就江西省煤田地质勘探的这三个比例关系略加探讨,以求获得对煤田地质勘探现状的正确估计和指导今后的工作。
1981年04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朱春笙
<正> 褐煤、长焰煤、不粘或弱粘煤的分类,关键是如何划分褐煤和长焰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指标,能较完善地将其区分开,尽管中外学者对此进行过大量工作。本文试图用判别分析法为划分煤的类别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分类指标的优劣提供一较客观的评价标准。
1981年04期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阅读次数:107 ]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王仁农
<正> 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和湖南省地质学会主持和筹备的第二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4月20至25日在湖南长沙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约300人。 会议收到论文230篇,在两个半天的大会学术交流和四个半天的小组学术交流会上共宣
1981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刘敦千
<正> 水文地质工作中,常要采用水文站、径流区或水点的地表地下水总流量来求得相应区域的地下水流量。这时,要合理剔除洪水或地表水流量。如何采用基流分割方法?有人主张在流量变化的转折点上分割,也有主张高割、中割或低割的。总之,主观随意
1981年04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阅读次数:84 ]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 ] - 徐卫国
<正> 我们根据多年大量野外观察、资料分析和室内模型实验,提出了塌陷成因的新观点,即真空吸蚀作用致塌及防治塌陷的新途径—消除岩溶真空以防塌陷的钻孔自然充气防塌法。本文着重论述真空吸蚀的理论基础及其致塌过程。
1981年04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阅读次数:95 ]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8 ] - 郝福振
<正> 众所周知,闪烁探测器是放射性测井仪的重要部件,其灵敏度高低和稳定性妤坏,都直接影响到测井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了光电倍增管坪曲线的测定,以了解管子的坪特性,并根据坪特性选择光电倍增管的最佳电压工作点,以保证仪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测
1981年04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阅读次数:148 ]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2 ] - 王立民
<正> 1.煤层反射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有一篇题为“亮点的警告:并非没有错误”一文中写道:“……被兴高采烈地奉为亮点异常的一些这种假异常包括低饱和
1981年04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阅读次数:81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汤凤林,李震
<正> 我国自从六十年代开始采用金刚石钻进以来,钻进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可以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将会证明金刚石钻进的优越性。 在研究金刚石钻进技术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钻进效率,有必要加强对其破碎岩石方
1981年04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阅读次数:80 ]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 ] - 王德兴,曾庆华
<正> 目前,我国煤田测井中自然电位曲线仍是一种重要参数之一,在淮南地区的新地层测井中是一种主要参数。但因为存在干扰降低了曲线质量,影响了美观。为此我们作了多次试验,得到了几点新认识。 众所周知,自然电位曲线干扰因素很多,如电极极化、摩擦电位、大地游散电流等,这些已在前人文献中作过详细论述,不
1981年04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阅读次数:61 ]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胡世忠
<正> 彭汀宏同志在《广东兴梅、曲仁煤田上二迭统对比》(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年第4期)一文中,对这两个煤田的地层作了较为详细的对比。无疑,这对解决整个广东晚二迭世地层划分对比和指导煤田地质普查勘探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但其中提
1981年04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石敬东
<正> 目前使用的电法器仪多半是直读式指示仪表,如DDC—2型电子自动补偿仪、频率测深仪等。这种仪器虽然测量精度不太高,但测量速度快,使用方便,故广泛使用。为了更合理地使用这些仪器,研究一下这些仪器的测量误差是必要的。
1981年04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阅读次数:60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童潜明
<正> 几年来,我们对我省一些小煤矿进行了凋查,对比了以前的评价资料,发现以前在普查评价时,有的矿区使用的工作手段和评价意见有欠妥之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地方小煤矿的普查评价选择较合理的工作
1981年04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 ] - 钟新来
<正> 我队施工矿区均系二迭系、三迭系地层,岩层以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为主。含煤20~71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11~18层,较稳定煤层有6层,总的看均属薄~中厚煤层。煤层多而密集,煤层间距小且不稳定;煤层裂隙多,呈粉状;煤层中有夹
1981年04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阅读次数:89 ]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陈家志
<正> 粤西是一个缺煤地区,笔者曾于1977年至1978年多次到粤西封开县北部的南丰公社~~
1981年04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徐中林
<正> 1976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丁召开了一次海湾海岸褐煤会议。会议是由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急需研究机构、美国能源研究开发局和得克萨斯州奥斯丁大学经济地质处共同发起召开的,经济地质处的W.L.费舍主
1981年04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煤炭科学院赴西德矿井小构造考察组
<正> 用水平方向钻孔勘探矿床至少已有70多年历史了,但是在煤矿井下应用这种方法,还是近二十年来的事。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里,由于控制钻孔方向的技术不完备,钻孔一般偏斜较大,所以水平钻孔都比较浅。孔深300米以上偏斜很小的水平钻孔,是近
1981年04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阅读次数:57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 ] - 杨殿芬
<正> 我队试用硝基腐植酸钠处理泥浆,先后在宣威烟煤区羊场13、14井田的3905号孔、3701号孔和昭通第三系褐煤盆地的2904号孔等四个钻孔进行了试验,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主要性能及使用效果介绍于下:
1981年04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阅读次数:62 ]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