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中国煤变质问题的探讨

    杨起,任德贻

    <正> 廿世纪三十年代煤田地质工作者比较强调煤的动力变质,四十年代苏联对一些大煤田的变质分带进行了研究,认为并非动力变质所致,而主要是由于深成变质造成的。五十年代我国煤田地质界不少人倾向于深成变

    1981年01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阅读次数:91 ]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78 ]
  • 试论云南昭通组的地质时代

    沈玉蔚

    <正> 著名的“昭通剑齿象”是云南昭通褐煤盆地的产物,是构成昭通组的重要动物群。近年来发表的涉及云南第三系昭通组地层的报导及研究文献,均只根据昭通剑齿象的存在来讨论其时代归属与层位对比的意见,但对化石产出层位的上下界限却无详细记载。根据野外工作的实践与认识,并综合前人资料,本文旨在进一步明确昭通组地层名称的涵义,阐明这套地层的基本层序及其时代。

    1981年01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阅读次数:72 ]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4 ]
  • 试谈淮北朱庄井田岩浆侵入规律和找煤问题

    潘占峰,周建节

    <正> 朱庄井田位于闸河煤田南部,杨庄地堑南侧,煤层走向在向斜两翼呈一扇形的弧状。煤层最大走向长7公里,最大倾斜长4.5公里,井田面积21平方公里。 井田内一级构造以褶曲为主,井田西北部有任圩向斜,南翼有朱暗楼向斜等主要褶

    1981年01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 ]
  • 对广东兰塘群的新认识

    熊存卫,杨木锋

    <正> 广东兰塘群在1/20万地质图中的广州、从化、连平、河源、紫金、惠阳、海丰、惠来、梅县等幅里均有分布。由于分布区缺乏连续的完整剖面,岩层变质程度较深,加之岩浆活动多次侵入的严重破坏,致使该区研究工作程度较低。 为了配合广东省中生代的普查找煤,笔者于1978至1979年参加了粤东兰塘群的岩石地层与生物地层的研究工作。本文对兰塘群提出一些新的认识,以供商讨。

    1981年01期 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斗笠山矿区深部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其矿井涌水量预测

    <正> 湖南省第二煤田地质勘探队 地质科

    1981年01期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2 ]
  • 西藏北部土门格拉多年冻土带水文地质特征

    朱光穗

    <正> 土门拉格(下称土门)地处藏北高原的北部,地貌轮廓以高寒低山、高寒丘陵与长条形盆地相同,山体与盆地的展布方向与区内构造线的走向大致相同,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区内海拔一般4850~5185米,相对高程一般50~80米。

    1981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阅读次数:105 ]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 Y_4—1型数字磁带测井仪及其性能试验

    煤炭部物探攻关队测井组

    <正> Y_(4-1)型数字磁带测井仪(以下简称Y_(4-1)仪)是七机部704所和大庆油田协作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国产数字测井仪。经我们组装配套后于1979年在煤钻孔中作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Y_(4-1)仪虽然与国外数字测井仪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它是我国煤田测井中使用的第一台数字测井仪,特向煤测井工作人员介绍。

    1981年01期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阅读次数:48 ]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高频地震若干问题的探讨

    朱诚仁

    <正> 中、深层地震勘探应用于油田取得显著的成效,已为世所公认。且引用到煤田勘探上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直接将石油物探的中频地震用于解决煤田构造,特别是浅层或小断层构造等问题,尚存在诸多疑难问题不易解决。故近年来不少人提出应用高频地震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某些人对中频地震仪作了改进并进行了野外试验,取得若干成果。然而,何谓高频地震?它的方法特点和仪器技术指标有么什明确的概念呢?现在尚无统一的认识。本文提出一些探讨性看法,与诸位同行共同学习与研究。

    1981年01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阅读次数:66 ]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利用频率电磁测深电场曲线尾支(S区)斜率解释地层

    潘林

    <正> 频率电磁测深法的所谓S区就是r的场区,即电场曲线的低频段常处在该区。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常规解释法效果甚微的某些特殊地区(如江西洛荷地区)利用电场曲线尾支斜率解释地层可以解决一些地质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1981年01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扩大钻孔涌水量方法

    卫长流

    <正> 水文地质勘探时,常由于钻进过程中泥浆、岩粉堵塞或岩溶裂隙发育不均匀等原因,水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为了增大涌水量,达到一次成井,我们采取了钻孔雷爆方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981年01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球卡式提引器防跑钻问题探讨

    邹明礼

    <正> 球卡式提引器大约在六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在一些勘探队中使用,然而至今坚持使用的却是少数,对其评价也各有其说,有说这种提引器工作不可靠容易跑钻的。那么究竟球卡式提引器的结构是否可靠,跑钻问题是否不能避免?是否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和可能呢?本文就以上问题谈几点认识。

    1981年01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阅读次数:71 ]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断块转动与书斜式—叠瓦式构造

    李守中

    <正> 在周治安同志“书斜式构造的成因及其特征”一文中(见本刊1979年第4期,以下简称周文),提出了一种重要的构造成因问题。过去人们往往把这种正断层群看作是张性断裂,而实际上它们是由于断块层受到一

    1981年01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阅读次数:73 ]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对高精度重力测量中的固体潮校正的看法

    周国材

    <正> 固体潮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地球的形变现象。这个形变与整个地球都有关,即整个地球都在上述引力作用下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这种理论近一、二十年才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以及多门学科如天文学、海洋学、地球内部物理学、构造学、重力测量、地震学等的发展,固体潮研究也得到促进。

    1981年01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阅读次数:94 ]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云南富源老厂“卡以头组”的下界何在?——Enmorphotis属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刘新汉

    <正> “卡以头砂页岩层”一名,系1938年王竹泉、毕庆昌在调查云南宣威打锁坡煤田时所创,当时为缩小下部含煤组范围,将其分出单独命名,因系连续沉积,其时代归属二迭统。 建国以来,通过大量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已证实“卡以头砂页岩层”属早三迭世早期沉积。但在其底部采获Eumo prhotis属,则未见报导。 我们在矿区进行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但奕阳同志首次

    1981年01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液动冲击器结构和性能参数的分析

    蒋荣庆,张祖培

    <正> 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包括冲击器的设计、钻头、钻探设备和附属工具的选择,以及钻进工艺的确定等等,而冲击器是其关键。那么在实际工作中究竟应该怎样设计和评价一个冲击器?冲击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哪些?应该如何确定呢?下面我们将根据几年来研制工作的体会和有关文献资料,对上述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1981年01期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2 ]
  • 国外煤层中煤核研究简况

    李河名

    <正> 《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年第2期报导了浙江省长广煤田龙潭煤系煤层中发现了大量海相动物化石,引起了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的浓厚兴趣。但海相动物化石在煤层中的出现能否证明腐植煤就形成在海相环境中呢?现将有关国外情况介绍如下。

    1981年01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阅读次数:61 ]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2 ]
  • 全国首次煤岩学术座谈会召开

    <正> 由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煤炭学会所属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首次煤岩学术座谈会,于1980年11月22~28日在山东泰安召开。来自全国的煤炭、地质、石油、冶金、科研和高等院校系统的1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论文67篇,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可分为煤岩的命名、分类;煤岩学在煤炭、冶金、地质和石油方面的应用;煤成因的煤岩学研究;区域煤岩和煤质特征以及煤的变质规律等几个方面。

    1981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阅读次数:58 ]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